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荣格的名言

荣格的名言

荣格的名言

性格决定命运。-- 荣格

荣格

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 荣格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荣格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荣格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 荣格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荣格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 --荣格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荣格

I We=Fully I,(我 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

外向直觉型个性适合于当今许多革新领导人物。 --荣格

对最强烈冲突的克服,使我们获得一种稳定超然的安全与宁静感。要获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与宁静,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强烈冲突的大暴发。————荣格

他人对我们的了解常常胜于我们对自己的了解。 --荣格

与我同时代的人,他们只认为我是一个匆忙赶路的人。 --荣格

…… …… 余下全文

篇二 :“性格决定命运”是谁的名言

“性格决定命运”是谁的名言

荣格于1875年出生于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湖畔一个名叫凯斯维尔的乡村里,他家中一共有9个牧师(他的父亲和8个叔伯),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荣格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荣格常常是一个人玩,自己设计出各种模仿宗教仪式的游戏;他常常沉湎在梦、幻觉和离奇的想象中,他喜欢独自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享受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领悟大自然给他的神秘启示。这一切使得荣格自小就非常内向、敏感。

19xx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彼此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此后,大约有五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他们的“蜜月”。弗洛伊德器重荣格,称他为“我亲爱的儿子”。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认为“当我所建立的王国被孤立的时候,惟有荣格一个人应该继承它的全部事业”。19xx年,弗洛伊德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推荐荣格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而荣格也非常尊敬弗洛伊德。

但是,两人的亲密关系毕竟不能掩盖他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思想上的分歧。这首先并且也集中地在性理论方面暴露出来。事实上荣格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把力比多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指向未来并不可破坏的生命力,可以被导向不同的方向,性不是它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形态。

开始,荣格只是在和弗洛伊德的通信与私下交谈中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到19xx年,他发表了《力比多的象征》一文,同年夏天,他又去美国讲学,在那里,他终于公开了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分歧,创立了“分析心理学”。19xx年10月,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年鉴》主编职务;19xx年又辞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职务,然后又退出了学会。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友谊、合作和往来至此结束,但是荣格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弗洛伊德真诚的敬意 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为什么有的人春风得意,有的人却黯然无光?为什么有的人财运亨通,有的人却一贫如洗?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正是导致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命运的原因之一。

…… …… 余下全文

篇三 :荣格的情结

荣格心理情结

新浪博客讲师许仙

情结(complex)这个词常被使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在心理学领域里,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二十世纪初期,作为弗洛伊德的早期合作人,阿德勒所发现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而在此之前,弗洛伊德就已发现了一种情结,他深信这是一种在儿童早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男性的情结,那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与之相应,还有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后来来自不同文化的报告显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就像荣格后来所发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并且情结的范畴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如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除了提到母亲情结、父亲情结之外,还更多地涉及兄弟情结、姐妹情结、英雄情结、童年情结、阿尼玛情结和阿尼姆斯情结等[1]。 情结,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之一。就其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如何形成、怎样运作,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样的作用等,在国内还是一个鲜有人论及的话题。

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1904-19xx年间,荣格通过其词语联想的研究,提出了他关于情结的心理学理论。他发现其词语联想测验中的情结指标,不仅仅提供了心灵中无意识层面的直接证据,而且提供了有关无意识的潜在内容及其所具备的情感能量。于是,荣格据此“挑战”弗洛伊德。在荣格正式定名其“分析心理学”之前,曾用“情结心理学”来标示他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区别[2]。

荣格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3]。”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会关照和协调我们的情结。因此,了解情结及其结构也就成为必需。同时它与目前正在悄然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增加自我积极的能量、加深人们对人类心灵本质的理解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四 :荣格创作动力思想简析

荣格创作动力思想简论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摘 要: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已远远超出精神病学的范畴,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它在文艺创作的动力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关于文艺创造的思想,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回应了文艺创造过程中的心理动力问题,对文艺创作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荣格 创作动力 情结 原型

自20世纪以来,跨学科界限的知识重组,大大拓宽了人们考察文艺现象的视野、方法和维度。文艺不再局限于自己狭小的天地,作单向度的掘进,它正成为整合性的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荣格的原型理论无疑是不可绕过的里程碑。

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发展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开始,荣格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情结心理学,随后又把它称为分析心理学,从而把自己与弗洛伊德区别开来。荣格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情结”、“集体无意识”和“原始意象”这几个相互关联的心理学概念。关于荣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论述者甚多,本文不再赘述。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建立在荣格分析心理学基础上的创作动力理论。

荣格明确指出:“艺术实践是一种心理活动,既然如此,也就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加以考察。从这一点考虑,艺术也象所有一切心理动机而产生的人类活动一样,对心理学说来是一个适合的课题。”[1]因此,荣格在构建自己分析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常常把理论的触角延伸到文艺领域,对文艺的很多方面作出独到的阐释。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可以把荣格的有关思想,概括为文艺创作动力学。

文艺史上作家的意图在创作中骤然转换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个作家在创作中经常被人物牵着鼻子走,或者在自己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一部旷世之作。

普希金说:“达吉雅娜跟我开了多大的玩笑,她竟然嫁了人!我简直怎么也没有想到。”

[2]列夫·托尔斯泰也说:“他们(指人物)作那些理想生活中应该作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的。”[3]这些作家按荣格的说法,都属于被创作过程控制的作家。正如他所说的:“创作过程中的活动于是成为诗人的命运并决定其精神的发展。不是歌德创造了《浮

