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时间:2024.5.15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 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 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 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 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 难点: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 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 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 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 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现铁钉钉弯、钉错位置时需要拔出铁钉。(学生也会很自然用羊角铁鎯头)

【设置问题】为什么要用羊角铁鎯头?

因为(1)钳子拔钉时,直接用平嘴去拔很吃力。(2)一般采用物理上的杠杆平衡原理把剪金属丝用的斜口处作为铁钉阻力点进行拔钉,由于钳子在设计时是为了剪较细的金属丝而用,因此它的动力臂较短力矩较小,拔较长较粗的铁钉较困难,并且拔钉时钳子斜口也用力紧紧卡住钉子,容易损伤铁钉,钳子头部(支点)也容易压损木材表面。而羊角铁鎯头设计时动力臂较长,省力。

5、总结:钉、拔铁钉,羊角铁鎯头比其它工具使用方便,满足了人们木工上钉与拔铁钉和敲、砸等需要,因此它是一种技术。而平嘴钳又是另一种技术。

一种技术具有它的合理性、规范性、应用性等,但不一定是完美的。比如羊角铁鎯头只适合于木工,而不适于钳工、金匠工、鞋匠工或其它工种。你又能发现些什么问题?提些什么建议或改造它吗?(课后思考)

【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 技术是什么?

[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

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设问]: 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

[学生]……

[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

[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等。

[讨论]:

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

[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

[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

(1) 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 (学生回答)

(2) 案例又说明了些什么?

[总结]:1、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促使技术不断地发展。

2、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改变和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讨论】:照明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能源,自然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

【拓展知识】介绍合理运用核能技术的“人造太阳”

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假设,然后全班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1) 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那些需求?

[课件展示]:

(A)印刷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B)农耕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C)摄像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D)B 超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A)学习文化知识。

(B)吃饱穿暖

(C)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D)检查和了解身体内部奥秘

[思考1]: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者在树上居住?

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 它们不再恐慌?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

(4)结合自己身边(眼镜、鞋子等)

【结论】: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思考2]: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取火技术 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 解放了人的双手 , 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 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 解放了双脚 , 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 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结论】:2、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讨 论】: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 , 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 以致影响 身体健康,还造成交通事故隐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运用现代技术你有好的建议和方法吗?

【总结、提示】合理安排时间,坚持科学锻炼。生产、使用建身器材,在汽车上安装感应或传感系统。(比如:汽车与人、其它机动车间的距离报警提示,超速提示,应急逃生装置,油门与刹车传感系统(以免采错)等)

[阅读]:爱迪生的故事

介绍我国小发明家张今是如何发明太阳能热水器

【结论】:3、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本节课总结]:

1、技术与人

(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2)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提高,技术也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3)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4)技术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造福人类。

五、作业:(准备下节课集体讨论和辩论活动)

1、调查或网上查找当今社会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2、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导致失业 ; 也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请就次问题展开辩论。(分两大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

六、教学反思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 技术的价值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和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思考等活动来加深对技术的价值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了解技术、尊重技术、热爱技术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难点:对技术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都江堰”视频片断,典型案例及图片的搜集,课件制作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技术与人

二、新课进行

1、技术与社会

探究:结合矾山矾矿与当地经济发展

师生探讨:结合矾矿的生产流水线(曾经有研究性小组参与矾矿生产的调查)

学生阅读案例“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讨论: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

学生辩论: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教师总结: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案例分析: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思考: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比较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教师总结: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讨论: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教师总结: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思考分析:中美日之间技术水平

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 ,作为新世纪一代的你们任务是艰巨的。

教师归纳:技术对社会作用

①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③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2、技术与自然

问题:技术对大自然又有哪些作用呢?

教师:播放水利工程“都江偃”视频片断、“荷兰风车”图片

讨论: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 1/3 的国土,这些都依赖于什么?注意了什么?

教师总结:

依赖于技术,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思考:让学生举出来自生活中常见到的相关于利用技术的实例

如: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输、退耕还林。

思考: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解决对策?

问题

温室效应

荒漠化加剧

水土流失

大气污染

水质污染

白色污染 解决对策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种植草皮、树木,圈养牛羊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使用清洁燃料 禁止污水排放,污水净化 减少泡沫塑料、塑料袋使用

总结: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六、课后作业―――分组讨论: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列举出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很大的技术,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讨论规则:

1、自由发言

2、不对别人的发言作任何评价

3、观点越多越好

4、可以对别人发言作进一步的阐述

5、每小组10人左右,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七、教学反思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不同;

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5、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内化技术的目的性即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表现;

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

4、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在个维度阐述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同时也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那么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将来讨论技术的特征!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我们知道技术的价值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推动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等。这也正是技术的目的。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案例分析:P11助听器的发明 。

讨论:P11助听器的发明的具体目的、具体问题、具体需要。

马上行动:电动助力车怎样体现技术的目的性?

引导:电动助力车出现超过三年,其新的功能不断出现。如001电动车有自发电技术,绿源有EABS技术、磁控型防盗技术等。

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说明技术具有创新性: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成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讨论:P12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你是否赞同 ? 说说你的理由。 创新分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案例分析:P12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讨论:瓦特对技术和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说明技术创新对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案例分析:P13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思考:P13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

(1 球面电视机 2 平面电视机 3 纯平电视机 4 液晶电视机 5 等离子电视机等)

说明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有时一个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

案例分析:高压钠灯是一种发光效率很高的电光源,但在钠蒸气放电时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玻璃灯管根本没法耐受,所以高压钠灯一直没能问世,直到有了透明陶瓷,高压钠灯才得到实际应用。

讨论:从高压钠灯的发明应用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

说明一个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或发明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而且技术的创新不是一个方面的创新,它是多个方面。

3.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马上行动:P14分析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哪些知识,在左图中的小椭圆形空白处填写这些学科的名称。

阅读P14“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拓展空间,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马上行动:P14分别举出3个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并填在课文中。

四、教学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第2课时)

课题:技术的两面性和专利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2、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2、理解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展示讨论,理解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

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二、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视频欣赏、理论解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探究等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

2、技术专利申请方法以及知识产权的作用

难点: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了技术是人们有意识的结果,它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创新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那么技术还会带来什么呢?

辩论: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越来越普遍。据英特尔公司调查20xx年我国有七成学生玩网游,每年花费超过一千元!对学生而言玩网游好?不好?

引导:我们发现技术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因此我们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新课:

4、技术的两面性

学生阅读课本P15技术两面性内容第一段。

马上行动:P15请你列举几项常见的技术,并分析其正反两面性。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提出一项技术,并说出它的正面,另一组说出它的反面,两组间可进行反驳。)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 , 技术也不例外。)

阅读:课本P16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更方便快捷,同时也产生种

种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犯罪活动。

讨论:你认为信息技术发展有错吗?请说明理由。

说明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合理运用就表现出它的实用性,盲目追求功利性就会违背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挑战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由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如克隆技术。现在已经可以为人换心、换肝、换脸,那将来如果可以克隆人的思想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案例分析:P16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

讨论:你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是支持还是反对,请展开讨论。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说明对技术本身要予以支持,但是要建立相应的“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即要表现技术的实用性,抑制它的另一面。

设问:是否技术都能人为控制表现实用性呢?

案例分析:据统计,飞机的事故率,比其他交通工具小得多,但空难事件还是有的,如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2007-08-20早上从台北飞抵日本冲绳岛首府那霸机场后,发生一连串爆炸,引发大火,全机付诸一炬。

讨论:你对以上的爆炸事件如何评价?它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决定技术负面影响的必然性。

以上事例说明,由于技术设备的工作环境、几乎系统的复杂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技术本身存在脆弱的一面,这是它必然产生技术负面效应的内因。当然,技术的负面效应也有的是人为的,比如:核战争的威胁、“黑客”的攻击等等,但这是技术负面效应的外因。

引导学生对“技术的两面性”进行小结

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负面。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即技术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现的“两面性”现象。二是由于技术的“不可控性”所决定的技术负面影响。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尽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相信人类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决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案例引导:某同学自己就圆珠笔设计出了一个从未有过而又非常漂亮而实用的笔架,但这个笔架被一个工厂拿去仿造销售。

讨论:你是这位同学你怎么办?

5、技术的专利性

阅读P16“技术的专利性”

专利:一是指专利权;二是指受到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三是指专利文献。专利法中所说的专利主要是指专利权。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权: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专利权是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案例分析:P17复印机的专利壁垒

讨论:结合案例谈谈专利有什么作用。

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继续新的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问题:如果借其它同学的书复印后自己看,算不算侵犯著作权?

案例分析:案例1:我国对乙二醇,聚乙烯醇和丙烯腈三个引进项目中,其列入39个外国专利,支付专利使用费高达750万美元和718万人民币,但据确查乙二醇生产中的22个专利,在签合同时已有7个专利超过了专利有限期,而我们还在高价支付专利费。

讨论:外企在转让中有哪些违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说明专利具有时效性、地域性、独占性。应用专利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先来看一看专利权如何取得。

专利权不能自动取得,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手续,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最后审定是否授予专利权。

马上行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扮演某项专利的申请方和专利授予方,模拟对映学生收集的盗版物品的正版进行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的程序: 1、提交申请阶段。2、受理阶段。3、初审阶段。4、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5、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6、授权阶段。

马上行动:模拟持有正版物品专利的同学对自己进行保护!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一系列案例和探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技术,技术发展的因素,技术的作用和技术的保护等问题。现今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大家应该加强技术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三节 技术的未来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能力方法目标

1. 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理性看待技术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 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学习;课外活动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无线通信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和标准层出不穷,但是,孤立的网络连接在未来通信中是毫无意义的。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用户更希望能通过手中的多模终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地接入合适的网络进行通信,融合与可切换性成为未来无线通信主旋律。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面对技术对人类、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幻灯片)

(二)提出问题:

(1)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知道的某项技术,大胆设想该项技术的未来。

(2) 平时我们所说无线技术是什么?:

【案例分析】

“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

就“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根据自已所知道的技术,,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月球城市”:(采用两人对话:)

甲:月球城市”有多大?

乙:那时,你会到“月球城市”去吗?

甲:你乘什么上月球?

乙:宇宙飞船

甲:听说:乘“天梯”更好呢?

乙:“天梯”是什么呀?

甲:通往太空,连接空间站和地球的铁路、缆绳,将航天器和旅游者带到太空去。

乙:奥,这么神奇呀。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乘上“天梯”呢?

甲:科学研究所爱德华兹说:“20xx年”。天梯研发报告称:“建成少则15年,多则50年后”。(不过得是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

背景资料: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的有关天梯的设想,以其诱人的前景和较现实的可行性,吸引了整个航天界。因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可以24小时运转,将航天器和旅游者带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运输费用将比火箭小两个量级,从而,人类将进入真正的“太空时代”。

从幻想到现实

这种大胆的设想首先是俄罗斯著名的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895年提出来的,他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所激动,提出建造一个塔通向太空。他设想在一个纺锤形的缆绳的终端放置一个太空城堡,这个城堡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爱德华兹博士在过去数年里一直都在潜心研究 “天梯计划”。他介绍说,第一步,把一个携带天梯半成品的飞船发射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飞行;第二步,把这个半成品的天梯从飞船上放下来,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类似一般的海上发射卫星的平台;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锚定在平台上;第四步,用一个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这个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动,并把更多碳纳米合成纤维缆绳拧在天梯半成品上,进一步完成天梯。整个制造过程大约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另外,根据专家设想,天梯也可由电磁能驱动。电磁能驱动技术目前已在日本和欧洲的高速列车上得到应用。建成后这个爬升器就可以沿着天梯把物资和成吨重的卫星甚至人,缓缓运送到离地面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时间大约需要7天半左右,回来也大约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对爱德华兹来说,建造天梯最大的技术挑战,就是找到制造缆绳的材料。它必须异常坚硬又要异常轻巧,还要能抵抗任何腐蚀。为了这个曾被称为“无法得到”的材料,科学家们足足等待了几十年。

19xx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碳纳米管,这种材料比钢轻6倍,而韧度要比钢高出几百倍。但这种材料的生产成本太高。美国休斯敦赖斯大学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研究一种专利——碳纳米钢索材料,据说,他们可以将碳纳米钢索的生产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

目前航天飞机运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万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将运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可以相信,由于天梯的出现,天地往返运输费用将会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变得简单很多,从而,能够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进。

引导学生通过“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海上度假乐园、海底隧道、进行概括: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

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

(三)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获取信息,从而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阅读:爱因斯坦《告后人书》

爱因斯坦《告后人书》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提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 , 大家都忧心忡忡。” 讨论:互联网技术、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来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四)协作学习:学生分组阅读课本,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共享讨论、交流后的结论。

注:小组成员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拿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方案作总结性的发言。

(五)课堂活动:分组展开辨论,在这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加深巩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

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

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学生辩论时有困难,引导学生从克隆、核能等方面进行辩论)

辩论引导:

对“技术的未来”,既不需要旷世悲怆,也不需要盲目乐观。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探究技术,并共同建构协调的未来的技术世界。

(六)课堂小结: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对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同时也隐含威胁;我们应理性对待技术的未来发展。

