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地域文化电大考试 总结

一、填空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19xx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19xx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 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xx年四川电大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电大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一、 选择题

1-5:ADBAB 6-10:BDDAD

11:CD 12:ABC 13:ABC 14:ABCFH 15:ABCD 16:ABCDE 17:ABC 18:ABC 19:ABCD 20:ABCDE

21-25 ACDBA 26-30 AABCA 31ACDF 32BCD 33ABCDEF 34ABCDE

35ABCD 36ABC 37ABCDEF 38ABCD 39ABCEF 二判断题

1-5 XX√√X 6-10 XX√√X 11-15 X√XX√ 16-20 XX√XX 三,问答题

1. 简述三星堆文化P 2页-4页

2. 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P73页-82页

地域文化作业2

一、 选择题

1.A 2.B 3.ABC 4.ABCD 5.B 6.A 7.C

8.ABC

9.C 10.D 11.A 12.A 13需要自己添加下答案,把答案添加个E 书院 答案就选E 14A p117

15C 16B 17D 18A 19D 20D 21BCD 22AC

23.ACD 24CD 25ABCD 26ABCD 27A 28C 29A 30B 31D 32C 33A 34A 35D 36CE 37ACD 38BCE

39ABE 40AC 41AD 42BC 43ABD 44BD 45ABD

二.判断题

1-5√√X√√ 6-10√√√√X 11-15√√X√X 16-20X√X√X 21-25X√X√X 26-29XX√X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央电大地域文化(本)名词简答

名词解释

1、《太平经》东汉后期,社会危机加深,许多思想家都在努力探求治弊救世的方法。一些人便把作为学术的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著作神化把道家理论与齐地的神仙方术相结合,是老子微教主依托《老子》理论,形成道教。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王道:“王道”指的就是一种远离邪恶、崇尚公平、以正直无私为原则的政治形态。王道的基础是孟子反复阐述过的人人皆备的良知本心。老吾老,天下可运于掌矣。王道善的最大化。 2、 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 、 战国 之际, 墨子 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墨子》中有《兼爱》三篇,阐述其主张。 语出《荀子·成相》:“ 尧 让贤,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仲尼 兼爱,不羞执鞭。”

3、岁时习俗指在特定的时日,人们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活动内容的民间风俗。特点因时而兴。

4、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人的文化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

5、《历学会通》?薛凤祚是清初著名的天文、历法和算学家。本文就选择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历学会通》分为正集致用考验内容分为1天文历算知识2天文之外的各学科知识。。

6、传说以著名事件、人物、地方风情和山水物产为中心形成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流传,反应不同民族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地方特色和传奇特点。

7、摩崖石刻:广义指人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狭义专指文字石刻,就是选取恰当的山崖石壁铲平磨光在其上刻字,一边叙功、记事立言。

8、武氏祠又叫武士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城南15千米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武士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武氏祠汉代画像题材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深邃,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9、“五德终始说”:邹衍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其思想核心是“五德终始说”。“五德”来源于“五行”,所谓“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邹衍认为,这五种物质每一种都和人的一种德性相配,而这五种德性之间又存在着相胜相克的关系,具体说就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与五行相联系的五德每一德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每一德都有盛有衰。自天地开辟以来的每一朝代都与其中的某一德相配。统治者只有具备与当时处在优生位置上的某一物质相对应的德性,才能具备统治的合法性,才能有稳固的基业。人类历史就是按照这种五德相胜的规律循环演变的。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可以说是一种应时而生的理论,提出的动机是要劝告当时的统治者敬天尚德,戒除淫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邹衍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致之处。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电大齐鲁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 汶河 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2、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沂源 猿人。

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 周公旦 。

4、鲁国的首都是 曲阜 。

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 简 其礼”,鲁国采取了“ 变 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尊尊而亲亲 ”。

7、齐国威、宣之际, 稷下 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 楚 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 太平经 》。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 论语 》一书中。

12、“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 真挚情感 是其根本。

13、“ 兼爱 ”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 善 ”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 王道 ”。

