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3、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的道德判断水平和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命是非常可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的机会。一个人如果连生命也无法再拥有了,那么他将再也不可能做别的事情。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却宁愿为了一些别的东西而舍弃至高无上的生命,比如我们熟知的刘胡兰的故事、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还有岳飞的忠精报国,为什么这些人能把生命置之脑后呢?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与两千多年前孟子的“舍身取义”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甚至可以说是受了他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能影响两千多年,而且成为人们尊崇的道德准则,可见它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语录》之““舍身取义”。

二、孟子介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孟子,有没有同学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三、学习新知: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齐读。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四、理解字义,文意,试不看课文注解翻译。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 …… 余下全文

篇二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地背诵课文及《石灰吟》。

2、能结合教师讲解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3、能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义”的内涵讲清楚。

4、初步了解孟子文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习过孟子的哪几篇名篇?《心之四端》《浩然之气》《大丈夫》

2、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心之四端》: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热心助人、光明正大、谦虚有礼、能分辨是非)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是最广大、最刚强的,是无处不在的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文风:排比 句式整齐 气势磅礴)

二、初读(今天我们学习《孟子》另一名篇《舍生取义》)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一些难字的读音。(辟、恶)

2、学生自由读,达到熟练识读的程度。

3、指名读。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出他们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指导读出课文的节奏和停顿。(出示课件)

三、初步理解文意。

1、出示第一句(指导理解第一句)

齐读

理解重点字词:欲、亦、舍、取(“舍取”是一对反义词)

理解“兼”(课件出示)得兼:同时得到

再次熟读

2、出示第二句(学生自学)

3、出示第三句 理解:甚、于、苟得、恶、患、辟

4、齐读全文。

四、重点探究“义”。

1、出示“义”在字典中的解释。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无情无义。 ③意思:意义|含义|字义|定义|断章取义。④抚养或拜认的亲属关系:义子|义父|义母。 ⑤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⑥姓。

你认为孟子所倡导的“义”是什么意思?(道义,是合乎正义的行为)涉及“义”的成语: 不义之财 不仁不义 义不反顾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断章取义的名言

一如果说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事实上,这是牛顿在给胡克的信中用来讽刺胡克的一句话。

牛顿事实上是一个非常桀骜不逊、骄傲的人,牛顿在给虎克的信里称赞虎克是“巨人”,其实是在讽刺虎克。不仅因为虎克在光学的成就还称不上巨人,而且因为大家都知道虎克这个人身材矮小,可能还有些驼背。

二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

但是,我们中小学的教材几乎全部漏掉一句话:

“但这1%的灵感远远比99%的汗水重要”。

难道为了让学生勤奋就可以断章取义吗?试问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创造力是否和这句话的误导也有点关系呢?

三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

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像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过这样一段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中国人都熟悉的,非常壮丽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紧接着写道:“因此,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四 :孟子舍身取义下

仁义之实:事亲篇

孟子名言

上一讲我们强调,在孟子里面讲仁义至上,仁义要高于利,从理论上,孟子是把仁义放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用形象化的语言、用故事来证明,通过上一次的讲解,我们也感觉到孟子所强调的仁义,有一点虽然是很美,但是难以施行,于是有人就说,他的弟子就问,“道者高矣美矣,亦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及,而日兹兹也。”老师,你提的这个仁义、这个道太高了,像登天一样,我做不到怎么办,你不能把这个道让它低一点吗?让大家都能每天通过努力就能接近于这个道吗?孟子说,努力可以,但是道不能变、不能改,“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而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想要合乎于道,那得通过自身的努力,不能把那个道变了,道是一种规律,是不随着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是学道、就道,而不能使道降低而就人。

那到底怎么样才能得到道呢?孟子在《离娄上》第九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得民就有道的事。孟子说、:“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也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这段话是说,想要得道不是没有办法,夏桀和纣之所以把天下都丢了、丧失了政权,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丧失了民众的支持,怎么样才是丧失民众的支持呢?那是因为他们丧失了民心,他们失去了民心之所向,因而想要得天下是有规律可循的。你要是能得民,就能得天下,看来得天下的关键在于得民;而得民也有办法,你要能够争取到民心,就能得民,想要得民的关键就是争得民心;要想得民心也有办法,把百姓所欲、欲之的与之,与之聚之,百姓说不喜欢的,就不要让他们去那样做,也就可以得民心了。百姓所高兴的事情我们就做,百姓所讨厌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做,说百姓之欲仁,基本上就相当于水之就下,而兽之所圹,就像水向低处流,野兽向狂野上奔跑一样。

