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勇敢机智的蔺相如

勇敢机智的蔺相如

-——读《将相和》有感

下陈街道中心小学 六(2)班 邱潇亿

历史是一本神圣的书,记载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趣事,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将相和》这篇文章,其中,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最令我敬佩。

《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突出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

一开始我一头雾水,蔺相如为什么说精美绝伦的和氏璧有瑕疵?熟读文章后,我明白了,原来这句话实际上是蔺相如想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正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乱、勇敢机智的品质。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又一次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的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即使被人嫉妒,也还是顾全大局,宽宏大量,化解了矛盾,令我敬佩。我和他比,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论聪明机智,我也不及他的一半儿,就拿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来说吧。

有一回,司马光和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缸,突然,一个淘气的孩子不小心掉到了水里,在水中挣扎着,其他的孩子都吓哭了,唯有聪明的司马光依旧沉着冷静,搬起石头砸破了水缸,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被人们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

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令我敬佩,我也会向蔺相如学习,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眼中的蔺相如

【习作要求】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后,相信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哪个人物触动你心灵最深处,请你写下来。

我眼中的蔺相如

五(1)班 滑丙旭

蔺相如,你是一个机智勇敢、宽宏大量的人。

在完璧归赵这件事中,你的功劳最大。在秦王面前,你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理,就连自己的生命也置之度外,迫使秦王交出和氏璧。

渑池会上,你为赵王打不平,要求秦王击缶,秦王一再拒绝,你便用计谋威胁秦王,迫使他不得不击缶。

你立了功,被封作上卿之后,廉颇就开始找你麻烦,可你每次都对廉颇避而远之。难道你真怕廉颇吗?不,你是以赵国利益为重,才不与廉颇计较。但是他人会在背后议论你怕廉颇,认为你是一个胆小鬼。相信这一点你一定考虑过,但你还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有句古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来形容你再也合适不过了,廉颇屡次来挑衅,如果是我的话,那早已忍无可忍,去向赵王诉说廉颇的罪行,可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了他,可见你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蔺相如,我崇敬你,你永远是我心中实力派的偶像人物。

(指导教师:常艳芳)

我眼中的廉颇

五(2)班 杨沫

廉颇,你既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又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在渑池会上,秦王没占到便宜,他想攻打赵国来出气,但是当他知道你已在国境上做好准备时,却不敢贸然出兵,这是为何?因为连秦王也要敬你这位大将军三分,可见你是多么勇敢!

你不仅勇猛,而且你的勇于改过的精神也令我深为感动。

你虽多次挑衅蔺相如,但是当你得知蔺相如是顾全大局才不与你争高低时,你便立即背上荆条去请罪。可以设想一下,从将军府到上卿府的路是一条人山人海的街道,你当着这么多的人的面脱下衣服背上荆条向上卿府奔去,路人看到你会怎么想?蔺相如的手下看到你又会如何想?你完全可以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银光闪闪的铠甲去道歉,你可以带着一群手下去向蔺相如请罪,你可以捎一封信给他。可是你却抛开这一切,亲自登门请罪,可见你是多么诚心改过,但同时也能看出你个忠心耿耿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古今异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 …… 余下全文

篇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反衬手法

龙源期刊网 .cn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反衬手法

作者:莫俊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xx年第05期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常常要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映衬,这种写作技巧叫做反衬。《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较多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一、以赵国君臣的束手无策反衬蔺相如的胸有成竹和英雄才气。

文章的开始,秦昭王希望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引起了赵国的一片慌乱。一方面,“计未定”,君臣对形势没有更高的把握,以致犹豫不决,难以取舍;另一方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满朝文武中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些,对身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的蔺相如的才能就是很好的反衬。

蔺相如初见赵王,首先分析了形势,指出“宁许以负秦曲”,即在道义上站住脚,显示出其政治家的头脑和战略家的眼光,对局势能够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其次,主动请缨,“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在国家利益面临威胁的时候,他能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挺身而出,显出英雄气概。再次,作出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对圆满完成艰巨的使命有着高度的自信。

正因为前面有了赵国君臣的束手无策、莫知计所出的表现,才使得蔺相如的人物性格如此鲜明。反衬手法,使蔺相如一出场就已然是一个长期埋没底层的、才气纵横而不可多得的国家栋梁的形象。

二、以秦的欺骗性反衬蔺相如的舍生忘死、不辱使命。

秦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具有再明显不过的欺骗性,而“斋五日”、“设九宾礼于堂”则又给这种欺骗行为披上了合理的外衣。如果赵国拒不进献和氏璧,这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出兵的借口。而在这种隆重的礼仪、堂皇的形式面前,蔺相如想要保住和氏璧,难度就更大了。但是,蔺相如始终没有为秦王的行为所迷惑,他“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于是冒着自己被杀头的危险,派人从小路回国,“完璧归赵”。在朝堂之上,他历数“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指出了秦国“以城易璧”的欺骗实质,从道义的角度,声讨秦国,使秦承担了理亏的罪名。既“奉璧往使”,表现出对强秦的敬畏,又保住了和氏璧,不辱国格,同时,让秦国认识到是自己理亏在前,赵国食言在后。这些,都充分展现了蔺相如的外交艺术。正是有了秦的欺骗性,才更好地反衬了蔺相如在外交事务中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处事果决的性格。