五、教学反思

第二章 技术世界是的设计

第一节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②了解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③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打破设计神秘感,形成正确的技术设计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辨正关系和技术革新对设计的影响

2、难点:理解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侧重点的不同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理解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以及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感受设计的重要性,领会技术与设计的辨证关系。

2.通过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领会设计的丰富内涵。

3.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

4.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技术及其性质,已经清楚的知道了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而要产生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设计这一个手段,因为通过设计,人们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创造性想法具体化,制定出可供实施的具体技术方案。在我们身边处处可以看到的设计,请大家看几幅产品:

(课件展示几幅经典的产品设计图,几幅不成功的产品设计图)

二、讲授新课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设计就像说话走路一样自然,也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设计带给人类生活意义与快乐,并直接冲击着个人与环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就拿我们最熟悉的自行车的发展为例,我们来看看设计是如何促进自行车技术的发展。(课件展示“自行车的发展史”)

讨论:现在又哪种形式的自行车

让学生快速阅读书上的案例:“书写工具”和“电动剃须刀”。

结论: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业的改进也需要设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2、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思考: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知道1888年才设计出这种“安全”自行车,为什么以前没有设计出来呢? 归纳总结:安全自行车的成功有赖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从1880年开始了大量生产无缝钢管,这使坚固的轻型框架的生产成为可能。因此说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请同学看书的上案例:“达芬奇的飞行器”

总结: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

请同学举出有关这方面的例子(打包的思考、登月计划)。

当人们没有掌握航天技术时,人们通过嫦娥奔月的神话幻想中登上月亮,它虽在当时是不现实的,但它鼓舞人们用科学技术把想象变成现实。

总结: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

让学生快速阅读书上的案例,并让学生回答所了解的灯具的品种有哪几种,大胆设想所在的多媒体教室还可以安装什么样的灯具。并举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特殊的技术更新的例子。 总结: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应该说,人从早晨睁开眼睛就开始设计,例如早上起床,是先把衣服穿好呢还是先刷牙?那么,这是不是我们这本书里指的设计呢?

① 技术设计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它涉及广阔的领域,而技术世界中设计指的是技术设计。它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设计不同。技术设计是具有本领域的独特性,是根据技术的根本目的而展开的。具体领域设计包括技术设计、艺术设计等。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

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更强调感觉的需要

课件展示电饭煲、候车亭、雕像、首饰等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技术设计。

②总结: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是紧密联系的。现在产品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实用的价值,也要考虑到美观的需要,本书涉及的设计侧重于技术产品的设计。

五、课后反思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机关系的分析,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

2、难点: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学习,懂得设计推动技术的发展,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是设计的基础,技术与设计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作用。技术世界的设计,重点是技术产品设计,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为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活动中,人与物(环境)关系是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

同学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中的“机”是什么呢?

2、机的含义

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劳动保护用具以及人所处的环境等。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观察一下并说出与周围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身边笔、桌椅、书、衣服、教室及环境等)

马上行动p28页:找出下列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a、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b、农民用锄头助地

c、渔翁在河边用钓鱼竿钓鱼 d、司机手握方向盘

e、妈妈拿着拖把拖地

通过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人与产品存在有哪些方面关系?

3、人与产品存在的人机关系

案例分析(一):以教师进门为例,讲述人与门、人与手把、人与门板、人与门框及环境构成的人机关系。说明人与产品构成多方面的关系。

案例分析(二)讨论教材p29页人与电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人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①人与电梯门;②人与电梯外按键;③人与电梯厢体之间;④人与电梯内按键;⑤人与厢体内的照明、高度、宽度等的人机关系。进一步说明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针对教材p29页马上行动的例子,教师坐在椅子上,让学生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哪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哪些人机关系。

教师小结导引:通过人机关系内容的学习,同学知道,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时需 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实例分析(三):组织前后排同学互换穿鞋子,坐高低不同的椅子体验鞋子、椅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为什么穿别人的鞋子不舒服,坐在高低不同椅子上感觉不自在?

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总结,得出要达到高效,舒适、健康、安全等要求。

1、高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还应考虑人机所在的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案例分析(四)教材p30页:铁锹的作业效率。实验改进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主要改进了铁锹的运载量与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与人的疲劳的关系)

2、健康:

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们使用的产品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使人处于不恰当的作业姿态,长时间的操作或使用它,不仅使人感到疲劳,而且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指出教材p31页马上行动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教师举例提出问题并分析

(1)互穿鞋:

问:穿不合脚的鞋,对人有害吗?

(2)教室的灯光

问: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对人的眼睛会造成危害吗?

3、舒适:

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案例分析(五)教材P31页图片思考并回答:右图使用 起来更舒适,理由:

(1)塑料包裹处理使抓握舒适;穿孔处理可以方便悬挂放置。

(2)把手大小较合适,使用 时,省力、舒适。

(3)手柄长度比较合适,使用时,腰不用弯太低,减轻腰部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4、安全:是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伤害。

例如:产品与人的接触部份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设计;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冲床的安全保护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拦设计等。

教师引导: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只实现某一个目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在设计中除了考虑上述四个目标外,人机关系还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回答:(美观、实用、成本、环保)

案例讨论(六)请指出我校运动场(操场、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操场场内部分泥土、砂石祼露,高低不平;跑道是泥土、砂石填成,坑坑洼洼、雨天积水,人踩易凹陷,晴天尘土飞扬;篮球场、羽毛球场,场内为砼浇捣而成面层,运动时易造成脚、腿部伤害等)。 造成这些原因是因设计中考虑不周而产生的,设计时未能做到以人为本。

那么设计时如何考虑才比较合理呢?

四、作业设计

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产品,分析其在人机关系处理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填写下表。 产品名称

现有缺陷

1、

2、

??

五、教学反思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机关系的分析,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

2、难点: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前面已学过,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目标。如何实现这种合理的人机关系呢?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例如:要实现人与门之间的合理的人机关系,就要考虑门的高度、宽度等,而要实现人与门把手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除需考虑门把手的大小、安装的高度外,还要考虑人旋动门把手时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改进意见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是指人身体有缺陷或与常人不同的一类人。

多数产品是针对普通人群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如常见门,门高200cm,宽70—80cm,门把手高100cm。这些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以及左右手习惯等标准设计的,适于普通人群的操作、使用。

课本P32页,马上行动中,地下通道图片中,它的设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忽略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右边没有扶手,没有婴儿车、残疾车上下的通道和盲道等)

同学们都知道特殊人群也是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设计时,还应该充分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产品设计中不可将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完全对立起来。 那么现实产品设计中考虑特殊人群有哪些呢?

展示图片:

A、教学楼残疾人上下通道; B、人行道中设置的盲人道;

C、宾馆大门的入口及感应推拉门; D、医院内病人的电梯。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人们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概念理解:

静态尺寸:是指人的构造尺寸。

动态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测量数据。

案例(七)讨论:同学们坐的座位的人机关系及课本P33页马上行动中,人与床之间的人机关系。动态与静态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是不同的,在物品摆放时,要考虑动态与静态的协调。

为了形成良好的人机关系,不仅要使产品符合人体静态尺寸,而且要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1)茶座、咖啡屋的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小一点,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

(2)办公室设计:以冷色调为主、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3)教室设计:以冷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纯洁高雅,严肃认真,以营造、活泼、奋发向上的氛围。

案例讨论(八)居室、家具的造型设计及装饰、图案等是如何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的?(小孩、成年人、老年人心理要求是不同的,在设计时应分别对待)

此外:还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的更好。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的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 例如:前些年的按键式固定电话,只有按键而没有液晶显示屏,无法显示拨号信息,人们只能通过听电话按键提示音判断是否按下按键。现今出现的液晶显示屏电话,可以提供给人们视、听觉双重信息传递途径,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教材P35页,汽车的颜色,说明开银灰色车最安全;其次是红色、黄色、蓝色的车;再次是绿色和灰色的车;最不安全的是棕色的车。

说明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有选择的,不恰当的信息传递,往往会导致不良的人机关系。改善信息传递的信息源或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课堂小结: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人机关系是满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注意人机关系,这是设计的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能够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课堂讨论: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对学校校门口、教室及教室走廊等场所或设施,还存在哪些不符合人机关系目标的问题展开讨论。

(校门口:离公路距离太近;进校门有一定陂度<内低外高>。教室:学生数多,座位间距狭窄;环境太单调;第一排桌位离黑板太近。教室走廊:护栏低;走廊宽度不够宽等)

四、作业设计

观察研究:

回家观察分析犁的结构(犁头、犁壁、犁辕等)特点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三节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技术试验;

②了解技术试验的方法和分类;

③使学生能从生活、学习中的案例中分析出所用的试验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的试验内容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

④明白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技术试验中体验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创造、思考、观察的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增强对技术未来的信心;并积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重点: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及技术试验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能写出科学、规范的技术试验报告。

(2)难点:理解各种不同目的技术试验类型、各种常用的技术试验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情景引入,充分的利用案例,以通过航天航空为主线案例分析,观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正确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及掌握技术试验的分类。并设计好情景让学生体验简单的技术试验,增强学生对技术试验的认识。

教学方法: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用问题“怎样拍掌拍得最响?”来设置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动手拍掌进行试验。

[教师分析] 拍掌拍得响不响,同学们不知道答案不能直接回答,所以同学们要拍掌来试一下,而这种尝试,可以称之为试验,怎么样拍得最响,我们用试验的方法很容易得到答案。那我们在技术领域出现的未知问题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引出课题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2、新课讲解

[案例分析]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的成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为什么只有神舟5号和6号真正的载人上天,神舟1、2、3、4号又干什么去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一项新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其设计是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需要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同样的航天火箭发射也一样,我们开始不能保证我们的火箭能载人航天,所以我们分别进行了神舟1号到4号火箭的发射,这四枚火箭相对神舟5号6号而言都可以说是在进行技术试验。

请同学们看下面“神舟飞船返回仓回收试验”的视频。

[提问] 请问这是正式的火箭发射吗?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其实我们为了神舟5号6号的发射,并不仅仅只是发射舟1、2、3、4号来进行试验

的,我们还进行“神舟飞船返回仓回收试验”这样或其它的各种技术试验很多次,这样才保证了我们的神舟5号6号的发射成功。那么到底什么是技术试验呢?

[概念]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

[提问] 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是不是一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科学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甄别真伪,而技术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和优化。

[提问] 前面同学们拍掌及神舟飞船都进行了技术试验,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呢?可不可以不进行技术试验呢?

[案例分析] 青梅素皮试试验

[提问]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我们知道了技术试验的重要性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技术试验的分类。

对技术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

还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性能试验: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试验对象的性能或性能故障,如:对产品的高(低)温试验、振动颠簸试验等。

优化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 如农业中不同的品种的对比试验

预测试验: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 如:天气预测。如预测台风韦帕。

信息试验:通过测量、采集、识别和处理信息来影响试验效果。如航测。

[教师评析] 当然对技术试验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时同样的试验,因为目的的不同,也可以从不同的类型来理解。

过渡:在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们总结了许多技术试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作用。下面我们来对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1、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这种试验方法称为优选试验法。

如:有没有施肥水稻的对比试验。

[提问] 还有没有优选试验法的应用?

[教师评析] 优选试验法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到了神舟5号航天飞船,那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杨利伟做为第一位上天的航天员啊?其实这里也用到了优选试验法,当时一定是在所有的航天员中反复的选择、比较,最后认为杨利伟最合适所以选他的对不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宇航员的一段训练视频“航天员失重训练”。

[提问] 航天员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训练啊?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因为在太空中是没有空气没有重力的,宇航员在太空时都是处于失重状态的,为了让宇航员很好的适应失重状态,所以要地球上对宇航员进行失重训练,而这种训练是模拟的太空环境来进行的,利用失重飞机完成的。它可以使宇航员感受、体验和熟悉失重环境,在失重的时间里可以做各种试验,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训练太空的出舱活动。 而这种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称为2、模拟试验法。

如汽车的碰撞试验就可以选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在专用的场所模拟现实中的撞车事故,以考察汽车的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小风险,提高效率。模拟试验法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

[案例分析] 汽车碰撞试验

[提问] 在汽车碰撞试验中为什么要用模拟人试验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用模拟人试验可以检测在事故发生时对撞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从而总结经验,改善汽车的安全性能设计,降低事故风险。

模拟试验法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 鸟巢模型分析,鸟巢它设计过并不是说立刻可以建好的,为了很好的把鸟巢建好,是做了很多的模型来反复认证的。

同学们前面我们看了航天员失重训练的视频,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

[提问] 这段视频是真实发生的吗?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对,我们暂时还无法直接把火星探测器登陆的视频拍下来,可是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实现,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试验方法。

3、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外,还有虚拟人等采用了虚拟试验法。 虚拟人――研究者利用来源于自然人的解剖信息和生理信息,集成虚拟的数字化人体信息资源,经计算机模拟构造出虚拟人,可以开展无法在自然人身上进行的一系列诊断与治疗研究。

五、教学反思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三节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技术试验;

②了解技术试验的方法和分类;

③使学生能从生活、学习中的案例中分析出所用的试验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的试验内容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

④明白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技术试验中体验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创造、思考、观察的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增强对技术未来的信心;并积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重点: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及技术试验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能写出科学、规范的技术试验报告。

(2)难点:理解各种不同目的技术试验类型、各种常用的技术试验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情景引入,充分的利用案例,以通过航天航空为主线案例分析,观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正确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及掌握技术试验的分类。并设计好情景让学生体验简单的技术试验,增强学生对技术试验的认识。

教学方法: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上节所学试验法

一、技术试验方法 [提问] 同学们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要成为一个宇航员不容易,要经过层层的选拔,选拔成为宇航员后还要经过很多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宇航员的训练远比我们想象的艰苦,有些训练甚至让人难以忍受。当初苏联宇航员在一年内,要骑自行车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当年美国的宇航员登月前要穿几十千克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行走二三十千米。而今我国的宇航员也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请问为什么他们要进行这么多高强度的训练啊?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评析] 宇航员进行这么多高强度的训练,是为了让他们在执行太空任务时能更好适应太空的环境,并能很好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而在技术试验中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

4、强化试验法。

[提问]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宇航员要进行“失重训练”。同学们失重训练的这个环境在我们地球上本来是有没有的?

