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20xx年度建设总结

时间:2024.4.7

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20##年度建设总结

一、建设总体完成情况

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组在20##年度建设计划中制定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如下几方面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其一,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提高学历,除1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1人进入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站。其二,深化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注重将授课内容与学生考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考研能力,20##届毕业生中有2人考上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同时,探讨并完善特色课程“商业文学研究”的教学,使之真正成为全国商科类院校中文教育的一个品牌,该课程的教学有1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结题,并获得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三,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更新快,内容逐渐丰富,在线课堂从无到有。其四,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紧紧围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教研教改等方面来开展科研工作,获得1个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立项,出版3部著作,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其五,积极展开学术交流活动,4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本课程组未能如期完成的计划的情况有二:一是申报校级优秀团队未能取得成功,这与团队的影响力及联络交流的不足有关。二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大部分多媒体课件未能得到完善,原因在于本课程由四门主干课组成,学分多(共计16学分),任务重,而且不擅长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老教授承担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课程。

二、课程建设成就

(一)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的师资队伍今年较去年略有变化,一名教师调离本课程组。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是:

1、组成人员

专任教师8名:陈书良、周柳燕、郑宪春、刘晓林、唐朝晖、周斌、胡军利、刘娟。

2、年龄结构

35岁专任教师以下2人,占总数的25%;45岁以下专任教师5人,占总数的63%;45岁以上专任教师4人,占总数的50%;45岁以下2人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

3、职称结构

现有正高职称教师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副高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高级职称共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中级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

4、学历结构

现有博士(含在读博士)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硕士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本科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

5、学缘结构

本课程组无本校毕业的留校人员,外校毕业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其中,有来自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博士(在读博士)2人、硕士2人,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的硕士2人,在武汉大学做访问的学者1人。

20##年,唐朝晖博士进入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周斌老师继续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20##年,本课程组教师教学工作量饱满,承担“中国古代文学史”主干课程4门,与此相关的“中国文学”、“商业文学研究”、“古典诗词欣赏X”、“中国文学欣赏X”、“楹联作法与欣赏”、“文献目录学”、“中国笔记野史逸闻”等课程7门。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中的实绩表现在:

1、合理调整任课时段,安排课程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分为四大段(四门课程):“古代文学史(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古代文学史(二)”(隋唐五代文学)、“古代文学史(三)”(宋元文学)、“古代文学史(四)”(明清文学),每一大段均由一位卓有建树的教授牵头,负责讲授一定阶段的文学史,其他教师按研究方向分别进行协助。这样,师资力量使用均衡,课程不再有薄弱环节,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2、注重反馈学生意见,改善教学方法

本课程组的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听课反映,适时收集学生意见,与学生进行沟通,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然后采取措施应对。在教学方法上尽量满足学生要求,可以修改的教学内容也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改。

3、逐步形成听课制度,提高教学水平

本课程组的教师相互听课,既可以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又能够提高学术修养,形成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整体印象,方便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同时,注意吸取国内同行的的教学经验,如集体学习了易中天、王立群等名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4、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门历史悠久、叙述方式相对成熟的课程,为避免僵化而带来的边缘化,必须注入新的活力。本课程组教师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之与课程内容得到完美契合,周柳燕、胡军利、刘娟等老师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异,所任教课程的教学考评大都在90分以上。今年下半年的教学考评尚在进行中,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有3门课被评为优秀课(见下表):

在获奖方面,周柳燕教授主持的“基于‘商业文学研究’的高等商科院校创建特色课程之策略与路径的研究及实践”获得湖南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科研成果

20##年,本课程组的科研可谓成绩斐然,具体表现在:

1、取得国家级课题的突破,获得省级重点课题立项

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组织本课程组成员申报国家级课题,共有4位教授和博士主持申报,申报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唐朝晖博士申报的“元代文人群体与诗歌流派”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实现了本课程组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此外,陈书良教授的“湖南文学史”获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立项课题;周柳燕教授的“王闿运与湖湘学术文化研究”和刘晓林教授的一个课题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的资助立项课题。

