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人教版的

时间:2024.4.13

我只能给你总结一些知识点,见谅见谅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分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两者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代数略大于几何(我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反正在我们山东省济南市的中考中是这样的)。

代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理数的运算,主要讲有理数的三级运算(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在这里要注意数字和字母的符号意识,就是,不要受小学数字的影响,一看见字母就不会做题了。

2,2,整式的三级运算,注意符号意识的培养,还有就是因式分解,这和整式的乘法是互换的,注意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用。

3,3,方程,会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三元一次、一元二次四种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记住,方程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解题的手段。

4,4,函数,会识别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记住他们的特征,要会根据条件来应用。尤其要注意二次函数,这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里会拿它来出一道难题的

5,几何主要有以下几点:

6,1,识别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你应该非常熟悉。

7,2,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个考察你的空间想象的能力,多做一些题。3,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要会证明,注意要有完整的过程和严密的步骤,背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和证明相似的四种方法;还有像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黄金三角形的性质,要会应用,这在证明题中会有很大的帮助。4,四边形,把握好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和梯形的概念,选择体里会拿着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异而大做文章,注意它们的判定和性质,证明题里也会考到。

8,5,圆,我这里没有细学,因为这里不是我们中考的重点,但是圆的难度会很大,它的知识点很多、很碎,圆的难题就是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点构成的。
以上就是我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总结,不过,这毕竟是我的东西,我是个高中生,初中的课本我也有一段时间没碰过了,有遗漏之处,就要靠你的努力了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5)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6)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7)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8)全等表示方法:用“”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

     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9)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若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

                       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

                       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

(3)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

(4)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SSS”解释)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课本第19页;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一般步骤: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4)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释)

(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轴

     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也称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

     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

     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

     重合;

(4)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条轴对称;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5)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7)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8)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9)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0)逆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1)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书P35

12.2作轴对称图形

(1)作轴对称图形:分别作出原图形中某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

     形的轴对称图形;(注意取特殊点)

(2)点(x ,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 -y);

     点(x ,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 y);

12.3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是其对称轴;(只有1条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

                       ②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存在三线合一;

(6)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有3条对称轴)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 实数

13.1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若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 x² = a ,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2)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3)许多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指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部分

     不循环的小数)

(4)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即:如果x²=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读作:正负根号a)

(5)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乘方与开平方是互为逆运算)

(6)归纳:①正数有2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0;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因为任何一个数的平方均不会是负数)

(7)符号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

(8)规律:

(9)性质:①

           ②(a≥0)

13.2立方根

(1)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即:若x³=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用符号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2)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立方和开立方是互为逆运算)

(3)归纳:①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②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0的立方根是0;

(4)规律:

(5)性质:①

           ②

           ③

13.3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3)实数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正实数   正无理数

实数                                          实数   0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实数    负有理数

                                                              负无理数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都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

     上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6)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实数;

(7)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对实数同样适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4.1变量与函数

(1)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2)常量:数值是始终不变的量(常数也是常量);

(3)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

     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4)函数值: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5)函数的图像: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

     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像;

(6)满足函数的点对在该函数图像上,在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该函数解析式;

(7)描点法画图像:

     ①列表;(分析自变量取值范围,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②描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中的点)

     ③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按照横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

14.2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 ( 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

(3)图像性质:

     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

     ②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

(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 , 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

(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

(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

(9)性质:

     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

       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⑤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

(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

(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

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

     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

     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m,n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m,n都是正整数)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n是正整数)

     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

(4)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

                  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

                  的积相加;

15.2乘法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3)添括号:①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②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15.3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a?0 , m , n都是正整数,并且m>n)

     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规定:

     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3)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

                   母,则把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商相加;

15.4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

               因式);

(2)公因式:多项式的各项都有的一个公共因式;

(3)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公因式法:关键在于找出最大公因式 

                          

                            平方差公式:a² -b² =(a + b)(a - b)

因式分解:     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b²       

                                          (a - b)² = a² + 2ab +b²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一全等形1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二...

求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人教版的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

求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人教版的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0xx年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注意一下几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是...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一三角形1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分类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