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一)

四(4)班 虎煜涵

《给孩子的诗》这本书里的诗写的非常好,给我印象最深的几首诗有:《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愿意是急流……》、《如果记住就是忘却》、《致橡树》。

读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我懂得了:任性的孩子,才拥有真正的童年。从小事无巨细循规蹈矩的孩子,他的童年被大人社会剥夺了,当他从小失去了童年,长大就会失去自我,然后失去自己的一生。因为童年的游戏规则和大人的社会不一样。一个任性的孩子,用童心来看世界,认为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一个时刻,都像色彩蜡笔那样美丽','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快乐的小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而大人们认为这些和那幼稚可笑,这一切都是梦话愚行。所以,'我没有领到彩笔',只剩下'收支和创痛'——纯真的美梦就这样一个个自生自灭。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每一个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候,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

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懂得了,在面对>挫折,在寂寥的日子当中,我们应当振奋向前,相信希望就在前面,相信这一切很快就过去,而一旦过去便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我们确实应当在悲伤的日子里学会镇静,因为快乐的日子一定会来临。

读了这些诗,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有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感悟。正如有句话所言:对于命运中的幸运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

给孩子的诗读后感(二)

四五班 苏润

诗歌相当于路标,辨认方向,感悟人生,命名万物,这就是命运中的幸运。

遇上诗歌,就像遇上亲人、好友、心中的情人,这些几乎就是诗歌原初的动力。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

…… …… 余下全文

篇二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

温森特梵高,一个一想起来就联系起他那幅狂热的绚丽的的向日葵的画家。我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他的画,一直对他有着一种同情才华横溢的落魄的艺术家的情感。今天终于把那本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看完了,从新的一个角度认识了他,并改变了对他那种同情的态度,换之的是尊敬和仰望。含着眼泪,想要记录点什么。泪水不是因为他悲苦的一生,或者是那可怜的终结,而是因为感动,一种非凡的生命力的感动。一种对生命的非凡热爱而感动的泪水。

温森特梵高,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艺术家族,这个家族有着全欧洲最好的画廊,以贩卖艺术累积财富。但讽刺的是他的画在有生之年始终不被家族认可。他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本来按照正常的路,他也应该被人尊称为尊敬的梵高牧师,可是他的一生贫困潦倒,时常因为贫困忍饥挨饿,甚至因为饥饿而高烧不止的日子占据了他前半生很多的日子。永远都是一副流浪汉的样子,胡子拉杂,眼睛刺红充血,衣着褴褛,那是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他天生的单纯善良,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敏感,让他走上了一条为艺术而活的道路。

他的一生在流浪中渡过,他没有家,被除了弟弟提奥之外的亲人的排斥在外。没有经济来源,有的只有提奥,这个无私爱着他的弟弟,从最初每个月给他寄50法郎到后来每个月150法郎,提奥的一生跟他哥哥没有分开过,从这样的关系上讲。在梵高自杀死后的六个月后的前后几天,提奥也随即去陪伴了他的哥哥。梵高为了绘画四处流浪,不管是最初灰蒙蒙的博日纳里,还是找到艺术方向的纽恩南,他都是四处受尽白眼的人。在尘世生活中,他不擅长,太单纯,他不遵循人世间的生活规则,在艺术道路上他走上了天堂,可是在生活之路上他一直在地狱里承受着(用我们常人的眼光看)。不管怎么样的煎熬,没有一分钱忍饥挨饿十天,发烧不止,或者是终日画画而被人认作疯子,他都承受住了,最后让他走向自我灭亡道路的却是艺术上灵感的衰竭。虽然生活在最贫苦的尘世里,他却从来没有觉得苦过,只要他能画,他可以画,他就很快乐。最后因为精神分-裂的折磨,导致他灵感衰竭,然后开枪自杀,那也没有让人觉得灰暗,反而觉得他渴望生活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他要自己与自然沦为一体罢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胜任才是硬道理读后感

