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运用

【摘要】美术鉴赏不存在简单艺术和复杂艺术,我们的课堂不是让所有的学生成为专业艺术家,他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欣赏,创作来完成对人的培养,形成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宽容有责任感的公民。

【关键词】美术课程标准 艺术鉴赏 鉴赏形式 感悟式鉴赏 意境

一、认识美术课程标准之美术鉴赏内涵及开设意义《课程标准》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4、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6、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二、理解美术鉴赏中的四种鉴赏形式一部美术史,是人类不断探索、发现宇宙与自身奥秘的历史。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可谓繁多,主要是四种类型。1、感悟式鉴赏;2、形式鉴赏;3、社会学式鉴赏;4、比较式鉴赏感悟式鉴赏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一幅作品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用感悟式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之美

1、意境的含义意境指自然景象或抒情性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情调和境界。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 …… 余下全文

篇二 :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

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

孙华天(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莱芜 271103)

摘要:感悟是实现诗歌鉴赏的重要途径,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审美特点,在完形心理学的指导下,综合利用音乐、绘画、朗读比较等策略,整体感知诗歌文本,深入领会诗歌意境体验诗歌的思想感情。在张开想象的同时,必须坚持整体性、综合性、客观性的鉴赏原则。 关键词: 感悟 诗歌鉴赏 建构 策略 原则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诗歌鉴赏是指评定和欣赏诗歌作品的能力,是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家风格、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它是以理解为基础,由意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深化过程,是一种包涵了认识作用在内的审美活动。这就要求阅读者有一定的知识阅历,情感体验,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而把握诗歌的特点运用科学的鉴赏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抒情性“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1 透过意象体验情感,是诗歌鉴赏最重要的活动。从认知到体验的过程中,感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及策略谈谈拙见。

一、诗歌的主要特点及审美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发,还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丰富的想象性,这是由诗歌形象的间接性决定的,它给人创造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3、鲜明的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诗是感情的激发,是感情激动到了最高点。“诗要求一个有特别天才的人,或有点疯狂的人;前者自易于具备那必要的心情,后者真能因情感而忘形。”(亚里士多德《诗学》十七)诗人的感情使他忘形,他便走入另一世界。诗是以感情为起点,从而找到一种文字,一种象征,来表现他的感情。只有诗才配称字字是血,字字是泪。诗是多注意于怎样传达表现一个感情或一思想,它是感情找到了思想,而思想找到了文字。只要它真是由感情为起点,而能用精美的文字表现出,便能成功。2诗歌这几个主要的特点和审美特征都是与它的艺术载体---语言的特殊性而产生的。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作雕塑描写的艺术”3。诗歌的介质是语言而不是意象本身。因此意象表达的情感,是无法从文本本身获得的,只有经过解读与整合才能实现。这就为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自由创造的广阔空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丰富作品形象,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欣赏者的经验越丰富,感悟力越强,就越能获得更为准确更为丰富的美感享受。

…… …… 余下全文

篇三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所在院校: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 13检测一班

姓名: 王正通

学号:G1340136

任课老师: 张萌

提交日期: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2014.5.12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我们在院报告厅接触了《美术鉴赏》这门课,虽然是大课,虽然有很多人在一起上课,但是,我还是觉得美术鉴赏确实挺有意思的。美术本生就是高雅的艺术,我们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接触美术,了解艺术。所以我想就我知道的和我理解的以及我课外掌握的,来谈谈美术以及美术鉴赏。 一.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在鉴赏课堂上常会出现教师讲的的滔滔不绝。而学生无动于衷的画面。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情感共鸣的作用。

美术是具体存在于空间,而且能够感知的一种形状或形态.它是一种存在的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有很多中认定中物体的产生. 它存在于人的心里或思想里的一种感知物体或事态.但它不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东西. 塑造形体是美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美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刻画事物的外部形态,而塑造形体就是为了很好的表现各种事物的外部形态,是画面达到一种更好的直观效果。这就是美术这一艺术门类的巨大优势,使人们从视觉上获得更好的享受.