2、责任教授领衔展开集体科研项目攻关,成绩斐然

20##年11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文学史》(修订本),约六十万字,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文史馆馆员陈书良教授主持修订,本课程组的周柳燕教授、唐朝晖博士、刘娟老师成为《湖南文学史》(修订本)的主要作者,他们勤奋钻研,努力笔耕,改正了原著的一些错误,吸收了一些弥足珍贵的地下史料,补充了十几万字的内容,增编了迄今最完善的湘人著述表,加入了近一百幅生动图片,使《湖南文学史》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湖南六千多万父老乡亲和全国广大读者面前,较大地提升了本团队在湖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出版著作3部

除上述《湖南文学史》外,陈书良教授还出版了两部著作,一是《幽梦影》,20##年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一是《六朝那些人儿》,20##年8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4、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篇

刘晓林教授的《古典诗歌创作“延宕”手法的美学意义》于20##年8月1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周柳燕教授的《唐代长沙窑瓷诗的商品意识刍议》于20##年9月1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四)学术交流

20##年,本课程组成员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4人次正式出席国际性学术研讨会,6人次参加省级学术研讨会:

这些会议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于了解当前的学术动态、调整研究方向、学习研究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均大有裨益。

三、课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一)校级教研教改课题:“中国商业文学特色课程创建研究”

周柳燕教授主持的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该课题既进行“中国商业文学”的系统研究,又深入探讨“中国商业文学”的课程教学。

该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开拓商业文学的研究空间,进一步深化商业与文学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能够在创新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设与其相关的诸门课程,较好地突出了商科院校的特色,其创新科研成果——设置特色课程——培养商科人才的清晰思路和实施路径,为其他高校打造特色科研品牌、创建特色课程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及途径,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校级教学成果奖:“基于‘商业文学研究’的高等商科院校创建特色课程之策略与路径的研究及实践”

周柳燕、杨虹教授申报,获得湖南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该成果努力探寻高等商科院校创建特色课程的策略和有效路径:积极组织科研力量,推出中国商业文学科研品牌,力争使科学研究成果形成特色并具有学术前沿性,在国内同领域研究中保持领先地位;将创新科研成果整体转化为教学实践,开设特色课程,并在教学理念的树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通过学生的科研实践,检验本成果实施的实际效果。

该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为高等商科类院校创建特色课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策略和实施路径。

(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元代文人群体与诗歌流派”

唐朝晖博士主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

该课题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元代文人群体与诗歌流派,分析元代文人群体的的社会文化背景、地域分布及成因、群体特征、诗歌创作特征、历史地位等,并对各地文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文成就、诗文别集版本情况作全面完整地梳理。

该课题具有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

(四)省级重点立项课题:“湖南文学史”

陈书良教授主持,获得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立项。

该课题研究湖南文学的发展历史,其研究成果为著作《湖南文学史》,研究的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辛亥革命,分古代湘楚文学、湖湘经世文学、资产阶级文学三个时期五编二十章。

研究湖南文学史是一项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基础性课题和一件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深刻认识湖南社会经济、政治特别是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规律,从而总结和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湖南的建设两型社会服务,其影响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是重要的“省情”典籍之一。同时,这部全国第一部省区文学通史,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丰富中国文学史,为整个中国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著作:《六朝那些人儿》

陈书良教授著,20##年8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该著集中记录了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绵延于江南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小朝廷的风流人物的才情风貌,在稽康、阮籍、王导、陶渊明、桓温、陈霸先等六朝人物的人生,从人性的角度,反映六朝社会的人文风貌,勾勒出一代士人的痛苦、欢乐、追求和他们的心灵轨迹。

该著自8月出版后,十分畅销,两个月的时间内已再版两次,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和读者的追捧。

(六)权威刊物论文:《唐代长沙窑瓷诗的商品意识刍议》

周柳燕教授独撰,20##年9月19日早《光明日报》上发表。

该文以1956年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畔发现的一批沉埋地底千余年的唐五代瓷器上的诗文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沙窑瓷诗浓郁的商品意识。认为长沙窑工们力图通过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达到促销目的,这是长沙窑瓷诗商品意识的主体反映;长沙窑瓷诗不像文人诗那样讲论国制朝章、点染帝王功业、直面现实人生,或寄托宏远志向、倾吐困苦心绪,而是极力迎合消费对象的欣赏习惯,写作适合顾客口味的内容,这是长沙窑瓷诗商品意识的客观显现。

