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学术总结

时间:2024.4.25

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学术总结

成都理工大学 许强

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办;以及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青岛成功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370余篇,论文全文250余篇。在三天的会议期间,约850名参会代表围绕海岸带与海洋工程地质、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重大工程的地质问题、城市地质与环境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强震区工程地质与灾后重建、重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控、工程地质新观点、理论与方法等七个议题,开展了气氛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会议共安排了11个大会特邀报告,33个结合各议题的邀请报告以及近60个分组专题报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和岩土体结构性委员会(C29)还在此期间举行了专门的工作会议。

纵观本次学术会议,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显现出如下新趋势、新特点:

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领域在不断延伸和扩展,尤其是从陆地向海洋不断延伸,从地面向地下不断拓展,从山区向城市汇聚(城市环境地质)

与历届工程地质会议相比,本届大会特别增设了海洋带与海洋工程地质、城市地质与环境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两个议题。前者主要针对我

国目前海洋工程地质基础明显偏弱的特点,顺应我国领海划界和海洋资源开发迫切需求。后者则主要是为了适应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铁),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城市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2.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尺度将从原来工程规模尺度的“中观”逐渐向整个地球系统尺度的“宏观”和矿物颗粒、晶粒甚至是分子、原子尺度“细观”和“微观”延伸——远观近校,研究尺度向两端不断延伸 向宏观尺度延伸主要体现在:

(1) 站在地球系统科学的高度,研究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内外动力耦合、多场耦合、人(人类圈)—地调协,这些思路和理念在罗国煜、黄润秋、唐辉明、施斌等人的学术报告中均有体现。

(2) 大区域宏观尺度的探测、观测与研究工作

海—陆联编地质与地球物理工作(张训华)、全中国甚至全球尺度的地应力、地形变的编目与编图工作(陈群策)、全国范围内的地裂缝分布与成因机理研究(彭建兵)、中国未来强震预测图(秦四清)、基于天—空-地—内多源立体观测与探测等(许强)、多手段的综合探测与监测(地质灾害、地下灾害超前预报)(李术才、唐辉明)

(3) 大尺度、大规模的试验场与观测基地

三峡库区滑坡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云南东川泥石流观测基地、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三大片区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基地、斜坡地震动响应野外观测站。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如地裂缝尺度达1:5,隧洞超前预报模型试验平台、滑坡泥石流大型试验系统等)

向微观、细观尺度延伸主要体现在:

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研究必须要依靠微观、细观尺度的研究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基于细观力学和细观颗粒的随机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微观、细观尺度的观测和探测手段(CT、扫描电镜),才能真正查明岩土体的变形破坏机理和过程。

3. 工程地质学的探测试验手段由主要从国外进口仪器设备逐渐向自主研发重大仪器设备发展

南京大学施斌教授作了《现代工程地质重大科学仪器研发的基本思路与展望》中明确表示:“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创新的科学仪器已经从现代科学观测手段的地位上升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和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必备条件,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方向”。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晓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的庹先国教授、中山大学的周翠英教授等都成功申报了重大仪器设备研发项目。工程地质界的很多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山东大学等)几年来也为了解决某些特殊科学问题和满足某些特殊的功能需求,研发了一系列大型试验仪器设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成都探矿工艺所等多家单位也研发了多种现场探测和监测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在解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和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 工程地质教育:该议题在本届会议并没有办起来,可能是相关方面的文章太少。但中国的教育体制已经病入膏肓,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害人不浅,培养的学生普遍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同

(2) 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精细,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没有明显的改观,缺乏刨根问底、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显得不足

(3) 原创新研究成果和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偏少

(4)大型原位试验场和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偏少

(5) 仍需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二篇: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工作总结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工作总结(摘编)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组委会

20xx年x月1 9日,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在北京广东大厦举行了工作总结会议。大赛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宋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于清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学桐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国防料工委和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技能竞赛处处长贾伟一主持,大赛承办单位和八家协办单位以及《机械工人》、《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社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于20xx年x月x日胜利闭幕,本次活动在大赛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竞赛继续采取了政府部门主办、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公益性支持的方式进行,是通过市场运作组织竞赛活动的再一次成功尝试。本次大赛在各赛区受到的重视程度、参赛规模、竞赛试题难度、选手水平和竞赛组织工作等方面都比上届大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品牌又一次得到广泛宣传和提升。下面对本次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从20xx年x月份正式启动,历时7个月,全国31个省市区报名参赛,大赛设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三个竞赛工种,分省级选拔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全国各地企业、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有近20)5'人参加了省级选拔赛。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共计510人,比上届增长20%,其中职工组146人,教师组149人,学生组215人。决赛共计产生了15名冠军,有30名选手被劳动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6人向全国总工会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00人晋升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职业资格,北京等六个赛区分别获得团体前三名,湖北等9个赛区获得最佳组织奖,80个选送单位获得突出贡献奖,组委会还评选出了3名最佳裁判员和2名最佳工作专家。

二、竞赛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

劳动保障部田成平部长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张小建副部长担任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并出席了大赛开闭幕式活动,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全国总工会、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副部级领导担任大赛副主任;各地劳动保障厅局领导亲自担任赛区组委会主任,出席赛区各项活动,同时对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高起点、高标准

本届大赛以保持零件加工精度和相互配合精度为主要目标,大赛技术纲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决赛命题重点考核选手的工艺能力和产品质量意识,工件加工要素均来自实际生产中的典型产品特征。因此在考核重点、试题难度、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较之第一届大赛都有大幅提高,从比赛现场和考试结果分析来看,参赛选手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注重技术工作环节,提高竞赛质量

