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 语文教学设计比赛 一等奖获奖《合欢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4.4.14


 


1.紧贴文本

    立足《合欢树》散文文体特征,挖掘文中种种“错过”背后的复杂情感流动和深刻智性思考,领会作者独特选材视角和精到言语表达。紧紧抓住语言这把钥匙,打开文本,让学生真正深入“这一篇”,读懂“这一篇”。

    2.紧贴学生

    以学生的母爱体验和阅读初感为基础,以“错过”巧妙引入,抓住文中学生易忽略的质朴的对话、简洁的虚词,由寻“错过”到思“错过”,通过碰撞、咀嚼、表达,形成“错过,就是过错!”——“错过,就是过错?”的教学框架,使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由浅入深,把对文中母爱的感受提升到对生命真谛的领悟,体会流淌在史铁生文字里的“起伏”与“宁静”。

   

    1.从“外”到“里”

    文章有不同体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以合适的方法读不同体式的文本,从这一文本中读出应该读出的东西,即要有文体意识。散文叙述的是日常琐事,表达的是作者独特情感认知,它是作家的秘密,它最容易亲近,又最不容易读透。散文教学要将触角由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到内在的作者独特情感体验以及言语表达上去。这是本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

    2.从“教”到“学”

佐藤学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指出真正的教学应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应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身对话。以此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点,本设计尝试激活学生个体经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开文本,找到学生与“这一”文本对接的通道。  

 


    1.文本定位

   《合欢树》选自高教社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作为首篇,它意在引导学生以感受母爱生发对“人性美”的体悟。基础模块上下两册开篇课文都以“母爱”为话题,二者排放次序可谓精妙。《我的母亲》情感相对单纯,教学着力点在文本语言表达的分析和领会上,而《合欢树》内涵更为丰富,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教学着力点应是藉由文本语言表达探究作者对母爱和生命的独特体验。

    2.文本特点

孙绍振指出,散文不仅要表现感觉、感情,更要关注理性的思考,智性的表达。《合欢树》突破了以前写母亲的亲情类散文的窠臼,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该文有一般亲情文章对母爱的赞颂、怀念和愧疚,更有其独特之处:抒写母爱时选择“错过”的独特角度;在情的抒发之外,又蕴含了对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留给读者更多的反刍空间,也使本文跳脱出一般写母爱的文章,成为经典文本。因此仅将教学内容落在“母爱”上,是不够的,还应探究作者表现母爱的独特方式和经过情感过滤的“合欢树”、“孩子”中的深刻意蕴。

 


    1.经验的遮蔽

    从学生平时交流看,一说母爱,就联想到“伟大”、“奉献”、“温馨”等宏大概念,学生往往以自己对母爱的粗糙体验遮蔽了对这一篇文本的阅读。从以往阅读来看,学生能体会文中“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但是对文字之下“我”的复杂情感流动及作者选材的精到把握不深;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有所体会,但是对于反复出现的“孩子”及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稍显欠缺。本篇教学的起点在于去蔽,让学生从已有经验中跳脱出来,发现这一篇借多次“错过”抒写母爱的独特方式和所表达的独特情思。

    2.表达的遮蔽

    从学生平时表达看,一写母亲,就是“关怀”、“无私”、“崇高”,人云亦云的公式化表达背后看不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真我。本篇教学意义在于通过作者情感流动探索和选材之妙,反观自我,重新感受母爱,通过拟写比喻思考母爱,引起对生活和人生的触发启迪。

   

    1.梳理文中的多次“错过”,通过换词、析词、补词的方法揣摩体会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来探究作者选材表达之妙。

2.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把握“合欢树”、“孩子”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3.通过拟写比喻反观自我,回味母爱,表达真实感受。

 


1.通过换词、析词、补词揣摩把握作者几次“错过”中的情感流动。

2.通过补写诗歌、习作交流探究作者选材布局之妙。

 


1.借助关键语句品析、师生经验交流,领会“合欢树”、“孩子”等重点语句中对母爱、生命的哲理思考。

2.通过拟写比喻、课外阅读来反观自我,回味母爱,真实表达。

 


    1.问题引领法:本设计以“错过,就是过错?”为主问题,通过寻找“错过”和思考“错过”,引学生走进文本。

    2.抓关键字句法:作家的秘密深藏在语言之下,本设计抓住人物对话、虚词,细细咀嚼,深入体会。

3.移情体验法:教师开放自己内心体验,希望与学生体验进行对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一课时

 


一、错过?