[教师评析] 这种失重的环境实际上是我们模拟的太空环境,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把太空的环境移植到了地球?而这种移植也是一种技术试验方法。

5、移植试验法 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移植试验。

[提问] 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样的移植试验法的应用?

[教师提示] 小白鼠、普通班参加实验班的考试

二、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抱告的写作

出示试验探究课题:用强化试验法分别比较构件横截面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同种材料的抗弯曲性能。

学生活动:学生探究制作这几种横截面不同的构件时应注意的地方,试验过程的方法以及试验的结果应注意什么?请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把你们的试验方案写出来,并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各种试验方案进行分析,然后教师进行试验演示。

教师试验结束,学生分别对本组所确定的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学生根据本组的试验情况,课后提交一份技术试验报告。

五、教学反思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一节 设计的一般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般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难点:(1)知道成功的设计应该形成多个方案;

(2)产生一个好的方案需要经历反复和优化。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在教师的引领下达成本节教学目标要求

四、 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1、组织教学:

学生入座,点名和准备播放课件。

2、新课导入:

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当今很少有产品是偶然被开发出来的。

设计的过程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空间现象、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等等,它还需要动手能力,如测量、画草图、绘图和使用各种工具。

学校在我们一进入学校就给我们每位同学发了一个小凳子,以便同学们在开会或其他室外活动之用。同学们对学校发的小凳子满意吗?如果去郊游你愿意带上这个凳子吗?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放入我们书包的便携式的凳子呢?本节我们将通过设计便携式的小凳,来体会一下设计的一般过程。

3、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3)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4)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5)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4、讲授新课:(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但这是一个普通的一般过程,不是一个规定的程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种过程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产生反复。

(一)发现和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讲,设计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

老师刚才通过调查和询问同学们就发现同学们的小凳携带不方便,知道同学们希望有一个能放进书包的小凳子,发现了问题,产生了设计便携式小凳子的需要。那小板凳到底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小板凳的设计要求:

1. 结构稳固,最大承重为600牛顿。

2. 质量不大于1千克,并能方便地 放入中学生书包。

3. 材料成本不高于3元。

(二)制定设计方案: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确定:

首先,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其次,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

(1)收集信息:

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

(2)设计分析:

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3)方案构思(发展想法):

最具挑战性,需要创新思维,大胆构思,发挥个人潜力。

(4)方案呈现(绘画方案草图):

将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

(5)方案筛选:

选择方案:分析比较,权衡和选择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绘制样图、制作模型、制作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1)测试:

技术试验

(2)评估:

(3)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5、课堂小结与课后练习

五、 教学反思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二节 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正确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

(2)会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2、难点:对设计原则之间主次、制约、相互联系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能力展现——总结提升”。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PPT展示] 展示三种台灯图片,请学生选择满意的一款,并说明理由。

三款台灯分别是漂亮的、有创新技术含量高的和普通的。

[学生选择] 并说明其理由

[教师评析] 同学们对这三个台灯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同学们的选择不一样,同学们理由也不一样,那么设计者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要怎么样为消费者考虑呢,设计者在设计时有没有要遵守的一些规则呢?比如说第个台灯,它和我们以往用的台灯不一样,有一些创新。

新课讲授

1、创新原则:创新就是通用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

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PPT展示] 三个削铅笔的工具。

[问题] 下面的削铅笔工具在什么方面有创新,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那一个,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创新的核心是设计。一个产品如果没有任何新意,就很容易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而我们的生活却会因设计而丰富多彩,设计因创新而魅力四射。削铅笔的工具也是如此,第二个相对第一个就将新的思想用到了削铅笔刀上了,由削变成了圈了;第三个相对第二个也有创新,在结构上有了创新,使我们使用削铅笔工具更为轻松了。

[PPT展示] 有线和无线鼠标

[问题] 下面的两个鼠标是否存在创新?

[学生讨论] 有

[教师评析] 由有线变成了无线。

[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来实现创新呢?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一般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改进和突破,实现创新目标。要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除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外,还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PPT展示] 指纹识别门把、门禁

[问题] 在指纹识别门把、门禁设计的过程中有没有创新呢?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当然是有创新的,在这里面引入了新的技术。

2、实用原则: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产品实用性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

物理功能: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可靠性。

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

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机理、装饰。

社会功能:显示产品象征、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

[PPT展示] 可折叠自行车

[问题] 这种可折叠自行车实用吗?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同学也许觉得不会很实用,因为现在同学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要不是学校就是家里,不会出现被偷的情况;然后现在在大城市里经常出门如果骑自行车太远,不骑到车站也不方便,如果有可折叠自行车就可以搬上地铁,这样是不是就很实用了?

[案例分析] 以下那种洗手液瓶哪个更实用?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左边的液体瓶取液用气压法,不拿起瓶子,可单手操作,很方便。瓶体透明,可以看清剩下多少液体。右边的液体瓶不具备这种优点。

[案例分析] 请同学们为我们学校食堂洗碗池选一种水龙头,你会选那种?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第三种较为明显,不适合在学校大范围的使用,而第二种相对而言因为学校里洗碗池的水管较粗会很容易放出大水渐湿洗碗者也不是很适合,相对而言第二种较好。

[PPT展示] 请观察下面的椅子,你认为它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可重叠储运、规模化生产,这要可以节省成本。从而体现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则:经济原则。

3、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所谓最低的费用,是指产品在得到最优良的设计、实现最佳的功能的同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的总量最小。

[问题] 什么是功能成本比?

[教师评析] 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

[问题] 怎么样提高功能成本比?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①功能不变,降低成本;②价格不便,增加功能;③增加功能,降低成本。

[PPT展示] 两个笔筒

[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选那个?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观对设计越来越重要。在产品技术含量相同、功能类似的情况下,人们总愿意用相同或高一点的价格购买更加美观的产品。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第四个原则:美观原则。

4、美观原则: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能满足人的物质要求,而且也能让人从产品外观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问题] 我们要从那些方面让我们设计的作品更为美观呢?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外观美的实现:外观的美通过造型、大小比例、材质、色彩、装饰图案等设计组合来表达。

[案例分析] 卡通笔筒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因美观而影响到了实用。

五、小结:在这一节中,我们一共学习了七个设计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有些是想到制约的,如一味地追求美观,可能就会影响到实用,反之亦然。有些原则之间则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在产品设计生产中,如果使用很高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就会在开发之初花费更多的技术费用和精力,看起来使经济原则不能很好的得到体现,但是这样做降低了次品率,减少了产品损坏维修的工作量,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使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赞赏,从而得到更多的市场,得到更多的利润。

六、教学反思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

(2)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3.情感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一些产品。

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之间主次、联系、制约、促进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屏幕投影辅以许多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的一般原则。

2、通过对美观与实用、美观与绿色包装的矛盾关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间的联系、制约、主次的关系。

3、注重引导学生互动,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评价,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四、 教学过程(全程课件辅助教学)

(一)深入讲解

5、道德原则: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要有尊重他人知

识产权、技术成果的道德观念。

设计者必须具有宽广的眼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那我们在设计时应注意那些道德上的问题呢?

[PPT展示] 不能单纯为了谋取利益而损害人类所居住的环境。造纸、化工、医药。

[PPT展示] 不能为了私利而设计制造低级趣味的产品。整人玩具:痒痒粉、越洗手越脏香皂 、喷虫口香糖、喷嚏粉、辣牙签、辣茶叶、假可乐等。

[问题]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我们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防伪呢,大家知道一些什么样的防伪方法?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手机短信防伪

更不能设计生产有毒食品、药品。大头娃娃奶粉事件,阜阳市20xx年5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中没有严重营养不良的婴儿,共有轻中度营养不良婴儿189例,其中因并发症死亡的13名,劣质婴儿奶粉主要是以各种廉价的食品原料如淀粉、蔗糖等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成的,并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添加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等营养素全面低下是造成婴儿患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对婴儿的危害相当严重。

20xx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 假药事件,该厂的假药也是造成多人死亡。

[问题] 前面我们讲到了利用回收来的真酒瓶来来造假酒,这无疑是不道德的,是违法的。那么酒厂自己回收酒瓶呢?玻璃可以回收利用吗?如果都不回收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酒厂自己回收酒瓶自己回收酒瓶当然是好事了,好的回收回去后通过清洗可以再利用,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所谓循环经济,就是物质要尽可能的发挥它的效用,要高效益、低能耗。破的玻璃酒瓶也是可以再利用的,目前玻璃容器工业在制造过程中约使用20%的碎玻璃,以促进融熔以及与砂子、石灰石和碱等原料的混合。

废弃玻璃转型利用 1.非加热型。非加热型利用也称机械型利用。其具体方法是根据使用情况直接粉碎或先将回收的破旧玻璃经过清洗、分类、干燥等预前处理,然后采用机械的方法将它们粉碎成小颗料,或研磨加工成小玻璃球待用。

2.加热型

加热型利用是将废玻璃捣碎后,用高温熔化炉将其熔化后,再用快速拉丝的方法制得玻璃纤维。这种玻璃纤维可广泛用于制取石棉瓦、玻璃缸及各种建材与日常用品。

如果不回收的话,那我们身边可能会到处看到各种废弃玻璃瓶。

讲到了回收,请大家看看这位女士是谁?

[PPT展示] 张茵女士

[教师评析] 她是20xx年胡润富豪榜中的中国首富。知道她是怎样成为中国首富的吗?她是靠废纸回收起家,是全美废纸回收出口大王,后来又占领了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再生纸原料市场。再进而进行造纸,成为中国牛卡纸的大王。

[问题] 同学们她现在已经不是中国首富了,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介绍她吗?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因为张茵女士的事业高度的体现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

6、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发展,关注生态、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PPT展示] 漂亮的纸制贺卡

[教师评析] 每年都因制作贺卡而砍伐大片森林,我们作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青年,是不是用电子贺卡代替更有意义?

[PPT展示] 产品过度包装案例

[问题] 产品过度包装好吗?为什么?有人说产品过度包装错在消费者,你怎么认为呢?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不好,因为①浪费资源;②污染环境;③损害消费者利益;④助长奢华消费。这里还要建议一下同学们,不要买陶瓷灌装的商品,因为碎陶瓷只能是垃圾,况且陶瓷瓶本身不结实,稍有磕碰就掉瓷。陶瓷的烧制对能源利用来讲,是高耗能的,特别对于粗制陶的烧制,由于工艺落后,还属于高污染的企业,消耗宝贵的能源;污染不堪重负的环境制造的酒瓶,仅仅是一次性使用,这在当前构建节能环保型和谐社会是极不相称的。

[PPT展示] 绿色包装案例

[教师评析] 马粪纸包装,马粪纸也是用稻草和麦秸等原料做的,只是在造纸的时候加工得比较粗,新型可降解一次性餐具。

[问题]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没有一些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呢?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我们身边也有了更多的循可持续发展的案例。新一代抽水马桶的冲水量:大6升、小3升,使用这种马桶一个家庭一个月可以节水近2000升,差不多有3600多瓶水。

科技新产品:光导管,采集太阳光的光导管绿色照明系统能够把白天的太阳光有效地传递到室内阴暗的房间或者易燃易爆不适宜采用电光源的房间,改变目前很多建筑“室外阳光灿烂,室内灯火辉煌”的局面,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光导管还可以用于办公楼、住宅、商店、旅馆等建筑的地下室或走廊的自然采光或辅助照明,并能取得良好的采光照明效果,是太阳能光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节能灯:节能灯的发光率是白炽灯的4~5倍,如果将一盏40瓦的白炽灯换成10瓦的节能灯,按

每天亮灯4小时计算,一个月照明可省电3.6度,一年可节电43.2度。

[问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到了节能灯,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我们设计生产的节能灯的灯头的大小和原来的白炽灯不一样的话,会怎么样?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如果灯头大小不一样的话,那么我们的节能灯就没有办法使用,如果要使用就必须要换相应的接口。这样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在设计生产过程中还必须有下面的原则:

7、技术规范原则

“技术规范”是有关开发产生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

[案例分析] P64案例分析。

[问题] 请结合上述案例说明技术规范为什么应随着设计的发展而发展?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技术规范如果不随着设计的发展而发展的话,是不能适应新产品的要求的。

[PPT展示] 重要的产品认证标志。

[问题] 你能辨认这些标志吗?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案例分析] 美泰公司曾先后3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回数千万件中国产玩具。前两次召回的2000多万件中,按照美国进口商的要求设计和生产的占85%;因为铅含量不符合美国要求的占15%。第三次被召回的所有玩具的油漆中铅溶出量都合格。

[问题] 玩具的生产要不要遵守技术规范?为什么第三次玩具是合格的,也被召回了?

