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发言摘编

时间:2024.3.2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发言摘编

中宣部5月21日在浙江绍兴召开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来自中央及地方各省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专家共聚绍兴,就发挥乡贤文化重要作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交流探讨。

上虞:创新发展“乡贤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乡贤文化扎根乡土,蕴含着爱国爱乡、敬业精业、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上虞区委、区政府充分运用本地丰厚的乡贤文化资源,着力做好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文章,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虞舜大地落地生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挖掘乡贤文化,夯实传承发展根基。上虞素有“江南名士之邦”美誉,从“道德之祖”“文明之元”的大舜起,先后涌现了王充、谢安、魏伯阳、马一浮、经亨颐、夏丏尊、经叔平、胡愈之、何振梁等名贤硕彦,走出了竺可桢、宪、陈梦熊、钟群鹏、曹春晓等13名两院院士。正是着眼于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在20xx年建

立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民间乡贤研究会,并在乡镇建立乡贤研究分会,在村(社区)建立乡贤传承基地,对上虞历史上的名贤生平事迹及作品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研究发掘和抢救整理,研究会目前已吸收会员200余名。15年来,区乡贤研究会整理完成3000余名乡贤资料,撰写各类文史资料1000余篇,出版《上虞名贤名人》等专著30余本、《上虞乡贤文化》8辑。挖掘历代先贤和当代乡贤人物的精神内核,在城市广场、文化公园、纪念场所等地,以歌颂先贤、爱国爱乡、敬业诚信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感悟文化、提升价值取向。以“人文上虞”建设“魅力文化十大行动”为契机,抢修恢复了陈春澜故居等80多座名人建筑,一大批珍贵的乡贤遗产得到及时保护,并以文保的形式落实长效管理。开展乡贤宗谱修订,并整理提炼了100多位乡贤家规家训,让优秀的传统伦理规范发挥古为今用的价值。结合乡贤诞辰或纪念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如“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目前已举办了谢灵运、章学诚、杜亚泉、吴觉农等乡贤名人学术研讨活动100余次。通过深入挖掘,既较好地留下古今乡贤的文化印迹,也增强了民众对母土文化的自信。

二、弘扬乡贤文化,打造共同精神家园。我们组织乡贤精神大讨论活动,在充分汲取古今乡贤优秀精神品格的基础

上,凝结提炼“崇孝守信 务实创新”的新时期上虞精神,弘扬“爱国爱乡、敬业诚信、崇学向善、乐于奉献”的乡贤文化,为全区发展提供持久而深远的精神力量。创新模式,以宣传思想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开展乡贤精神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活动,创作乡贤之歌,设计乡贤标识,设立以乡贤冠名的“谢晋文化奖”和全国性的“儿童文学金近奖”等,以专题、专栏和访谈讲座等形式促进乡贤精神全媒体传播。特别是注重将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有机结合,以陈鹤琴等乡贤名字命名学校20多所,编写了《走近谢晋》等一大批本土乡贤教材,面向10万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少年分别开展“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主题教育活动和“做时代新乡贤 树青年新榜样”活动,组织学生、青少年探访乡贤故居、采风红色之旅,用王一飞、叶天底等烈士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青少年的爱国爱乡情感,建立了春晖中学、滨江小学等一批乡贤精神教育特色学校和58个乡贤命名的“乡贤研究会少儿学院”,许多学校建设了乡贤大厅、乡贤走廊、乡贤亭、乡贤主题道路,促进了乡贤精神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注重将乡贤文化元素融入精致上虞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在公共建筑、文化景观中以碑刻、雕塑、楹联等各种形式体现乡贤主题,用乡贤姓名命名城市道路、桥梁;开展“乡贤精神进礼堂、乡贤爱乡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在文化礼堂中开辟乡贤长廊、乡贤榜,

开展乡贤结对助学、献计献策等活动,邀请乡贤进文化礼堂作事迹报告,编排以乡贤为主题的优秀文艺节目在文化礼堂巡演。在城市核心区域建立“上虞名贤名人展厅”,在各乡镇建立乡贤纪念馆,全面展示名贤风采。