16、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 阴阳五行 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7、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 以德配天 ”的制度上。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电大地域文化名词

太有用了

刚考试过很好名词解释

1、《太平经》东汉后期,社会危机加深,许多思想家都在努力探求治弊救世的方法。一些人便把作为学术的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著作神化把道家理论与齐地的神仙方术相结合,是老子微教主依托《老子》理论,形成道教。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王道:“王道”指的就是一种远离邪恶、崇尚公平、以正直无私为原则的政治形态。王道的基础是孟子反复阐述过的人人皆备的良知本心。老吾老,天下可运于掌矣。王道善的最大化。 2、 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 、 战国 之际, 墨子 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墨子》中有《兼爱》三篇,阐述其主张。 语出《荀子·成相》:“ 尧 让贤,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仲尼 兼爱,不羞执鞭。”

3、岁时习俗指在特定的时日,人们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活动内容的民间风俗。特点因时而兴。

4、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人的文化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

5、《历学会通》?薛凤祚是清初著名的天文、历法和算学家。本文就选择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历学会通》分为正集致用考验内容分为1天文历算知识2天文之外的各学科知识。。

6、传说以著名事件、人物、地方风情和山水物产为中心形成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流传,反应不同民族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地方特色和传奇特点。

7、摩崖石刻:广义指人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狭义专指文字石刻,就是选取恰当的山崖石壁铲平磨光在其上刻字,一边叙功、记事立言。

8、武氏祠又叫武士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城南15千米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武士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武氏祠汉代画像题材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深邃,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9、“五德终始说”:邹衍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其思想核心是“五德终始说”。“五德”来源于“五行”,所谓“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邹衍认为,这五种物质每一种都和人的一种德性相配,而这五种德性之间又存在着相胜相克的关系,具体说就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与五行相联系的五德每一德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每一德都有盛有衰。自天地开辟以来的每一朝代都与其中的某一德相配。统治者只有具备与当时处在优生位置上的某一物质相对应的德性,才能具备统治的合法性,才能有稳固的基业。人类历史就是按照这种五德相胜的规律循环演变的。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可以说是一种应时而生的理论,提出的动机是要劝告当时的统治者敬天尚德,戒除淫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邹衍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致之处。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电大作业地域文化20xx秋第2次作业

…… …… 余下全文

篇七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1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2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3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4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5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6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7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8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9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10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11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12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

…… …… 余下全文

篇八 :电大(本科)地域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岭南东部汉族的“三大民系”是指:、以及。

2、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其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

3、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以及三个民族。

4、最早记载“疍民”的典籍是晋代的。

5、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

二、名词解释

1、福佬民系 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 迁入广西。

2、蛋民 “蛋民”既是水上民居。由于没有固定的地域居所,其以为家室的舟榵漂泊不定,分布又相当广泛, 体质特征与珠江口各县水网地段的陆上居民相似,其群体内通用语言为广州方言,虽然语音上有所变异, 但未发现有属于其他语系语族的特殊要素,所以解放后没有被认定为一个“民族”。

3、 “三妹山” 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的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为宋人的《舆地纪胜》 ,提到阳春县 有“三妹山” ,刘三妹“坐化于岩石之上,因名” 。

4、惠能 惠能是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其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传衣钵,回到韶 关南华市大倡顿悟法门,宣传“见性成佛” ,成为南宗始祖,有《坛经》流传于世。

5、粤俗好歌 广东人在喜庆时候用于欢迎来宾的歌曲,种类有:送花歌、山歌......等等都可称为“粤俗好歌”。

三、简答题

1、试概述百越古族的风韵特点。

答:百越古族的风韵特点是由黎、壮、畲三族风俗文化体现出来的。如:黎族妇女的文脸的习俗,壮族妇 女喜用黑布帕包头,畲族妇女至今保持穿“凤凰装”等等这些都是体现百越古族的风韵特点。

2、岭南民俗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答: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古老的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些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歌堂”也是这样, 年晚“游花街”更是这样。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