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2024.4.20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2013.10.8.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养植业      与日剧增     粘(nián)贴     便笺(jiān)   独辟蹊(xī)径

B. 醉醺醺      席不暇暖     经幢(chuáng)   泥淖(nào)  向隅(yú)而泣

C. 滥摊子       自由竞争       受禅(chán)    卷帙(zhì)  运筹帷幄(wò)

D. 颤巍巍        信笔涂鸭     掉色(sè)   蠹(dù)虫         湮(yīn)没无闻

【参考答案】1.B (A养殖业,与日俱增 粘(zhān)贴;C烂摊子  受禅(shàn),;D信笔涂鸦,掉色(shǎi)湮(yān)没无闻。)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        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        ,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       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

B.骇人听闻    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

C.耸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

D.骇人听闻    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

【参考答案】2B3分。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语境中各种社会问题,应使用骇人听闻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根据感情色彩判断,选娓娓而谈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从搭配判断,应该选望其项背

3.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4分)
  关于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管理员引导他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 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 一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朴的生活,淡于物的奢。(2分)
(2)
籍永远读不完,只有善于选择,精心究,方能有所成就。(2分)

4.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也不乏幼稚之处。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                                       

【参考答案】【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主要考虑行文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的连贯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文段的语体色彩以及前后的对称与照应。

答案:凡;必定;其中;有时;则。(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每空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译文】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读书人还处在穷苦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像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③,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译文】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自从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夕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 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 富 贵为何如,而 其 志 岂 易 量 哉!故 能 出 入 将 相,勤 劳 王 家,而 夷 险一节。至 于 临 大 事,决 大 议,垂 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译文】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丰功伟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 州 是他 的 故乡,所以取项 羽 的 话 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                富贵而归故乡 而:连词,表修饰

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  乡      荣:荣耀         买臣见弃于其妻  于:对于

C.以遗相人     遗:留给                 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之:代词,它

D.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         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乃:竟然

【参考答案】5.D(A.而:表顺承;B.于:表被动;C.无误D.铭,铭刻;乃:于是)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韩琦有美德的一组是  (3分)(    )

①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②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③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④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⑤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

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参考答案】6.B(①指韩琦出身、家庭背景;⑤⑥均是指韩琦处理政事的能力)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

【参考答案】7.C (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3分)

【参考答案】译文:(1)大凡读书人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

【“盖”1分,“困厄闾里”,介词结构后置调整,1分,“易”1分;语意不准,酌情扣分】

(2)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4分)

【参考答案】译文:(2)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事迹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从而光照后世,并且留传到永远。【“被”“勒”“声诗”“垂”各1分,语意不准,酌情扣分

(3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3分)

【参考答案】译文:(3)他的言语中把快意于恩怨、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誉,却把它当作警戒。【“矜” “薄” “盖”各1分,语意不准,酌情扣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虚实结合。(1分)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亦可)。(1分)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1分)(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简析也可)

(2)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分)以景作结,寓情于景,(1分)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1分)

(3)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1分)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2分)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1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常有高猿长啸,         ,空谷传响。(郦道元《三峡》)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5)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6)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7)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8)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参考答案】1)属引凄异;(2)赢得生前身后名;(3)取之无禁;(4)砯崖转石万壑雷;(5)呕哑嘲哳难为听;(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7)扈江离与辟芷兮;8)成由勤俭败由奢。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原载2011.4.20《人民日报》,有删节)

11.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4分)

【参考答案】(4 分) )“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2分),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或:古镇孕育的众多的人物精英)(2分)

1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4分)连用三个设问(1分),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1分);承上启下,引出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2分)

13.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4分)列举千灯镇众多的人物精英,充分体现千灯浓郁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2分)。

14.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探究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8分)

【参考答案】(8分)①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②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前2点各3分,联系现实2分)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