三、发展乡贤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我们坚持把做好乡贤文化这篇文章的“魂”落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花的绽放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上。坚持“立德”为先,广泛开展“上虞好乡贤”“十大道德模范”“十大民间爱心人物”和“学最美人 做最美事”“人人崇尚美 个个奉献爱”等评选表彰,通过典型示范,以古贤感化今贤,以前贤影响后贤,以老贤培育新贤,促进乡贤人物不断涌现,乡贤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上虞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1人,中国好人榜7人,省级道德模范类人物14名。坚持“立行”为重,大力倡导和弘扬乡贤善行义举,目前全区由乡贤出资的公益基金达180余个,涉及文化文明、教育卫生、养老助困等各领域,本金总额达18亿元,《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被誉为“上虞基金现象”。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如20xx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浙江骄傲港胞张杰先生靠卖大闸蟹、茶叶蛋的小本经营,先后捐赠1500余万元,为家乡建造校舍21栋,并捐赠大量的教学仪器和配套设备,受惠学生达2万多名,其勤俭助学赤诚爱乡的事迹被誉为“当代武训”。浙江华通

集团董事长王苗通一直心系家乡、热心公益,去年又出资1亿元建设区体育馆,这是上虞建国以来单笔最大民间捐款。乡贤以他们的嘉言懿行和友善博爱的胸怀垂范乡里,涵育了文明乡风,引导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上虞也先后获得了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中国信义城区等称号。

四、创新乡贤文化,共建幸福美丽乡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聘请20余位著名乡贤为区政府顾问,成立以虞籍乡贤为主体的虞商联谊会,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形式和开展“走近虞籍乡贤”采访、乡贤“回乡行”等活动,最大限度赢得乡贤对家乡的真心支持和反哺,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20xx年以来全区共引进各类回归项目145只,到位资金116.6亿元,“回归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行业诚信建设,引导乡贤以诚信赢得市场的同时积极反哺家乡,由24位建筑乡贤出资建造的52层、207米的乡贤大楼更是上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乡贤在扩大上虞影响、牵线招商引资、参与家乡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式的村治,需要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基。积极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注重把一批乡土精英和有学识专长、创业经验的人才吸引到村主职干部队伍中来,打造了一支百姓喜爱的“好支书、新乡贤”队伍;同时,建立了乡贤参事会,成立以乡贤为主要成员的5个专业民间调解

机构和203个老娘舅工作室,用他们德治、善治的力量,开创了群众办事、矛盾调解、信息咨询、致富求助“四不出村”的新模式,有力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如我区祝温村乡贤、党总支书记杭兰英,毅然辞掉企业高薪职务,28年如一日敬业奉献、以村为家,探索了祝温村治村模式和“民情通”工作七法,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乡贤文化已经成为上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比较深的体会有以下三条:一是要凝聚合力,强化政府与民间互动。发展乡贤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始终把它放到全区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引领方向,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真正把一批热心公益、挚爱乡贤文化的人士凝聚起来,以研究会为平台,不计名利、无怨无悔,为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奉献心血和力量。二是要激发活力,强化传承与创新并进。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方式,在强调原始、原汁、原貌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其时代性、发展性,充分展示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时代特征和作为核心价值观有益补充的特殊地位,注重把培育“新乡贤”、发挥“新乡贤”作用作为工作重点,使乡贤文化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三是要久久为功,强化文化精神引领作用。我们15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

把它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了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乡贤文化建设的好处。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刻领会王世明副部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中国乡贤文化之乡”这一更高的起点和标准,进一步提升理念、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努力开创新形势下乡贤文化工作的崭新局面。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委书记孙云耀)

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德孝文化润民心 核心价值观进万家 德孝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盐湖区具有深厚悠久的德孝文化传承。近年来,盐湖区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德孝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参与社会治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一、文化节庆吸引人。从20xx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六届“我们的节日·重阳—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老年人才艺大赛、大学生德孝传承和德孝歌曲、微电影网络征集展播等活动。老年人才艺大赛吸引了来自20多个省市(区)的500多支队伍参赛;大学生德孝传承活动先后走进十多所知名高校,超过2万名学子现场参加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德孝歌曲400多首,德孝微电影600多

