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同课异构的反思

物理主题活动有效性的设想——

“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议一节课”活动反思一

对新学期的学科活动形式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如何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给老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交流、学习和深入思考的机会,使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定的收获,能够在思想上产生一点触动,在教学创新上有一点创新火花。通过与老师们的探讨,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分别于18日和19日进行了初四和初三物理教师“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议一节课”活动。

整个的活动分级部进行,初三研讨的是《声音的特性》一节,初四研讨的是《内能及其改变》一节。整个活动的环节是首先是设计交流(同备一节课),其次是两名教师出示同一课题的研讨课(同上一节课),最后是在张店区物理会客区进行交流(同议一节课),三个环节是相互传承,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活动意义。

“同备一节课”中的教学设计交流,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执行课时安排后,物理初三初四的课时数明显减少,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和原来相同的教学内容,就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尽可能减少无效劳动。每一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的交流,老师们能够相互学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对实验进行更有效的改进,促进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同上一节课”是指教师们共同观摩两位老师的同一课题的教学。在这次活动中,在同年级教师已经进行完基础上,先请两位出课教师进行了说课,阐述了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在教学中的一些预设,然后请其他的老师分别讲解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参会的教师会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并通过两位老师的实际授课进行对照,哪些可以在课堂上实施,效果较好,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何改进。通过观摩,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会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激发教师的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具体的课堂观摩,避免了纸上谈兵,没有实效的状况。通过这个环节,所有教师回到学校,在自己班级进行授课时就能够有的放矢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

摘要] 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课,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课首先要反思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对重点难点的确立是否恰当,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再次是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反思后写成课例分析,可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载体。

[关键词]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08(2008)06-0062-04 20xx年12月9日,天津市静海一中的9位老师被邀请到山西省长治六中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其中静海一中的付宝兰老师和长治六中的刘江明老师、韩花琴老师分别以不同的班讲了高中语文的同一内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一课三讲,同课异构,异彩纷呈,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赏。课后三位老师根据我的建议进行了教学反思,写出了课例分析。下边以付宝兰老师和刘江明老师写的课例分析为例说明同课异构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一般的认为,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大家才看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这里有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在课文的理解上首先要“求同”,即对文本的正确解读;然后才是“求异”,阐述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尽管老师们在备课时参考了许多资料,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但限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对课文的理解也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学一遍有一遍的心得。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分析,会对课文有新的思考。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与专家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

…… …… 余下全文

篇三 :同课异构听课反思

“同课异构”听课反思

张荣珍

20xx年9月18日星期四,我校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全校语文教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当天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第一、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所。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融合,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 我所听的课上,教师创设的教学气氛都是相当融洽和谐的。这就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赵才云老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前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问:“还记得我姓什么吗?”学生答:“姓赵。”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称呼我呢?”学生齐呼“赵老师”。 正是这一个小小的课前“热身”活动,让学生们活跃起来,师生关系零距离,所以,后面的课堂师生活动流畅、和谐。

第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十分巧妙,老师们都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或关键问题来展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段引导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快乐地提高。

第三、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主要就是借助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在我所听的课上,所有的老师都很好的落实了这一课标精神。

第四、恰到好处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而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是重视了读,而忽视了练笔,而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有很多老师找到了读写结合的最佳训练点,有的是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有的是文章结构方面的训练,还有的是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进一步体悟文本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对讲课老师的赞叹、称颂之余,更多的是还深深的思考,这两位老师的课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这与他们平时的努力与积累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也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 …… 余下全文

篇四 :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开学初,当我拿到学校的逐周工作安排表,看到上面安排在第十三周数学组进行同课异构展评活动时,心中不由地产生一种压力。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也不会制作课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压力。