报恩于万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恩”是债务,而且必须偿还。但在日本,“报恩”被看做与“恩”全然不同的另一个范畴。在我们的伦理学中,这两个范畴却混在一起,形成中性词汇,如obligation(义务、恩义)与duty(义务、任务)之类。日本人对此感到奇怪,感到不可理解。对日本人来讲,称之为“恩”,一经接受,则是永久常存的债务;“报恩”则是积极的,紧如张弦,刻不容缓的偿还,是用另一系列概念来表达的。为报恩而积极献身之时就是行有美德之始。

美国人要想理解日本人的这种德行,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把这种德行与金钱交易作比较,并且要看到其幕后对不偿还的制裁。犹如我们在财务交往中都要求履行合同,谁要是巧取豪夺,我们决不宽容。你对银行有债务,就必须偿还,不能还不还随便。债务人不仅要还本,还必须付息。这些,与我们对爱国、爱家庭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对我们来讲,爱是一种感情,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给予,这才是最高尚的。爱国心意味着把我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其他一切。我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同情、援助贫困的双亲,不能殴打妻子,必须抚养子女。但是,这些既不能像金钱债务那样斤斤计较,也不能像做生意成功那样获得回报。但在日本,这些却被看做像美国人眼中那种金钱债务一样,其背后有强大的约束力,就像美国人的应付账单或抵押贷款的利息一样。这些观念时刻笼罩心头的阴影,和纽约的农民时刻担心抵押、华尔街的资本家卖空脱手后盯着行情上涨一样。

日本人把恩分为各具不同规则的不同范畴,一种是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他们把这种恩称之为“义务”,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难于报恩于万一”。义务分两类:一类是报答父母的恩——孝,另一类是报答天皇的恩——忠。这两者都是强制性的,是任何人生而具有的。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人的一生中的偶然事件可能改变义务的某些细节,但义务则是自动加在一切人身上并超越一切偶然情况的。

七世纪以来,日本一再从中国引进伦理体系,“忠”、“孝”原来都是汉文。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在中国,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对他。“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天子之所以能享有帝位,是因为他在施仁政。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伟大的日本学者朝河贯一在论及中世纪两国的这种差异时写道:“在日本,这些观点显然与天皇制不相容,所以,即使作为学术理论,也从未全盘接受过。”事实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伦理体系之外的德目,丧失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在日本,“行仁”或“行仁义”,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是必须具备的道德了。由于“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人伦理体系之外,致使“仁”形成具有“法律范围以外之事”的含意。比如提倡为慈善事业捐款、对犯人施以赦免等等。但它显然是分外的事,不是必需如此。

15.文中画线句子对论述日美两国不同的“恩”与“报恩”观念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比论证,(1分)将日本人对于报恩的心情和美国人对于金钱债务的心情作比较。(2分)更有力地证明了,对日本人来说“恩”是一种刻不容缓必须偿还的债务。(3分)

16.日本人的“恩”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种是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也就是“义务”,它可以改变某些细节,但在一切人的身上都具有必然性;(3分)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3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首先指出中国道德体系中还有更高的要求“仁”,(2分)然后分析日本没有接受这一理论的原因,(2分)最后阐明“仁”在日本被赋予的与中国所不同的新含意。(2分)

七.           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只要往上走几步,不要太高,只要走到海拔五百米,世界就完全不同了。

本来我们是抬头看世界,可是就在海拔五百的地方,我们既可以俯视也可以抬头,天更广了,平芜拓得更大,人的心也就远大了。
    我们不必像爬山专家,到五千或者一万的地方,把名字刻在石上,他们说那是“征服”。     但是,有了征服,就没有完全自由的心情。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林清玄《海拔五百》)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⑥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①站得高,看得远;②提升自我,才能“高屋建瓴”;③视野开阔,才有更高的追求;④享受攀登的乐趣,让心灵自由;⑤享受人生;⑥人生要追求高度,但不必苛求最高;⑦高度与欣赏;⑧高度与广度⑨人生就要“征服”⑩未必一味攀比……

批阅标准:参照20##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卷细则

【补充说明】

1、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打入六类。

2、凡文体不明者,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3、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立意表达之外,还要看作文的语言文采和谋篇布局。

4、凡游戏高考、思想低俗者直接判为六类。

5、完篇者,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未完篇者,视完成情况而定,一般200以下,0—10分;300字左右11—25分;400字左右,26—35分;500字左右,36—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最高不超过46分。