1.以“《合欢树》是一篇写            的文章”的问题引学生表达阅读初感。以某一学生的见解“《合欢树》是一篇写错过的文章”,引发学生好奇和争论。

要求:如果你赞同这一观点,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如果你不赞同这一观点,也在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学生跳出文本,梳理阅读初感,教师借此了解学生整体阅读感受;抛出“错过”,引学生跳入文本,激发思考和碰撞,在学生表达中捕捉教学契机。】

二、错过,就是过错!

寻“我”与“母亲”的错过

(一)心心相错——抓对话 

1.不相让的斗气    

找出10岁时的母子对话,体会母亲话里“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饰语“故意”的内涵。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母亲的得意、孩子气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我的任性,针锋相对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以对话为依托,借助词语增删,体会“我”少年时的叛逆。】

2.不理解的隔阂

找出20岁时的对话,尝试在两个“说”之前加上修饰语。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         说。(预估:不耐烦地、暴躁地、气馁地……)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          说,(预估:小心翼翼地、坚持地、凄楚地……)

   3.不体谅的心痛

   找出20岁时的另一次隐对话,分角色诵读,体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弃)

                                       

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自责自悔)

补充材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借助填补修饰语、诵读、补充材料,体会青年时对母爱的不理解。】

  (二)生死相错——抓虚词

   不复见的永别

   读读删掉虚词的第四段,体会修饰语所表达的情感。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奖

                                                            

母亲(却)不在人世。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设计意图:打开文本,借助对虚词的品析,体会作者随时间流转对母亲的理解和歉疚。】

  

  (三)作者以现在的眼关注往事时,为什么挑选出的都是与母亲相错的时刻?

1.源于“我”的感情(错过=过错)

在错过中犯下的过错,成为悲伤愧疚的源头。

根据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补写诗歌,师生交流。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       是生与死的距离
    更是当我就在你面前       你不能体会我爱你  

世界上最伤痛的距离       是当你就在我面前     

我不能体会你的爱         更是                            

    2.彰显“我”的表达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引入同龄人习作帮助学生理解。

    习作片段:

她问我要是把诗的意境展现于微电影的镜头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没有仔细思考,然后态度也不太好地教训几句:一首诗就那么几个字,拍成视频不就是一两秒的功夫?
    随后她说不劳烦我了然后我也下了。这不是什么大事,要说就说家常琐事吧。但是我却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伤心
    我也想到前几天的事。我妈有个缺点,在她讲课的时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么吸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类的。然后不知为何传到了同学耳朵里然后我就跪了。
    那天和麻麻吃饭我义正严辞地批评了她一顿:你这是强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她一脸委屈:我以儿子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再怎么染发也遮不住的白鬓,再怎么化妆也盖不了的皱纹,岁月如诗如歌如童话,如狼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会忘事儿,也会叹息,也会悲伤。而她始终默默地搀着我成长,在我的身后,一脸猥琐且幸福。

母爱并不总是温情脉脉,“爱我的人伤我最深”,世俗的母爱更多时候是争吵、责备、埋怨、哭泣、唠叨、代沟……而能在这样的不和谐中发现隐秘的和音,在隔离之中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探究不仅应在挖掘“写了什么”上,更应该立足“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之上,通过补诗和作文示例,引学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阅读本文不仅仅在于了解母亲,更要体会“我”通过人、事、物映射出的对母亲的感情。即把教学从文本的外在言语对象分析转向内在情感体验上来。】

三、错过,就是过错?