该文以独特的视角研究极其鲜活、宝贵的地下出土文物的价值,是中国商业文学研究领域的又一开拓。

四、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设想

20##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教师的教学为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师的科研成果不均衡,有的教师成果不突出;权威刊物、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刊物的论文偏少;主干课程主要由老教授承担,后备力量投入教学的力度不够。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中改进。

                                       “古代文学史”课程组

20##年12月


第二篇:20xx年度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度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开化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完成的主要工作。

我县地处钱江源头,为了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把一江清水送出开化,关闭了对水域有污染的水泥厂、造纸厂、硫磺厂等179家排污超标的企业。虽然经济欠发达,但我们克服受经济制约的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年初提出的工作思路,把握大局,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围绕中心,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围绕中心就是要为“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两大战略的实施、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的支撑。先后协助做好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区〃开化启动仪式暨首届“开化龙顶茶”开茶节活动、新四军一、

二、三支队在开化集结组编7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首届中国绿茶金三角挺进京冀沪行动的龙顶茶推介活动、萧山—世界茶叶大会音乐专场演出,《小镇有条女人渠》编入世界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谣》,并在长兴进行演出;9月13日(农历8月14日)在

苏庄镇富户文艺展示区举办了“中秋节(苏庄舞草龙)原生态展演活动”,通过舞草龙活动,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载体,增加了节日气氛。文化部、省文化厅领导、专家在观看了表演后,都感到非常地震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地肯定。

(二)设计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手段有新拓展。

根据群众文化的需求和特点,使城乡文化达到互动,我们成功举办了2008庆元宵暨首届钱江源“农民欢乐周”活动,主题是“钱江源头、欢乐农民”,内容分“乡村社戏”、“非遗神韵”、“大山鼓乐”和“源头放歌”四大部分,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打造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受到了省文化厅和县领导的高度赞扬。还大力开展了“送戏、送电影、送书”文化三下乡活动,到12月底,已累计送戏、送文艺演出到农村230场,送电影2126场,落实了10万元购书款,新增农村图书流动点18个,送图书11000余册。今年是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策划了“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展演”等系列活动,并到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

(三)狠抓项目,文化阵地建设有新推进。

结合省里出台的文化优惠政策,解决有地方搞文化的问题,狠抓落实,主动对接,精心包装,争取项目,先后完成了苏庄、音坑、中村、何田4个乡镇面积达500㎡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建设、58个面积达100㎡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新增22%,并对2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置了1.3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落实完成了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省“东海明珠”文化工程、3个市级特色文化村、25个县级特色文化村的创建工作,新建立了15个省级文化示范户;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得到新传承。

为了挖掘、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国务院的统一布署,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到12月底为止,普查队调查共涉及齐溪、塘坞、马金、音坑等15个乡镇,224个行政村,11个乡镇已全面完成,共调查到各类文物点751个(处),其中新发现622个(处)。按照省文化厅“全面普查、摸清家底,理清脉络、建好体系,健全体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共搜集到非遗线索12146条,填写重点项目调查表616份,县政府下发了开政发[2008]52号文件,公布了40个我县第二批非遗保护代表作名录,市政府下发衢政发

[2008]55号文件,公布了第二批衢州市非遗保护代表作名录22个,申报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代表作名录11个,申报省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大溪边乡、马金镇)。今年9月苏庄镇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在非遗普查中,县非遗协会的作用得到发挥,协助县非遗普查办公室,承担非遗普查面上的辅导、指导、材料的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等各项工作的重任,解决了非遗普查办人员不足的问题,这一做法得到了省文化厅领导的充分肯定。霞山省级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编制初稿全面完成。

二、20xx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省级文化先进县标准为目标,以县级特色文化先进县规划为龙头,以文化项目为抓手,创新文化活动方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规范繁荣文化市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高文化软实力,为开化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一)以文化项目为抓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着力构建文化基础设施建体系,解决有地方搞文化的问题。

