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爸爸妈妈的青春》有感(刘嘉程)

读《爸爸妈妈的青春》有感

班级:高一(3)班 姓名:刘嘉程 指导老师:温玉华 读完《爸爸妈妈的青春》之后,我从上一辈的青春得到更多感悟、触动。每个人在岁月抹去了他们足迹,时间染白了他们的发鬓之前都有一个天真烂漫,年少轻狂的青春,父母也一样。

记得书里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我,“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我们相拥着承诺,在岁月里的留声里追忆。” 第一次卧在床头,我静静地翻着老照片,在怀旧的灯光下掀出的却是我对曾经每一秒回忆的沉醉不醒。

揉揉的睡眼,带着懵懂的心,重新憧回青春的记忆。 有人问,青春是什么 ?

青春是在迷惘的金曲中,追忆往昔。

青春是在荒芜的草丛里,怀念被放逐的故事。

青春是繁星点点,是统环在指尖上的青涩和低语。

青春是萧涩而又美满丰富的,就像书中父母一样,在年若的年代,贫苦的时代,有着自卫的澎湃,点燃寂寞的烈火,让心释放洒脱。曾经是多么执著,却永不后悔,永不消散。

在这里青春倒是一篇有意味的散文,回婉低璇,这上面记有太多痛和怨,这里是我们初次见面的回眸,是有分分离离的不舍,是每摩擦我的激烈火花,风花要目的叹息,沉默无声中的低语,日东月思的相思。

在这条路上,我们越走越远,在漫无边际的星河,撑一支长嵩,采集梦的星辉,纵是秀丽山水,奇旋梦境,纵是放前月下,对洒当歌我们都永不忘记初心,永不背弃。

父母的青春已云,是白驹过隙,无法留生的芬芳和岁月的惆怅都一同消散在朦胧的雨里。

现在当我们执起青春这支笔,更多地我们,不我该云惋惜、悼念,而是现在你没有将它挥霍完时,用你最好的文笔,云撰写你的青春在你的青春挂上那幸运符号,让每个明天都是魔法的城堡,在幸福的阳光下,让朵朵美好绽放。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一位爸爸对生活细节的教育感悟

一位爸爸对生活细节的教育感悟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是自己在教育孩子,而这位爸爸却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中体味出不同的意义。和爱一样,教育也是相互的,甚至可以说,是孩子的纯真、无私帮助我们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和自大。

从生命的诞生来看,是父母造就了孩子,而从角色形成和自身的成长来看,则是孩子成就了父母,帮助我们不断地完成自我救赎,自我超越。育儿即是育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是我们自己获得成长的时光。孩子在长大,我们的心智在成熟。好女人是一所学校,而孩子也是父母心灵成长的学校,而在孩子前面是不用加上“好”字的。一位爸爸的感悟,分享给更多的爸爸,相信他们也一定会被打动。

一、

薯片和牛肉干是儿子所喜欢的,百吃不厌,经常藏起来。他说,“要想起来就能吃到,一醒来就能吃到。”我跟他说,“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说,他喜欢自个儿吃,谁谁谁吃东西都不给他吃……我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依然不改。

正好那阵子他换牙,我告诉他一句老话:“众人吃,喷喷香;一人吃,烂牙床。”把他掉牙与吃独食联系起来,这一招起了作用,因为他觉得牙齿掉了很难看。可换牙继续,他委屈地说:“我没有偷吃啊!”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就把换牙的真相告诉他了,并表扬他是个大方的孩子,说懂得分享的孩子人见人爱。

有一天我在家里招待朋友,酒过三巡,儿子忽然跑进房间抱出来一瓶酒。那是一瓶放了近10年的酒,此前我跟他说过,这瓶酒很珍贵。

他把酒放在桌上说:“爸,这是瓶好酒吧?”我说:“是啊。”他说:“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这让我有点脸红。朋友一开始不肯让我打开这酒,当听了我和儿子有关分享的故事后,不再阻止……

想一想,当我们要求孩子不自私时,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慷慨?