寻“母亲”、“我”与合欢树的错过  

   (一)错过花开——抓虚词

    诵读第8段,抓住五个虚词,仔细品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领会这一段与“我”的成长虚实相应的关系。

那年          竟(惊喜)

第二年        还(不放弃)

第三年        却又……而且(希望)

又过一年      才(期盼)

再过一年      都(自责)

    【设计意图:抓住几个虚词,以少胜多,细细咀嚼,把握合欢树这一虚实相生的象征。】

   (二)错过相见——抓关键词

    文中有几次欲看合欢而错过?请找出来,仔细揣摩表面的“不愿”、“不能”之后的不想、不敢。

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不愿中的不敢)

 

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我心里一阵抖(痛),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不敢中的期待)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伤痛后的面对)           

                          

想摇车进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不能中的纠结)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从字面滑过去,要发现潜行在字词之下的情感涌动,体会表面平实的文字与内在强烈的感情间形成的巨大张力。】

   (三)为什么作者反复描述合欢树与“我”一次次错过?

    错过不仅是过错,也是另一种相遇

1.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欢树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1他不会知道那棵树2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问:两处“那棵树”含义一样吗?

那棵树1:“孩子”的合欢树,孩子感受到的母爱

那棵树2:“我”的合欢树,我感受到的母爱

生命流转,母爱轮回,合欢树对于“我”的独特意义,“我”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不会消亡。

   【设计意图:理解反复出现的似与文本无关的孩子是教学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为攻破重难点,此处紧紧抓住“孩子”最后一次出现的语句,对重复的“那棵树”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层语意,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作者通过孩子表达的对母爱和生命的思考。】

2.对合欢树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问:悲伤何以成为享受?

提供材料:在我大四即将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诊断为肝癌,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我曾写过两篇回忆父亲的文章,现在看到这两篇文章,眼泪依然会流下来,不同的是,几年前的文字带给我的是压抑痛苦的泪,而最近写的文字带来的是痛苦但释然的泪。请你猜猜看,哪段文字是最近写的?

片段一

他临走的时候很清醒,我死死抓住他的手,不停地喊他,不停地叫他,想要拉住他,想要留住他,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他说不出话来,只是眼也不眨地拼尽最后的力气盯着我,那眼神,满含着凄厉、怨恨、绝望、不舍、痛苦、嘱托……

就那样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永生永世都无法忘却……

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美好的日子,不是要一起走下去的吗?(20##年)

片段二

如果能够穿越,我想回到20##年那个春天,我想紧紧抱住那个在医院徘徊、奔走,绝望地长久呆坐在长凳上的自己,告诉她:不要害怕,一切都会过去,去好好抱抱你的父亲,听他说话,为他擦泪,不要害羞,对他说你爱他,对他说你已经不怪他的严厉,对他说因为有这样的正直磊落的父亲,你觉得很幸福很骄傲,告诉他所有你想的,告诉他你会为他好好走人生所有的路。

我曾经刻意回避这段时光,现在,我在黑夜写这样的文字,好象从更高的地方俯视另一个自己,好象和另一个自己交谈,“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往事历历在目,父亲就好像站在我面前,似乎从来不曾消失,他镌刻在我的心中,已经成为我血脉,我思想的一个部分,回首往事,就如同史铁生说:“悲伤也成享受。”(20##年)

两段文字对父亲去世的伤痛有了不同的态度,第二段对爱的理解更深刻,对生命的思考更深入。悲伤也成享受,享受的是私藏的回忆,是对爱的理解,对生命的深入体验。

 设计意图:对“悲伤也成享受”的哲理思考的领悟也是教学重难点,为攻克重难点教师主动敞开内心,展示不同时段所写回忆父亲离世的片段,尝试对接上学生体验,通过时光流逝中教师不同感受的表达,点化学生。】

    四、错过?相遇!

   (一)深化

1.展示蒋子丹对史铁生作品的评价“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请同学们结合《合欢树》说说“起伏”、“平静”各指的是什么?