时间不知不觉在忙碌中悄然而过,转眼间到了十三周。我们数学组也就为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准备了。我呢,前半周精心备课,后半周开始制作课件。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勤学苦练下,课件终于制好了。上完课后,所有的老师坐在一起进行了“一对一”评课,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学校领导进行了总评。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展评活动,我才真正明白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内涵。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语言,不同的教育机制便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不同的授课艺术的重大意义。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导入中,尽管我绞尽脑汁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不是很理想,课题的出现还有点突然。而有的老师却能就地取材,利用数学科代表的座位导入,有的老师通过找景点的位置导入,有的利用数轴的三要素导入,总之,他们的导入简洁、新颖,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新课中。单凭这一点我就学到了不少知识。还有课堂上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让我大开眼见。以前我总以为初中生,年龄大了,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显得无足轻重。但是在这次同课异构展评活动中,我才发现在课堂上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光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它还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方便之门,让学生勤与思考,乐于学习。今后在教学中要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在课堂上不确定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不同的老师在上同一课时,教法不同,学法不同,效果也不同,我们相互学习其中的闪光点,弥补自己在教法上的不足,以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收到更大的成效。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同课异构的思考

一、一般意义的同课异构。

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一般是这样几个步骤:首先,确定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资源;再次,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撰写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再次,进行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最后,针对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材料。

二、关于“同课”、“异构”的思考。

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选择同一教学内容,这决定了“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必然导致最后的教学设计带上各自的特点,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能够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的,反映不同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恰恰是“异构”。

如何理解“异构”呢?是指教学结构上的不同?如果“构”仅仅作为“教学结构”,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那么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简单和狭隘。

那么,“异构”是在教学资源的重组和利用上求异?是在文本解读上求异?是在教学设计与构思上求异?是在教学方法上求异?还是在教学风格上求异???

建构注意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一个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的信息,建构其意义的过程。其建构过程不是任意的,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应该有交流、磋商,并有自我调整和修正。

所以,我们认为,在“同课异构”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

…… …… 余下全文

篇六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本学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即“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五同活动。我怀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觉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总结如下:

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通过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是剪开来观察好,还是整体感知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课有感

上个星期听了两节校级研讨课,其中一节是李老师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问题总是在我头脑中萦绕,不知对否,不吐不快。

本节课总体来说上得还是非常成功的,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采用“问题引导”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自觉地去探究新知;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整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组汇报等方式,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尤其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探索出三种方法,并在自我辨析中,得出其中两种都可以;从课堂结构来说,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一直到公式探索结束是25分钟,然后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是结构紧凑;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投入教学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能够在探索中总结知识,运用知识。

但是在这节课中,教师有一个教学设计,我一直在思考,是新颖独特?还是有待商榷?教学前,教师事先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纸盒,标上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同时还用3种不同的颜色标出相对的面,并标出长、宽、高。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说出: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要求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用剪刀把长方体沿六个面分别剪开成六个长方形,先摆一摆,再在小组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上黑板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先后请了三位学生上黑板摆,第一个同学把六个长方形一字排开,然后分别求出六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第二个同学把相对的两个面(如上下)放在一起,得到(长×宽×2+长×高×2+宽×高×2);第三个同学把一组的三个面放在一起(即上+前+左),得到(长×宽+长×高+宽×高)×2;在此基础上,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在比较中发现后两种比较好。

…… …… 余下全文

篇七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一堂课的不同思维

——教学设计二同课异构的反思

小学教育1101班 肖月 1912110130

一、一般意义的同课异构。

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一般是这样几个步骤:首先,确定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资源;再次,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撰写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再次,进行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最后,针对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材料。

二、关于“同课”、“异构”的思考。

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选择同一教学内容,这决定了“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必然导致最后的教学设计带上各自的特点,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能够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的,反映不同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恰恰是“异构”。

如何理解“异构”呢?是指教学结构上的不同?如果“构”仅仅作为“教学结构”,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那么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简单和狭隘。

那么,“异构”是在教学资源的重组和利用上求异?是在文本解读上求异?是在教学设计与构思上求异?是在教学方法上求异?还是在教学风格上求异?……

建构注意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一个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的信息,建构其意义的过程。其建构过程不是任意的,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应该有交流、磋商,并有自我调整和修正。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上学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即“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五同活动。我怀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觉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总结如下:

张**老师和邓**老师同上七年级语上册小思的一篇散文《蝉》。张**老师教学多年,经验丰富,能面向全体学生,灵活自如的运用讲学稿,效果显著。邓**老师年轻有为,激情饱满,和蔼可亲,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不言而喻。两位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