[学生讨论]

[教师评析] 技术规范有强制性的,也有推荐性的,有时我们不但要满足强制性的,为了更好的取信消费者,我们还要有一些更高的推荐性的技术规范要达到。

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美国玩具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对材料品质、易燃性、毒性 、电/热能、脉冲噪音、小对象、可接触利边等提出了要求。而且技术规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的提高而发展的。

[PPT展示] TCO是电脑的标准认证。TCO92:低辐射、节电、防火、防电。TCO95:环保、人体工程学。TCO99:可回收。TCO03:新技术。

五、归纳小结

1、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

2、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P67,1、2

七、教学反思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三节 设计的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第三节《设计的评价》,内容有:1、对设计过程的评价;2、对设计最终产品的评价;3、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评价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学习了有关设计评价的知识,在后面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每一阶段的要求及时地对设计过程和对最终产品进行评价,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形成质量管理意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本章“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基础上的实践应用和总结。由于本章与后面各章节的关系属于“总——分”关系。所以说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站在一个制高点上从整体的角度学习以后各章节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抓住便携式小凳子的制作这个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评价的特点、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和要求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2)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和评价。

(3)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

(4)在交流的基础上尝试写出评价报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设计评价在技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形成质量管理思想。

(2)自觉运用设计评价,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形成负责任的设计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每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并能够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难点: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

教法: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之间的联系,感受设计工作的整体性。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已学过后知识,提出之前已要求完成的便携式小凳子这个作业,要求同学们拿出来进行评价,即本节所要进行的“设计的评价”(板书)。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教师:什么是设计的评价?

学生: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原则,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设计的评价?

学生:因为设计的评价能力帮助设计得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同时也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由以上信息,对教材提出的讨论题进行思考讨论。

由第一个问题应得出如果没有评价,交流出现质量问题,材料浪费问题及成本提高等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发言,后适当总结)

由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如从考试的特点来看,也算是评价,但这是一个终结性的评价,而且评价者是别人,而评价则是包括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最后总结出设计的评价的特点,有评价对象和评价者,而评价对象既包括设计成果的评价,也包括对设计过程的评价,评价者又可分为自评和他评。

至此,教师要点明本节内容较多,加上要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共需要2个课时来完成。鉴于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同学们往往只关注作品的成果的评价,故先选择“对设计最终产品的评价”进行阐述,并提醒同学们正确运用这个内容的知识来评价。

教师:最终产品是设计过程的结晶,是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对设计最终产品的评价要正确运用两条基本依据,即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两者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结合的。

教师: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呢?

学生: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师:对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请问,便携式小凳子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学生: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钱。 教师设置任务,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①在设计的评价原则中,是否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

②在评价原则中,是否有轻重主次之分?

同时,教师还就教材内容中的“马上行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评价的方法。

(三)小组协作,交流评价

结合小组制作的具体作品,教师应要求学生走到讲台上而对全体同学进行自评,再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及语言来评价。之后,教师还应就具体作品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说明及总结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中,教师应以事实为基础,尽可能说出作品的闪光点,以欣赏和宽容的态度进行赏识教育以激励学生,但也要在普遍存在的作法中客观指出同学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介绍与评价作品时有待提高的思想方法和表达能力等,从而既可提醒了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关注和反思,又为导入“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这个内容找到了切入点。

教师:通过上面的评价,发现许多作品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设计的一般原则,在设计要求上也基本达到了目的,但也普遍存在一些设计原则上有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有本末倒置的情况,也有在某种程度上背离设计要求的作品,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同学们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评价并作出相应的改进造成的。如果同学们在设计过程中把握住了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及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评价和反思,一定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现。这要求我们要进行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教师:那么设计过程的评价有怎么样的重要作用?它对最终产品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它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设计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学生:据资料显示,一项设计最终产品质量的60—70%是由设计过程的质量所决定的。

教师通过幻灯演示便携式小坐凳的设计及制作过程,并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1)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协调相互矛盾的设计原则?

(2)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有着丰富的内容,对于便携式小凳子来说具体有哪些?

(3)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实现怎样的目标?如何实现?

(四)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教师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学生对设计过程的自评、互评,然后教师总评,再结合以上问题的解决结果总结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内容及特点,得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寓于设计的全过程,才是实现完善设计方案,促进个人发展的根本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教师:通过“对最终产品的评价”和“对设计过程的评价”的学习,同学们能否写一份完整的设计总结报告?(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指导书写设计总结报告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师:通过“对最终产品的评价”和“对设计过程的评价”的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设计的评价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了设计的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更重要的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完善设计方案。为了达到设计的评价目的,我们必须在设计的全过程中进行设计的交流,以加强对设计质量的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达标。而设计的交流有多种方式,就如我们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口头语言

的交流是其中一种方式,另外还有诸如文本、技术图样、图表、模型、计算机演示、网页等(通过媒体演示)。这些方式各有优点,在采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来进行选择。在设计的交流过程中,应当注重提炼关键的技术信息,要客观的看待别人的评价,择其优者而用以改进自己的设计,从而使交流的过程成为改进自己设计,开阔视野的过程,因此同学们要有虚心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来看待设计评价中的他评。

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的“马上行动”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六、回顾、总结

教师:通过两个课时的紧张学习和讨论,同学们已理解了设计的评价的深刻意义,初步掌握了设计的评价的方法,也提高了设计交流的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了质量管理意识,为以后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基础。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利用所学知识,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定能从中领悟到更多东西。

七、教学反思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一节 发现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它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分阶段探讨设计过程的第一章的部分内容,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本节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本节内容让学生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2.教材的重点

(1)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从本节内容来看,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中发现问题是发现问题的很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问题”并不陌生,从小到大,他们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要让学生明确教材这里指的问题是技术问题。对于发现技术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可能知道可以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但对其它的途径和方法并不了解。

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但学生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很少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如何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成了本节课教学

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明确发现技术方面问题的重要性,知道发现问题的基本来源。

2.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日常生活尝试发现问题,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

四、教学策略

1. 采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将技术问题的概念及发现方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通过举例、案例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发现问题的基本来源。

3.教师以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例,讲述发现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发现问题在技术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播放在日常生活发现问题从而引起技术发明的视频文件,诱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看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最多、最好,课后交流。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情景模拟,知道如何从收集和分析信息中发现问题。

6.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资源准备

事先从电视上刻录的四段视频。

六、教学程序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七、教学反思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二节 明确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内容是本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发现问题基础上展开的,它由“明确问题与价值,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设计计划”三部分组成。是按照设计程序过程来设计教材的内容。通过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方案给学生充分地确定自己的设计目标,有清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案例明确问题的内容,比较和判断问题的价值。

(2)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

(3)熟悉设计计划制定的一般要求,能就自己的设计项目制定设计计划。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在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项目,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各个具体环节,形成对技术设计过程中“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的实践性感悟和理论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判断问题的价值能力,会明确自己设计项目的操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明确可行性的设计问题。

2、难点:在众多需要设计的问题中提出可行性设计的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本节的教学以技术设计的过程为基本背景,以“问题”为重点展开,对“问题”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避免抽象地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设计项目进行仔细和反复的论证,保证此后相应的设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问题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也存在问题,问题处处在,时时有。只要同学们细心、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问题。但是发现了问题,只是初步有了一个设计的方向,到底能不能够确定为一个设计课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明确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1)问题是否明确

采用各种方法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有时可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明确。明确问题需从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方面考虑。

马上行动:判断以下两个问题是否明确,并说明理由。

1.能否设计一个能回收天空中常常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的产品?

2.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地利用起来?

(2)问题的价值

明确了问题的内容之后,还需确定问题是否有价值。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必须从以下问题着手:

(1)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2)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3)在你调查的范围里,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

(4)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5)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6)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马上行动:试判断“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一问题的价值。

案例分析:水变油事件——曾有人声称做了大量实验发明了水变油的技术,即水通过机器后变成了油。水变油一度被宣传为中国继古代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这场闹剧已经使国家损失了四亿元。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除了需要进行一些主观的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研究手段(如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等)来进行。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又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案例分析:学生台灯设计项目

2、明确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在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之后,还应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确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和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任务。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设计的进行,它的限制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二是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就设计对象而言,一方面,不同的设计对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产品的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的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设计对象还将可能会受到诸如成本、环境等的限制。

马上行动:假如要设计一个家庭书架,你认为从设计对象角度看应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一个问题的解决或一项设计的完成,除了受设计对象所涉及的标准和因素的限制外,还受到问题解决者或设计者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主观条件看,主要是其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客观条件看,问题解决或设计的过程往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空间等作支撑,而这些资源也都是有限的。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往往会使我们的问题解决或设计工作夭折。

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进行技术设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马上行动:如果你自己动手制作一盏台灯,请考虑各种限制因素,填写下表(略)。 讨论:高一(1)班孙宇同学对台灯设计所提出的一般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

六、课后总结

明确问题的内容,确认问题的价值,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

基础。分析解决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确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和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任务,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和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课后作业

如果请你设计制作一个笔筒,请分析一下此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

八、教学反思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二节 明确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案例明确问题的内容,比较和判断问题的价值。

(2)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

(3)熟悉设计计划制定的一般要求,能就自己的设计项目制定设计计划。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在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项目,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各个具体环节,形成对技术设计过程中“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的实践性感悟和理论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判断问题的价值能力,会明确自己设计项目的操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明确可行性的设计问题。

2、难点:在众多需要设计的问题中提出可行性设计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本节的教学以技术设计的过程为基本背景,以“问题”为重点展开,对“问题”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避免抽象地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设计项目进行仔细和反复的论证,保证此后相应的设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3、设计计划

为了保证设计的顺利实现,我们需要制定设计计划。设计计划可以更好地保证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可以通过工作程序的排列来表示。

●出示图片:孙宇制定的一份台灯设计计划

为了统筹安排设计进度,合理利用设计资源,并根据时间要求以及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和设计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在完成设计计划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一份时间进度计划表。设计各阶段工作的展开有的可以同时进行,有的需要依次推进。

●出示图片:孙宇制定的一份台灯设计时间进度计划表

▲思考:你认为孙宇的台灯设计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表安排得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如何改进?

▲马上行动:下表为孙宇准备制作台灯的设计计划书,请帮助他填写完整。

▲本章小结: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知道问题的来源,树立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可以挑战和拓展人们的能力。掌握一些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明确问题的内容,确认问题的价值,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分析解决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确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和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任务,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和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周密的设计计划对确保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练习:如果请你设计制作一个笔筒,请分析一下此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

▲综合实践: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个问题,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每两组组成一对,以己方为正方、对方为反方,分别就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辩论,重点论证以下问题:

(1)各组发现问题的价值所在;

(2)明确各问题,确定其能否上升为一个设计项目;

(3)讨论各设计实现所受到的限制。经过辩论,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制定相应的设计计划。

2.阅读以下材料。

郁闷的一天

小明今天上课迟到了。

昨天爸爸去外地出差,妈妈又在医院值夜班,小明怕今早起不来,昨晚临睡前,拿出了新买的闹钟,设定好了闹铃的时间。早上5点钟闹铃就响了,小明醒来一看,时间还早,就又睡下了。可是这一觉睡过了头。要是闹钟能够设定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动提醒,那该多好啊!

从床上爬起来,急急忙忙从冰箱里取出这冻水饺放进锅里煮,却发现水饺冻成一团,怎么都分不开了。

背上书包,赶紧开门,却怎么也旋不开防盗门上那个开锁的旋钮。

匆匆忙忙骑上自行车,发现轮胎是瘪的!这轮胎天天漏气,唉,若有不漏气的轮胎该多好!

上了一辆公交车,发现IC卡刷不了了,原来刷卡机“罢工”了,小明没带零钱,这下完了,只能走到学校去了。

……

(1)小明遇到了一些什么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办法?

(2)确定一个时间段(一天、一周、一月),回顾一下,自己遇到了一些什么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办法?

