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时间:2024.5.2

宁县五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一历史

命题:余志华 审题:王兰元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2、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

5、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6、《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郡县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

8、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9、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 )

A.法官 B.陪审法庭成员 C.律师 D.公诉人

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1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实施严刑峻法 2

二、材料分析(50分)

1、(13分)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4分)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6分)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3分)

2、(16分) 阅读下列材材料:

材料一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国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三 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于州,收州之权于监司,收监司之权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 3

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请回答:(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4分)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阅读下列材料:

(11分)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以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互诛伐,周天子弗触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本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2分)他采取“求其宁息”措施是什么?(2分)对后世有何影响?(5分)

4、探究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断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看,我们对如此论调不会过分大惊小怪。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妇女的评价竟与孔子的论断如出一辙。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材料二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

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民法大全》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在古代中外社会中的地位并说明理由。

4

12、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4、山西一位乡绅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民国建立后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的基本含义是( )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17、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主要原则不包括( )

A.自由民主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君主立宪原则

1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

A.威胁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借口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19、“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5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20、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A.三权分立 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存在 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21、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 D.州县制

22、“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名话强调是的 (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2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24、.“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25、西汉时期,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有人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项建议演 变成的措施是( )

A.大封皇室成员为王 B. 实行“推恩令”

D.废除诸侯国,改设郡县 C.平定“七国之乱”

6

宁县五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一历史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二、材料解析题 (50分)

1、(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4分)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6分)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3分)

2、(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4分)、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7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2分)他采取“求其宁息”措施是什么?(分)对后世有何影响?(5分)

4、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在古代中外社会中的地位并说明理由。

8 2


第二篇: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试卷

卷面满分:100分 答卷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 B、三国时期 C、唐代 D、两宋时期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私田增多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的变法运动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非常突出

3、汉代出现的"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现象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的确定 B、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C、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出现 D、实物地租的出现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

A、中唐以后B、南宋时期C、南北朝时D、明清时期

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规模逐渐增大。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后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①充实江南地区的劳动力②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导致南方人的观念更新④促进南北民族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此时的钢是

A、块炼钢 B、炒钢 C、铸铁脱碳钢 D、灌钢

7、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在中国古代,瓷器曾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国的象征是在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8、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A.汉代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9、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10、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私商逐渐取代官商②职业商人产生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1、唐代以前,中国古代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叙述正确的是

①坊市分开②县治以下禁止设市③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④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有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耕地增多②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③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①商人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4、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15、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6、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A、葡萄牙→荷兰→英国 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 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17、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贡献 B、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C、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18、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 B.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19、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C、 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D、 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

20、1846年,西方列强对华输入商品的总额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广大人民购买力低下

C.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 D.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太少

2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得出这一历史结论主要是由于洋务派

A、兴办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B、筹建近代海军和海防

C、创办近代教育,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D、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2、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开平煤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3、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主人公出身低微

B 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

D 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24、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 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 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 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 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25、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会,这个"机会"是指

A.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世界大战 B.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2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春天三次高潮,民族工业在这三个阶段中发展的相同点是

A.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严厉限制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C.受 "三座大山"的压迫和限制

D.致力于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27、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28、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 B、破坏中国沦陷区的经济

C、逼迫南京国民政府投降 D、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9、下列不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A、里弄 B、四合院 C、中山装 D、旗袍

30.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1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6分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分)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

态?(2分)

(2)请简要评价这种经济形态?(4分)

(3)这种经济形态是怎么样被打破的?(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工人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什么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策?(2分)这种政策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3分)

(4)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关系。(2分)

33、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分)

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谁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2分)

(3)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请各举一例。(2分)

(4)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4分)

(5)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期中考试反思

高中期中考试反思高中期中考试反思一高二期中考试后的反思期中考试结束了我所剩下的中学生活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逐渐变短这次考试比上次有些进步我认真分析了原因1在考试前我并没有深入复习只不过是看了看书2临阵磨枪突击平...

高一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期中考试后的反思编写人:艾永乐一、期中考试,同学们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一)、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讲-复习的习惯没有形成(二)、学科能力欠缺1、高一、高二学习新知识,同学们表现出普遍现象是:对基本概念理…

高中期中考试反思

高中期中考试反思期中考试结束了我所剩下的中学生活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逐渐变短这次考试比上次有些进步我认真分析了原因1在考试前我并没有深入复习只不过是看了看书2临阵磨枪突击平时不善于积累3复习没有重点其实语文一直...

高一期中考试反思

高一期中考试反思高一期中考试反思一高一期中考试反思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1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2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

期中考试反思

期中考试反思,内容附图。

期中考试后总结反思

期中考试后反思期中考试在紧张而又忙碌的复习中结束了,好也罢,坏也罢,成也罢,败也罢,喜也罢,愁也罢,都结束了,现在现在要做的是总结,反思,要尽快调适心态,再决将来。这次期中考试给了同学们查找的机会,还让同学们知…

期中考试反思

期中考试反思本次期中考试得分一共六百多点各科成绩都不太理想具体各科分析如下语文本科得分82百分制得分633成绩评定及格本科失分主要集中在语基阅读和写作上我认为考试中本来应该拿到分但失分的主要在于阅读上下一步我要...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总结反思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总结反思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总结反思又是一次笔尖的较量又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总喜欢把人生比作是牌局每个人都想把手上的那副牌打好明知输赢是命定可不到最后谁也不肯认输其实这世上无非你我他今日你的...

国旗下的讲话---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在总结中进步国旗下的讲话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在反思中提高在总结中进步上周高二高三的同学都进行了期中考试高一的同学也即将迎来期中考试期中考试的到来预示着这个学期已经进行了一半...

关于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本次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紧扣必修三教材四个专题所学课文出卷试卷难度适中试卷的命题总体趋于平和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近期的语文学习情况一成绩分析就全年级学生得分情况看最高分88分最低分15...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高一语文组罗*本次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紧扣必修1教材四个专题所学课文出卷,试卷难度适中,试卷的命题总体趋于平和,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近期的语文学习情况。一、成绩分析就全班学生得分情况…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诊断性检测之后对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进行了认真的比对与分析其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认真反思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

高中期中考试反思(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