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目在舜帝陵古柏广场进行了录制,英雄航天员景海鹏、知名学者王立群等先后参加了文化节,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德孝文化节直接参与者超过一百万人次,网络参与者两亿人次,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

二、“六进六创”引领人。围绕德孝主题,组织开展德孝文化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的“六进六创”主题创建活动,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德孝实践体系。在活动中,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德孝,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群众的利益认同、感情认同和理论认同;本地企业诚信经营,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各类民调中心、妇女联合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卫生服务等组织机构,积极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广大群众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和文艺宣传活动,开展德孝家风传承,争当“最美盐湖人家”,成为推动德孝文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主体力量。

三、“六位一体”凝聚人。盐湖区在农村和社区建设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德孝大讲堂、德孝文化墙、农家书屋、文艺宣传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六位一体”的德孝文化苑,吸引和凝聚党员干部、乡村能人贤人和普通群众齐心协力做好基层社会治理。讲好德孝故事。退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道德模范、孝顺媳妇等先进典型,纷纷报名参加德

孝大讲堂志愿讲师队伍。70多岁的退休干部刘海水结合农村实际,创作了6个系列200多幅德孝漫画;乡村司仪组织开展婚礼、寿礼等移风易俗“德孝礼”活动,拓展了讲堂的影响范围。唱响德孝旋律。乡村文艺爱好者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普通群众的孝行善举编成快板、歌曲、戏剧等,常年在农村、社区进行演出。河东道情《借亲妈》、蒲剧《打碗记》、“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系列剪纸作品等,在全区广泛传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聚集德孝能量。党员群众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敬老助残、应急救援、调解维权等各个领域,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以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农村老党员薛凤梧牵头成立了第一支农民志愿服务队,带动了202支队伍、1万多人参与的农村志愿服务热潮。引领德孝风尚。采取村级基层党组织主导、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5000多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解决了2万多名青年人外出务工创业的后顾之忧。西元村党支部书记张四有承包了日间照料中心的所有开支;雷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姚永计义务担任管理员;普通群众送来米面粮油,共同孝敬全村的老人。

四、典型表彰带动人。盐湖区先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孝顺媳妇等先进个人900余名,幸福村庄、和谐社区等先进集体500多个。建设400多块德政孝行榜和德孝文化墙,为

先进典型树榜立传。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奖励扶持办法:子女上重点高中降10分录取;医保报销上浮1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区财政负担;免费游览旅游景点。在全区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扬善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盐湖区涌现出国家级文明单位5个,省级文明单位22个,3人入选“中国好人”,7人被评为“山西省道德模范”。农民企业家屈广吉投资20万元兴建日间照料中心,把自己在外地的企业迁回村里,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发挥了评选一个人、影响一大片、教育全社会的作用。德孝文化引领了优良的党风、政风、民风、村风和家风。全区共开办德孝大讲堂182个,组建文艺宣传队伍445支,志愿服务队455支;建设“六位一体”德孝文化苑150多家,构筑了基层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全新阵地。几年来,盐湖区的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干部勤政爱民,百姓孝老爱亲,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向善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黄亚平)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弘扬乡贤文化 培育文明新风 安徽省宿松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哺育出众多鸿儒硕彦,也孕育了深厚的乡贤文化。近年来,我们围绕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文明新风。

一是乡贤文化进祠堂,涵育重德家风。乡贤文化进祠堂,就是把乡贤文化和宗族文化有机结合,乡贤精神和家风家训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修身持家之本。编纂《宿松县志》,设立乡贤篇,为古今100多名乡贤编史立传。推出晚清廉吏罗遵殿、忠烈将军石良等十大历史名人,挖掘历史人物齐家治国的故事广泛进行宣传。组织新乡贤走进全县100多个宗祠,开展“晒文明、赛家风、晒家训”活动,让乡贤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由乡贤领衔在新修族谱中开辟了孝心榜、爱心榜,把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等优秀人文精神植入到家规族训之中。加大对古民居、古亭台、古牌坊的保护修缮力度,延续乡贤文化脉络。