(3)能否从上述问题中明确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设计项目?如果能,请制定相应的设计计划。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之后,明确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提出设计的标准及所受的限制,同时制定出设计计划,并注意将此项目作为学习以后各章一以贯之的作业内容。

五、教学反思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第一节 方案的构思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与“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设计图样的绘制”,“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等组成设计过程的整体。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与“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设计图样的绘制”,“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等组成设计过程的整体。本章所讲的内容都是在思维层面上的,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创造力的机会。“方案的构思方法”一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和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对设计分析的教学着重以引导学生能从多方面考虑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因素为主,并抓住主要因素进行设计分析。也就是紧扣“物”、“人”、“环境”三者关系,从这三方面对台灯进行设计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一般原则等内容并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草图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通过对台灯的设计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 ⑵.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

2.能力目标:

⑴.掌握设计分析,理解产品设计三要素。

⑵.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亲身感受设计的快感,体会设计分析的过程。

⑵.培养对技术设计的激情和责任心、安全意识等

⑶.养成细致、严谨,考虑问题全面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进行设计分析

教学难点:“物、人、环境”三方面关系的理解和具体的设计分析思路

五、教学策略

首先通过一些精美设计图片的欣赏和一些奇妙的台灯设计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然后针对第四章提出的 “设计一台适合高中生使用的台灯”这一问题让学生尝试进行台灯的设计,再就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所考虑的侧重点(设计的主要因素)进行交流、归纳得出设计分析的三要素即“物、人、环境”。同时指出这就是进行设计分析的一种基本思路。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一种先对所设计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分析的思路,并指出在对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时主要分析他们的作用。最后得出一个好的设计离不开对任何一个影响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即综合考虑功能、结构、安全、成本等因素。

六、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设计作品图片,如悉尼歌剧院、巴黎的卢浮宫、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等。大家都在惊叹这些建筑的气势宏大,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都要考虑那些因素?

学生:美观、功能、实用??

老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同学们也列举了一些。为了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因素,现在我们就上一章所提出的“设计一台适合高中生使用的台灯”这一问题,尝试设计一台你自己的台灯,并画出草图。

2. 组织学生尝试进行设计台灯(采用草图法)

学生活动:互相讨论,进行设计

老师活动:观察学生作品,挑选比较优秀的设计作品

3. 师生互动: 投影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并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设计作品——“抬灯”,供大家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的设计作品都很精彩,很美妙,都突出了你们的个性。老师不得不叹服你们的创造性思维。

提问:大家在刚才的设计过程中,都考虑到了哪些因素?有没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元器件、功能、造型、材料、安全??

有一学生回答:老师,我在设计过程中想到一个问题,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我更多的是考虑它们的造型方面的问题,但对其他的要素我感到比较混乱。

老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是的,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有些还比较复杂,这时候我们就要采用一些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其实,在设计分析中,我们首先要抓住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例如台灯,我们就要抓住哪些方面的主要因素?

学生思考后回答:功能、安全可靠、结构稳定??

老师:对,台灯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功能、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成本适当等

提问:那除了这些因素,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影响台灯设计的因素呢?

学生:??

老师归纳:刚刚大家提到很多应该考虑的因素,但大家有没注意到一点,同学们所提到的要素都只跟我们要设计的作品——台灯这个物品有关系。所以,对于台灯这个物本身,我们可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展示幻灯片)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讨论了物(台灯)本身这个方面。那除了要考虑物(台灯)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么?

学生思考

老师: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机关系,大家还有没印象?

学生若有所悟的回答:有。

老师:那我们在台灯这个设计中也要考虑什么?

学生一致回答:要考虑人机关系。

老师:那如何才能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呢?

老师活动:展示幻灯片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1、考虑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3、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老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应该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需要考虑上面那四个要点。那么,具体到台灯这个设计,应该考虑哪些有关人机关系方面的因素? 学生讨论后回答:照明效果要好、光线柔和、时尚前卫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对于台灯,我们要设计好其中人机关系,主要是要对台灯的使用者(高中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展示幻灯片

台灯使用者——人的分析

老师:通过上面的分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台灯这个设计里,在考虑人机关系方面,我们重点要考虑高中生身体、心理和意识三个方面的特点(展示幻灯片)

老师:刚才我们从物和人两个方面来讨论了台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从这些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设计的产品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设计。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物,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者(人)。

展示不同造型的幻灯片(一个是夹式,另一个是台式)

提问:大家看这两盏台灯有什么不同?

学生:底座不同

老师:为什么要设计不同的底座?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台式的放在桌面上,夹式的可以夹在床头

老师:对,这是为了提高台灯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适应性。所以,在产品设计中,除了要充分考虑物和人两个要素之外,我们还要考虑环境这方面的要素。(展示幻灯片)

老师归纳:任何产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它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设计;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设计任何产品都应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物、人、环境这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产品设计的三要素。(展示幻灯片)

老师:刚才我们讨论了产品设计要综合考虑的三要素。对于设计对象本身,除了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之外,我们还必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分析。现在,我们就来对台灯的各个部件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1) 标准件 指经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

灯泡:应选择耐用且光线柔和的灯泡或灯管

灯座:应选择与灯泡能配套

开关:手控或遥控

电线:花线类

说明:由于标准件可以规模化生产,具有通用性及成本低等优势,还能保证安全故建议大家选用。

2) 底座:起支撑和稳定作用。应选择坚固、不易碎的材料

3) 支撑架:主要起支撑作用,并决定台灯的高度,还会影响到光线的利用率。应选择耐用、安全、低成本、美观等方面的材料。

4) 灯罩:主要起安全保护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到光线的强弱及照射形式。建议选择那些耐用、导热性弱、不透明、反光度适宜、颜色和谐等特性的材料。

4.小结

在进行产品设计分析时可以从设计的三要素着手进行具体分析也可以从组成该产品的各个部件所起的作用着手进行分析和选材.总之,一个好的设计分析离不开对任何一个影响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5.作业布置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课堂上设计的适合高中学生用的台灯的方案进行修改,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

七、教学反思: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第一节 方案的构思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

2、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件;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交流能力及开放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方案的构思方法》(第五章第一节)在教材中的位置是位于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之后,属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具体教学,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二章中人机关系、第三章设计的一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一般原则等内容,并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做图的方式把构思方案呈现出来。

四、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款式的台灯,设计产品所需要的主要标准件。(图片)

2、利用一位农村学生自己设计的简陋台灯,再深入学习设计分析思路。(实物)

3、课的引入采用了一位农村学生自己设计的简陋台灯的形式,并将这一作品作为一条主线索贯穿于整个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介绍一系列精美的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位来自农村学生做的作品----台灯。分析这一作品从而导出产品设计的三要素。

由竹子、节能灯泡及电线组成,很简单,甚至可以用“简陋”一词来形容,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盏台灯。因为他具备了台灯的最基本功能-----照明,且安全性较好,选用的材料(竹子)是绝缘体,不易导电又环保。同时,在制作工艺上也较容易,成本较低。

当然,它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插上电源,观察台灯,找出不足之处。

从我们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发现哪些不足之处?(由学生思考作答,老师点评)

如:光线不柔和;高度无法调节;没有开关直接控制,每次使用时都得插上插座,使用后又得从插座上拔下来,即不方便也不安全;不时尚,有点土;没有个性等等。

而对于产品本身,也就是这盏台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造型、功能较单一。

当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时,根据不同的环境,无法调节它的亮度及高度,底座也不稳定。 我们这位同学在设计这盏台灯时出现的这些漏洞,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从设计到制作过程时间比较短,如果再多给些时间,也许会做的更好;第二,没有系统地考虑到我们使用者在不同环境下使用这盏台灯时对它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处理好使用者、产品本身、使用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产品三要素:“人”、“物”、“环境”。

那么,如何合理地设计一个产品呢?对于设计对象本身,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分析。我们以台灯为例,分析一下它们各个部件的作用。

3、 以一盏完整的台灯为例,进行设计分析。

从台灯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可以知道台灯的组成结构(展示老师的作品图片并注明部件名称)它是由灯泡、灯头、灯罩、支撑架、开关、底座与电线组成。那我们又如何去选择最适当的部件?下面让老师把台灯的部件归类进行分析选择。(师生互动)

灯泡、灯头、开关、电线这四种部件是标准件,是我们无法制作的,只好在市场上根据使用者的具体特性进行具体的分析选择。

灯泡:台灯的主要功能是照明,灯泡是它的主要部件,有白炽灯泡、日光灯管、节能灯管等。如何选择?(展示各类型灯泡的特点,进行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对灯泡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如高中生对灯泡的需求,一般选择没有频闪或频闪度较底的灯泡。

灯罩:为了给使用者创造一个照度合适且光线柔和的环境,我们往往需要给它设计个灯罩,同时也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选择灯罩时,主要考虑它的材料和外形。不同的材料会直接影响到光线的照射形式,同时它的导热性也很重要,导热性好的材料,短时间内受热容易引起发热发烫,容易给使用者造成烫伤。而外形设计直接影响到光线照射的角度。

支撑架:台灯的高度主要由支撑架决定,它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展示各样式的支撑架图案)选择时,在保证台灯高度适中的前提下,还需考虑它的活动范围、选用材料、成本、制作复杂程度等。 开关:常见的台灯开关有拨动式、旋钮式、触摸式等。对于开关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台灯的亮度即可。

底座:为了保证台灯的稳定性,我们需要在它的底部设计一个底座,起支撑和稳定的作用。要保证台灯的稳定性,对它的设计主要通过材料和形状决定。可选择坚固、不易碎的材料,其形状应在追求台灯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风格。我们还可以在底座上做文章,给它安装上日历、笔筒、自动报警器、定时开关、温度计、播放器、录音机等功能。

我们在对台灯进行设计分析时,应考虑台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无论是台灯还是其它的产品设计,在对它们进行设计分析时,可以从设计的三要素着手进行具体的分析,也可以从组成该产品的各个部件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选材。

在考虑“物”“人”“环境”三个因素时,我们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相互牵连制约。产品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要考虑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为人群阶段不同,她们的要求也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个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我们又要考虑它的形状与大小要与环境协调,总而言之我们要考虑三者关系。

4、 开展一设计活动,构思一物品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构思一盏个性化的台灯的方案,也可以在我们这个不完善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当然你还可

以设计构思其他的物品的方案。

我们的构思方法很多,有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等。你可以自由的选择,自由发挥,大胆的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但在你的设计中,应体现创造的特性,同时遵循我们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规范。我们可以采用图、文字、语言的方式出现出来。

我们以小组(4人一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先把自己的构思方案在纸上描绘出来,小组再进化讨论,权衡、比较后得出最后的设计方案,最后我们再进行小组间评比,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六、教学反思: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第二节 常用的创造技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任何发明和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缺点列举法正是从发现问题——即从发现事物的缺点出发,因而我们认为,缺点列举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易被同学们掌握的创造技法。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不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深入发掘与研究,最终才获得成功的吗!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发现与明确问题这一章节的内容,初步具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以及发现那些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并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只需对这些问题稍作筛选,然后上升到课题的高度加以研究。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了解缺点列举法的含义。

2.介绍运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创造发明的典型实例。

3.通过对普通信封进行的改进,初步掌握缺点列举法。

4.运用缺点列举法对物品进行改进。

5.通过发明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缺点列举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常用的创造技法?缺点列举法(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缺点列举法的含义。

2.介绍运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创造发明的典型实例。

3.通过对普通信封进行的改进,初步掌握缺点列举法。

4.运用缺点列举法对物品进行改进。

5.通过发明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缺点列举法的理解。

(二)出示缺点列举法的含义:

缺点列举法是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一种创造技法。其宗旨在于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各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罗列,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设想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缺点列举法的优点是精力集中,节省时间,容易取得显著效果,有时候只要找出原有事物的一个缺点并加以改进就能产生巨大效益。然而,采用这一技法开发设想只能对原有事物“拾遗补缺”, 它是一种被动型的创造技法。

任何发明和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缺点列举法正是从发现问题——即从发现事物的缺点出发,因而我们认为,缺点列举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易被同学们掌握的创造技法。那些诺贝尔奖获

得者,不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深入发掘与研究,最终才获得成功的吗!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旦找到这些事物的“缺点”并加以改进,事物就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

我们在上发现与明确问题一课时,发现了事物的不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想办法解决它。

(三)列举雨伞的缺点

(四)出示《雨伞集水器》的动画

(五)对普通信封进行的改进

步骤如下:

一、 同学们找出信封的缺点。

缺点一、缺点二、缺点三、缺点四……

2.针对信封不易拆开的缺点,想办法加以改进。

先来了解拆开信封的方法:

(1)用手撕。——易撕坏信封和 信纸。

(2)用小刀割。——不方便。

(3)用剪刀剪。——不方便……

3.想出一种更好的拆开信封的办法,并画出草图。

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

4.选定一个最优方案,设计并制作出来。

材料:塑料片、卡片纸、细线。

工具:剪刀、固体胶。

步骤:(略)

5.对《易拆信封》进行测试、评估及优化。

测试:是否达到了预定的设计要求?

评估:与双面胶封口相比,是否更具先进性?

优化: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

(六)运用缺点列举法对物品进行改进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缺点列举法对以下物品进行改进。1.回形针(1、2组)

2.香皂 (3、4组)

A.请同学用语言描述对回形针的改进(改进方式:灵活掌握)

B.请同学用语言描述对香皂的改进(改进方式:灵活掌握)

(七)运用缺点列举法发明成功的实例?我校学生作品

1.自洁水龙头

2.挤牙膏器

3.月亮枕

4.儿童剪

5.防风伞

6.水满自动报警器

(八)小结

A.创造教育的根本在于开发人

的创造力潜能,这就引申出创造教育得以实施的两个基本前提:

1.人人都具有创造力潜能;

2.人的创造力潜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训练和引导。

B.任何事物都是有缺陷的。只要我们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用我们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去改进它,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完善起来,变得更加美好!

