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20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运动的意义

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草履虫、海龟的划水运动;蛙的游泳等。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1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

2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

前运动。如猫、狗、大象、马。

3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马等大○

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4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

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如猴子、猩猩等。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动,进行滑翔和鼓翼飞行。

滑翔:一些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方式,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鼓翼飞行: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功能: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骨

1、种类: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2、长骨

(1)形态:呈管状,分为中间稍细的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骺。、 (2)结构:

1骨膜:覆盖在长骨的表面,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

2骨质:分为致密的骨密质和蜂窝状的骨松质。 ○

3骨髓:填充在长骨骨干中央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幼年时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内红骨○

髓转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3)骨的生长:幼年时骨能长长和长粗,长长与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生长有关,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与骨膜内

的成骨细胞有关。 3、骨的成分及特点:

(1)成分: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2)骨在不同年龄段各种成分的含量及特性

1、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

三、骨连结 2、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间的连结

3、活动连结,如肩关节

(1)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上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关节的结构 (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膜构成,其内壁可分泌滑液。 (3)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能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 骨骼

1、 概念:人体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2、 分类

干。

二、骨骼肌

1(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2、分类: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

三、躯体运动的形成

1 2、调控:骨骼肌的收缩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3、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

(1)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 先天性行为

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2)特点:○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3)特点:○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

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 动物行为的分类

1、 根据行为的发生分为:先天性的本能行为和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 二、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 取食行为:动物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而生存的行为。

特点: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种多样。

2、 领域行为:动物为保卫自己的领域而发生的行为。

1领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特点:○

2领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领域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 ○

3动物常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保卫自己的领域。 ○

3、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4、 防御行为:不同种类动物之间为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1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难闻的气味。 特点:○

2拟态:尺蠖静止不动时,形状像树枝。 ○

3保护色:比目鱼、变色龙等动物身体颜色能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 ○

5、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6、 节律行为:动物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举例:生活在海滩上的动物的潮汐节律行为;蝶、蛾类的日节律行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雌性个体的月

节律行为;动物的换毛、迁徙等年节律行为。

生物钟:是动物体内以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7、社群行为:群居生活的动物,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 ⑴特点:营群体生活的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间还形成不同的优势等级等。(由于受到食物、水源等特定环境因素的吸引而聚集形成的动物群体,各成员间无明确分工,也不需要合作,是简单的聚群,则无社群行为,如成群的蝗虫等。)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

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些研究方法都是实验法。

3、法布尔研究昆虫用的方法主要是法。

4、费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用的是法。

5、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法。 6、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 7、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属于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消费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1植食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如兔、牛等 ○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如狼、狮等 (2 ○

3 杂食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费者,如棕熊等。 ○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1)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 (2) 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3) 动物的作用:在食物链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3、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由于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 2、动物对植物生活影响:

(1)积极影响: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响:如: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引起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虫和

害鼠危害农作物。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一、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物。

二、 我国的动物种类和珍稀动物

1、 动物种类:据统计,我国的脊椎动物有6300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4%,其中哺乳有450多种,

鸟类有1200多种,爬行类有300多种,两栖类200多种,鱼类有3000多种。 2、 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等。 三、 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1、 人类活动对动物资源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据估计,

鸟类和哺乳类在1600~17xx年期间,大约每1xx年灭绝一种;在1850!19xx年期间,大约每xx年灭绝一种;20世纪后期以来,每3年就有两种鸟类灭绝。

2、 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新疆虎、野马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

分布区域明显减小,个体数量骤减或处于濒临灭绝状态。长江中特有的白鳍豚已经成为我国最稀少的濒

危动物之一。

第3节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一、 动物的多样性

1、

2、 关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3、 二、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1、 就地保护:为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

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2)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2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2)原因: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

(3)意义: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为行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文件。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1、概念: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类型

(1)腐生: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发球消费者。

(3) 自养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储能的有机物,

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作用:发球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 生长特点:生长繁殖速度极快。

3、 作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性微生物工程

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第2节微物生与人类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

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

2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 2

3 4 5


第二篇: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更多相关推荐:
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无脊椎动物体形梭形体表鳞片分泌黏液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身体分布头躯干尾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体形:梭形体表:鳞片;分泌黏液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身体分布:头、躯干、尾部感觉器官:侧线(感…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一知识结构1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动物的分类蜘蛛两栖类大鲵爬行类龟鸟类如水绵苔藓如地钱孢子植物2...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0xx年最新知识点总结(全面复习编写)

八年级生物必考知识点导学内容整理:李朝全20xx年x月x日一、知识结构腔肠动物:珊瑚扁形动物:涡虫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1线性动物:洄虫无脊椎动物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环节动物:蚯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修改1)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运动知识点总结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

20xx新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图文并茂)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17腔肠动物的代表与分布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中之花海蜇珊瑚虫分泌石灰质形成珊瑚礁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118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如下图右所示作用从各个...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