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电影《赤道》影评

电影《赤道》影评

【篇一】

《赤道》电影是梁乐民导演作品,一个香港新生代导演,电影不多,之前有一部《寒战》成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独树一帜的大赢家,《寒战》的成功也预示着香港电影时代的没落,从今年的香港电影节的萧条就不言而喻,在这个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年代,梁乐民导演确实还在坚守自己的野心,不高产,但是步步精彩,稳扎稳打,可以预示着明年的电影节又将名利双收。

相比《寒战》,赤道的格局更大,剧本更扎实,更加富有野心,从故事结构,演员调度,场景应用,无不超越前作,几乎涵盖了东亚、南亚所有商业电影各类元素,从前期预算就能看出2亿资金运作的绝对大手笔,烟火,人员,故事都很到位。像这样态度的导演,在今天如此浮躁的电影市场实属难得。

故事犹如一场大的狼人杀游戏一般,所有角色都有特殊能力,而且不到最后你根本无法知道每个角色背后的力量,影片开端看似不紧不慢,逐渐激化矛盾的时候,原以为导演开始复制《勇闯夺命岛》类型,把你带入好莱坞套路,故事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又变成多方势力的角逐,看似平静,实则山雨欲来风满楼,不断引导你走向一个又一个的圈套,当你一层层抽丝剥茧,即将走向水落石出时,故事却变成了洋葱戛然而止,正如结局那句:与赤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观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又略有意犹未尽的遗憾,这个欲拒还迎的技巧在前部影片里,导演已然早已烂熟于心,估计看着观众迷茫的神色,他正在独自偷偷窃喜。

影片的演员阵容强大,影帝张家辉,张震,歌神张学友,老戏骨王学圻,偶像派余文乐,大长今池珍熙,superjunior的崔始源,无疑表演都可圈可点,能把一个故事,国际化的演员集中在一起又迸发出火花,可见导演和制片方的运作手段游刃有余,张震的反派依然出彩,果然不辜负目前最会演戏的男演员称号,虽是反面角色,却不让人反感,张家辉的正面角色,没有本来的那么脸谱化,游走在道德边缘,虽然演员众多,发挥可能意犹未尽,不过神探不神更加有血有肉却刻画的淋漓尽致,SJ的崔始源血性出演,也让人物性格突出,老戏骨王学圻把某国官员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官僚十足,却又心怀高远,而且寓意深刻,特别是与整体节奏不一样的台词功力,着实了得,演出看似荒诞不经,但你若真识得此等类型的人,必然觉得角色刻画的人物性格必然如此,神乎其神,不知所云,但是背后深意源远流长;教授张学友的角色,一个电影界最会唱歌的人,演技却一直不被认可,其实张学友在本集的表现只能中规中矩,可能表演空间受限,没有过多出彩的地方,作为整部电影的最大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的表演吧,估计在青黄不接的香港电影时代,或许能被世人认可,完成影帝梦。究竟谁是狼人,谁是平民,谁是内奸,大家去看这部没有主演却各个精彩的电影吧。

…… …… 余下全文

篇二 :影评《霍元甲》:一个时代的暗然退场

影评《霍元甲》:一个时代的暗然退场

《霍元甲》:一个时代的暗然退场?霍元甲,一个以武术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武学宗师,被世人代代传颂。李连杰,一个被誉为“功夫皇帝”的世界影坛巨星,将中华武术以优雅、洒脱的动作推向艺术的境。袁和平,一个被赞为“天下第一武指”的动作指导,打造出世界影坛诸多的经典动作电影。于仁泰,一个在好莱坞拍出《弗莱迪大战杰森》等片的最成功的中国导演之一,以前卫独特的手法而被影迷称道。当于仁泰执导、袁和平担任武指的《霍元甲》成为李连杰最后一部武术电影时,它也自然成为一出华语影坛乃至世界影坛十足的重头戏,吸引着世人极大的关注。