二是乡贤文化进课堂,培树崇文学风。乡贤文化进课堂,就是在学校开展“学乡贤”活动,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励志成才,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县文史专家研究发掘、整理乡贤文化资料,编印《宿松印记》、《松兹风韵》等系列历史文化丛书,编写乡贤文化校本教材,开展以乡贤为原型的校园文艺创作活动,通过报告会、讲故事、专题讲座、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让乡贤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学校不仅倡导学生学习乡贤精神,还组织学生推选“校内的学贤”,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努

力成才、报效家乡。

三是乡贤文化进讲堂,引导清明政风。乡贤文化进讲堂,就是利用道德讲堂这个平台,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党员干部学乡贤、讲乡贤、做乡贤,最大限度地释放乡贤文化的效应。开展“寻找最美宿松人”系列活动,把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现代“新乡贤”请上讲堂,让县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在互动参与中感悟、认知、接受,从而自觉提升道德素养。在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县委专门邀请宿松籍全国劳模、最美环卫工陈腊英进讲堂作报告,使全体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

四是乡贤文化进礼堂,淳化质朴民风。乡贤文化进礼堂,就是把农民文化乐园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作为宣讲乡贤文化的主阵地,把乡贤文化和乡贤精神转化为口耳相传的话语引导,引领文明新风。成立“乡贤宣讲团”,截止目前共宣讲50多场,现场观众达10000多人。许多乡村贤达还把乡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用黄梅戏和文南词等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吸引了四乡八里的群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入耳入心入脑。在农民文化乐园和村综合文化室,组织设计文化墙,建立“乡贤功德榜”,营造浓厚的崇德尚贤氛围。同时,在县级媒体开辟“新乡贤、新风尚”专题专栏,大力开展乡贤文化宣传,讲有温度的故事,

持之以恒地加强正面舆论引导,让尊崇乡贤精神在全县持续发酵、蔚然成风。

通过大力培育和弘扬乡贤文化,不仅带动了乡风文明转变,而且还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依托乡贤成功引进南方智能电子等三个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成立了以乡村能人为主体的美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乡村社会事务中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成为农村工作好帮手的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新一代乡贤。在乡贤文化的感召下,宿松爱心协会、义工协会等民间公益团体自发形成,他们不定期对特困群体开展爱心活动,赢得社会广泛好评。下一步,我县将不断创新和弘扬乡贤文化,优化服务环境,提升乡贤地位,促进乡贤发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乡野,为建设美好宿松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金玉)

福建三明市梅列区洋溪镇:读家谱 传家训 树家风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洋溪镇深入挖掘汲取家谱、家训这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广泛开展“读家谱、传家训、树家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树家风,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抓好家谱的挖掘传承。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书籍,可以说是一种血脉的传承,至今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影响。洋溪镇十分重视抓好家谱的挖掘传承工作。前期筹划定方案。20xx年初,洋溪镇率先响应省、市、区关于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及早谋划,迅速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洋溪镇关于开展“读家谱、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活动方案》,并及时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对主题活动作出安排,成立活动小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中期入户集家谱。依据乡村人口分布情况,活动小组分工分责,下到自然村,走访各个宗族大姓、外迁姓氏的家族,追根溯源,寻找祠堂与记录者,挖掘民间家族文化,搜集流传至今的族谱以及珍贵的文献资料。经过努力,截至目前,累计走访群众2300多户,搜集到黄、张、邓、陈、周等保存较完整的家族谱200余本。洋溪镇将搜集到的民间家族谱等史实资料,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了乡贤文化的精华内容,摒弃了不合时宜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封建糟粕和狭隘的家族观念,统一梳理编印成《洋溪镇家训汇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教材。后期宣传读家谱。首先,精选家族谱以及文献资料中的典型事迹,在镇、村两级的文化站进

行展示。其次,邀请家谱记录者和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进村入校作“中国历代家训启示”“家风传承”等专题报告。再次,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经典家训讲座和诵读活动;利用“文明墟场”开展民俗文化展示、经典家训书法比赛、赠送书籍和家训对联等活动;充分运用“道德讲堂”、镇夜校、文化站、乡村少年宫等阵地,大力宣传、广泛传播家谱家训文化。

