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3.31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已知一边一角:①找夹角(AA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第二章 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三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四章  实数    

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4.3、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

(2)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 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

点P(x,y)在第二象限

点P(x,y)在第三象限

点P(x,y)在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第六章 一次函数

一、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际意义几方面考虑。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关系式(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0时(即)(k为常数,k0),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    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即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

    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第二篇: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审核修改版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一、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两腰相等 (2) 两底角相等 (3) “三线合一”,即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每一个角都等于60°

6、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顶角等于90°,底角等于45°,两直角边相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 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 (2) 底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

8、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结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二、梯形   

   (一) 1、梯形的相关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2、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二)直角梯形的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一般地,梯形的分类如下:

       一般梯形

梯形                直角梯形

       特殊梯形

                    等腰梯形

(三)等腰梯形

1、等腰梯形的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底平行。

(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同一腰上的两个角互补。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底的垂直平分线。

3、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选择题和填空题可直接用)

(四)梯形的面积

(1)如图,

(2)梯形中有关图形的面积: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或代数式,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即人造无理数,如0.1010010001…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五、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

(2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

一、平移    

    1、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性质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旋转   

    1、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某一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

三、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四.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五、矩形   

    1、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矩形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

S矩形=长×宽=ab

六、菱形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

(2)菱形的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菱形四条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3、菱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的面积

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七.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轴有四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和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3、正方形的判定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它是菱形。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它是矩形。

4、正方形的面积

设正方形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

S正方形=

八、中心对称图形  

    1、定义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成对称。

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

点P(x,y)在第二象限

点P(x,y)在第三象限

点P(x,y)在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第五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际意义几方面考虑。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关系式(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0时(即)(k为常数,k0),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    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即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

    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第六章数据的集中度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1)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2)加权平均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中位数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更多相关推荐: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轴对称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分式11新人教版八年...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一三角形1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分类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伯达教育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二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3高4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一全等形1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五章分式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分式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A叫做分式B11a2b2例1下列各式xy3x20中是分式的有个x15ab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B0分式没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B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 【 内部资料】

希望辅导中心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二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1思达教育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二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