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河中石兽》读后感

《河中石兽》读后感

初读晓岚之作《阅微草堂笔记》是在初中时看了选自于其的《河中石兽》。觉得很有感触,便去看了这本书。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其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其内文记述若真若假,通过一个个精炼短小的故事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但是对于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们,作者也深深地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与悲悯。

全集分五书,共二十四卷,分别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与《滦阳续录》。

但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篇《河中石兽》,请允许我把这篇不长的文章摘录在这里。[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文章通过一个寻石兽的故事深刻的揭露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想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与文中的和尚,还有讲学家一样做事情都据理臆断呢?古人有云“三思而后行”。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深思熟虑啊!在许多时候,比如我们做题目时遇到了困难,不能够果断行事,要多加思考。这个道理在很多事情上都能适用。

…… …… 余下全文

篇二 :河中石兽

原文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yún)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作者纪昀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

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认为他的言论是正确的.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深层含义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主观臆断吗?

…… …… 余下全文

篇三 :《河中石兽》的翻译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

1.临:靠近。 2.干:岸边。 3.山门:寺庙的大门。4.圮:倒塌。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 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

5.并:一起。 6.阅:经历。

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铁

7.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 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8.设帐:讲学,教书。 9.究:推究。 10.物理:事物的道理。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11.木柿:木片。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 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12.湮:埋没。 13.颠:通“癫”,疯狂

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

乎?”众服为确论。

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14.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 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

15.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 …… 余下全文

篇四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原因及结果。

3、培养学生遇事要多方面思考,让他们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原因及结果。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解决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

2、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理由及结果,思考后完成后面表格。

3、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明确:(1)僧: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2)僧: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3)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4)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三读课文,分析人物

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自信满满。

…… …… 余下全文

篇五 :河中石兽 的译文

河中石兽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讲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到不很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

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击,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止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寻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例子很多,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 …… 余下全文

篇六 :第27课河中石兽导学案及答案

                           《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科:语文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

课前预习案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河干(gān)    圮(   )于河    募(  )金重修     棹(   )数小舟      曳铁钯(    )  

木柿(   )    湮(  )没       啮(   )沙         溯(   )           欤(   )

…… …… 余下全文

篇七 :河中石兽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作为改编课文,很难找到参考资料,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理解字词、课文内容和让学生自己归纳课文中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上;把难点放在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上。

这是改编之后新增的一篇课文,因此在网上很难找到资料。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所上这篇课文的一点感受。

这篇课文我分两个课时来完成。并且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理解字词、课文内容和让学生自己归纳课文中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上;把难点放在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上。

首先我让他们自己借助课文下面的注解和工具书自己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读了几分钟后全班一起朗读(他们边读的时候我把他们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在一起更正读音)。更正之后我再带他们朗读一篇课文,紧接着让他们自己在朗读几篇。这样他们就会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带他们多读文章,这样不仅能熟知课文内容,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接下来就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课文内容。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我只简单的说一下。对字词和课文内容我讲的比较详细。我先让他们自己翻译课文,把不会翻译的作上记号(在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等时间到了我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一句一句讲解课文内容,由于文章内容有点长我让他们一段一段来学习。如果将的内容太多我发现对农村中学得孩子来说要他们把那么多的内容记下来就有些困难,他们消化不了。我把每段里面重要的词语句子要他们做上记号,再让他们当堂把这些内容记下来。过几分钟后我在检查他们学习的情况,真的和我预想的差不了多少。我觉得人有了压力之后才会有动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掌握文章内容效果还可以。我真的很开心他们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感到很欣慰。学完文章内容之后,我马上进入第二环节提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归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待学生回答之后便明确答案(寻找石兽的故事)。接着问他们课文中讲了他们用几种方法来寻找石兽的?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回答的不是太好,他们都只找到了三种,他们都把第一种给漏掉了。最后又问学生他们是怎样找到石兽的?学生马上回答是根据老何兵提供的线索在河的上游找到石兽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七年级寒假家庭作业

作业1(2014-2015语文寒假作业) 单独准备一个本作为老师另外布置的作业本

1.14首)

2.抄写《论语》十二章,《世说新语两则》,《春》《虽有佳肴》《河中石兽》 3.读一本课外书,并写一篇读后感

推荐书目:《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骆驼详子》、《繁星,春水》、《鲁滨逊飘流记》、《格利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成炼成的》、《名人传》。

4.写两篇作文:(1)《我的心在飘雪》

(2)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5.开学第一周进行古诗默写比赛(每班两名)

6.评选优秀寒假作业(每班两名)。

作业7(2014-2015生物寒假作业)

单独准备一个本作为老师另外布置的作业本

1.抄写生物课本中的黑体字(2遍)

2.完成课本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第8页 第1,2题

第18页 第1,2,3,4,5题

第24页 第1,2,4,5题

第32页 第1题

第二单元:

第40页 第1,2,3题

第45页 第1,4题

第49页 第1,2题

第54页 第1,2题

第62页 第1,2,3,4题

第65页 第1,2,3,4,5题

第69页 第3题

第三单元:

第77页 第1,2,3,4题

第86页 第1,2题

第101页 第1,2,3,4,5题

第107页 第1,2,3题

第114页 第1,2,3题

第120页 第1,2,3题

第126页 第1,2,3题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