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观电影插班生有感

为梦想插上翅膀

——观《插班生》有感

知识带给我们力量,给予我们希望,我们渴望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带给我们的财富。而电影中的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却没有学习知识的机会。 电影《插班生》中11岁的乡下孩子方翔,因为母亲去世、外婆生病回舅家,于是他只身来到城市。他住进父亲租用的一间在四合院角落的一个小屋子,他遇到同院子的民工子女王小宝,田小丫和陆军同龄的孩子。

四个孩子面临一个问题:他们要上学。

上学,对城市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顺理成章的事,而对于流到城市的民工子女,却是不易的事:无城市户籍、昂贵的学费、有限的插班生名额、考试等都是横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幸运的是通过考试,方翔以优异成绩被顺城小学录取了,而其余三人落选,孩子们的家长凑钱帮助方翔上学。难道能让其他三位小朋友就这样失学吗?让他们白白地浪费时光吗?在城市里晃荡下去吗?四个孩子,他们阳光,他们不自卑,他们组织起了自己的学校 “葡萄院小学”。方翔成为了该“学校”唯一的老师。“葡萄院小学”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学习、玩耍、在这里成长。家里的案板成了他们的黑板,板凳、条椅成了他的课桌,就连在马路边的居民健身园也成了他们体育课堂。?.方翔几乎占用他的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上课。在这里他们也有烦恼,而更多的是快乐。“葡萄院小学”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连房主赵大

爷也自愿的为他们当起了学督。更是在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魏老师发现了这所“小学”。在老师、校长、区教委领导的关怀下,这些农民工的子女都幸福地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一双翅膀,让他们飞向蓝天。

再回头想想我们,我们可以坐在课堂,学习知识,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一切。比起他们,我们更要珍惜我们学习的机会,认真的学习知识,为祖国奉献我们的力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15部感人电影包括《热血插班生》

【15部感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恋空》、《假如爱有天意》、《情书》、《妈妈再爱我一次》、《我的兄弟姐妹》、《泰坦尼克号》、《忠犬八公》、《我是山姆》、《再见萤火虫》、《大鱼》、《这个杀手不太冷》、《比悲伤更悲伤故事》、《人鬼情未了》、《情书》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插班生有感

观《插班生》有感

星期三下午,我们在学校三楼会议室观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名叫《插班生》。

电影讲述了来自乡下的一个男孩名叫“方翔”,他的爸爸在一座城市里打工,带他住在四合院里,认识了另外三个农民工子女:王小宝、田二丫、陆军。他们非常想上学,但是要想上城关小学,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只有考好了才能上学。最后,在四个孩子中只有方翔考上了,其他三个孩子都没有考上。方翔非常关心他们,给他们开办了一所葡萄院小学,利用每天放学以后的课余时间辅导三个孩子的功课,最后历经千辛万苦,这三个孩子终于考上了顺城小学,成为顺城小学光荣的小学生。

这个电影让我很感动。王小宝从来没有去过学校上课,有一次从学校后门偷偷地进入,结果被校长抓到了。此时,王小宝说了一句感人的话:“我们从来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见到学校的样子,但我们非常渴望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听到了这段话,我的眼泪哗哗直流,被他们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当葡萄院小学告别演出时,听到了四个孩子背的儿歌《心理话》,更是让我振奋人心:“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父母,我们要和城里的孩子比明天”。心痛之余又有一丝欣慰,电影中孩子那求学的精神,使我们深思: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是平等的,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应该坐在教室里上课。他们为了求学而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品质

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很多人生在城市里,有着优越的学习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可却有多少学生不爱学习、不写作业,做题马虎不认真,这是不是不对呀?同学们,我们应该改掉这些坏习惯,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我相信,在政府、学校、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所有农民工子女都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电影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

当画面定格在方枪枪在老师对方枪枪的呼唤声中倒在石头上时,我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看着一个个短小的关于孩子的片段被没有过度的串联起来的。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方枪枪,一个父母无暇照看的孩子,一个寄宿制幼儿园的插班生,一个挺有个性、挺可爱、挺有办法、挺有思想的孩子。可爱的同时还有几许悲凉吧。一个花蕾尚未来得及开放就已经在幼儿园里被摧败了。

