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不足:1、练习对话的方式单一,对学生对话的指导不足,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读,学生评,学生再读这样一个过程去提升情感。

2、评价语单一。

…… …… 余下全文

篇二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一: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调温和些,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二、以对比、悟品格

…… …… 余下全文

篇三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备工具性,为了充实课堂,让学生能在这堂课中学有所获,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结合,在课堂尾声时,又有一个写话的练习 —— 陶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铁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学生在感悟文章,认识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写写想对这课文人物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写话中学生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

…… …… 余下全文

篇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下面就本堂课的教学作如下分析:

一、 抓对话,注重朗读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先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铁罐的傲慢、蛮横。然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补充铁罐在第四次说话时的神态。这样,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二、教方法,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先来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它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说话提示语和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

当学生提出“奚落”这词不理解时,我没有直接解释这个词的意

思,而是让学生了解到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意,然后当学生理解了铁罐对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时,我再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此刻,相信你对“奚落”一定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解。”这样用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丰满“奚落”一词的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这样的学法指导非常的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方面之外,还是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不足之处一: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如“轻蔑”、“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等,虽然引导学生理解了词意,但没有给学生练习运用的机会,这就给教学上留下了盲区。

…… …… 余下全文

篇五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并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一.抓生字,检查生字情况

在上课前先检查巩固学生生字认读情况,并将词语积累放在生字教学之前,达到积累词语的教学目标

二.抓对话,重朗读

本课文属于阅读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因此在教学中我先放录音,再指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不同的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礼,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出铁罐的谦让宽容,指明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大家一起评论朗读情况,最后再小组分角色合作读,教师再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陶罐与铁罐的性格反差,达到了预设目标。

三.相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在教学的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导学生找出陶罐出土后依旧光洁朴素,而铁罐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并给学生插入科学小知识,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但在课堂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1.生字词的认读时间太长,导致后半部分悟品格部分没有讲完。2.在分析课文中只着重分析了“奚落”一词,应该贯穿全文解释“轻蔑”,“傲

慢”等,并适当加以动作表情模仿,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生字词的含义。3.在放录音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思考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而不是只让学生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由于这一环节没有设计好,导致后面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又浪费了一些时间,延长了整个教学进度。4.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时,由于没有分配好角色,导致朗读情况不容乐观。5.课件没有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的配合不是很好,再加上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规范,太过口语化,也影响了整个课堂气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都是我需要牢记并极力改进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陶罐与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幽默生动,情节变化曲折。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骄傲自大,瞧不起生活在一起的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故事告诫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在初读课文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只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教会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反思与研讨,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感悟一:读书万遍,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教研员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而且灵活而聪明的学生也许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

有位名师曾说: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 …… 余下全文

篇七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樟树市实验小学 聂美春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当多年过去后,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土里,经过岁月流逝,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细读故事,发现故事可分为陶罐和铁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

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实践。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词串教学法。学生在整堂课中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语,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这篇课文又是童话故事,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多媒体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我首先用多媒体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并读准这些词语的音。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偏多,而且难理解,我就想让学生重点先来理解铁罐,从而体会陶罐的内心。描写铁罐神态的三个词语“傲慢、轻蔑、恼怒”都有傲慢的意思,但又有一些区别。我先让学生体会他的相同之处,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然后再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带着不同的语气、神态、动作来朗读铁罐说的话,通过朗读再领会铁罐的蛮横无礼。文中有一句铁罐说的话没有写出他说话时的神态,我就让学生根据铁罐说的话来补充词语,再读句子。这样既理解了铁罐此时的心态自以为了不起、

…… …… 余下全文

篇八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组 李珊珊

星期二,我在本班上了一节公开课---《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虽然这堂课比起以往,是有了一点点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课下,通过各位领导及老师的点评,我也反思了很多.这节课,有亮点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的瑕疵,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从课题看--《陶罐和铁罐》,很明显,课文中是有两个主人公,可是我在朗读,讲解、以及分析的时候总是偏向铁罐,而忽略

了陶罐,难道这节课的另一亮点不是突显陶罐谦让的、大度的品质吗?显而易见,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到。细细地回顾这堂课,就像冉书记所说的那样,其实有好几次,同学们都已经抓住陶罐的这种思想品质了,可是我却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导,这不能说我不够细致,或者是太粗心,这只能证明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透彻,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通过和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探讨、学习,我也收获颇多。现在总结下来,用于自省和改正。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