…… …… 余下全文

篇五 :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荣格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严就没有出现在部训之从末为个人所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二)原型

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关系十分密切。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主要是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

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在这种原型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三)原型意象

荣格用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s)来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但是荣格也一直努力区分原型与原型意象的不同。原型本身是无意识的,我们的意识无从认识它,但是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理解原型的存在及其意义。我们可以把原型意象看做是原型象征性表现。通过其表现以及表现的象征,我们就可以认识原型。比如,出生、结婚、死亡与分离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六 :荣格理论

沙盘游戏的理论背景:荣格的基本理论 尽管在普通的心理学历史教科书中,荣格学派仍然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分支或发展,但是荣格学派也早已自成体系。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样,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独具匠心的创造。19xx年,波林在其《实验心理学史》中评价弗洛伊德的时候曾做了这样的表达:如果弗洛伊德不幸窒死于摇篮之中,时代是否将可能产生出另一个弗洛伊德呢?对此波林十分犹豫地说:“这很难回答,因为历史的动力说还缺乏控制的实验。”但是时间能够对所有的理论做最好的解说。若是波林能够再晚12年修订他的《实验心理学史》的话,那么或许他会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做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在那十几年中,荣格的理论及其贡献,已经足以让心理学史家们充满信心。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2]

荣格在其自传中说,他关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得自于19xx年与弗洛伊德一起访美归来的途中所做的一个梦。荣格曾这样陈述他的梦:

(在梦中)我的身处在一所我不认识的两层楼的屋子里。但它是“我的房子”。我发现自己是在楼上,有点像是客厅的感觉,做工精致的老式家具,以及墙上悬挂着一些古老的珍贵名画。我奇怪这陌生的房屋怎么会是我的家。不过我想,“还不错。”于是我更想知道一楼是怎样的,便沿着楼梯走到了楼下。在这里,一切东西都显得更加古老,我意识到房子的这一部分大概可以追溯到15或16世纪。家具陈设似乎是中世纪式的,地面铺的是红砖。这里的光线不足,显得阴暗一些。我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房间,心里想道,“唔,我实在得探究

…… …… 余下全文

篇七 :荣格的八种人格类型

荣格的八种人格类型

精神分析流派当中,最喜欢用琢磨不透、意义模糊的词语来阐述他的理论的就要数荣格了,虽然他提出的理论很难用实证研究来证实,却受到了许多的追捧和发展,特别是他的人格理论。 荣格提出了内倾——外倾的人生态度,内倾的人兴趣和关注点在内部,外倾的人则关注外部世界,把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起来,描述了八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这种人喜欢分析.思考外界事物,生活有规律,客观而冷静,但比较固执已见,情感压抑.

2.外倾情感型:这种类型的人多为女性,她们的思维常常被情感压抑,没有独立性,非常注重与社会和环境建立情感与和睦关系.

3.外倾感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多为男性.他们喜欢追求欢乐,活泼有魅力,对客观事物感觉敏锐,精明而求实,但易变成寻欢作乐的酒色之徒.

4.外倾直觉型:这种人喜欢追求外部世界的新感觉,易变而富有创造性,有多种嗜好,但难以坚持到底,做事常凭主观预感.

5.内倾思维型:这种人喜欢离群索居,独自追求自己的理想,常以主观因素为依据分析事物,待人冷漠,倔强偏执,情感受压抑.

6.内倾情感型:这种人沉默寡言,不易接近,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吸引力,但内心有非常丰富的.强烈的情感体验.

7.内倾感觉型:这种人对事物有深刻的主观感觉,喜欢通过艺术形象表现自我,缺乏思想和情感,较被动,安静而沉稳,自制力强.

8.内倾直觉型:这种人富于幻想,性情古怪,思想往往脱离现实,不易被人理解,常产生各种离奇的幻想和想象,体验奇特怪异.

荣格所划分的这八种类型只代表极端的情况,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某种占优势的性格类型.还会有不占优势的第二种第三种人格类型.构成了千变成化的人格类型.

…… …… 余下全文

篇八 :理解名言警句荟萃

理解:名言警句荟萃

1.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 荣格 (Carl G. Jung ) [1]

2.批评、谴责和抱怨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本领,连傻瓜都会;而善解人意与宽容他人却需要一个人的品格与自我控制。

----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 [2]

凡能拖到明日之事今日大可不必去做,因为延迟有时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哪些事是最重要的。

--- 阿龙·伯尔 (Aaron Burr) [3]

要理解真理是件容易的事,难就难在如何去发现真理。

--- 伽利略·伽利雷 (Galileo Galilei) [4]

拿得起放得下不需要任何魄力,你需要的仅仅是理解。

--- 盖伊·芬利 (Guy Finley)[5]

心灵所见之事皆不会超越其所能理解之范畴。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6]

若要全面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不仅要看他所做之事还要看他预做之事。 --- 卡里·纪伯伦 (Kahlil Gibran) [7]

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值得你去恐惧的,你需要的只是去理解生活。

--- 玛丽·居里 [8]

切勿相信双眼所见之事,它们不过是幻象而已。用你的心灵之眼去观察自会看到事物的本质。 --- 理查德·贝奇 [9]

假如你连生活都理解不了,你怎么去理解死亡呢? --- 孔子 [10]

发怒无助于理解彼此。

--- H.H 威廉姆斯(H.H Williams)

若要与人和谐相处,我们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彼此。

---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BainesJohnson) [11]

当问题逐渐变得清晰时,我们也就不再为之而困惑。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2]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