二.对美术鉴赏的认识(部分查阅网络资料)

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四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 文化情境 . 人文素养

----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尝试

[ 摘要 ] : 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 “ 欣赏 . 评述 ” 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1997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根据 2003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要求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并且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本文就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 关键词 ] : 美术鉴赏、文化、情境、人文素养

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 “ 欣赏 . 评述 ” 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态度。

但是,要达到以上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长期的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实现。因为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 “ 寓教于乐 ” 的方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达到教育目的。所以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鉴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的,让学生永远在美的殿堂中快乐遨游,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在春风化雨中开启学生美的遐思。根据 2003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要求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并且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根据以上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 …… 余下全文

篇五 :艺术欣赏论述题

什么是美术欣赏

在百度词条中,美术欣赏的解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学知识。

美术欣赏的作用

美术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我们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全新发现。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通过欣赏,能够强烈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赞叹不已,并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从而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激发了我们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长期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审美美感,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逐步形成审美观念,还有助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通过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开阔艺术视野,丰富美术知识,重要的是养成接受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使我们受到美的陶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观点,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以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

如何进行美术欣赏

(1)简单描述

感官可感受到的层面作为描述的开始。对题材、主题、造型要素(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与形式等做简单粗浅的描述。

(2)形式分析

探讨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及其特性。探讨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肌理及个物描写之特色。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之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文学鉴赏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卢斯 学号:200920305329

《蒙娜丽莎》鉴赏

感悟式鉴赏 作品印象:蒙娜丽莎的微笑很动人,这是一个安详、自信的古典女性形象。作品联想:这种微笑征服了几个世纪的人们,很多人都在这种微笑面前浮想联翩。 形式鉴赏 形象:一位微笑的妇女。构图:金字塔形构图。空间:左边的视点是平视,右边的是俯视。形体:造型比例准确,半身像,双手交叠在腹部。色彩:深褐色为主色调。明暗:过渡柔和,明暗转移法(或称渐隐法,晕涂法)。艺术观念:现实主义的绘画观念,真实客观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与人物的内心世界。 社会学式鉴赏 人物装束:发际线较高,额头较宽,没有眉毛,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标准。文化背景:文艺复兴盛期,16世纪初。社会基本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画家生平:达·芬奇的生平和艺术思想。委托人:商人乔康达及其妻子。创作过程:达·芬奇通过各种方法使模特摆脱丧子之痛,历时四年完成。作品内涵:达·芬奇通过对这位现实生活中普通妇女的表现,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自身的尊重。

2.人们在凝视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时,常常会被画中人物的微笑所迷惑。乍一看去,人们会领略一份安谧的微笑;进一步观察,又会感到笑容消逝;再一看,笑容重现,继而又退去……

为什么这幅画会产生这样的神奇效果?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对此作出了解释。她认为,与其说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与画家的绘画技巧有关,倒不如说它与眼睛的错位有关。

利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时稳时现,其实是我们的眼睛运动的结果。按照利文斯通的分析,人眼通过两个不同的区域来观察世界。一个是中心区,被称为视网膜的中央小窝,它让人们看到颜色,认出印刷符号,辨别细节;另一个是外围区,它分布在中央小窝的周围,是人们区别黑白、捕捉运动、分辨阴影的区域。当人们观察别人时,常常注视对方的眼睛。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人们首先注意的也是人物的眼睛。当观察者眼睛的中心区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外围区”视线会落在她的嘴上。由于外围视区不注重细节,因此它会很快地注意到蒙娜丽莎颧骨的阴影,这些阴影又恰恰使人们意识到笑容的存在。但是,当直接观察蒙娜丽莎的嘴时,人眼的中心区又不会注意到阴影,所以“人们永远无法从她的嘴上看到笑意”。由此,利文斯通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笑容时现时隐,完全是因为观察者的视线在其脸上游动产生的效果。 美国一名著名神经专家哈佛大学的学者玛格利特.利文斯顿日前对称为世界之迷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理论依据。她认为这一笑容可能是一种光学错觉,如果直接看蒙娜丽莎的嘴唇,那么笑容是看不到的。利文斯顿解释人的视觉系统有两个观察区,一个负责辨色和观察亮点称为中央区,一个负责黑白色并观察阴影和运动称为外部区。为证明她的理论,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她扫描了一张照片,去除阴影,从中央区观察,就看不到笑容,加上阴影,从外部区就可以观察到笑容。但是蒙娜丽莎的笑容仍然是个迷,有些人认为是一种面部瘫痪的症状,有的归咎于怀孕的快感。

…… …… 余下全文

篇七 :美术鉴赏几种形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门学问,它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

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

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1.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2.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3.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 …… 余下全文

篇八 :美术鉴赏

类型:个人初备 年 月 日 二次备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

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

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

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

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 揭题—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

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 、 永 、 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类型:个人初备 年 月 日

提问: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作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 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