(九)作业:找出下列物品的缺点并加以改进

五、教学反思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3.能识读效果图;

4.学习并掌握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绘制设计图形过程,体验从设计构思转化为设计语言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设计的绘图的重要性,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学习并掌握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三、教学难点

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学习并掌握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 设问引入:什么是语言?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语言使得人类可以相会交流。

教师:对,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的语言,例如音乐领域的音符,曲子,绘画领域的色彩,明暗,计算机领域

的程序等等,那么在我们技术领域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语言。

新课教学 一、 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

1. 什么是技术语言?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2. 技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3. 技术语言的种类,分别大量的图片说明技术语言的种类,分别是:图样、图表、模型、符号以及 其他。重点让学生明白各种技术语言分别在生活的什么地方。

二、 草图的绘制

1. 设计表现的基础

讲解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动手实践的方法,课件主要以设问的方式给出,学生结合课件上的问题找出答案,

并通过实践作图,掌握画草图的方法。

课件的问题:a 徒手绘图分几步?

b 网格法徒手画的动作要领?

c 基本图形怎么画?

d 直线与曲线的连接怎么画?

2.草图的分类

草图也叫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

根据所处的设计阶段的不同,草图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设问:构思草图是什么?设计草图是什么?

3.草图绘制的步骤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用文字的方法把草图的绘制表达出来。

种类

图样

图表

模型

符号

三、 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设问: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有什么优点?在识读时要注意什么?

四、 正等轴测图

举例 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装潢布线图、电子电路图 零件规格表、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 车模、房模、航模 交通管理符号、公共场所使用的符号

首先介绍什么是正等轴测图,并通过书本上的两个例子说明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

做一正等轴测图。

常见的技术语言及其主要用途

§1.图样:这是工程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表达、交流的工具。

§2.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常见的有表格、柱状坐标式图表、饼性图表等。 §3.模型:一般用于建筑物、建筑群的表示。地理、军事上用的沙盘模型等

§4.符号、标志:在交通、广告上用的很多,在工程图纸上也有规定的标志、符号来表示一些特殊的要求。

§5.声音:如号音、汽笛、喇叭等在表达某些特殊的信息时发出的声音。

§6.手语和旗语:在交通、航海方面用于指挥、交流和工、沟通。

§7.口头语言:有的技术活动,如技术讲座、教学等,主要是用口头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8.程序语言: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

§9.计算机演示:以计算机为载体,用多种媒体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

§10.书面文字语言:各种技术文件,都需要用到书面文字语言。

五、小结与练习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一、 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

二、 草图的绘制 方法、步骤等

三、 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四、 正等轴测图

六、教学反思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二节 常见技术图样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学会标注简单的尺寸。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的展示,并让学生动手绘制三视图,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规律。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2、通过用计算机AutoCAD软件来帮助绘图,让学生对三视图有更近一步的了解,逐步形成空间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 1、亲历三视图绘制和尺寸的标注要严格规范,以此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态度。

2、用先进的手段,计算机铺助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常用技术图样,这节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掌握一种表达物体结构的方法——三视图,以及能对识一般的机械加工图,同时也要求能够正确标注一些简单的尺寸。

本节难点:要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准确的绘制好技术图样,同时这也是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所必需的具有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由简单基础的实体三视图的绘制到较复杂三视图的绘制,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慢慢得到提高和加强。

2、可以用AutoCAD来检验学生所绘制的三视图。同时它具有超强的实体任意旋转功能,可以将绘制的三维模型的结构充分展示出来。

3、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对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有一定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

实体模型、作图工具,纸,多媒体教室、AutoCAD。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当人走在太阳底下,就会使人在地面上投下影子。那大家知不知道投影有几种情况或方式? 新课教学:

【正投影与三视图】

1、 投影方式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讨论: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特征与大小?

正投影法: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的结构形状的投影方法 在正投影中,一般一个视图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就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三视图的形成及规律

利用Flash课件演示三

视图形成过程。

【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常见形体结构

的三视图

讨论:这些形体的各个三视图有什么规律?

帮助学生总结出三视图的规律:

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且长对正(主俯长对正)

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 且高平齐(主左高平齐)

左视图和俯视图右上方,且宽相等(俯左宽相等)

【阅读案例】形体结构的三视图(P121~122)

加深对三视图的规律的理解。

3、三视图的画法(用动画展现绘图过程)

(1)根据模型尺寸选择合适的绘图比例,使用A4号图纸(横放),用H型铅笔画底图;

(2)在离图框底线100mm处绘制一条XY线,作为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底线;

(3)根据模型尺寸,确定主视图的对称线位置,画出主视图的轮廓;

(4)在主视图右下角处,画出一条与XY水平线成45?角的斜参照线;

(5)在主视图画垂线,完成俯视图的轮廓;

(6)依据45?斜参照线确定左视图的轮廓的位置,根据模型的全高,画出模型定线作为水平构造线,画出左视图的轮廓;

(7)检查各视图是否绘制准确,再用削制成铲型的B型铅笔,勾勒出轮廓线;

注意:与学生共同总结出三视图画法的一般规律和应注意的问题(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实线、虚线、对称线等)

课堂练习:

①完成给出的形体的三视图;

评价:

(1)学生互评,并指出其错误;

(2)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根据学生的错误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强调。

六、课堂小结:

简略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

课本P129 练习 第1题(图3)、第2题(图1)

七、教学反思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制图”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围绕着计算机在设计制图中的应用和优势两个方面展开,通过穿插的应用实例主要阐述了利用设计表现是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帮助设计者更有效地表达设计意图,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应用领域。利用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改进和完善设计,追求的是使设计表达方式和工作效率的高效更便捷。计算机辅助制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实践应用的有效拓展空间。

2、教材作用地位分析

本节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中第三部分“计算机附中制图”的内容,它是在前两节:设计的表现图及常见技术图样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又一实践应用的拓展。虽然本节内容属选学部分,但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认识和理解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制图工具再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从而推进了设计技术的进步。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这里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部分学习内容

相呼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辅助制图优点;

(2)了解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应用范围。

(3)尝试体验使用3dmax设计造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的观摩和交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制图对设计的实际意义,同时借助一款简单的动画制作软件,引导学生体验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自主学习习惯,在积极的动手实践中,树立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来改善设计条件,达到美化设计高效地展示设计的良好心态。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辅助制图效果的同时,更要激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手段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机技术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四、教学资源

本节课需要通过幻灯片呈现诸多计算机制图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制图有一定了解。提供网络机房操作环境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

五、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七、教学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一节 模型

课时: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模型的含义、种类。

(2)能懂得模型在产品研发、科学试验中的功能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讨论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对模型的功能和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和保持制作模型的兴趣与热情。

(2)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模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功能和意义。

2.理解模型制作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模型。

三、教学难点

对模型在产品研发和科学试验中的作用、功能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教授、模型展示、任务驱动、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前面几章节的学习,同学们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但还是在脑子中,在图样上,今天开始,我们要把它做成实物,然后来看看是否能达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的功能,这就是模型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教师叙述三国故事引起学生兴趣:三国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趁大雾弥漫,以船装载草人骚扰曹军营地,曹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出击,只好放箭拒敌。结果让孔明草船借得十万支箭。那些用草扎的假人,就是模型。在今天的技术设计中,到处都有模型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模型这一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模型吗?有哪些?回答:商场柜台里的手机,各种展览会上展示航模、汽车、房展会上的房屋等,教师用PPT图片来展示展示手机、房模、航模、汽车等模型图片,加强学生对模型的感性认识。

看图后,教师再提问:这些模型和我们现实中的物体又有怎样的区别或相同点呢?可以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模型的概念。

模型概念: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2.理论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讲的上面提到的模型均是在展览上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可以直接看到外还可以触摸到,加深对物品的比例、尺度、线形、色彩、材质等的认同。除了这些在展览中出现的模型外,其它地方是否有应用到或出现模型呢?

给同学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在企业生产中?科研活动中?

案例分析:20xx年4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圈后,在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地着陆。此次“神舟三号”飞船是我国首次完全模拟载人状态进行飞行试验的,因此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神舟三号”是无人飞船,可船舱里却安坐了一名矮小结实的“小伙子”。据飞船系统副总指挥秦文波的介紹,这是飞船上新添的模拟人设备。虽说是假人,可“他”却会“呼吸”、 能“排汗”,皮肤软绵绵的很像真人。

提问:“神舟三号”中的模拟人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要进行“模拟人”试验?如果直接换用真人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回答引出)模拟人会“呼吸”、能“排汗”,生理功能上和真人相似。通过模拟在的“生理”功能可以采集到太空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同时可以检测飞船对人体的生命保障系统(如氧气量、二氧化碳的转化等)是否可靠是否健全。如果直接真人的话,很可能会威胁到真人的生命安全。

这是模型在科研活动中的应用,当然还有很多其它例子,如可以播放视频:汽车碰撞试验给同学看看。

提问:那么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还有怎样的应用呢?

案例分析:“大东方号”轮船事例:19世纪50年代英国设计制造了一艘以庞大蒸汽发动机为动力的铁壳轮船。《大东方号》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精华,邀请了著名的造船专家,制造了一艘世界上最大、航速最快的远洋轮船,但最后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经过模型制作试验,就直接投入了生产,造成了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

资料:大东方号的设计是:船长211米,船宽36米,最大吃水9.2米,总吨位18,915,营运速率14节,有三套推进装置:二具船边明轮,一个艉螺旋桨,六根张帆的桅杆,帆总总面积有6,500平方码。大东方号是Isambard Kingdom Brunel设计的第三艘燃煤蒸汽机帆船客轮。1851年,燃煤蒸汽机帆船客轮大东方号,终于在伦敦的Millwall地方开始建造。由于大东方号的船长为当时一般船的六倍,没有纵深那么长的船台来建造,所以采用侧面下水的横向船台建造。当1857年11月7日下水典礼那天,大东方号只侧滑行3呎距离,再也不肯滑下水。前后折腾了三个月,在1858年1月30日,终于把这艘巨无霸硬是推下水浮起来. 由于下水花费了不少意想不到的费用,已没有经费再继续完工,整整摆了将近一年没有施工,四处寻找买主。1859年终于由Great Ship Company买下未完工的大东方号,同年8月继续完工。9月9日海上试航时,突然发生爆炸,上甲板被掀开,前烟

囱像火箭一样飞出去,舱里的船员纷纷仓皇逃出,其中一人往船边跳下水,被明轮打死。爆炸原因是通风孔堵死所引起。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案例说明了什么?现在的企业又会如何来做?(由学生来回答,教师作总结)大东方号的动力装置由于动力不够而不能带动整船前进,最后引发爆炸,造成了巨大损失。如果在造船前,将轮船和动力装置缩小,用模型进行事先试验就能知道动力是否足够,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就可以避免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的损失。

根据前面的案例,请学生进行总结模型的功能:

1.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的产品的比例、尺度、线形、色彩、材质以及每个构成面。它是一种实体技术语言,为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设计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能够直接沟通,全面认识设计方案。

2.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由于现代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在大规模、自动化和巨额资金投入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仅凭图纸提供设计意图,很难把握设计的可靠性。如果设计一旦失败,损失将十分巨大,所以,设计一件较复杂的产品,必须通过模型制作,才能投人生产。

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模型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作用。进行分类总结出有哪些模型以及不同的使用场合。

下面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汽车模型来讲解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还可以结合一些学校在创造发明过程中作品(拐杖和深井救人器等)的多个模型来分类。

模型在设计不同阶段的作用

1.草模:

在产品造型设计初期阶段草模可以把设计构思用立体模型简单的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概念模型:

用概括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产品与人、与环境关系,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3.结构模型:

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

4.功能模型:

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5.展示模型:

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展示模型为研究人机关系、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市场宣传等提供实体形象,并可以直接向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教师总结:柑橘榨汁机的设计过程中经历了:草模、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这五个模型制作的过程。

注意:但并不是产品设计的过程都必须要经历了这五个模型制作的过程。模型的分类是根据需要来分类的,并不是一个模型的发展过程。

投影本节主要内容:

1.模型的定义;

2.模型的功能;

3.模型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

课后思考和练习:

拓展思维:模型是否还有更广阔的应用?