站在老师的角度: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给了老师真正的换位思考的机会。难得。当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会给孩子们带来那些伤害。剧情中,老师装扮大猩猩导致孩子们最终把老师当成妖怪这一戏剧性冲突,深刻且讽刺地表现了这一点。按照老师的行为标准,老师所做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出格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是,却一步步地把孩子逼向孤独的深渊。事与愿违。 站在家长的角度:方枪枪的爸爸一直没有出现正脸,仅仅有几句话的交代,他的妈妈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现。方枪枪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缺席是一大诱因。

看了影片《热血教师》,心情也如影片的题目一样——热血沸腾。克拉克老师的成功在于他的理念“敢于做梦 勇于冒险”,在自己的人生中,教育教学中,他都秉承这样一种观点。时时、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在他的孩子身上,他也贯彻这种理念,有了这种理念,这种思想,你的心中就会有一份自信,一份不服输的动力。如果教育能激起孩子心中的那份动力,你的教育就一定会成功!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你也会时时、处处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发现孩子的优势,不断地鼓励他,坚持不懈,“敢于做梦 勇于冒险”,你一定会成功! 周冶萍:春风化雨师道情

爱心+责任心+恒心+创新会等于什么?看了《热血教师》这部电影,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爱心+责任心+恒心+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

…… …… 余下全文

篇五 :插班生 郭姝显

《插班生》观后感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微电影《插班生》,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影片对我触动很大。片中的杨涛是从乡下转到实验小学的学生,由于他不会说普通话,读书都带着很重的家乡口音,所以常常受到部分同学的嘲笑。他的心里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整天闷闷不乐,很自卑。

还好,老师及时发现了问题,组织同学们成立了互帮小组。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每当杨涛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时,同互帮小组都站出来维护他;每当杨涛郁闷自卑的时候,同学们都过来安慰他;每当杨涛普通话读不好时,同学们就利用课余时间教他。很快,杨涛走出了心里阴影,不但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读课文,还和同学们成了好朋友。短片最后杨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和尊敬。

看完短片后,我心里感到很欣慰。看到杨涛从刚到班里受到有些同学的排斥,到最后受到全班人的尊重,让我觉得无论是从哪个学校,哪个地方转来的同学,我们都不应该嘲笑他,而要多帮助他,让他尽快的去适应我们的集体,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在学校我们尊敬老师,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团结友爱,经常组织互帮小组,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插班生林可树有感

读《插班生林可树》有感

《插班生林可树》是温州的杨聪老师针对五(2)班的插班生林可树写的跟踪式教育随笔类的真实故事,因为真实更加有借鉴意义。同时,因为自己也在坚持写博客,于是更有了亲切感。

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欲罢不能。

看完《插班生林可树》,第一感觉是佩服杨老师的耐心与智慧。第二感觉是这孩子真是个问题生。第三感觉是专家点评到位,对自己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可树经常不完成作业,杨老师找他谈心,给他减少作业,他都答应了,但是第二天仍然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杨老师再把林可树找来,再谈心,问原因,林可树再次答应会完成作业,结果还是没有。一次又一次,杨老师宽容了林可树的错误,林可树终于完成了一点点作业,杨老师如获至宝。可是林可树老毛病再犯,又没有完成作业,杨老师不仅没有冒火,大势批评指责,反而是先帮可树想了很多没有完成作业的理由,以“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得他能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自己说出原因”。看到这里,我自己挺汗颜的,虽然自己也会耐心地和学生谈心,让他们完成作业,可是像杨老师这样,我却是做不到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耐心劝说只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如果学生第二天没有完成作业,则开始泄气,并批评学生。而杨老师的耐心劝说是真正和学生沟通,所以,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他看到的仍然是学生,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看到作业,因此,他能够做到如此耐心。正如他自己所说:“要说我有耐心,不如说我对问题生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杨老师的另一个优点是听学生把话说完。不论出现情况,即使是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他也能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说完,我记得杨老师曾经感叹自己幸亏听学生把话说完,否则自己要犯一个大错。

杨老师不仅有着很强的和学生沟通的能力,他和家长的沟通更是充满智慧,不卑不亢,摆事实,讲道理,多方面考虑,有很强的逻辑性,一层接一层,一环接一环,既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让家长乐意接受甚至非常配合。想想自己,唉,自愧不如呀!

