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4.27

地理3考点整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故其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1)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

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等)

(2

例 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阅读)

12

(1)GPS,主要是_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功能:定位,导航,提供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5)应用

A、军事是GPS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B、民用GPS主要用于交通车辆导航管理、航空器的定位及导航,以及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求援、旅游探险、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方面。C、航海是GPS导航应用的最大用户。D、GPS空中导航,实现了最佳空域划分与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以及飞行路线管理,保证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和灵活性。E、GPS还能应用于旅游探险等。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4、数字地球的含义

通俗地讲就是建立一个“虚拟地球”,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上有关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它的应用领域小到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大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技术有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等。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 ②植被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

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

2、荒漠化的防治: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被毁的危害: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根本原因(背景):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③商业性伐木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3、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

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③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④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第三章 区域资源综合开发

第一节 能源资源开发(以山西为例)

1、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交通)

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

3、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4、环境保护和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②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三废的治理。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水文(水系)、资源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冬春降水较多。 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2、早期开发中的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3、如何综合开发利用

例:田纳西河以梯级开发为核心,在防洪、航运、发电(发展工业)、提高水质、土地利用(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矿区生态)等进行统一的开发与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形平坦,适合发展农业

例: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流域综合开发治理重点有何不同

以西:(梯级)开发水能、改善航运、保持水土、发展旅游

以东:防洪防涝、发展航运、土地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

1、东北农业生产的条件

①气候: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集中夏季,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的需要。

②土壤: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有机质含量高)。

③地形:地形种类多样,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④工业基础好,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均耕地多。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分为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大小兴安岭)、耕作农业区(分布在平原区)、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的西部)

3、商品粮基地: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4.东北地区农业的主要问题

黑土退化、水土历流失、湿地面积减小,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等

5.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

平原: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西部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天然林保护;开发多元特色农业产品;发展特产品加工业。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侨乡。

2

2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科技实力、人才和经济腹地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解决措施

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②优化产业结构,以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③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④加强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西气东输为例)

能源生产和地区消费差异大;调整消费结构。(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对交通运输压力小); 我国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促进西部发展)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东部: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东部经济发展;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对西部: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

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根本目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第五节 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还有国际经济形势、 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例:山东接受韩国产业转移的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丰富等

例:广东产业转移到江西的原因

临近广东,有铁路相连,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较廉价;地价水平低等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注意分转入和转出区)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例:对转入区的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改变原来的地理景观,加重环境污染;

缓解就业压力等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 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xx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和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 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xx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 ,方向 ;xx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 ,原因 .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 有关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 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 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 相关.平原地区城市形态是 ;兰州的城市形态是 ;重庆地处 和 交汇处,城市形态为

2,城市内部因 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界线

3,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 .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 ,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 住宅区的分布地.

4,商业区多位于 ,主要为 或 分布.

5,中心商务区不但是 中心还是 中心

6,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

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 是主要因素.

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

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

1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 来划分的,可划分为

12,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级别 ,服务范围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级别 ,服务范围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 ;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 ,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

13,城市化的标志 .

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来表示.它体现了 .

15,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 等,拉力有 等.

16,城市化进程可分 , , 三个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 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的是 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 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 阶段.

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国家类型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8,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19,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 的目标.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第三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 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 ;二是

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4,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 的结果

5,混合农业主要是 和 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6, 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类型 ,主要分布在

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9,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0,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 ;气候 ;人口

11,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1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 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13,国外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是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但经营方式是 14,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 为主

15,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主要分布在该国的 ,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 农业生产.

1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17,美国农业的特点: 化, 化, 化

1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

19,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 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

牧牛为主有 ,牧羊为主有

20,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

21,大牧场放牧业具有 , 的特点

2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 ,

23,乳畜业是随着 发展而形成的面向 的 化, 化畜牧业地域类型,产品是 .

24,乳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25,乳畜业的饿分布地区,大多紧邻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在

26,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

27,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国家是

28,影响下列农业的主要因素:江南丘陵的茶树 ,河西走廊的粮面 ,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 ,

29,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性是

3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发展条件

3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农业.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

2,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4,不同工业类型的布局

工业类型

布局地

举例(至少一例)

原料指向型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技术指向型工业

5,鞍钢区位 ;宝钢区位

6,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原料,燃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或减弱). 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 ,

水污染工业的布局

9,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四者之间的关系

10,工业联系的种类

11,工业积聚的原因:

12,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 基础,以 目的

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 (哪种工业联系)

13,我国的钢城 ,石油城 ,汽车城

14,工业分散的原因

15,传统工业区,例如 , , , , ,是在 基础上,以 , , , , 等传统工业为主,以 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16,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 , , 等问题.

17,德国鲁儿区兴起的条件:

18,鲁儿区衰落的原因

19,鲁儿区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方面) , , ,

20,新兴工业区是以 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列如 , ,

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 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22,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

23,高新技术工业和传统工业的比较:

高新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重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研发费用

24,美国硅谷是以 工业为主导

25,从环保角度看,水泥厂的布局原则

化工厂的布局原则

印染厂的布局原则

钢铁厂的布局原则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运量 ,速度 ,运费 ,受自然因素影响 ,连续性

造价 ,短途运费

公路运输

周转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

运量 ,成本

水路运输

运量 ,运费

速度 ,灵活性和连续性 ,受自然因素影响

航空运输

速度

运量,运费

管道运输

和 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连续性

投资 ,灵活性

2,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 , , 方向发展.

3,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标志交通运输向 方向发展.

4,交通运输网中的 和 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5,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有 , ,

6,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7,交通条件对聚落 的影响很大,表现在 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8,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 ,日本的科学城

9,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的影响至关重要

10,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 平原商业网点密度.

11,商业网点建在市区环路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是以 为原则;

商业网点建在市中心,符合 原则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 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2,历史上出现了以下一些人地关系思想,按时间顺序排列:改造自然,崇拜自然,征服自然,人地协调

3,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的进行迁移,以逃避自然的惩罚,是 时期. 4,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是 时期

5,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6,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 时期

7,当 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8,资源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短缺的主要资源有 , , , 等

9,生态破坏的表现在 , , 等

10,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

11,环境污染的形成

12,环境污染的发生,与 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13,发达国家走过的 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1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 ,

15,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6,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带来的环境问题

1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原因

1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是在 中产生,必须在 中解决

19,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0,可持续发展是在19xx年《 》报告中提出的,19xx年x月的《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2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 , , ,其中, 是基础, 是条件, 是目的

2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 ,

2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4,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是 (国家)制订的.

2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26, 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

27,循环经济以 为手段,以 为核心,以 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 化

28,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饿基本途径是 29,在农业经济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 ,以实现循环经济. 30,清洁生产可以带来很好 效益和 效益

更多相关推荐: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3.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教师邓立辉整理地理必修笔记11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含图标)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课本P3图12银河系河外星系...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