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用纸或橡皮泥做简单的模型。

六、教学反思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够结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削、锉削和钻削等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工艺”一节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常用的工艺,并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队的加工工艺。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立足实践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结合本章中大量动手操作的具体内容,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根据操作内容,本着减少文字叙述的思路,文中配置了大量的图示,直观形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对象分析:

工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工艺对于技术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本节对工艺加以介绍。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学校条件的不同,本节内容较浅显,旨在让学生认识工艺,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即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加工工厂,或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但必须强调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艺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常见的工艺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 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

▲▲▲案例分析:▲思考:

二、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2.锯割

对于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手锯是人工锯割的常用工具,利用它可分割金属材料、木料和硬塑料等。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马上行动:用手锯锯断一根直径为12mm的金属管(或塑料管),并讨论正确的锯割管状材料的方法。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

教学器材以48人为一个班级,可采用以下配置:

(1)划线工具: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 各26件

(2)转盘式台虎钳(钳口宽度可选择100mm) 50台

(3)调节式手锯架(QB-1108-91)50件

(4)钳工锉:齐头扁锉(长度250mm,中锉纹) 50把

半圆锉(长度250mm,细锉纹) 50把

(5)斩口锤(0.25kg) 50把

(6)台钻 2-4台

(7)常用的手用圆板牙(又名螺丝板牙)及配套的圆板牙架(又称圆板牙绞手)

(8)手用丝锥(又名螺丝攻)及丝锥板手

注:(7)(8)两项配置数可在5套左右,但圆板牙及丝锥的规格可配置常见的公制直径为2.5mm、3mm、4mm等多种,因易损耗,要求有足够的备用件。

2.教学场地。

金工专用教室一间。

六、教学反思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工艺(第二课时)

接上节

教学过程

3.锉削

为使工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铣削和磨削等切削加工。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马上行动:根据锉削要领,用锉刀将一小型长方体金属块的一个表面锉成一平面,并检查工作

面的垂直度。假如锉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果,请讨论其原因。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4.钻孔

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称为钻孔。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4.连接

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教师示范:连接(略)

▲阅读:螺纹的加工方法(如时间不够,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

5.表面处理

为了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通常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和镀层等。

(1)表面刷光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2)喷涂油漆

喷涂油漆可以防止生锈和增加美观。

油漆喷涂的电动自行车

高中通用技术最全面的教案及知识点总结总共63页

(2)镀层

为使金属制品外表面美观且能够防止锈蚀,既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涂层,也可以采用电镀的方法,即用电解方法在金属表面涂上一薄层抗氧化的铬等金属材料。

▲练习:1.按如图所示的图纸,完成小铁锤半成品(已完成划线和锯割)的加工制作。

(1)完成锉削;(2)完成钻孔;(3)完成表面抛光;(4)测量加工达到的精度和误差尺寸;

(5)分析评估。

2.自己动手做一次关于材料性能的试验。下面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测试的 图示,你可以到技术专用教室里安装后试一试,并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测试的情况,与同学一起交流。 ?教学准备:同前

教学反思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三节 制作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制作成功后,并能对其外观进行润色。

2.能够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台灯作为示例。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但也隐含着思想与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三、教学策略

1.建议第1课时由学生自己参照教材中提供的三组模型的设计方案,独自完成台灯模型的设计,不要求学生做出千篇一律的设计,鼓励学生设计具有创意的,富有个性化的台灯作品。

2.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章节是比较紧张的,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与要求、结合“工艺”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即以制作模型为主线进行工艺的学习。

3.建议打通“制作模型”和“工艺”进行教学,这样既可节省课时,又具体落实了动手操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

二、指导学生独自完成自己的台灯设计。

建议:(1)选择废、旧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成本。如各种饮料等。

(2)选择易加工的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时间,提高制作的成功率。如各种沐浴露的塑料瓶等。

(3)选择特型材料来做,这样不但可以成本,还可使作品有个漂亮的外观。如各种玩具的塑料外壳等。

(4)取地取材。如树根、贝壳、椰子壳等。

三、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1.材料

指导学生选择制作台灯的合适材料,建议同学们选择废、旧材料来做。并完成以下表格:

材料名称

规格

数量 灯座 开关 电源线 灯泡 插头

备注

2.工具

手锯1把,钳子1把,螺丝刀1把,台钳1台,电工刀1把,手摇钻1把,剪刀1把,墙纸刀1把,套丝用的4mm板牙和绞手各1件,万用表1只,胶粘剂等。

(注:根据需要,还可灵活选择其它的工具和材料。)

四、制作步骤(略)

教材中的制作步骤仅供参考。因各人的设计不同,制作步骤会有所不同。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制作步骤,不一定要形成书面的制作步骤。

五、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运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将学生比较好的台灯设计图纸呈现给同学们观看,以便相互启迪,共同提高设计水平。

六、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观察几款台灯的设计,初步形成自己台灯设计的腹稿。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准备好制作台灯的材料和工具,以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间的短短几十分钟的制作时间。

七、教学反思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三节 制作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强调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

二、强调在制作台灯的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1.刀、锯、锤、钳、钻等利器的安全操作要领。

2.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三、指导学生独自、安全地完成自己的台灯制作。

?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运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将学生比较好的台灯制作方法呈现给同学们观看,以便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制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做好共用工具,如台钻、手电钻等准备工作。

2.检修好供电线路,保证制作时的正常供电。

二、教学反思

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第一节 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内容是有关产品说明书以及产品说明书如何去编写的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课。所以教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作为引入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

1、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说明产品说明书是产品的“路标”和“向导”。

2、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包含如下几点: ⑴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结构。

⑵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自问自答式。

⑶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①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②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③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

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3、练习的分析和解答。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这节课是高中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对于高中的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接触过产品说明书,学生对于于阅读产品说明书的能力应该没多大问题,但对于一件产品如何来编写它的产品说明书并写得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起决于一个人的思维及其对该产品是否充分认识。而产家在出产这件产品时所编写的产品书是否合理呢?这可能是大

部分同学在看某件产品时根本就不会产生的意识,所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对产品说明书合理性的意识及编写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的技能

⑴了解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与一般结构。

⑵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2、过程与方法

⑴展示一些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使学生认识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与一般结构。 ⑵通过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指导学生如何去了解产品的特性,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 ⑶通过对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从而引导学生如何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形成和保持对产品特性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产品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先进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⑵增强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发挥创新思维,改进设计方案,实现了再创设计新意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教师讲授、实物投影、媒体演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我首先通过展示产品说明书的案例,讲解知识点,接着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然后再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形成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通过媒体展示结果。

五、教学媒体运用

把产品及产品说明书等实物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多媒体教室展示讲解

六、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用一件小商品带说明书的,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把说明书的内容投放出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进行讨论该产品如何才能正确使用。

㈡讲解新课

1、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

师:上面我们已经阅读过一件产品说明书并且能使用它,那么产品的说明书是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引导我们如何使用产品。(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的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使用产品。

师:如果说明书说明的不够准确,或不详会有什么后果?

生:不会用;用不好;把它弄环;发生意外。(有不同的回答)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158案例分析。什么原因导致燃气罐爆炸,而造成一位花季的少女脸部严重烧伤?

生:说明书表述错误。

师:请同学们分组(每四人一组)讨论完成书本P159页的表格(产品说明书的具体作用),同学们说的越多越好。

小结:

产品说明书的作用是它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的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

2、产品说明书的写作。

⑴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结构。

再次利用多媒体投放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多投几种样式),最后小结:产品说明书的结构一般是由标题、正文和产品标记三部分组成。

⑵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显示于大屏幕)

①条款直述式:例如某冰箱的说明书形式: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条理清楚,醒目。

②自问自答式:例如某牌子的手机电池的使用方法。

该形式是说明书将要说明的内容归纳成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提出并逐一作答。

在产品说明书中,为了更好地使用户正确使用该产品,可以在书中用上插图、箭头、序号等符号来强加说明。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完成下表

⑶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① 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要求:学生阅读案例:“该吃几片药呢?”而后进行讲座分析。

问题:A、李梅妈妈不知要服多少片药的原因是什么?

B、该药品应如何说明才清楚?

②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产品的特点是产品独具风格。说明好产品的特点是使客户更好地了解该产品,不致于使用不当而弄环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婴儿学生专车是规定六个月以上会站立的婴儿使用的,那么三个月大的婴儿能坐吗?

⑷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

产品的每个功能或部件没有必要都说得很细。例如,某电器的插头,没有必要大做文章,谁都知道插头肯定是接通电源的作用,而对于某些产品是易损,易碎,那么说明书的内容应侧重于如何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等等。

案例分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案例进行讨论。

微波炉说明书应侧重于说明什么?

对于不同的食物,应该烹调的时间是多长;炉内应禁止放入什么;食物托盘应是什么类型的等等(由学生来回答)

⑸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用简单的语言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用户不可能每个都是有文化的。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即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也要注明清楚)。

案例分析:请同学认真阅读案例,说明该产品说明书出现了怎样的书写错误?

生:用量和用法含糊不清,误导消费者。

布置作业:P163练习第2题

七、教学反思

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第二节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本章内容包括“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两个部分。它是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作为产品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的问题,总结获得的设计和生活体验。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制定产品说明书和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在完成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和一般结构,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与一般结构;

2、了解技术产品常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3、了解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

能力目标:1、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2、能正确阅读和理解产品说明书和用户手册。

态度和情感:1、知道产品是为人而设计的;

2、设计者对产品的表达正确与否将会影响人们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设计成果;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而各章的教学,学生知道了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并已亲自进行了设计和实践,获得了一定的设计体验。在本章中,我们将让学生站在技术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问题,进一步总结和加深对设计的体验,促进技术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采用“问题情景——内容展开——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学生随着“回想——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2、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产品说明与设计过程、原则和评价之间的联系,感受设计工作的整体性。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如何用手机发短信。现在的手机有许多功能和款式,它们发短信的方法有所不同,我们是怎样知道如何才能用手机发布短信的?

2、我该吃多少药?(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讲解:产品说明书的设计是产品设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通过产品说明书可以了解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方法等。科学地使用、维护和管理技术产品,不仅是每一个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技术产品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而且也是衡量人们技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1、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产品说明书也称为用户手册。

案例分析:说明书表述错误引发的卡式炉的爆炸(课本P158页案例)

课堂讨论:说明书有何作用?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和举例来明确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重要性)

2、产品说明书的编写:产品说明书的现般结构——标题、正文、标记。

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和自问自答式。

课堂提问:以上两种产品说明书的说明方式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A、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B、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C、不求面面俱到,应有侧重;

D、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课堂实践练习:修改修正产品说明(见课本P163练习题1)

3、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产品说明书为用户使用产品提供依据,它必须清楚地告诉用户产品的使用方法,以使用户方便地获知、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恰当、安全、高效地使用产品。

以来电显示电话机的自动追拨功能为例说明

技术产品的维护和保养:侃产品保持完好技术善或工作状态而进行的作业,是进行技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产品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也应在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中得以体现。

案例分析:如何使“永久”更永久?(见课本P166)

课堂交流及讨论: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

如何获取产品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课堂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时怎样寻求技术服务的?

4、课后作业:请为自己设计的作品编写一份使用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三)小结本章节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知识梳理]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曾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产生发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

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览厅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气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

4、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如下列技术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产生太空垃圾)

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其负作用还未知)

5、技术的专利性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三、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对“技术的未来”的思考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知识梳理]

一、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如: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1)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案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2)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案例: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2、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如: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

(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同时,技术更新也为产品的晚新换代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灯具的发展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思维,它促使人们不断考虑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改进现有产品,如何有机地结合各种技术来开发新产品等问题。如:奥运场馆“鸟巢”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世界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

设计主要分为: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

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听觉效果、情感。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

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中的机不仅是指计算机或机器,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机关系。案例:乘电梯、进门中存在的人与某个产品构成的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高效

在设计中,应该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也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提高工作效率,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如:“科学管理之父”美国人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2)健康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在长期操作或使用的情况下,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案例:高跟靴、烟。

(3)舒适

人机关系中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案例:培土小工具

(4)安全

安全是指在人们的操作使用中,产品对人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产品与人接触的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上的边槽。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1)考虑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现在大多数产品是为了普通人群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所以在设计时,还应充分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如: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

(2)考虑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的关系

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静态的尺寸,要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3)满足人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

案例:茶座、咖啡屋的设计应以暖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小些,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而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这样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人与产品宽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如: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什么是技术试验

(1)定义: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如:技术试验卫星。要注意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并不一样。

(2)作用: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如:阿会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3)分类:对技术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还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方法

(1)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2)模拟试验法:是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如汽车碰撞试验。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如:大坝水利试验等。

(3)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如: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

(4)强化试验法:是在技术试验中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5)移植试验法: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移植试验。如:小白鼠等。

3、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的实施包括: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的写作顺序: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4、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知识梳理]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2、制定设计方案:

①收集信息(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资料、收听广播看电视、浏览互联网等)

②设计分析(面对设计要求和约事之间的机互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③方案构思(作用是把明确问题时提出来的设计要求具体落实到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呈现出产品的具体现象,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设计者设计风格和设计水平的展现空间) ④方案呈现(把模糊设计、草图具体化)

⑤方案筛选(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一般分两阶段①绘制图样;②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①测试目的: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②评估需要反复进行;

③在测试、评估等基础上进行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原则之间有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

1、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己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的事物或形式。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原则

实用原则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它包括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等)、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造型、色彩、机理和装饰诸葛亮要素给人以愉悦感等)和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或社会的地位等)等。

3、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就是要提高功能成本比: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功能:在增加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4、美观原则

好的产品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成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5、道德原则

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还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道德观念。

6、技术规范原则

技术规范既有强制性的标准(质量和安全方面),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

7、可持续发展原则

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三、设计的评价

1、设计评价从评价对象分有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两类:从评价者来分有设计者自我评价(自评)和他人的评价(他评)两类。

2、评价要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

3、对最终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4、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全过程,是设计评价的基础。

5、设计的交流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文本、口头语言、网页等。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知识梳理]

一、问题:

在生活中,有很多为我们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话题,这就是问题。

问题的产生:

1、来源于生活

人类在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如中国人为进食而发明了筷子。

2、来源于需要

由于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如把汽车帮成流线型来解决速度大时的阻力问题。

3、来源于积极主动的思考

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如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二、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观察日常生活

2、收集和分析信息(主动出击寻找问题)

收集信息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集体询问法、文献法、家庭走访询问法、电话询问法、个别询问法。

3、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技术研究,技术试验是重要的技术活动,也是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三、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1、问题是否明确

发现问题很多,有些模糊不清,需要加以明确目的。

2、问题的价值

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的依据:

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

②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③在你调查的范围里,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在更广的范围内,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

④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⑤现有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发展以后呢?