提示:文字(平实),起伏(感情),宁静(思考)

2.回顾“这是一篇关于            的散文”的问题,再次填充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

提示:生命、人生、母爱……

    3.师生共同填写小诗总结全文。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错过
    生命是一幕又一幕的相遇
    生命是一回又一回的凝眸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挥别
    生命是一笔又一笔青春任性的墨迹
               在岁月的宣纸上慢慢变淡发黄

    设计意图:以蒋子丹对史铁生文字的评价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推向理性认知,由一课走向一类,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打开阅读史铁生作品的一扇门。再次回顾“这是一篇关于            的散文”的问题,使学生反观自己的阅读初感,总结学习内容,教师借此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二)拓展

1.好的比喻和好的散文一样,需要融合“我”的情感、“我”的思考、“我”的表达。以此为标准,比较下列比喻的优劣,并写一个关于母亲的比喻,表达你所感受到的母爱。

学生作品示例比较:母亲就像一把雨伞,为我遮风挡雨。

                  母亲就像一只鸭子,嘴是硬的,心是软的。

                  母亲就像一缕阳光,刺目但却温暖。

2.推荐阅读《我与地坛》,读出其中的“起伏”和“宁静”,把它写下来,在微博上分享。

    【设计意图:读进去,发现作者,跳出来,反观自我。用构思比喻句的形式,领会象征手法化虚为实的妙处;比喻示例引导学生消除自我经验遮蔽,鼓励基于真实情感,融合个性的表达,发现独特的“我”。课的尾声应该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推荐阅读旨在对这一篇散文所学读法加以应用,进而引发学生对史铁生其他文章的阅读兴趣。】


第二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 课文分析
(一) 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    (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 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出示课件)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出示课件)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
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结束语: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3.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作者母亲对他的爱、母子情深。 
听朗读录音《秋天的回忆》 
    请学生朗读《我与地坛》节选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学生默读《合欢树》 
    (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思考题:见第二课时的三个环节) 
(二)、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利他性与无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作者的母亲她具有所有母亲所拥有的母爱。同时,由于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这种母爱与一般母爱是有她的特殊性的,应当去解读去体验(体会文章中相关的语句包含的母爱)。 
 
共性 
(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共性的爱的表现可略去,请一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即可,即第三段) 
特殊性 
(请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然后全体朗读,体会母亲语言的深层含义)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则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早年看过一部日本故事片《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成年之后,母狐狸撕着咬着将小狐狸赶出家门,在《早安,大地》的背景音乐中小狐狸孤独的走向远方,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其实人类亦如是。作为新陈代谢的规律,父母要早一步离开尘世,所以让自己的孩子成材,自立于社会是千千万万母亲的心愿,所以狐狸的“放弃”养育是母爱更高的境界。 
作品中母亲的几句话意蕴很深。 
   “那就好好写吧。”——作者的解读是母亲对他治好腿终于绝望了,因为母亲别有考虑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唉,何等伟大的母爱! 
(三)、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可略讲) 
深层形象,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罢了。大体可以作如下的解读: 
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着、呵护着,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 这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对合欢树庇荫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生命对母体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合欢树既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作者将自己对母亲,对合欢树,对自己命运的感怀,迁升到整个生命现象的叹喟与感悟。人处于逆境不必惊慌,人生或许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痛苦,完美的人生或许并不存在。新陈代谢不可抗拒,而生命总那样因因相陈,敬重生命,母爱永存!!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一1阅读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校园网络让学生浏览电子图书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一诵读吟咏感知...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xx20xx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转眼间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合理安排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继续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认真学习课改理论深入贯彻落实和谐高效对话型课堂...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计划根据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坚持以学生为本,务实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中职教育高中高一语文教材下册包括六大板块内容实用阅读能力训练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内容要点体察作者情感筛选整合信息实用写作能力训练实用性写作应用文写作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培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伟殳教育培训有限公司高中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着眼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进行有效...

20xx-20xx 初中语文组教研计划

20xx20xx学年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一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各项活动的开展本着切实有效的原则2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教研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组在教育教学中的作...

职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20xx年上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情况使用的教材本学期的教学时间等特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情况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

职高语文教学计划

职高一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基础上通过适应时代和适应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扩展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和培养...

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

皇甫学校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皇甫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20xx年9月1日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严...

中学语文教学计划(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