二、抓好家训的提升提质。洋溪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做好族规家训的完善提升工作,并创新家训的宣传形式,积极推广家训中的精华教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炼家谱,凝结各家独有家训。洋溪镇在前期收集家谱的基础上,通过驻村夜访、入户与村民交流,引导村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对族谱家谱的文字作进一步提炼,在保留传统家风的基础上创新,形成各个家庭自己的家训,承上启下,教诲子孙后代恪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支持投入,家风家训上门楣。组织精选家训格言警句,并投入30余万元为村民和各个家族制作家训牌匾1700多块,悬挂在农户家的厅堂门楣上,同时将优秀家风家训展示在村文化室中,供村民学习和传承。

三、抓好家风的培育传播。洋溪镇注重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让收藏在宗庙里的家谱、

书写在家训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展示乡村的文化魅力。开展家训进家庭活动。评选一批优秀的家规家训,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通过宣传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的美好家庭,让大家学习普通群众中教育子女的生动事例和成功典型,接受道德熏陶、感受道德力量,使家庭成为传播厚德善行理念的重要阵地。开展家训进学校活动。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以“诵读经典家训,弘扬文明家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开展以“读家谱、传家训、树家风”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共征集文章100余篇。召开家长座谈会,讨论优秀家训、家风对个人品行道德的影响,共同培育良好家风、校风,推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开展家训进社会活动。开展以“诵读经典家训,培育文明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把家规、家训、家风融入道德讲堂,邀请中小学生讲述家风故事,让听众现场体会经典家风的魅力。用好媒介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宣传栏、横幅等宣传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提高群众对家训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形成家家弘扬家庭美德、人人构筑中国梦的良好风气。目前,共发微博2526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福建三明市梅列区洋溪镇党委书记 钱锋)

湖南省浏阳市:传承发扬宗祠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浏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

浏阳精神激励代代浏阳人奋勇前行。浏阳是一个以各姓氏集中分布居住的地方,宗祠文化厚重深远,全市共有宗祠家庙260多个。近年来,我市按照“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滋养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立足浏阳实际,注重从社会最细微处、最基层组织、最小单元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以家庭为单位、以宗祠为载体,深入挖掘传承宗祠文化的精髓,又赋予其时代内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注重科学引导,让宗祠作用新起来。加强功能拓展。我们立足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的“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依托各个屋场中现有的祠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在祠堂传统文化中嫁接现代文明,通过增添新的设施,实施新的管理,拓展新的功能,使祠堂展现新的风貌、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祠堂按照“十个一”(成立一个自治机构,制定一套管理制度,组建一批志愿队伍、开设一个道德讲堂、设立一个农家书屋、制作一批宣传标牌、完善一批文体设施、开展一批文体活动、培养一批专业能手、评选一批先进典型)标准予以规范,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树立良好家风、传承礼仪道德、引领文明风尚,着力将祠堂打造成为宣传核心价值观的讲台、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志愿服务的平台、文明成果的展示台。突出乡贤引领。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乡土文

化能人、威望高的贤德人士等新乡贤的引领作用,通过设立乡贤榜、悬挂家贤匾、评选星级乡贤等举措,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特别是注重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修桥铺路、绿化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完善村民自治。由村民自主商议制定祠堂管理制度,对涉及家家户户的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文明办酒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引导村民自觉遵守、认真践行,切实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二、创新活动载体,让宗祠文化活起来。以家风家训为核心,充分发挥宗祠的道德教化作用。我们深入挖掘整理祠堂文化中“家训”“族规”的文化精髓,广泛开展“晒家书·传家风”“讲家训·倡新风”活动,在祠堂里书写家风家训、创作最美家风故事墙,家家户户悬挂木质家训、张贴励志楹联,以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为契机,定期在祠堂组织“先祖先贤追思会”、“家训族规诵读会”、“家风故事分享会”、“道德模范交流会”,让祠堂成为神圣的道德讲堂。如蔺相如后裔的蔺氏祠堂“冬至祭祖传家风”活动延续至今280余年,孔氏家庙每年在祭孔时举行开笔礼和成人礼。以新风新俗为导向,充分发挥宗祠的文明宣讲作用。我们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将祠堂变成移风易俗、增长知识、树立文明新风的新

