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诗歌鉴赏拓展训练15首

诗歌鉴赏拓展训练15首

1.《梦回》

南宋末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问题: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诗人感情。

2.《题西溪无相院》

宋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问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3.《春日即事》

南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题: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4.《溪亭》

南宋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5.《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问题: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南宋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7.《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问题: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山中寡妇的苦难形象?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诗人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尾联的感慨对主题的表达有何作用?

8.《南浦别》

白居易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xx届高三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三)

20xx届高三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三)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1)起首两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5分)

(2)作者是如何刻画秦川女这一形象的?其中暗示了秦川女怎样的心绪?

(6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

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

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俞陛云认为“太白旷世高怀,于此诗可见。”请问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5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有人认为诗题写“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请你

指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怀。(6分)

20xx届高三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三)·参考答案

1、

(1)①起首二句描绘了黄昏晚霞映照着城池;乌鸦盘旋飞翔打算归巢、于

枝头哑哑啼叫的秋林晚鸦图,描绘了凄清萧索的环境。(2分)②渲染了哀

戚冷清的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深沉的愁绪;为下文抒发怀

人之思做铺垫。(3分)

(2)①白描手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1分)。②三句不去具体描写织锦

女子的容貌服饰,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用白描手法。五六句“停梭怅然”、

…… …… 余下全文

篇三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针对练二

考点针对练(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江水浩茫给诗人的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解析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了。“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 轼

雨过春容清更丽。只有幽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用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一切变得清新明丽,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游子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的对比描写,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 解析 “洗”字和前面的“清更丽”之间有转折关系,雨能令春容清丽,却“洗”不掉游子的幽恨;非但“洗”不掉,而且清冷的雨水更增其内心的凄凉感!有道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

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一)江 村 即 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1)这首诗的题目为“江村即事”,诗中写了哪些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1)写了①渔翁夜钓回来,②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③安心睡眠的事。写出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

(2)①这首小诗以小见大。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②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

(二)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

赏析: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强化四 思想情感鉴赏

一、强化重点,聚焦考场。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其中一定蕴涵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诗歌,就其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感时伤世、思乡怀人、羁旅愁绪、生活杂感等几大类,鉴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分析,分析时可抓住关键的情绪词切入。

【真题示范 1】(20xx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命题剖析】应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来理解:这首词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参考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词的上阕描写“莺语”、“微雨”、“草色”等景物,表现出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阕叙述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全词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以及把握青春年华,尽情享受人生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真题示范 2】(20xx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

多情自古伤离别

----------- 送别诗鉴赏

英山第二中学 吴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 总结归纳

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

(明确)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天; 动物意象: 杜鹃、大雁、寒蝉

景物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

(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

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④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⑤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 探寻方法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诗歌鉴赏方法谈——情感分析优质课教案

诗歌鉴赏——情感分析把握

学习目标: 掌握分析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突破高考诗歌鉴赏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症下药,才能包治百病。

2、了解高考诗歌考察重点

参看资料上129页的第二项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情分析

二、合作探究:(20xx年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 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一)1、结合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通读全诗,试着翻译全诗。(三看二抓: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抓意象、抓关键词)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蘋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与吗? 2、列出各个形象(人物形象、意象)及景象,并分别从诗歌中找出各个形象和景象的特征 陆游: 纵博 驰射 记当年豪举 独去 作江边渔父 占尽蘋洲风光 何必

谁: 不记当年豪举

酒徒: 一一取封候 渔父 江边 闲人: 拥有镜湖

贺知章: 回家乡会稽当道士 君: 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恩赐与

灯: 华丽的明灯 鞍: 雕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型归纳及满分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

这种类型题常见的问法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回答这种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体,“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或场景氛围。境是抒发情感的依托,所以本题答案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境+意。

为了更好的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意,同学们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比如(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含义,详情意象作用相关材料)

【解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步:具体阐释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描述时,忠实于原诗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是一幅优美和谐的春景图。(步骤一)阳光普照、水碧山青、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光明媚、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达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