本次竞赛活动将加强竞赛技术工作和提高竞赛质量为重点。在闭幕式上,邀请技术专家对竞赛活动进行技术点评,并就这次竞赛内容、技术特点、评判规则、成绩核定等环节做了全面的技术分析和评价。同时大赛组委会不仅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担任大赛评审专家组组长,还

邀请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等来自生产一线的数控高技能人才担任大赛裁判工作,使比赛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

(四)保密工作完善,确保比赛公开,公平、公正

大赛组委会极其重视试题和赛场的保密工作。大赛组委会与命题人员和赛场所在单位分别签署了保密协议。在全国决赛过程中,组委会对裁判员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切断了裁判员与外界的联系,保证了加工试题不会泄漏。同时组委会共准备实操试题6套,确保每天比赛一套试题。另外赛前由专人对零件先进行试加工,对图纸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调整,同时保证了每套试题难度系数相同。竞赛完成的试卷、图纸一并交由赛场档案室封存保管。决赛成绩的统计工作由专用软件完成,保证了统计工作的保密、迅速、完整、科学。

(五)组织高效、计划周密

20xx年大赛承办单位都具备了相当的办赛经验,同时增加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使大赛的组织力量有所加强,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大赛组委会先后召开了3次工作会讨论研究大赛有关工作,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召开了近30次周例会,保障了大赛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各阶段的顺利进行。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本届大赛活动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邀请了《机械工人》和《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两家专业媒体作为大赛核心媒体加入具体承办工作,参与策划和实施宣传工作。组织编辑十期《赛事通讯》,发往各赛区、有关专家、企业、院校。并通过与有关网站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合作,中央电视台一套在黄金时间分别报道了全国决赛开幕式和闭幕式。组委会还编辑出版了《大赛会刊——指南篇》和《大赛会刊——咸果篇》。在全国决赛期间,大赛组委会还举办了“中国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和数控技术发展论坛”活动,围绕我国数控技能人才如何培养、激励、使用和数控技术发展等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引起了数控业内、相关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七)合理安排赛程,确保后勤接待

本届大赛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决赛期间活动策划和后勤接待方面工作,有力保证了赛事工作顺利完成。同时本届决赛赛程安排汲取了上届的经验,缩短了赛程,由第一届14天赛程缩减为8天,决赛开幕式安排在 8天当中,使整个赛程安排更加合理、科学、紧凑、有效。各赛区在京期间的时间和经费压缩到最低,减轻了各赛区的经济负担。

三,本次竞赛的积极作用

本次竞赛活动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一次具体实践,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数控技术和技能的高潮,激励广大劳动者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不畏挑战,全面提升岗位技能,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一)对职业培训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次竞赛过程中,参赛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针对各自特点组织了强化培训。许多院校还借大赛春风,加大经费投入,使数控专业建设和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更上一层楼。通过培训,选手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工艺水平。通过大赛的历练,选手们成为了企业和院校的技术骨干。

(二)进一步推进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技术、CAD/CAM软件和数控设备产业化、

规模化应用的进程。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师资培训

第一届大赛结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加大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国各地数控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水平提高。但是,师资水平的提高幅度要落后于数控设备等级的提高幅度。既具有丰富数控理论知识又掌握一定数控加工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仍然十分短缺,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数控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我们建议,应该大力开展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双师型师资培训,只有提高职业院校师资水平,才能保证教学和培训质量。

(二)产品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从考试结果分析看,教师组和学生组的加工工件形状做得很好,但是,在加工精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图纸要求。这反映出质量意识淡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职业院校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

回顾近一年的赛事活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达到了预期目的。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大赛的知名度,提升了大赛品牌。数控大赛对企业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对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乃至院校品牌提升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

工程地质总结

基础概念部分1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引起主要分为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2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总结

1.什么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各有什么特点。P11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表面的地质作用。特点: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引起地壳岩石圈快速颤动或波动,在地…

工程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总结模块一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模块二1内圈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分为地壳地幔地核2地核主要含铁镍的物质组成3岩石包括胶结物和矿物任务一造岩矿物1矿物地壳中...

工程地质总结

一地下水对土木工程影响地下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有许多解决施工中地下水问题是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良影响主要有降低地下水会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沉降不合理的地下水流动会诱发某些土层出现流砂现象和...

工程地质实习小结

目录一实习概况2二实习要求2三实习主要计划与线路2四实习内容3五实习心得111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话说工程地质实习就这么快地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工程地质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教室里的理论教学...

工程地质课程总结

一、1、2、3、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三、1、2、3、4、5、6、7、8、9、10、11、12、四、1、2、3、4、5、绪论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人类工…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工程地质勘查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

工程地质复习总结

第二章地壳及其物质组成一、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1、地球包括外部层圈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固体地球两部分2、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大陆地壳(平均35KM,最高70~80KM)变质岩沉积岩,海洋…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复习总结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焦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地质100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素玲刘保民目录前言1实习的目的任务1实习过程1完成工作量统计1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况211气象水文212地形与地貌22区域地层53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7...

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工程地质与水纹地质报告经过一个学期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岩土的性质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和矿物特性更加了解也掌获了一些鉴别岩石和矿物的物理特征和岩土的地质特征的知识还有三大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我很感谢梁志松老师的细心...

工程地质总结(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