…… …… 余下全文

篇五 :我们被骗了多少年?那些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

我们被骗了多少年那些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

我们被骗了多少年?那些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

▌1、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原句:“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爱迪生想强调的是后面。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一向被尊为金科玉律。▌原句:“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这句话,一直被翻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

▌实际上,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高,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就要教化他们。这和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 不同的断句,大相径庭的意思。断章取义害死人啊。

▌4、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

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说:“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也就是说,孔子反对“以德抱怨”。但是,由于被人曲解,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5、人尽可夫

▌一般认为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说明女子的作风问题。”

但实际上,这只是字面解释,“人尽可夫”本身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是后来的夫子理学断章取义,用以戕害女子。

▌春秋时期,郑厉公深恨相国祭足专政,暗命祭足的女婿雍纠去把其老丈人干掉,就可接任相国的位子。雍纠对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错。回家后面对老婆有点心虚,被老婆雍姬看出问题,一番逼问,就坦白交待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被断章取义的名言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被断章取义的名言

中国人素来崇尚权威文化,名家说的话常常被当成金科玉律来使用,但有很多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初衷,迷惑着万千大众。 那么,哪些被误传最为严重呢?想必有不少细心的人早已发现,采纳各方意见加上笔者的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1、“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想必爱迪生这话大家都耳熟,因为它是中国人最爱说的“金玉良言”之一。它被广泛地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对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用“99%与1%”的悬殊对比来激励他/她上进。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不假,但紧跟着它的后半句是——“1%的灵感远比99%的汗水重要。” 爱迪生老人家完全被我们可爱的国人误读了,其完整的话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话本身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漏掉后面最关键的半句话——1%的灵感远比99%的汗水重要。导致全句意义被歪曲。爱迪生承认努力,但更重视灵感。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 可中国教材上从来只有“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太有“中国特色”了。

2、“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主张“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按照他的观点,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现实,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 黑格尔说的本来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看起来和“存在即合理”没什么区别。仔细推敲,“合理”完全等于“合乎理性的”吗?我们平常所说的“合理”一般指“合乎人情事理的”,而不是“合乎理性的”。中国人“合理”的范围太大了,很多明明不合理的事,也好意思义正言辞地拿出这句“存在即理”!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关于友善的名言

关于友善的名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仁人无敌于天下。 ——(中国)战国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大学》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中国)清 龚自珍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

——(中国)巴金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中国)清 龚自珍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中国)晋 陈寿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国)雨果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英国)培根

善良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行为。 ——(法)罗曼 ?罗兰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有多少名言被断章取义

有多少名言被断章取义

久 久

中国人素来崇尚权威文化,名家说的话常常被当成金科玉律来使用,但有很多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初衷,迷惑着万千大众。

那么,哪些被误传最为严重呢?想必有不少细心的人早已发现,采纳各方意见加上笔者的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1、“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想必爱迪生这话大家都耳熟,因为它是中国人最爱说的“金玉良言”之一。它被广泛地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对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用“99%与1%”的悬殊对比来激励他/她上进。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不假,但紧跟着它的后半句是——“1%的灵感远比99%的汗水重要。”

爱迪生老人家完全被我们可爱的国人误读了,其完整的话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话本身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漏掉后面最关键的半句话——1%的灵感远比99%的汗水重要。导致全句意义被歪曲。爱迪生承认努力,但更重视灵感。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

可中国教材上从来只有“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太有“中国特色”了。

2、“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主张“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按照他的观点,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现实,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

黑格尔说的本来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 ,看起来和“存在即合理”没什么区别。仔细推敲,“合理”完全等于“合乎理性的”吗?我们平常所说的“合理”一般指“合乎人情事理的”,而不是“合乎理性的”。中国人“合理”的范围太大了,很多明明不合理的事,也好意思义正言辞地拿出这句“存在即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