二、

儿子在草坪上奔跑,我喊他回来,说:“小草有生命,你这样会把小草踩痛的。”他问:“那小草怎么不喊痛啊?”我说:“小草不会说话。不仅小草,小鱼也不会说话,但它们都有生命,不要伤害它们。”他似懂非懂地点头。 家里的下水道堵了,我用了各种法子都没有通好。后来就去菜场买了几条泥鳅,准备派它们去疏通下水道。儿子见了泥鳅,要我把它们养起来。我哄他说,先让泥鳅去办事,等它们把水管弄通了,就给他养着。他想了想,答应了。 当然泥鳅一去不复返,下水道也通了。儿子就站在下水道那里,等泥鳅出来。他问我:“爸爸,泥鳅还没有下班?”我说:“没呢。”他说:“几点下班?”我说:“7点。”他想了想,就玩别的去了。晚上新闻联播开始时,他一下就冲

…… …… 余下全文

篇三 :育儿感悟--关于做父母

我的育儿感悟—关于做父母

每天上班、下班、带小孩,周末带小孩出去玩,似乎一成不变,曾经还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空间,后来发现即使小孩偶尔回老家的日子,自己好像也没干成什么事,逐渐也就适应并且享受着这种生活。

有人说过,自己不带小孩就是渎职。天啊,这周围有多少年轻父母以工作忙或者太累为理由,把孩子完全推给老人家、保姆,自己有了一点空,也要出去应酬、娱乐,殊不知这养育孩子的重任,是非父母自己承担不可的。可能很多父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后悔自己没有好好陪他,尤其6岁前的黄金阶段,是一个儿童性格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当然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是后天的教育方式方法更为重要。

我觉得,隔代“养”是可以的(因为没办法,父母要上班呀),但是隔代“育”却很难做得好,为什么?因为时代不一样、感情不一样,如果一个孩子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的感情胜于父母,那这样的父母就是不尽责的、失败的,孩子在父母这里得不到太多温暖,就只能寻求其他的避风港,等他长大以后,某方面的情感就是缺失的。我的一位的德高望重的老师曾说过,他孩子成人了,但是身上某些缺点,都隐隐约约有以前小时候带他的那个保姆的痕迹,这太可怕了,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却不愿意花时间养育孩子,

我们自己工作、读书、娱乐,但忽略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而错过了,将可能永远没有办法弥补。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有些父母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孩子还是有问题?那就是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不当或是家庭氛围不和谐,成人的很多问题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代,就像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里面阐述的那样。

教育态度、方式不当的父母,可能还不如对孩子放任自由的父母,并且最终会使孩子在痛苦中成长。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讲到“人才”的问题,我很赞同,有多少父母盼望孩子能成“才”,却忽略了要首先使孩子成“人”,这样,有可能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就是非人的“才”,这些非人的“才”可能会对家庭不利,甚至会威胁到社会,他们自己也过得不幸福。我特别欣赏这个观点:爱孩子,而不是爱孩子的表现。有多少父母是为孩子的表现能给自己争面子而爱孩子的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拿来炫耀的工具,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真的爱他,而不是爱他的出色和优秀,这样,当他总有一天去到一个优秀人才汇集的地方,才不用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才不会自惭形愧,才会相信自己总会有进步有提高,因为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

…… …… 余下全文

篇四 :育儿感悟

如是教子:

一则:

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谁呀?谁撞疼了桌子?""我,爸爸,我撞的!""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二则

儿三岁。无故大哭,我问:"咋了,哪不舒服?""没有不舒服。""那为什么哭!""就是要哭!"明显撒娇。“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2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

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

三则

儿5岁。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儿仰头看我:“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仅10秒:"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四则:

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

"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

"能不吃!"很坚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父母课堂〉有感

读<父母课堂>有感

我读了《父母课堂》---性格培训胜过一切”这篇文章,让我眼前一亮。这篇文章讲得是20xx年北京市理科状况李泰伯的成长故事,李泰伯在父母的眼里不是个孩子,而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成年人,李泰伯父母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读了这篇文章,我静下心来反思自我,我是一个十分看重孩子考分的家长,每次孩子考完试,我总是穷追不舍的问道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考得不好时,我总是疾言厉色的批评孩子,孩子总生活在我的不满中,其实这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这也是我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篇文章还告诉我们,身教胜过言传。父母不仅要“养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行,父母的行为要自慎,要处处给孩子做表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自私,子女就会养成爱占便宜的习惯;如果父母骄傲,子女就会目中无人;如果父母脏话连篇,子女就很难学会礼貌待人;如果父母不尊重老人,子女就会嫌弃老人。很多父母习惯居高临下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又往往比对自己的要求高。我不断地反问自己,我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有时自己看电视,却不让孩子看;有时给自己很多自由,却给孩子很多的约束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长期的身教作用功不可没,认识到这点,我会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再提高对孩子的要求。