《霍元甲》在短短的104分钟内表现霍元甲一生的沉浮,短促而又精简。故事遵循着“嚣张、凶猛--遭难、低沉--反思、雄起”的常规套数,宏观地再现霍元甲如何领悟到武学真谛的人生路线。这种叙事手法是香港电影数十年来形成的一大特点,传奇人物的事迹往往都是轻轻点水式的段落式截取。这也决定了香港电影很难完成以影像形式,完整呈现在神州大地风云百余年的霍无甲师傅的传奇。

在《霍元甲》这部香港式的短促人物传记片中,弘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影片的第一要义,也构成了影片最大的现实意义。影片结尾,当中毒吐血的霍元甲再次走上擂台时,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刑天舞干戚”的壮举,而当农劲荪带领全场高呼“自强不息”时,一种民族的豪气由然而生,令人激动不已。从霍元甲与奥比音到霍元甲与安野的打擂,包含着深厚的民族主义情结。这使得影片中擂台比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艺和动作的比拼,在日本刀对三节棍、中国枪对将普鲁士矛、迷踪拳对西洋拳击等不同的武术技击方式的交锋中,包含着霍元甲师傅传统的民族情怀,是一种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是一幅侵略与抗争的画圈。不过,这种抗击外敌的民族情怀一直是中国武侠片的传统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林志》、《武当》等影片将武林中的个人恩怨转化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尖锐冲突,主人公面对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敌人,在不顾个人安危的豪情中呈现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谱就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赞歌。对照之下,《霍元甲》并没有摆脱这种固有的模式。

…… …… 余下全文

篇三 :《南京南京》观后感 一个南京女人看过《南京南京》后写的

一个南京女人看过《南京南京》后写的

——观《南京!南京!》有感 描写南京沧陷的电影《南京南京》上映后,在电影院我身边的一个东北人这样讲:“南京的老爷们,纯他妈的是熊包子,让日本人欺负成那样,老婆没啦,也不想跟他们干。”做为一个南京的女人,听后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想提出几个问题,既追问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男人们,也想问问今天生活在富裕与安逸中的男人们:

第一, 我追问当年在战争中南京的男人们,为什么在战争中,面对敌人,我们南京的女人要跑,南京的男人也要跑,男人天生是来保护女人的,南京的男人难道不是这样想的?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南京的女人选择要嫁给南京的男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安全感,为什么在战争到来时,以逃跑来面对侵犯,以儒弱的目光亲眼面对日本的男人侮辱自己的女人,却还要求日本的男人放过自己的女人一死,你认为自己的老婆怀孕啦,日本男人就可以放过她一马??你太不聪明啦,他们会照样强 J你老婆,并让做为男人的你也一败涂地,南京的男人,你们经常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女人吗?即便是自己的女人受了最大的侮辱,自己也可以忍受,只求她生存,与自己同在????

第二, 我追问战争中的国民party部队中的官兵,为什么当敌人来犯时,我们普通的南京市民无力抵抗,只能投降,而南京的军人最后也选择投降,你们的军官中,有许多人在军官学校受过训,在军官学校的教程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条,当打不过敌人时,就选择投降。

第三, 我想追问国民party军校中的教官,你们当中的人,好多人去过日本,直接接受过日本军官学校的教官的培训,是日本留学人员,日本的攻略战术,你们可能受过亲传,但日本军人的思想,你们是否学到过,我记得日本军人的思想中有一条精髓,就是如果战败要尽忠天皇,宁自刎,也不降。你们从日本回来后,是否将日本军人最优秀的思想精髓传授

给中国的军官?

第四, 我想问问现代的南京的男人,如何南京再次发生战争,你们是否选择一跑了事?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中作文训练:如何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

初中作文训练:如何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 课题:如何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

训练目标:学会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

作文题目:

让我流泪的人

——观《中国骄傲》有感

训练要求:

1.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学会感动

2.学会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的基本方法

训练过程:

一、思路点拨:

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法大致相同:要明确四个字:引、感、联、结。但不必苛求固定的模式,一层不变,应针对自己的写作内容。

1、引:这是读后感的开头部分。先找感触点,即将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事物中你认为最能引发自己感触的内容简要引述下来,不要企图面面俱到,那样你的感触点多而杂乱,给读者以思绪凌乱的感觉。

