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心理学总结

时间:2024.5.13

人事心理学总结

一、工作分析的方法以及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对应

工作分析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工作日志法、关键事件法等。

访谈法:这种方法就是面对面访问任职者,面对面交换信息。面谈法主要围绕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的性质与范围等开展。访谈法的工作分析专家需具备一定的技巧,访谈时应注意:尊重被调查人,态度要诚恳;好的气氛,采用启发、导的方式问问题。访谈法有易于控制多方面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使员工和管理者沟通观念,不拘于形式,问题内容有弹性,收集方式简单。但此方法也可能会遭到被访谈者持怀疑态度回答问题时有所保留,费时费钱。

在工作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员工心理拒绝问题。员工出现问题主要问题是害怕此过程可能会对自身利益带来损失。表现为对工作实施者冷淡、抵触情绪。当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消除员工恐惧。

二、绩效考评的心理偏差

影响绩效考评偏差的因素:

1、考评者的判断(考评者的个性、智力、价值观、态度等)

2、与考评者的关系(亲密关系、恩怨等)

3、考评标准与方法

4、组织条件

考评者的心理偏差:

1、晕轮效应。以偏概全,一好百好,或者全盘否定,属于个人偏见。避免此种情况,关键是多个评价者来评价一个员工,消除单人评价的误差。

2、趋中效应。平等主义,考评结果多集中在绩效水平的中点。应对考评人员进行绩效考评培训,采用等级评价法。

3、宽大效应。高于实际水平的评定。应制定详细考评标准

4、近因效应。注重近期表现和成绩,以近期印象代替整个考评期的表现。应要求考评人要全面地对一个工作周期进行评价。

5、感情效应。对不同被评对象存在感情差异。应采取小组评价,员工互评。

6、定势效应。根据过去经验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形成对人的不正确看法。应对

考评标准进行细化,明确每条标准的内涵和要求。

7、对比效应。对被考评者两两之间的对比。应对考评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准确掌握考评的内容和标准。

被评者的心理对绩效考评的影响

1、抵触情绪

2、考评过程中拉帮结派

3、否认绩效考评结果

解决方法: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开展绩效管理培训,对员工开展心理培训。

三、聘与选拔的心理学基础

招聘者的心理偏差: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优势心理、投射效应 应聘者的心理误区:期望值过高、恐惧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

人—职匹配理论:

特质—因素论

特质,包括个性的态度、能力、兴趣、局限和其他特征。因素,即职业的要求 三步骤:1、了解自己2、了解职业3、人—职匹配

人格类型论(霍德兰职业人格类型)

现实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缺乏社交能力,如:维修工、摄影师。

研究型:聪明、理性、好奇、精确,喜欢探索和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如:研究人

员、工程师。

艺术型:具有想象、冲动、无秩序、情绪化等特征,如:演员、歌唱家、诗人。 社会型:具有合作、友善、助人、负责、善社交,喜欢社会交往,如:教师 企业型:具有冒险、野心、自信、精力充沛,喜欢从事领导的职业,如:政府官

员、企业领导人

传统型:具有顺从、谨慎、保守、稳重等特征,如:秘书、办公室人员

四、面试的技巧

面试中注意的问题

面试倾听:

1、排除各种干扰

2、要善于提取要点

3、要善于发挥眼睛、点头的作用

4、在听的同时要注意思考

5、要善于进行阶段性总结

6、倾听时不要带着自己的观点

面试提问:

1、提问应力求通俗、简明、有力

2、问题应先易后难

3、根据回答的问题灵活地提问

4、避免直接让应试者描述自己的能力或个性的问题

5、多用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提问

面试观察:

1、注意应试者说话与动作的一致性

2、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内涵

3、切忌以貌取人

4、充分发挥感官的综合效应与直觉效应

五、信度与效度

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信度,应用测验或量表测量某一对象所得结果的可靠性或可靠的程度。 效度,测评量表对于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所达到的程度。

六、培训的心理学理论

学习的认知理论: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完形理论),格式塔学派认为人内心存在着许多与外界事物的同型物。遇到外界事物就根据内心的格式塔寻找匹配的事物,,如果认知不平衡,就进行认知重组直到组织成一个适当的完形。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1、是整体性和有目的性的行为2、中介变量3、学习是获得认知地图的过程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的,关注的焦点是学习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重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是认知性质的,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3、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七、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主要分为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是按次序逐级出现并得到满足,同一时间内,人可能存在多种需要。

(二)双因素理论

1、保健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的外在条件有关的因素。包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没有激励的作用,却带有预防性、保持人的积极性作用。

2、激励因素,是与工作本身、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他人认同、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等。

(三)成就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是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利需要,是指影响和控制别人的一种愿望或驱动力

