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哲学第二课教学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教学反思

生活与哲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讲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分为两个部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二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第二讲的是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中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很少的,但一开始就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专有的哲学名词,按正常的讲解学生是听不懂的,一旦学生听不懂,对哲学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这一节课的安排上思考了很多。

首 先,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说起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观,那么整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世界进行分类?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标准将世界分个类。学生有的说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有的说可以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的说可以分为地球和地球以外的星球,还有的说可以分为人和动物,等等。我继续发问:是否可以分为我们的思想(认识、观念、意识等)的东西和人的思想以外的东西?学生说:能,那么这两类有什么特点?学生不知道,继续启发他们:存在于我们脑中的东西是不是具有主观性或者叫随意性?你想怎么样就是什么样,你的观念可以是多变的,如在你写小说的时候可以写成是意识流的,在你拍电影的时候可以拍成蒙太奇的,你可以把一个人想象得十分美好,也可以把一个人想象得十分糟糕。但在我们思想以外的东西就不是我们能随意改变的,比如我们的

讲台,我们无论如何用脑袋想它走,它也不会走,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随我们的思想而变化。这些东西我们称为存在或者叫物质。

…… …… 余下全文

篇二 :哲学课的教学反思

哲学课的教学反思

政治组 杨斌

我认为《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紧密联系生活,做到生活中有哲学,哲学融入生活。学生一般会认为哲学是很神秘的东西,很难理解,所以从心理上还没有学习就已经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对我们哲学的第一堂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扭转学生的这种思想误差,转变他们的观念。第一堂课,我们可以就生活中的一些富含哲理的故事、寓言、广告等等来入手,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剖析,归纳出一些哲学原理。也可以请学生自己说身边的有蕴含哲理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哲学不是神秘的东西,她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从而能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学习。

二、拓宽教学思路和视野,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善于激发、引导学生思维的走向,认真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增长点,对学生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关注差异,让每一个学

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适应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遵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形成结论——整合运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要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体验,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三、细心研究琢磨课标。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为此我们应深入、细致地研读、领悟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的设计思路,系统把握课程的内容目标要求,切实把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搞清楚、弄明白,并把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依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规范教学行为的意识,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 …… 余下全文

篇三 :生活与哲学教学反思

生活与哲学教学反思

姚明圣

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喜欢用旧教材与新教材对比,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认识和研究新教材的一种表现。在此谈谈自己对《生活与哲学》的一些认识与教学体会:

一、新教材的遗漏与不妥之处

1、一个新课标中出现但教材却漏掉了的知识点。新课标在第22页第2.5条中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但教材却没有讲解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只是在教材的第41页提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两点内容为好。

2、四个新课标中虽然没有出现、但却很重要的基本原理没有讲。新课标在第20页倒数最后一段(也就是《生活与哲学》的总要求)是这样讲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生活与哲学》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但新教材对下面几个重要的哲学原理却没有讲。①没有讲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②没有讲内因和外因及其辨证关系原理。③没有讲科学理论及其重要作用的原理。④没有讲理想和现实的辨证关系以及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的原理。以上四个重要原理,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正确认识社会和正确认识人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讲授这四个重要的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哲学教学反思

哲学教学反思

哲学如果远离了生活,就会只剩下抽象、深奥与枯燥,对学生而言无异于一种折磨。而在教学中把哲学时刻与生活相联系,发挥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就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启迪智慧,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每一节政治课都会安排课前活动的时间,由1——2名学生作时政演讲。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刚刚结束,学生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知识记忆犹新,哲学又在陆续推进中,这对于学生的时政演讲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在评论中,学生会援引教材原理对新闻或生活热点问题深入分析,其他同学也都有很高的兴趣参与其中。全班的共同参与,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政治学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魅力所在,学习的尽头也更足了。