6、缺作文题扣2分。

7、一般只要有字,不得简单判为0分。

语文Ⅱ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限六处)(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6分)

修顿首启:蒙问及邱舍人所示杂文十篇,窃尝览之,惊叹不已。其《毁誉》等数短篇尤为笃论,然观其用意在于策论,此古人之所难工,是以不能无小阙。其救弊之说甚详,而革弊未之能至见其弊而识其所以革之者才识兼通然后其文博辩而深切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盖见其弊必见其所以弊之因。若贾生论秦之失,而推古养太子之礼,此可谓知其本矣。然近世应科目文辞,求若此者盖寡,必欲其极致,则宜少加意,然后焕乎其不可御矣。文章系乎治乱之说,未易谈,况乎愚昧,恶能当此?愧畏愧畏!修谨白。

                                                  欧阳修《与黄校书论文章书》

19、而革弊未之能至∕见其弊而识其所以革之者∕才识兼通∕然后其文博辩而深切∕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盖见其弊∕必见其所以弊之因。

20、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坛领袖,其所写的             ,被清人沈德潜评为“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其          ,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形 式。(2分)

20、《伶官传序》       《六一诗话》   2分)

21、阅读欧阳修《与黄校书论文章书》,说说作者对策论的写法提出了什么样的具体要求,作者认为邱舍人的策论文章有什么“小阙”?(2分)

(1)                                                                                 

                                                                                       

(2)                                                                                  

21、(1)具体要求:写策论既要了解社会弊端,又要了解此弊端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到铲除弊端的办法。(2)其救弊之说甚详,而革弊未之能至      2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篇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实写“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病态,又创造性地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从内核上刻画了时代先觉着、反封建斗士“疯狂中的清醒”,从而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普遍的“吃人”现象,借狂人的口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揭露和颠覆。  

 B、《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他们无法摆脱命运的袭击,反映的是命运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C、《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先将自己的积蓄全部送给查理,后来将母亲的遗产全部给了父亲。她从来不把黄金放在心上,查理的负心并没有激起她的恨。作者塑造她是为了与葛朗台、查理进行对比,表现其抑制邪恶、涤荡人欲、改良社会的意图。

 D、“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反映了哈姆莱特面对黑暗现实时怨怒却无力拯救的颓丧心理。

 E、海明威自己说《老人与海》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奖。

22、B(反映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   D、(反映哈姆莱特有正义感与责任感,但内心充满矛盾,感到自身力量不足,显得无可奈何)    (5分 )

23、简答题(10分)

(1)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是《红楼梦》中的哪处景物?何人居于此处?从中可以看出此人有何性格特点?(6分)

①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傍边挂着小槌。……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②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23、(1)①秋爽斋           探春          性格: 胸襟阔朗,精明志高(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有抱负,意思对即可)     3分

         ②蘅芜苑           薛宝钗       性格:藏愚守拙、淡雅朴素、不同流俗 

(2)苏轼有云“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即将开始的是哪一场战争?请简述战争的前后经过和结果。(4分)

(2)赤壁之战   1分

      曹操操练水军,欲与孙权决战;孙刘联合,溯江迎战;周瑜采用火攻,孔明借的东风,大败曹军,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佛学对于中国诗的影响很深,但受佛教影响的中国诗大半只有“禅趣”而无“佛理”。“佛理”是真正的佛家哲学,“禅趣”是和尚们静坐山寺参悟佛理的趣味。晋人中以天赋论,陶潜最宜于学佛,他的诗文描写参透禅机的话也极多。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推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露出一种禅趣。这固然由于诗本来不宜说理,同时也由于他们所羡慕的不是佛教而是佛教徒。晋以后中国诗人大半都有“方外交”,谢灵运有远公,王维有瑗公和操禅师,苏轼有佛印。他们很羡慕这班高僧的言论风采,常偷“浮生半日闲”到寺里去领略“参禅”的滋味,或是同禅师交换几句趣语。诗境与禅境本来相通,所以诗人和禅师常能默然相契。中国诗人对于自然的嗜好比西方诗要早一千几百年,究其原因,也和佛教有关系。魏晋的僧侣已有择山水胜境筑寺观的风气,最早见到自然美的是僧侣。僧侣首先见到自然美,诗人则从他们的“方外交”学得这种新趣味。“禅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静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中国诗人所最得力于佛教者就在此一点。但是他们虽有意“参禅”,却无心“证佛”,要在佛理中求消遣,并不要信奉佛教求彻底了悟,彻底解脱;入山参禅,出山仍然做他们的官,吃他们的酒肉,眷恋他们的妻子。
                                                         (选自朱光潜《诗论》)