…… …… 余下全文

篇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其七十列传之一,它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具体可信。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信(伸)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篇传记的后面又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伸)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可见司马迁写蔺相如,主要就在于表现其智勇。作者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言词来表述,而是通过具体描写,让读者披文见意。蔺相如一生行事极多,不可能一一罗列,只能择要而写。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则典型故事。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后一个矛盾的爆发。这样,通过这些事例足可说明相如的智勇,是“用徇其君”,有利对其作功过评断。而这三件事又能较好地显示其智与勇:蔺相如有审时度势之智,他决定许璧于秦,确定与赵王赴会,忍让廉颇,都是首先从国势的强弱上考虑的,不囿于一事之象、一时之见,因而他的判断符合客观形势,从而作出取胜之策。能表现他从情况变化上,采取应变措施。他廷叱秦王和见廉颇而引车避匿,是因为情况变了,采取了相应的办法。有知人论事之智。有利于表现蔺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能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不受欺负,就在于他深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尽晓秦的现状,秦强赵弱,秦恃强凌弱;揣摩到秦王的心理,从秦王接待献璧时的状态,揣知秦王“无意偿赵城”的心理,而制服了对方。有随机应变之智。在“完璧归赵”故事中,秦王以“书”骗璧,以“图”骗璧,以“礼”骗璧,蔺相如献璧、取璧、归璧,制胜了对方,不为假象迷惑,不因一时获胜麻痹,随迁而变。有争取主动之智。在秦强赵弱的形势下,争取居于有理方面,从而获得斗争主动权。在秦以城易璧问题上,他主张“宁许以负秦曲”;在渑池会上,他对等地要秦王击缶,要以秦首都咸阳为赵王寿,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使赵王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迫使秦王理屈词穷,无法可施。这些故事也有利于表现蔺相如的勇:有敢挑重担之勇,当秦求璧而赵无人可使时,蔺相如不怕任务艰巨,主动承担了重任;有不畏强暴之勇,面对威武的秦王和如虎似狼的秦臣,蔺相如临场不慌,临危不惧,从容应对,且廷叱秦王,辱其群臣;有不怕牺牲之勇,为了维护赵国尊严,他敢于头与璧俱碎于柱,敢于以颈血溅秦王;有隐忍退让之勇,蔺相如退避廉颇,忍辱抱屈,尽力克制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王请求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了璧,如果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使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秦国贪婪,倚仗它的强大,想用口头上说的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来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6、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使壁回到赵国。

7、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嫔妃及侍从人员看。

8、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大王您一定想逼迫我,我的头颅现在(要)和玉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了。

9、璧有瑕,请指示王。

玉璧有瑕疵,请让我指出来给您看。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

1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中出名。

1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13、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蔺相如趁机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14、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触犯强大的秦国的欢心,不应该。

…… …… 余下全文

篇七 :《廉颇蔺相如列传》蕴涵丰富的作文素材

《廉颇蔺相如列传》蕴涵丰富的作文素材

广东省云安县云安中学 杨显志

故事梗概:赵国得楚和氏璧,秦提出以十五城诈取璧,赵国面临强权外交,进退两难,缪贤向赵王举荐了蔺相如。蔺相如以其机智、勇敢完璧归赵。后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蔺相如又一次以大智大勇战胜秦王,捍卫了赵国的尊严。蔺相如两次为国立功,得到赵王信任,被破格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不服,发誓要当面羞辱相如。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处处躲避廉颇。相如的舍人自觉受了委屈,不愿意为相如驾车。相如向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廉颇闻之,被相如高风亮节所感动。最后,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拓展方向】

一、从蔺相如方面着想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

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时候,他义无返顾,慷慨呈辞:“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绝不推脱。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2.好马还要伯乐荐

蔺相如在缪贤门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智慧。比如,有一次缪贤曾因犯罪,想投奔燕王。蔺相如以他高屋建瓴的分析,成功地劝缪贤放弃了这一想法,最后使缪贤获得了赵王的原谅。好马还要伯乐荐。要不是后来缪贤的荐举,蔺相如这匹好马也许就会一辈子湮没无闻,更谈不上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的成功。

3.口才也是才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只是动了一下嘴皮子而已。其实,会动嘴皮也是一种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口才。蔺相如正是以其出类拔萃的口才,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秦王的无礼,保全了价值连城的璧玉,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4.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

当第一次与秦王交锋的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镇定和智慧,从秦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赵国。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向秦王郑重表示,“请就汤镬”。在渑池会上,当秦王不肯为赵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秦王”,遭到秦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的拼命之势逼使秦王乖乖就范。最后,当秦之群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辱赵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将秦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助他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各种事例名言

诚信事例

【正面】1.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2.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3.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反面】1.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2.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