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的领导者洪秀全发动并领导了这场农民运动。运动中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局面。“天京事变”后,这场农民运动由盛转衰;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 评价: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因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案和

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使中国开始了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工业化)的第一步。

评价:地主阶级是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他们选择了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清政府腐败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 …… 余下全文

篇二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

16xx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光荣革命,次年,伴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近现代史也翻开了第一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揭开了序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扩张道路遍及全世界。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自然不可幸免,向来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境况,它在鸦片战争中迅速败下阵来。这一声炮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也开始了中国长达1xx年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西交往的演化和深化,大半都是在战争先为前导,之后又由条约确立法则的过程中实现的。西方人以战争起衅,给中国人带来创深痛剧,而要的则是固化于条约之中的物利和权利。1840至18xx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作为战争结果的《南京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中国就成为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猎取的对象,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通过签定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各国割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攫取和控制了在华的种种特权。不平等条约象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使得中国的政治、军事被控制,大规模的财富被掠夺,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难,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18xx年的《南京条约》 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南京条约》之后,列强又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各地赔款使得中国人民的苦难进一步加深,俄国鲸吞蚕食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18xx年x月,由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双方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xx年之久,帝国主义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 余下全文

篇三 :近代中国历史阶段总结

分析: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即1840—1912),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

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即1912--1949),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度期(1901—1920),既是“沉沦”的谷低时期,又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

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1840—1919、1901—1920、1920—1949体现中国“沉沦”和“上升”的历史事件

2、为中国近代史分期,并定性。

①1840—1919属于中国历史的“沉沦”期,在两半社会的深渊中不断的 “沉沦”。 ②1901—1920属于过度期,既是“沉沦”的谷低时期,又是“上升”的开始。 ③1920—1949属于“上升”期,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中共最终领导取得国家独立。

3、分析各阶段产生的原因、过程:

① “沉沦”: 资本主义通过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两半社

会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两半社会完全确立,“沉沦”到谷低。 ②“转折”:A、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资基础和阶级基础。

B、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

③ “上升” :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 …… 余下全文

篇五 :总结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总结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特点、性质、作用、局限,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史实:1.金田起义 2. 定都天京 3.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天京事变 5.提出《资政新篇》 6.天京陷落 特点:既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

作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国民革命的旗帜、兴起标志、高潮、性质、失败标志、失败原因、意义、教训。 旗帜:革命统一战线

高潮:19xx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局限: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局限性:不切合实际,具有空想性,未真正实行。

《资政新篇》进步性:中国最早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局限性:对农民战争没有实际指导意义,未真正实行。

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革命的高潮、结局、性质、功绩、局限。 主要活动:组建革命团体、政党——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发动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武昌起义【1911.10.10】(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革命的高潮: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定都南京。

结局: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性质: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2、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

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觊窃取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意义。 内容: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建设总结

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改革“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

历史系 赵立彬、何文平、邱捷、吴义雄、曹天忠、谷小水

摘要 历史学本身是一门面对现实、充满生机的学问,历史学收集材料、判别真伪、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近年来,历史系中国近代史课程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专业理论,培养学术史观念,加强阅读原始资料的训练,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加强讨论式教学,激发创新思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持续上升,毕业生能适应继续深造或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

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本科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1840-19xx年的“中国近代史”课程与1919-19xx年的“中国现代史”课程统筹起来建设(在学术界这两门课程统称为“中国近代史”),继承传统,重视实践,大胆创新,发挥师生积极性,取得良好效果。

一、 基本理念

历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如何在新时期焕发生机,是当前所有大学历史系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无论从大学的价值还是从社会的需要来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学科必须存在和发展,历史学的本科教育也不可放弃或削弱。

历年来,我们系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历史学硕士的有较高比例,也有一定数量去报考相关专业(如中文、法律、人类学),另一些则到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就业。我们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必须在历史学专业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但这种训练不能理解为单纯的钻故纸堆,更不是死记硬背某些现成的资料和结论。历史学本身是一门面对现实、

充满生机的学问,历史学收集材料、判别真伪、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专业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再在社会实践方面予以适当的训练,具有较广阔的视野和严密思考的能力,既了解过去,也了解现在,那么,无论他作为史学研究的后备军,还是到社会上从事其他工作,都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20xx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20xx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的领导者洪秀全发动并领导了这场农民运动。运动中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局面。“天京事变”后,这场农民运动由盛转衰;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 评价: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因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

案和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使中国开始了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工业化)的第一步。

评价:地主阶级是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他们选择了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清政府腐败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 …… 余下全文

篇八 :总结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总结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南京条约》 :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地) (2)赔款 2100 万银元; (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开埠)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 定。 (关税协定)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割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 (赔款)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开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开厂) 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 内容: (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 共计 9.8 亿两; (赔)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划)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禁) (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 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拆)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 黄海海战、 及意义。 及意义。 英雄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 丘逢甲、徐骧、刘永福 意义: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 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 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黄海海战显示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敌、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和爱国主义精神。 (自己概括即可) 反割台斗争表现了台湾人民不甘愿做亡国奴、 誓死保卫家 园的反抗精神 3.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性质、意义、失败原因、口号 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 性质、意义、失败原因、 及评价。 及评价。 根本原因: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 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用心 爱心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具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4.日军的侵华方式及犯下的罪行 日军的侵华方式及犯下的罪行. 日军的侵华方式及犯下的罪行 ①方式:军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 经济:野蛮掠夺(以战养战) 思想:推行奴化教育 ②罪行:屠杀中国人民(南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