…… …… 余下全文

篇六 :育儿感悟

育儿感悟

孩子在0-3岁是吸收性心智,他们会不加过滤的吸收所有外部信息。

孩子具有模仿能力,他们模仿外部世界,并成为它们。

狼孩在后来的人类社会中无法被改造和同化。

父母的焦虑会被孩子模仿。

0-6岁的亲子关系,会被孩子内化,决定他长大后的人际关系模式。

一岁内的亲子关系最为重要,很多精神分裂患者是因为0-3个月亲子关系恶劣。

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内在智慧,其发挥受外部环境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七 :优秀家长感悟

家庭教育感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我们的成长弥补了自身的一些缺点和不足。那么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1. 家长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与协作

首先,作为家长,尽可能地每天来接幼儿放学而不是让老人代劳,因为幼儿每天都在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变化,班级教师可以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并帮助分析幼儿的情绪、语言、想法与做法。这些都有助于家长在家里以及自身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来配合老师在园里的工作。

其次,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包括手工、阅读等作业要及时按时准确地完成。这些工作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是要求家长要培养幼儿养成有计划按时保量地完成工作的习惯。所以对于不清楚作业要求的情况下,要及时向老师请教,确保作业准确。 最后,园里的通知要及时阅读并回复,尊重老师,为孩子做好尊师重道的榜样。

2. 家长与幼儿的沟通与协作

幼儿不是我们的玩具,也不是我们的累赘。她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要保证尊重和合理引导他们。每天尽可能地陪着她,看书也好,玩也好,家长都要在她的附近,保证她的安全和有依靠。首先在孩子的心里,她需要知道她是安全的,我们要让她知道我们是爱她的,不能在语言和行为上让她觉得她没有被爱着,没有安全感。其次,人身安全方面,永久的保护是不成立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培养和教会她如何保护她自己、如何拒绝陌生人的糖果与玩具。最后,要教会她如何与朋友相处,为她创造安全良好的朋友圈,并鼓励她与小朋友、大朋友进行交往与玩耍。

3. 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与同在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家长向其他妈妈爸爸学习育儿经验;了解同龄儿童的其他问题与特点,以便在育儿的过程中不存在教育盲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尽量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春秋游、运动会等活动,为幼儿进行交往与合作提供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八 :育儿感悟

学习“禁止?”图标

----妈妈的育儿感悟

又是周末,上午带安迪去莲花河畔小花园荡秋千,玩了一个上午,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莲花河畔的地下停车场,上面一行的禁止标志。自从知道了一个红色圆圈里面的喇叭划斜线是“禁止鸣喇叭”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只要看到类似图标就问我:“妈妈,这个是什么?”我只好一一作答。

“这是禁止通行;禁止自行车通行;禁止抽烟;禁止鸣喇叭。”路上他看到更多的图标,“这是禁止挖掘;禁止爬电线杆;禁止??。”

突然看到一辆大卡车的图标,我说这是禁止大卡车通行,谁知道,这时正好一辆大卡车载物通过,“妈妈禁止大卡车通行,你去告诉他!”然后说什么不肯走,我心想真是给我出难题。不过看到图标下面写着19:00-7:00;我只好耐心继续解释:“下面一行字是时间,在晚上7点到早上7点是禁止的,但是现在是上午11点,所以大卡车可以通过。”解释完毕,他满意了才肯继续走路。 接着继续走,他又发现派出所的门口有禁止汽车的图标,我说这是禁止汽车通行。但是,无独有偶,派出所里面显然停放了许多的警车,他继续问道:“妈妈,里面有汽车。”我只好继续解释,这是禁止外来车辆,因为这里是公安局派出所,所以只能允许警车入内,外面的车辆不能进入,我问他明白了吗?他竟然说:“我明白了!”然后满意地继续往前走。

接着他继续发现高压电线杆上禁止攀爬的标志,但是有些电线杆上有,有些电线杆上没有。他又开始问:“妈妈为什么啊?”直到我给了他满意的解释,他才肯继续往回走。就这样,平时10分钟的路,今天整整花费了30分钟还没走完呢。看来一段简短的回家路也变成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不禁想起自己的论文,如果我能有安迪的这些穷追不舍的为什么,那么估计应该有很多的可写的课题呢! 昨天的教育学讲座上,一位上师大的教授提到一个观点,印象深刻,大意转述一下:教育不应该是是大人简单地给儿童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和儿童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大人不应该把孩子看成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而是和自己有着同等人格的平等对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 今天和安迪的一路学习,感觉的确如此,儿童的身上有着很多大人已经缺失的品质:好奇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