学堂。在祠堂内深入开展“文明环保、文明上网、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使之成为新风良俗的“始发站”。举行“理论热点面对面”宣讲活动,使之成为国家重大方针、便民惠民政策的“广播站”。邀请专家学者到祠堂进行法律、科技、卫生、农业等专业知识培训讲座,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加油站”。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宗祠的文化服务作用。在祠堂内或周边设立棋牌室、书画室、音乐室和阅览室,建设群众休闲文化广场,组织文化志愿者定期到基层服务,送电影、送戏进祠堂,使之成为人气最旺、吸引力最强的乡村文体活动中心。在节假日或祠堂的重要节会,组织家族成员参加才艺展示、运动比赛、亲子游戏、纳凉晚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家族荣誉感,增进家族凝聚力,融洽家族邻里情。

三、丰富时代内涵,让宗祠品牌亮起来。打造一祠堂一特色。根据各个祠堂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坚持因地制宜、个性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独一无二的祠堂文化。譬如,文家市镇蔺氏祠堂倡导“和文化”,数十年家族没有违法人员,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人士,蔺万桃夫妇30年自办家庭养老院义务收养13位孤寡老人;淳口镇肖氏宗祠倡导“书香文化”,近年来培养了9个博士、20个硕士、273个本科生;达浒镇孔氏家庙倡导“儒家文化”,文家市镇里仁祠堂倡导“秋收起义红色文化”,金刚镇何氏祠堂人人传唱“诫子歌”等等。

祠堂已经由单纯的宗族祭祖场所转变为弘扬道德新风、彰显淳朴家风的精神圣地。实行一季度一评比。开展“淳风美德润浏阳,六比六看大竞赛”活动,每季度评选表彰一批“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孝道之星、友善之星、创业之星等,组织开展“美丽祠堂”摄影征文大赛、“幸福屋场行”电视展播、宗祠文化研讨会等活动,让每个宗祠都有展示亮相的机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达到完善一批、成熟一批、引领一批的效果。

推进祠堂文化建设,我们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建设群众共同精神家园的创新探索。祠堂作为追思先贤、教育后人的场所,我们通过赋予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让传承宗祠优秀文化的过程,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努力构筑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家园。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重要载体。群众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我们以宗祠文化建设为抓手,注重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使群众真正成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守护者、建设者。三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到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上来。我们将宗祠文化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活动开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和满足感。(湖南省浏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旭)

广东省河源市:弘扬家训文化 践行当代价值

广东省河源市是客家人最早聚居的纯客家地区。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就在此设县而治。悠久的历史,融就了源远流长、绚丽灿烂的客家文明。客家人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每个家庭、家族无不看重自己处世思想、应世经务、学习态度对子孙的影响,要求子孙继承好家庭、家族的良好家风,而这种传承的载体就是家训。家训内容涵括了遵纪守法、和睦亲邻、孝敬父母、祭祀祖先、爱国爱乡、修身齐家等等。“遗儿家财万贯,不若良言一句”。家训文化,启迪童蒙、励志劝学、明德向善,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奋发有为的客家人。近年来,河源市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深入挖掘家训文化,打造家训文化主题公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广泛搜集,去芜存菁。由市委宣传部联合媒体发起征稿活动,广泛发动全市干部群众搜集、报送各个姓氏家训。征集活动持续半年时间,共搜集家训稿件1000多篇,供稿人涵盖了作家、记者、公务员、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农民等,上有耄耋老人,下有中小学生。同时,组织专业人员走进祠堂、祖屋查看姓氏族谱,“走下去”了解搜集家训。河源有350多万人840个姓氏,经过报送、收集、筛选、整理等程序,确定了首批100多个姓氏的家训。这些家训,文体多样,载体丰富,有诗歌、散文,也有格言和俚语,或口

口相传,或刊布族谱,或镌刻祠堂廊柱,或寓于花灯和民间艺术。许多家训历史悠久,千载流传。如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都是吴姓村民,600多年来世世代代都恪守着“吴氏家训”:厚伦理,尊王法,救急难,和乡里,勤本业,莫非为,周贫乏,谨祭祀。