要规划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加强县级三馆建设(博物馆可与根雕博物馆结合搞),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实际、注重整合、讲求实用、适度超前、可持续运行”原则,按上级要求,到20xx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必须达500m2以上,三分之一行政村有100m2活动室,并正常开展活动,要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如:布局调整闲置学校、祠堂、办公场所等,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

2、着力构建文化内容体系,解决文化吸引人的问题。 ——加大“办”的力度,让群众自觉参与活动,利用传统的节假日,结合新形势,办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庙会、读书会、戏曲票友会等,让农民关心、参与、享受文化。

——加大“送”的力度,以“周末文化广场,农民欢乐周”活动为载体,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行城乡文化互动,让农村更多地接受城市文化的辐射,电影2131工程,大蓬车送文化下乡活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政府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机制。

——加大“教”的力度,利用农民书屋、农技110、电化远程教育等各种平台,进行各种群众所需的培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体系等教育,提高群众素质。

3、着力构建文化队伍体系,解决有人搞文化的问题。 ——抓好文化管理队伍,重点是乡镇文化员队伍建设,他们

既是农村文化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推动者,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加强文化员队伍的培训,提高文化员素质,充实文化站力量,选聘农村文化志愿者任宣传文化员。

——抓好文体表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文艺辅导作用,结合“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大投入、培养、扶持力度,培训一批农民文化文艺骨干,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教师、老前辈作用,建立健全一批文化队伍。

4、着力构建文化运行机制体系,解决良好、可持续发展文化问题。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基础设施、2131工程、文艺制作、骨干培训的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投入,列入财政预算。

——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机制。文化要长久、持续、有效发展,必须有良好的运营管理机制作保障,坚持免费与收费结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外来工进行政策上的倾斜。

——建立健全多元发展机制,结合采用政策建设导向,社会荣誉等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面向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落实。如:捐赠文化事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考核指标,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任务落实。

5、着力构建民间民俗文化保护体系,解决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积极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挖掘保护好民间民俗文化,积极申报国家级(苏庄草龙、霞山古民居,)、省级(龙顶茶手工制作技艺、高跷竹马等)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建立良好机制,开发本地文化资源,把保护文化遗产与建设新文化结合起来,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拓展国家软实力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特色文化先进县中的作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关于20xx年度市下达工作目标综合考核的自查报告

开化县文广局

开化县政府办:

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对照市下达的工作目标

综合考核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度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度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更多相关推荐:
国家质量工程之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国家级“质量工程”的“精品课程”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课程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师教学质量责任…

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材料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材料院系:教研室:课程:二O一零年六月《基础会计》自被学院评为院级精品课程以来,在学院及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立足于本课程在学科中的基础和决定性地位,严格对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20xx年建设总结报告一、项目在建基础、支撑条件运动系网地教研室承担全院网球和地掷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学院和运动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教研室不断发展,教学…

市场营销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市场营销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20xx年度)《市场营销学》是我院20xx年以来批准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在网络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

概率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主持人施庆生20xx.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施庆生陈晓龙邓晓卫许丙胜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院校绝大部分专业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学校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20xx年《概率…

《刑法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刑法原理与实务》是我院升格为高职学院后开设的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升格之前的湖南省司法警官学校,自19xx年开始,在法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有,因此,《刑法原理与实务》至今已有10余年…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张建平微生物学是基础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学科,与医学、农业、工业发酵、食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学科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我院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由于它覆盖…

华南师大中山附中初中数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华南师大中山附中初中数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华南师大中山附中初中数学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组主持人邓江玲一指导思想围绕中山市教育局精品课程建设的总目标为了落实我校初中数学组强队伍精管理优课堂兴科研重人文铸品牌内涵发展...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策划创意》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策划创意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策划创意课程20xx年获院级精品课程随后获区级精品课程20xx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项目的实施基本情况一实施程序策划创意课程按照我们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来实施是建立在学...

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建设总结

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改革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历史系赵立彬何文平邱捷吴义雄曹天忠谷小水摘要历史学本身是一门面对现实充满生机的学问历史学收集材料判别真伪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原则上是完全一致...

内科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

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及总结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1)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课程名称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所属专业大类名称管理大类所属专业类名称酒店管理类所属专业名称酒店管理课程负责人余璇20xx年5月10日1一餐饮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