2、感:这是读后感的重点部分。将感触点内容引述完毕之后,首先要表达出你对这一段内容的主观感受,然后写出你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注意,感受和感想是不一样的,读后感重点要写出的是自己的感想。这一段文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或评析。议论时要正、反结合,正面谈好处,反面谈危害。有的同学读后感写不好,主要就是在这一部分不会想、不会说。至于如何想,如何评,则功夫在平时,一个较有主见的,平时爱分析问题的同学这一部分写的就深刻一些。

3、联:这是读后感的另一重点部分。小学同学有时将1、2两部分写出来再加个结尾就算不错的读后感了。初、高中同学则必须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一部分是联系生活实际,即联系与你所写的感触点相类似的事物加以议论、评析,使感的范围增大,使感的力度深入,议论、评析的要更深刻,事例与道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2部分自己的所感、分析或判断。

4、结:这是读后感的结尾部分。主要起总结全文作用,将自己的感受、观点用凝练的文字加以重申,或呼吁、或提倡,使文章结尾显得更响亮、有力。

在这四个字中,关键在感、联上。感,要抓住重点,可就某个人物、某个场面、某句话,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这就要求观看后在体会、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确有自己见解的感受来写。这样才不至于面面具到、中心模糊,或者泛泛而论、空洞无物。联,就是要求联系实际,努力开掘。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联系实际,就是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中有体会的有代表意义的东西谈,或者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比较对照。这样才能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上一段表态的话。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太空授课观后感观后感

观《宇航员王亚平太空讲课》有感

作者:崔嘉元

今天,我观看了《王亚平太空讲课》的视频,讲的是一些太空中奇妙的现象,看后让我大开眼界!

在天宫一号里固定一个小支架,支架上有一条长绳子绑着一个小珠子,用手将小珠子拉到一边,放手后,不是像在地球上一样来回摆动,而是悬在空中;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旋转起来,听妈妈说这个实验是因为小球失重,所以才旋转起来。像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变水球实验”——

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金属环放到水袋里(宇航员在宇宙喝水的袋子)沾了一层水,金属环上竟然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别看这层水膜这么薄,它可是能拖住一个很重的东西,中国结放上去都压不破,然后,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过了一会儿,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大水球,水球里有一些小气泡,王亚平老师把小气泡吸走,往大水球里注射了红色的液体,最后,原本水灵灵的大水球竟变成了红色的大水球。

太空真奇妙,让我们继续探索下去吧!探索出宇宙更多的奥秘。

…… …… 余下全文

篇六 :观后感-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

最近在单位的组织下看了蔡礼旭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越发感觉到自我修养上,在家庭教育上和单位工作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对人生的追求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翻看《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首先<入则孝>, 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一个善待自己父母亲人的人,才具有责任感,才能培养自己的善根,才能善待周围的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兄弟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分担忧,就等于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要谨慎,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且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

认真地学习《弟子规》,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通过与《弟子规》中的规范来对比,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休养,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解开内心的纠结,获得内心的安宁。

…… …… 余下全文

篇七 :观后感我的19xx观后感

3 , . s

, , ,

《我的1919》观后感

电子信息工程08(2) E08610225 徐启康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英、美、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重新瓜分列强在世界的利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巴黎和会,可是列强却强迫中国将战败国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山东省转让给日本,由此引发了对中国现代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被称为北洋政府丧权辱国的耻辱柱。出席“巴黎和会”的以北洋政府外交部长陆征祥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被称为“卖国”。本影片以全权代表顾维钧为主角,加之以唯美的爱情为主线,酣畅淋漓的展现了中国人的顽强、中国人的脊梁!

关键词:五四,巴黎和会,愤慨,脊梁

19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xx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xx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我知道,作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得到这样一个令我们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大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中国,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国家,饱受了多少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他们是在怎样的忍受这样的羞辱!但顾维钧和先进的青年们再次让我们沸腾起来,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去赞扬他们,他们是铁铮铮的好男儿!面对屈辱的历史让我感到了愤怒,顾维钧精彩的演讲使我感到激昂,那不屈的意志、铮铮的铁骨更使更拍案而起,心潮起伏!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