24.文中提到的“方外交”是什么意思?多指什么样的人?(3分)

24.指尘世外的朋友,多指僧、道、隐。(尘世外的朋友”2分,举出一例即可得1分)

                                                                                    

25.作者认为中国诗大半只有“禅趣”而无“佛理”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25.诗本来不宜说理;中国诗人羡慕佛教徒的言论风采,从其身上学会了在自然美中领悟到禅趣;中国诗人参禅是为在佛理中求消遣,并不想奉佛教求了悟。

                                                                                     

26.禅趣一般是指在静思中感悟到的人生的某种意趣和玄理。试分析下面这首诗中的禅趣。

                                                              (6分)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辛夷:指芙蓉花)

                                                                                            
26
.幽深的山谷里,辛夷花自开自落,怒放时不需赞美,凋落时也无需同情伤感。它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王维由花的自开自落,自由自在,领悟到了万物皆有的自然本性,不执着于生死有无,而是顺其自然,因而内心一片静谧,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对诗歌的分析3分,诗人的领悟3分)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师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师反思一试卷分析这次的语文试卷立足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适量选入简易的高考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试卷难度适中试卷满分100分知识题60分其中课内知识30分侧重教材中文言知...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反思清华园中学闫兆鲁本次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紧扣高考新课标模式和必修(三)教材出题,试卷难度适中,命题总体趋于平和,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一、成绩整体情况就全年级学生…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三江中学王进这次的语文试卷,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稍偏大的期中考试卷。现对本试…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反思总结和计划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总结和计划本次期中测试,试题难度可以说偏易,试题构成与高考试题虽然基本相同,但也有三点变化:一是文言翻译,有两句选自语文必修篇目,降低了考查难度,学生得分较高;二是语言运用题仅仅两道题,比高考少…

高一语文期中考反思

期中考反思这半学期来的语文教学我已经渐渐熟悉掌握课堂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虽然离轻车熟路地控制课堂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我已经在成长和进步了本学期的期中考刚结束面对学生们的成绩我喜忧参半我发现这次考试让相对平庸的学生进步...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太和二中高二语文组:杨晓辉20xx-20xx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太和二中高二语文组:杨晓辉本学期我的担任高二(4)、(16)、(19)班的语…

关于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本次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紧扣必修三教材四个专题所学课文出卷试卷难度适中试卷的命题总体趋于平和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近期的语文学习情况一成绩分析就全年级学生得分情况看最高分88分最低分15...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高一语文组罗*本次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紧扣必修1教材四个专题所学课文出卷,试卷难度适中,试卷的命题总体趋于平和,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近期的语文学习情况。一、成绩分析就全班学生得分情况…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的反思

股票基本规则一股票交易规则1T1规则说明当日买入股票不能当日卖出必须第二个交易日才可以卖出2开盘交易时间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一天共4个小时交易备注说明周一至周五开盘周六周日休市国家法定节假日按规定...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反思诊断性检测之后对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进行了认真的比对与分析其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认真反思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批改与讲评

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批改与讲评执信中学何淑琴一期中考的考试目标期中考的测试范围以粤教版必修一的内容为主而作文亦是按照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的目标进行教学与考查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会渴望...

三年级2班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三年级2班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反思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带的是三年级二班的的语文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已结束下面是我的期中反思首先从卷面分析来看既满意又让人担忧满意的是班级总体成绩还是不错的很多孩子都比上学期...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反思(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