在新授的过程中,我会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展开对哲学的思考。如在讲到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时候,H7N9已经开始流行,国务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确立大致方向后,学生们积极搜集相关新闻,开展研讨,从认识论的角度做出了深刻的分析。讲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我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相关原理以小论文的形式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出分析。对于原理、方法论的运用,不要求面面俱到,可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深刻分析,要落到实处,要提出可行性措施,对自己或他人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相对于有标准答案限制的高考题、模拟题,学生更愿意选择这种小论文的形式,这可以让他们直抒胸臆,畅谈对教材的理解,对生活的想法,强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而活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学的支点,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启迪学生智慧的平台。创设活动,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更大的自我表现空间,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扩展知识、启迪智慧、形成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

…… …… 余下全文

篇五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德育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中职阶段,德育课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德育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德育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和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汲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尽管做不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 …… 余下全文

篇六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

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二哲学教学反思易富凯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反思

健坤高二政治备课组 易富凯

为申报学校的“教学能手”称号,11月份我在高二72班上了一堂公开课,上课内容是哲学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现在我将此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从理念上来讲,我十分支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务实,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凸显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我在课前准备了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展示、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堂练习等环节。并且在课堂中设计了小组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但作为政治老师,在教学中我也有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我也一直试图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过程中。

1.《好懂好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讲到一个优秀的课堂首先是安全的,我深有同感。安全才有秩序,安全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学习上来,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大胆的思考不需要顾虑什么,才能激发思维的灵感,才能有令人惊喜的新观点、新思路。因此每堂课我努力塑造一个乐观亲和的形象,可能缺少了点严厉,我希望自己能以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而非居高临下的教师角色。

2.毫无疑问,政治课给人的感觉是说教过多,枯燥乏味,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我认为,学习知识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我教政治的最大目标,就是希望能以深入浅出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说教的成份少一些,死记背的要求少一些,旁征博引的材料多些,视野开阔和人文精神以及学以致用的愿望多些。为此,在这堂上,我是通过多媒体列举大量的举例来牵引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比如《箕子——

从象箸推去》、《新生的婴儿有啥用》、《盲人摸象》、《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例子。这些例子我是在搜集了大量的例子经过反复比较才选的,通过《箕子——从象箸推去》这个例子不仅可以体现知微见著的联系观,也可以让学生树立节俭、鄙视浪费的观念,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关注历史、关注国家大事的视野。通过《新生的婴儿有啥用》不仅可以体现教学需要的发展观,而且还让学生懂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新事物,尊重科技创新的精神。《盲人摸象》这个成语典故我是让学生来讲述的,目的是希望能借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我清楚的记得,学校阳锋校长曾说过这么一件事:“我不记得以前高中政治学过了哪些知识,但我清楚的记得我在政治课里朗读了一首诗,得到了政治老师的表扬”。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例子,我是想借这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哲学并不遥远,哲学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我们的生活就是个大课堂,饱含许多丰富的知识和养料。

…… …… 余下全文

篇八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反思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1、作为开学的第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因此我用了很多身边的事例、俗语、成语及典故来引出哲学,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并引起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哲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2、明白学习哲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哲学。这才是本课的关键,也是本模块的关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理由,因此,我从典故、从事例等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3、在课堂上还有一些一足之处,如时间把握不够好等,以后要注意这个些方面。

反思二: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听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一直是我对哲学教材的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为学生欢迎的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针对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是令我很头痛的问题。我始终认为,文科教师可以通过独特的言语魅力和人生经历来吸引学生,渲染课堂。本课内容较为简单,所以我抛出多个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慢慢喜欢哲学,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从本课教学过程来看,《非诚勿扰》嘉宾美籍华人安田事迹的讨论是本节课的高潮,但因考虑到后面内容处理,本环节讨论还不够充分,很多同学没有得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下次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如何处理教师讲与同学自主学习这对矛盾,仍然是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反思三: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考虑到本课时的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少,所以教学重点定在了让学生感悟、体验古人对实践中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古人,然后不断发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这个设计是成功的,激起了学生的很高兴趣。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