3、亲和需要,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需要的愿望。

(四)ERG理论

1、生存需要

2、相互关系的需要

3、成长的需要

ERG理论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人的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并存,不需要等到低层次满足后才能进行高层次的需要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二)公平理论

(三)目标设置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挫折理论

(三)归因理论

八、职业生涯管理心理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

(一)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认识、了解自己的个人特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条件,然后选择一种职业需求与自己相符合的职业。

(二)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

将劳动者划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学者型、社会型、事业型、常规型、艺术型。每种类型与职业互相适应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三)弗鲁姆的择业动机理论

择业动机就是择业者对于某项这职业选择的意向大小,取决于择业者对这职业的主观评价跟认为获得此职业的可能性大小。

(四)施恩的职业瞄理论

五种职业瞄:技术/职能能力型职业瞄、管理能力型职业瞄、创造型职业瞄、安全/稳定型职业瞄、自主/独立性职业瞄。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一)萨帕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1、成长阶段(14岁以前)

2、探索阶段(15~24岁)

3、确立阶段(25~44岁)

4、维持阶段(45~64岁)

5、下降阶段(65岁以上)

(二)金斯帕格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幻想期(11岁之前):这阶段充满好奇和幻想,单纯处于兴趣爱好决定。

尝试期(11~17岁):独立的意思、价值观形成,初步懂得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经

验,开始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

现实期(17岁之后):把自己的特征、能力联系到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

(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五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

(四)道尔顿和汤普森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型

(五)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

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再适应阶段,而每一子阶段又分为三种状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

九、交往、沟通与冲突心理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与非语言进行交流,传递思想,信息共享,情感沟通的过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际交往是由完成组织目标而引起的。

沟通即联络、通讯、交流。沟通是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传递和理解的过程。一个完整的信息沟通过程包括五个要素:发送者、接收者、信息、编码和解码、渠道。

冲突就是抵触、对抗,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心理学角度看,冲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群体或个人在目标上的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在群体或个人心理上形成的矛盾状态。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总结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2.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4.处在关键期的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5.儿童的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衡性,但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具体运算

6.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7.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心理自我

8.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9.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0.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是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提出的

1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

13.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4.成败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

15.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奥苏伯尔

16.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是: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1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

18.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19.问题解决得过程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20.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给定、障碍、和目标。

21.创造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2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部分

2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10岁以前,对道德行为的判断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25.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是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26.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27.教师要充当的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

28.教师的期望效应是罗森塔尔通过研究发现的。

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2.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3.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环境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

5.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6.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8.问题解决得特征是:认知性操作、目的指向性、操作系列性。

9.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10.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而运用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和系列性。

1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2.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3.评价性会谈的技术有哪些?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六种。

14.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15.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的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材料;描述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作出决定。功能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严谨程度分为:正式和非正式评价

16.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把这种教学过程设置成录像,可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

简答题:

1.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2. 简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以上理论被称为是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3.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意义: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

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的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4. 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儿童作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地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5.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精神学家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前5个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它们分别是(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 简述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说:五个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五类

7. 简述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第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动物只有在清楚的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第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8.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其一、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其二、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9.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

10. 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足的满足,反而使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

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11. 简述遗忘的原因: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银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12. 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即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评价机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其次,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再次,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3.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即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评价机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其次,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再次,开设培养创造性地课程,教授创新性思维策略。

14. 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的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15. 一个有效的自编测验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有哪些: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课时计划的差异;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可后评价的差异。

17. 怎样理解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实质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随后,随机的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该班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八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的应验了。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总结体会

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感受继教号05007753姓名李飞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本学年,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网20xx公共课朝阳心理中语7班《学科教育心理学》的远程学习,收获很多。通过学习,了解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能使自己在今后的…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

姓名:继教号:单位:《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心理,第二部分是学科的教与学。一、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掌握各门学科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以及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发展相互关…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

学科教育心理学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最近,通过“十二五”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心理,第二部分是学科的教与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

《学科教育心理学》 学习小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小结本学期我学习“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学科教育心理学》一课,该课程学习是为了让教师掌握一般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教学策略,重点掌握本学科知识的特点,学生学科学习的特点以及相适应的教学心理、教学…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这学期我通过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

学习消费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消费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3建筑学1班程丹蕾本学期选修课我选到了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经过本学期的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对消费心理学有了比较深的了解。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其研究的是人们在生活消…

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赵静继教号07056251南宫中心小学在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学科教育心理学的远程学习收获很多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很多原来没有接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同时既然是学科教育心理学那么...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礼贤镇第一中心小学李永红120xx946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

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业语文学科

在写作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学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我是一个语文教师一直以来认为语文教育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所以也就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也因此关注语文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最近阅读了学科教育心理学中语文学科心理学觉得很...

学科心理学学习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