二、挖掘内涵,提炼精髓。召开客家古邑家训文化研讨会,组织市内外专家学者对整理出的各个姓氏家训进行研究和挖掘。通过研讨,达成了“三个共识”:一是客家古邑家训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十德”,即是仁、义、礼、智、信、忠、孝、俭、和、廉。特别是推崇仁爱,倡导厚德载物与人际和谐,强调个人在家庭及社会关系中的作用;重视修身齐家,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如卓氏家训“爱国家,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崇祭扫,敬祖宗,训儿女,和邻里,端心术”。二是凝聚了客家人文精神之灵魂。包括刻苦勤俭、崇文重教、热情好客、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等等。如夏氏家训“祭祖心诚,居安思源,重德重才,勤俭持家,教子学贤,敬业上进,爱国爱乡,和睦邻里”。三是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倡导“文明、和谐”,如“和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端士品”;倡导“法治”,如“讲法律以警愚顽”“训子弟以禁非为”“联村组以弭盗源,解忧忿以重身命”;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忠国爱家园,敬祖尽孝道;立身德

为首,礼义诚信高”“礼节当知,职业当勤,节俭当崇”等。

三、深入宣传,浸润人心。建成全国首个客家家训文化公园,邀请全国百名书法名家书写百个河源优秀姓氏家训,分别镌刻在百块形态各异的本地天然黄蜡石上,形成1千多米长、集诵家训、赏书法、观奇石于一体的家训文化长廊,既成为客家特色文化景点,更成为市民修身养性场所,广受市内外群众欢迎,日均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次。同时还在市内建设了一批家训文化展示街区。开设“弘扬家训文化

践行当代价值”媒体和网络报道专栏,在公共场所设置家训公益广告,形成全方位高密度的家训文化宣传态势。制作电视专题片,组织在省市电视台播放。编印10万册《客家古邑家训》读本,发至机关、学校、农村、社区。编写家训“十德”读本,利用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和媒体“修心讲堂”平台进行广泛宣讲。编创“古邑家训客家魂”文艺节目,以吟诵、舞蹈、竹板歌、山歌等艺术形式宣传家训文化,并深入基层巡回演出。举办家训文化图片展,深入社区、学校巡展。创作家训书法作品,制作家训匾牌,赠送给祠堂和基层群众。创办家训文化网,拓展家训文化传扬交流平台。

四、融入实践,外化于行。组织开展“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文明修身活动,引导市民从践行“十德”着手,从小事做起,用优秀家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社会行为规范。融入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教育。编发中小学生“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手册,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学校每天有倡议,学生每天有承诺、有行动、有感悟,并写好善行诺言记录。融入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家庭学家训、传家训、用家训,创建最美家庭。融入党风廉政教育,建设了颜氏家训廉政教育基地。河源市连平县颜氏家族是清朝著名官宦之家,“一门三代四督抚”,他们的家训代代相传:“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融入文明创建活动,将家训文化作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的一项特色指标。融入乡村治理,充实村规民约,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如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坚持以家训促治理育民风,10年来没有一宗群众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

近年来,我们在弘扬家训文化方面做了初步探索,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好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更加深入地把弘扬家训文化与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加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春风化雨,发扬光大,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提升城乡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广东省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吴善平)

光明日报发挥媒体融合优势 创新乡贤文化宣传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土壤。自20xx年7月开始,

光明日报社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将创新乡贤文化宣传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一、典型报道与理论梳理并重,挖掘乡贤文化宣传的深度。乡贤文化宣传,光明日报社既重视发现典型,见事见人,扩大影响,也注意从理论层面进行梳理,对传统乡贤文化,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20xx年7月2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新乡贤·新乡村”专栏,刊发《乡贤回乡,重构传统乡村文化》,介绍绍兴市重构传统乡贤文化、创新乡村治理的故事和经验。此后,光明日报社动员全国各地记者,深入基层,发现、报道了一批回归桑梓、回馈乡里的优秀乡贤代表。20xx年8月20日,在“光明专论”推出重要理论文章《“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深入阐释“新乡贤”和“乡贤文化”在乡村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光明日报又开设“乡贤文化专家谈”专栏,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如何创新乡贤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创新乡贤文化宣传手段,扩大乡贤文化传播覆盖面。光明日报在发挥采编优势,做好乡贤文化原创内容生产的同时,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光明网也发挥自身的技术和渠道优势,提升宣传活动的传播力。