⑥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

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3、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设计的进行,它的限制主要有两方面决定:

①设计对象的特点和解决的标准

②设计者的能力与条件

4、设计计划

设计计划可以更好地保证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可以通过工作程序的排列来表示。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知识梳理]

一、设计分析

合理的设计分析是成功地进行技术设计的关键一步,分析得当可以指引以后的技术设计上可以少走或

不走弯路。

产品本身是一个整体,包括功能、造型、材料等,但任何产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它是为了服务的,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设计: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设计任何产品都应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二、方案的构思

方案的构思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1、草图法

草图不仅能将一些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可以随意修改,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有受约束。

2、模仿法

模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事物进行方案的构思。如仿生技术

3、联想法

利用联想法进行方案的构思,不一定能使技术设计一次性成功,但它有可能为构思找到一种方法或一条形成方案的路径。运用联想法进行构思后,我们不能盲目地实践,而应该首先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而后再进行制作和实施。

4、奇特性构思法

奇特性构思法所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创性。这些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或从来没有发生过,甚至有些构思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

三、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之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1、权衡时首先要考虑最关键因素(基本功能)

2、其次考虑稳定性和耐久性

3、还要考虑加工难易程度、成本、环保性等

4、最后还在考虑产品使用对象

方案的权衡(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是一个综合考虑过程,它们相互关联、互相制约,要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知识梳理〕

一、 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

1、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常见的有:图样、图表、模型、符号

2、分类:

按专业类型分: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

按人的感觉分:视觉语言主、听觉语言、触觉语言

按人的视觉形式分: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

3、技术语言的特点

①言简意赅(简明扼要)②通俗直观

二、草图的绘制

1、徒手绘图:握笔姿势等。

2、网格徒手图

要领: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网格的斜线画,同时以网格的小格来确定物体的比例。

3、基本图形的画法

圆、圆柱体、立方体、锥体的画法。

4、草图的分类

构思草图是以具体图形把想法表现出来

5、设计草图是经过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6、草图绘制的步骤:

①选用合适的笔来画图(2H铅笔)

②在方格纸上按照构思好的设计方案,画出产品的外观比例关系。

③在准备好的透视网格纸上,画出产品的透视线,先画淡一些,等画完图形后,再描深轮廓。 ④画产品的中间调子,注意色彩过渡自然。

⑤细致描画产品的亮部及高光部位。

⑥绘产品放置的阴影,突出形体的体积感和质量感 。

三、 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效果图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从效果上注意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了解产品的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

四、正等轴测图

1、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

2、平面结构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①根据形体特征,确定长(X)、宽(Y)、高(Z)等三轴在图纸上的位置

②平面结构形体 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③沿着上述三轴分别量出物体的长、宽、高的尺寸画出左上角斜切面

④据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画出左有方斜切面,完成全图。

五、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2、正投影法: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3、三视图:主视图、领会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到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 俯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到的图形

左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到的图形。

4、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5、一定要注意投影方向,特别是正投影方向。

六、形体的尺寸标柱

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2、尺寸要素:

①尺寸界线: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②尺寸线: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③尺寸数字: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3、尺寸标柱:直径、半径、形体尺寸标注方法。

七、机械加工图

1、定义:是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

2、组成: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和文字说明

八、剖视图

1、定义:假想采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开物体,将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2、剖切面的特征:

①包含内部结构如孔、槽的轴线,或物体的对称面

②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

九、线路图

电子线路图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知识梳理]

一、原型:

原型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二、模型: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三、模型在设计中必须具备的二个功能:

1、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2、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四、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1、 草模

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概念模型

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3、结构模型

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式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

4、功能模型

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作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等。

5、展示模型

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提供实体形象。另外通过展示模型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五、工艺: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常见工艺: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加工工艺等。

六、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工序。

1、划线:划出轮廓线或基准点和基准线

步骤:(1)基准 (2)划尺寸线 (3)划轮廓线 (4)冲眼

2、锯割: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手锯是人工锯割常用的工具。

操作要领:

(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

(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力

(3)锯程要长

(4)推拉要有节奏

3、锉削

锉削操作要领: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在推挫削过程中,左手施力要由大到小,右手施力要由小到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4、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

步骤:(1)划线定位 (2)装夹工作 (3)装夹钻头 (4)钻孔

5、连接:

通过固定和半固定连接方法可以使金属件之间连接起来。

6、表面处理

目的:防止金属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美观程度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油漆、镀层

七、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材料。

2、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

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知识梳理]

一、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1、产品说明书:是一种指导用户消费的文书。

2、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帮助消费者正确了解产品特性以及正确、安全使用和保养产品。

3、说明书不准确或不详会怎样?

不会用、用不好、弄坏产品、发生意外等

4、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结构:标题、正文、标记

5、产品说明书的形式:

条款直述式特点:条理清楚;醒目自问自答式特点:相关内容归纳成问题再逐一回答

6、产品说明书的不定期作要求:

①充分考虑用户的新闻记者需求

②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③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

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技术产品的维护和保养是指维护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2、怎样获取服务途径?

①查阅说明书获取厂家服务电话、服务网络点等信息

②打电话咨询或上网查找,获取服务信息

③靖教其他用户获取服务信息

第二册

第一章 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的涵义(A级 了解 P2)

(1)涵义: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定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质(功能):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2、实体结构(A级 了解 P8)

一般是实心的,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随比较大的力。

比如长城、三峡大坝、锤子、厨房中的菜板子等等。

3、框架结构(A级 了解 P9)

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窗户、自行车、艾菲尔铁塔、桌子、书橱等等。

4、壳体结构(A级 了解 P9)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能够巧妙地将外力分散到整个表面。

比如鸡蛋、核桃、瓜子、头盔、锅碗瓢盆都是壳体结构的。

当然对于生活中的物体很多并不单纯的属于上面的某一种结构而是由多种结构共同组成的。比如我们的教学楼整体来看是框架结构,而楼顶的大圆球却是壳体结构的,而具体的一面墙却又是实体结构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级 理解 P12)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B级 理解 P13)

3、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具有的的抵抗力被外力破坏的能力(B级 理解 P17)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级 理解 P17)

5、连接方式:绞连接(轮子、轴承、风扇、人体四肢与躯干等等)、刚连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等等)。(B级 理解 P19)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例如,儿童自行车的结构设计,首先应以代步、锻炼儿童的手脚协调能力为设计目标,同时要满足童车结构设计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自行车的链轮、链条、车把、车闸有一定的要求。(B级 理解 P24)

2、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B级 理解 P24)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如做到用料省、成本低等,也就是说,力求以最低的成本使所建造的结构达到预定的要求。

不同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各有侧重,但无论在哪一类用途的结构设计中,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结构设计中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材料、民俗文化、地域特点等。

四、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A级 了解 P30)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A级 了解 P30)

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

一、流程的含义

1、环节(B级 理解 P40)

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2、时序(B级 理解 P39)

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3、流程(A级 了解 P41)

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顺序,称为流程。

二、流程设计

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A级 了解 P45)

设计一个技术活动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据该项活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变化规律,科学的安排活动的环节及时序,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具体要求:

(1)提高效率。经常是通过节省时间来完成的。

(2)提高质量。主要是合理地安排环节。

(3)保证安全。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详尽的考虑,并要有保证安全的可靠措施。

(4)节省资源。

(5)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经济效益。

(7)其他,如注意环保等

2、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B级 理解 P50)

基本因素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3、流程设计的步骤(B级 理解 P51)

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注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

4、流程的表达(B级 理解 P42)

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

流程图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图,因为这种形式既简单又明确。

5、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B级 理解 P42)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1)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2)按照每个小时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3)对某环节,按需要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简单注释,也可不做注释。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B级 理解 P54)

(1)流程的优化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2)流程优化的目的

既然是优化,就是要做得更好,也就要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完全。

2、流程优化的内容(B级 理解 P54)

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机关报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3、流程优化的条件。(B级 理解 P57)

要进行流程的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内部条件:对流程内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2)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3)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一、系统:

1、含义: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B级 理解 P64)

实例:一支球队、自行车、手表、一片森林、手机

2、构成系统的三要素:(B级 理解 P65)

①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③这个整体所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所没有的

3、子系统: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B级 理解 P66)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B级 理解 P67)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或部分在孤立的状态下所没有的。

[实例]:十字锈:一堆五颜六色的线、一根针、一块布散放在一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通过灵巧的手将其锈成各种图案就有了新的意义。

2、相关性(B级 理解 P69)

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关性强调的是部分对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而整体性更侧重于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3、目的性(B级 理解 P71)

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

4、动态性(B级 理解 P72)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外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例如:机械转动系统的零件之间都会有磨损,需定期更换零件:生病、看病

5、环境适应性(B级 理解 P73)

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化,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并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只有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例如:蝈蝈、北极的白熊、变色龙等保护色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三、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祥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B级 理解 P76)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做出决策。(B级 理解 P78)

系统分析的主原则:

1、整体性原则(B级 理解 P79)

要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个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是针对系统的整体性特性的。

2、科学性原则(B级 理解 P79)

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说服力。南方种水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

3、综合性原则(B级 理解 P80)

注重研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既注重研究各部分间的横向联系,也注重研究各部分间的纵向关系。是针对系统的相关性特性来的。

四、系统的优化

系统的优化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B级 理解 P80)

如:在西瓜种植中,要使西瓜具有抗御低温、防止枯萎病的能力,一般采用嫁接技术,该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

五、系统设计

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B级 理解 P87)

第四章 控制与设计

[知识梳理]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控控的三要素:有目的、有对象、有手段

例如:遥控器、电灯开关??

二、控制的分类

人工控制:人工纺纱、普通自来水龙头,旋转按钮打开电灯、驾驶汽车等;

自动控制:数控机床、饮料自动装罐生产线、花房恒温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转换等, 对于自动控制,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1、开环控制——我行我素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如:红绿灯、电风扇的速度控制

〔实例〕自动门的控制系统:人走近门时,门上方的红外装置检测到人体热辐射发出的红外信息,控制电路接收到该信号后,便会发出相应的指令,启动电机运转,从而带动门自动开启,当门开启后,控制电路将做出判断,如果没有人在门四周,就通知电机做反向运转,使门关闭。

〔分析〕输入(给定量):红外线装置是否检测到人体热辐射发出的信号:控制器:电路:执行器:电机:被控对象:自动门:输出量:门开启或关闭

2、闭环控制——随机应变、见风使舵

把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科生影响。

实例:饮水机、简单的自动水位控制装置

三、干扰的概念

1、涵义:干扰就是对控制系统的行为造成影响的有害信号及扰动,即除给定量外,引起被控量值变化的各种因素。

要点:系统行为、被控量量值变化;引起变化的各种因素。

干扰因素:真正的控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的因素影响。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

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

例如:骑自行车的干扰因素:逆风、上坡路??

四、反馈

反馈是指在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下学期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总结

20xx年下学期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总结呼兰三中:梁秀杰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学期,在高一年级教学班按照每周每班1节课,顺利地完成了《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由于学校是第一次在高中阶…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

新课改高中通用技术培训总结

教改通用技术培训总结唐国利暑假为期四天的新课改通用技术教学培训让我认识到通用技术的开设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我一个走向通用技术教学普通教学岗位的教师都是任重而道远技术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就世界范围而言我...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高一通用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本学期即将结束,《技术与设计1》模块上完。现在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一、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通用技术工作总结

通用技术工作总结随着新课程活动的全面推进,我校根据西安市课改办安排于20xx年x月在高二年级开设了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及选修课。课程开设已尽两年半,现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一、课程开设…

通用技术培训总结

一、对“通用技术”这个名词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在思想上对“通用技术”这门学科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通用技术定义: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从纷繁…

通用技术总结20xx

把课堂还给学生回顾本学期通用技术现成的经验和素材都很紧缺教师们只好摸石头过河寻找通用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为了解决教师们面临如何教的疑惑我们成立了学校通用技术中心组确立了中心组成员定期开展通用技术集备活动每次活动...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二技术的...

20xx年至20xx年年度通用技术考核表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11个班的通用技术教师以及通用技术兴趣班的辅导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一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

20xx年湖州市高中通用技术高考总结暨高考会考复习

20xx年湖州市高中通用技术高考总结暨高考会考复习研讨会研讨会纪实5月13日和14日在长兴金陵高级中学的校园中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教研气氛以为进一步明确高中通用技术高考会考要求总结本学年我市通用技术高考取得的成绩和...

山东省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总结

山东省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总结首先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

高中通用技术总结(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