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一中羊凤分校课改推进会及观摩活动
心得体会
独山一中打羊分校 王顺贵
独山一中组织开展了羊凤分校课改推进会及观摩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八年级语文及英语教学观摩活动。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课堂各具特色,各具风格。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对教师基本功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堂能力的考验,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是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这次的听课学习给我带来了新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有几点浅显的体会:
一、教师素质要提高。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胡永佳老师在讲授《短文两篇》这堂课时激情流利的语言,端正漂亮的粉笔字。不正是学生的楷模吗?他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有声有色地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其实,教师在课堂上犹如一眼彩色的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好的引导还可以使课堂变得五彩斑斓。所以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以锻炼学生,创作课堂。
二、教法要革新。教学方法的革新,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林琴老师在执教《Unit 2 Section B Reading》这篇课文时敢于抛弃逐段讲解的思路,不落俗套,勇于创新。提取文章主旨,抓住重点句段剖析课文。创设轻松的环境氛围,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让学生做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的知识。两位老师巧妙的设疑,不露痕迹的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想,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林琴老师富有童趣和亲切导语,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还有胡永佳老师设置的让学生想办法模仿作者巴金的创意改写一篇神话故事,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让我们明白了,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你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险者”。
四、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他人的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扩充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一节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所以还有一部分中年教师包括我都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新的课堂理念。
五、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主阵地,安全、民主宽松、鼓舞人心、适度竞争、积极向上、合作团结、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从而促使有效教学的达成。在这节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特点就是教师教态亲切自然,亲和力很强,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并对学生的回答都及时地做出鼓励性评价,如:Very good. Well done. Wonderful. You’re very clever. 林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非常宽容、健康、有活力、生机勃勃、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习更加主动,教学更加有效。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俗话说:“春意盎然”。春天的到来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某种信息,某种积极的、革命的、令人兴奋的,使人蠢蠢欲动的信息。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但是每当我直接面对于那些站在课程改革前沿的教师们时,我的内心总是涌动着某种翻腾不息的力量。此时此刻,学习、尝试、沟通、思考、审视等等无数个场景在我的脑海中不断交替出现,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魅力,一次又一次深刻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旨。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次活动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摩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去体验教学无限的乐趣。
第二篇:观摩课心得体会
第七届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
-----------------听课心得体会
贵溪市实验中学 龚平德
“卡西欧杯”第七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于20##年11月20、21、22三天在武汉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观摩了优秀教师教学风采,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报告,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心得和体会:
一、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这两天我共听了六节课堂实录与老师的讲解,15个节优秀教师的说课,听完这些教师的课,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些青年教师的素质非常高,从教学的设计到课堂的展现,都体现了扎实的基本教学功底,新型的教学理念。这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不止一次地想过: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由于不同教师的执教,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呢?通过这次听课,我似乎找到悬在心中已久的答案。
二、课堂导入新颖
这次听课,首先给我触动的是他们课前的导入,如潘春华老师教授《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时的课前导入就很有特色(潘老师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短片.短片的题目是《谁拿走了现金大奖》,那么大家认为拿大奖容易吗?我们也来试试吧?接着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中国体育彩票七星彩的现场模拟开奖,让学生感知投一注就中特等奖的可能性大不大,进而提出可能性具体是多少呢?引发学生的思考.以此为契机,点出求一类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摸到红球的概率.。再如刘正峰老师在讲授《灯光与影子》播放一段手影《逗趣》视频,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好奇心,为下一步活动探究做好铺垫.让我们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
三、课堂资源丰富
本次优秀教师的课堂表现也让我感受很深,他们上课如行云流水,善于利用学生的回答和出现的问题,因而他们的课堂的资源很丰富;而我们自己的课堂缺少鲜活的资源,有许多方面值得深思,需要改进。就我个人的课来看,上课常摆脱不了匆匆走教案的陋习,对课上有效生成资源不能灵活处理。通过听课,我明白了上课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课上的生成性资源,不能只一味地顾及教案,与其囫囵吞枣地讲几个知识点,倒不如把1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彻。以免以后再来炒这些夹生饭,炒来炒去,那永远也没有学生的第一印象来得深刻牢固。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计划好的预案,课堂是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具有思想、具有活力的个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会对所掌握的新知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把自己的见解反馈给教师。教师是要善于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而把它变成全班的财富,让每个学生达成共识。
四、与学生交流要有技巧性。
青年教师们在课前或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语言朴实,态度和蔼,情感交流亲切自然。看似平常,但往往能扣住学生的心弦。他们在不经意(实际上是有意)的交谈中,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活动,用激趣的方式,激励的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将孩子们的心凝聚到了一起,课堂氛围民主和谐。我对比自己的课堂与学生交流就没有注意那么多的技巧,要么就是一幅“老师”的嘴脸,那么就是老师“一言堂”灌输,不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交流,给学生的印象那就是数学老师老板着一张脸,课堂上少了一些笑脸和和蔼有启发性的肯定和表扬,通过自我剖析,我深感要想成为一名好数学教师,我们要学习和提高的东西还很多。
五 、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活动空间 。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每节课上,一次次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都让学生作为 "探究者"的身份去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当一张张稚气的小脸蛋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我真为他们的成功感到欣慰,为他们的勇于思考、大胆创新而感动,这无疑是整堂课中一道最亮的、最美的内景。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的,这正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学习归来,我时时回想着优秀教师的风采,专家精辟的讲解和点评,让我明白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 双基 ” 。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选手们新颖的教学方法、大方得体的教态、对教材的理解等许多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学习。我知道,我与他们的距离还很遥远,教学需要艺术,而教学艺术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基本功与很高的素养。我需要努力,多年之后,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我相信奇迹总是在不放弃之后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