在此期间,光明日报微博法人账号、微信公共账号,根据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精心编辑乡贤文化相关内容,通过微博、微信进行推送;光明网开设了“新农村·新乡贤”专题,集中报道,营造强大的网上宣传气势;光明云媒等客户端在显著位置刊发相关报道,除推送到手机用户外,还将相关内容推送给智能电视、车载导航等新兴渠道,实现渠道全覆盖。光明网还在品牌栏目“五老评热点”“马工程专家谈核心价值观”组织专题文章,通过音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报道手段。

三、现场宣讲与媒体传播联动,增强乡贤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20xx年4月20日,我们结合正在全国举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邀请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以《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向来自湖南各单位和中南大学的师生进行了现场宣讲。光明网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微博、论坛等同步与网友进行现场互动。整场活动,来自全国的401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8.5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登载了讲坛相关消息。这是迄今为止,与乡贤文化相关的影响力最大、感召力最强的媒体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结合

光明日报融媒体建设推出的新平台、新产品,比如,利用我们刚刚建成上线的光明都市传媒楼宇联播平台,做好乡贤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使其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光明日报光明网总经理 陈建栋)

(中国文明网20xx年5月26日)

更多相关推荐:
标准化现场会发言稿

抓标准促规范善管理精品质在全省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根据省厅的安排和部署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现场会根据会议的安排首先由我具体部署一下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标...

现场会发言稿

现场会发言稿各位领导委员大家好我是一名工作在基层学校一线的教师有幸在此发言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回顾往昔刚任委员时不知如何当一名委员履行委员职责现在思量政协工作不是举举手表表态那么简单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名誉一顶美...

现场会发言稿终稿(1)

在实践中成长在行动中收获邢庄乡蜜蜂赵明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创建纪实尉氏县邢庄乡蜜蜂赵明德小学20xx年3月1在实践中成长在行动中收获邢庄乡蜜蜂赵明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创建纪实邢庄乡蜜蜂赵明德小学韩海霞蜜蜂赵明德小学...

现场会镇长讲话稿

南义镇新农村产业化现场会讲话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你们好首先我谨代表南义镇党委镇政府向莅临此次现场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南义镇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0xx年在市委市...

质量安全现场会发言稿

重庆市公租房成品住宅质量安全现场会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市区领导和建设系统各位同行莅临公租房工地我谨代表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重庆市公租房20xx年成品住宅质量安全现场会在工地召开是上级领导为我...

老板现场会讲话稿(现场会)

对照检查找差距迎头赶上创佳绩黄镇坤董事长在20xx年度上半年质量暨安全文明工程样板现场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大家好大家辛苦了首先我代表和黄公司全体员工对你们上半年以来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特别是战斗在...

全县现场会发言稿

预案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写好教学预案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然而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高学科结构不配套一人带多学科的现象大有人在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初小和教学点的老师他们承担的工作任务重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生的安...

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发言稿

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发言稿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发言稿尊敬的教育局领导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同仁上午好颍泉区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今天能在我校召开我们感到万分荣幸对各级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我代表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

灯谜教学交流现场会发言稿

灯谜教学交流现场会发言稿灯谜教学交流现场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爱国实业家XX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德高望重的慈善寿翁陈XX先生热心关注潮汕的传统灯谜文化XX先生认识到灯谜文化在我国已流传数千年它是一种...

10.15.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稿)

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马永良20xx年10月15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前阶段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部署落实下阶段工作任务会前我们实地踏看了十里丹霞示范区应该说几个...

国际学术会议发言稿

1PrologueThankyouMrChairmanforyourgraciousintroductionIamhonoredtohavethechancetoaddressyouonthisspecialoccasionThe...

会议主持发言稿

青海金丰交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度总结表彰暨20xx年度工作部署大会会议议程时间20xx年3月30日上午9时地点水磨正平办公楼五楼会议室主持人金丰公司综合办主任谈耀锐金丰公司20xx年度总结表彰暨20...

现场会发言稿(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