…… …… 余下全文

篇七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当画面定格在方枪枪在老师对方枪枪的呼唤声中倒在石头上时,我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看着一个个短小的关于孩子的片段被没有过度的串联起来,真的感觉懵懵懂懂,不知道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些什么,片子的内容与《看上去很美》这个名字有什么关联。美吗?看上去美吗?实际上美吗?这个美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正说还是反讽?

看了这个没有结论的结尾,或者说缺少一个完美结局的结尾,心里总有些放不下,是在担心方枪枪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挨吗?说不清楚,或许是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方枪枪,一个父母无暇照看的孩子,一个寄宿制幼儿园的插班生,一个挺有个性、挺可爱、挺有办法、挺有思想的孩子。可爱的同时还有几许悲凉吧。一个花蕾尚未来得及开放就已经在幼儿园里被摧败了。

站在老师的角度: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给了老师真正的换位思考的机会。难得。当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会给孩子们带来那些伤害。剧情中,老师装扮大猩猩导致孩子们最终把老师当成妖怪这一戏剧性冲突,深刻且讽刺地表现了这一点。按照老师的行为标准,老师所做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出格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是,却一步步地把孩子逼向孤独的深渊。事与愿违。

站在家长的角度:方枪枪的爸爸一直没有出现正脸,仅仅有几句话的交代,他的妈妈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现。方枪枪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缺席是一大诱因。

方枪枪从刚进幼儿园的不适应,到经过努力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手,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得到老师一个尊重、关爱的眼神,但是老师拒绝了。尽管他学会了,依然要等到明天才能得到小红花,因为老师总是拿着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要求一个插班生达到其他老成员的标准,尽管努力但也无法得到老师的认同,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经对他另眼看待了。班级里也有不会穿衣服的孩子,但是方枪枪总是被盯着的。在努力失败之后,他开始捣乱了,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果然奏效,一次次地与老师过招,一次次“赢得”老师的批评,一次次的满足幼小心灵被关注的渴望。这样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寂寞,没人搭理。即使得不到表扬,得到批评也行呀,总之我得让老师注意到我的存在。老师在一次次地被激怒后,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关禁闭,再加上幼儿园

…… …… 余下全文

篇八 :《插班生林可树》读后感

《插班生林可树》读后感

读了《插班生林可树》这本书,感触颇多。我们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来说“差生”、“问题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然而现实中“差生”往往被差待,“问题生”的教育也总是出现问题,师生交往时,如果老师不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师生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如果得不到化解,那么老师无论怎样的良苦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了,并从内心深处对老师产生很大的抵触。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老师要主动走进学生,敞开心扉,承认自己的失误,进而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

师生对抗,老师败下阵来。这就叫两败俱伤,或者说“双赢”也行。这是为什么?陈老师一直都懒于思考自身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这也是她屡战屡败的原因所在。

而杨老师对可树的教育我归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革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雕出了一座心目中理想女子的雕像。他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冰凉的雕像,久而久之,爱神被感动了,石像活了过来,成了他的妻子。

教师是相对固定的群体,而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有相对符合我们理想的“好学生”,也有差强人意的中等生,更有“朽木不可雕也”的差生、问题生。不管我们如何抱怨,现实就是如此,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在这里老师们请记住一个动作:握拳并竖起你的大拇指,记住三个感叹句:你真棒!好样的!加油!记住一个表情是微笑。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问题生更不例外,他们更需要您的不吝赞美。

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理论,当人的某个行为被肯定和赞赏时,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而越被肯定和赞赏,行为重复的几率就越大。作者杨老师深谙此道。他和可树的“交手”是从“作业事件”开始的。可树的作业不是完成的不好而是直接不做,屡次承诺也是屡次食言,超出了一般人的底线。杨老师没有发狂,每当可树有了小小的进步时他都予以肯定,比方说可树的作业问题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可是每当可树的作业有了小小的进步时他都予以肯定,虽然作业在组长等人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他还是表扬他写得好像老师真的看见了这件事一样。可树交作业的承诺一次次落空,他还是没有把他抛弃,迎接可树的依旧是那个耐心细致的杨老师。永远那么可亲,从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