《胜任才是硬道理》读后感

——吴忠良

通过拜读施伟德先生的《胜任才是硬道理》一书,我深受启发,对于这本书的诸多观点我也感同身受。这本书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工作在一线导致获取外部信息的机会比较少的工作人员来说,就如沙漠里遇到的绿洲,久旱之后恰逢甘霖,让我因长期重复工作而积攒下的职场困惑有了针对性的解答。在没有阅读这部书之前,我一直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认识不够深刻,甚至有时候刻意去回避自己在工作中的很多不足,像鸵鸟那样只知道埋头做事,却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所以《胜任才是硬道理》是一部难得的职场励志的好书,它带给我们的许多观点对于我们这些在繁忙工作中较易迷失自我的人们就如醍醐灌顶,让我们不再在职场中盲目摸黑。我认为这部书带给我的启发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胜任才是硬道理》这部书从根本上解决了“胜任”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胜任最直接的外在表观就是:胜任的人能够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效益,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胜任的人能够弥补了领导的不足,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胜任的人能够主动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即便遇到再大的难题;胜任的人,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交代的任务。本书还引导我们怎么成为能胜任工作的人,那就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我的胜任力:习惯于找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借口回避问题;树立结果意识,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好的结果,花最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润;拥有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和个人的活力和竞争力;主动自发地做事,机遇往往是给有心的人准备着的,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发地参与工作,任何单位都喜欢这样的人;忠诚和负责任,这是一种品德和能力,也是领导信任的基石。

第二,《胜任才是硬道理》这部书从源头上遏制了我们消极工作的怠慢情绪。我们为什么不能胜任?我们不能胜任的根源在哪里?我们离胜任还有多大的距离?这些在书中都给出了一一解答。通过与书中的要求对比,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大局观和全局观还很差,虽然工作中尽心尽职,殚精竭虑,对待工作不可谓不认真,但是往往有时候缺乏与领导或高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对单位的发展方向和意图不是很明确,于是在工作中大多时候是处于蛮干和盲目干的状态,所以虽然努力尽心地工作,但是工作的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以前总是想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学习《胜任才是硬道理》这部书使我一下子茅塞顿开了,原来并不是自己的工作精力不够,而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做得太少,也就是说胜任力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积极主动,多与领导沟通,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用领导的思路来规范自己的工作。

…… …… 余下全文

篇四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

——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缘聆听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xx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xx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

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

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

…… …… 余下全文

篇五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2篇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2篇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一)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的一本心理自助书籍,豆瓣网上评价很高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沉淀整理一下,又几乎都忘掉了。

看这本书,和看其余任何一门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一样,我再一次确信一个人的性格浓缩着童年时的一切人际关系。一个人儿童时期的所有经历,形成了他内心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将影响到他的一生。不过还好,只要一个人愿意自我学习,那么他就可以“重做自己的父母”,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读这本书,能找到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的影子,也许是我和作者一样都读过他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也能找到张德芬的影子,我相信作者一定和我一样,读过张德芬的书系。

这本书告诉我们,悲伤、愤怒、内疚、恐惧,这些平时被贴上“负面”标签的的情绪,其实和所有的正面情绪一样,有着完全平等的关系。不需要为这些情绪而羞愧、焦虑,也不要去强行压制。强行的压制某种情绪,它往往会以别的形式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有人强行压制悲伤,却发现到了夜晚难以入眠;有人强行压制内疚,却会在潜意识里逼迫自己成为没有内疚感的“圣人”。

张德芬的书教会我们要关照自己的内心。当负面情绪来临,不要逃避,不要惧怕它。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心里有点难过。”然后就好好的、勇敢的去体会此时的感受。比如“我感觉心口有点堵,我觉得脸上在发烫”等等,大约半个小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过去。张德芬认为,如果害怕、抵抗、逃避某种情绪,那这些害怕、抵抗和逃避就会像钩子一样勾住这情绪,在心里久久不去;而如果坦然的接受,尝试去拥抱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样的情绪很快就会过去,内心又恢复到空灵的状态。

然而正是这坦然的接受是最困难的,也是痛苦的,因此心理学家派克认为心理成长的关键在于“可以直面痛苦”。武志红的这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也告诉我们:“不论忧伤、愤怒、焦虑、妒忌等,假若你学会敏锐捕捉并坦然接受他们,那么你就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六 :山南水北读后感

山南水北读后感 自从读书论坛上有幸接触到《山南水北》这本书后,认真阅读这本作品。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我不知道湖南是否真有一个叫八溪峒的地方,反正网上搜索到的这个地名全部出自韩少功的这本书。不过,如果有,这个小小的地方会因韩少功而著名,一如沈从文之于湘西。又或者,是八溪峒让韩少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事实上韩少功的大名此前已经如雷贯耳了。我最先读到的是他翻译的作品,毫无疑问是那本后来变得有点泛滥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让我真正喜欢他的文字的是他翻译的葡萄牙作家佩索阿的《惶然录》,也许是佩索阿本来就写得精彩,但原著精妙绝伦翻译不堪入目的书我们并不罕见,开卷第一句话“写下就是永恒”,直捏人心。

在更早之前,韩少功以“寻根文学”作家的身份而为世人所熟知。他的《爸爸爸》和《马桥词典》是新时期文学为数不多的收获。尽管当代文学的老师在课堂上推荐过,但我必须坦白承认,我没读过。韩少功也编杂志,他曾把《海南纪实》办得发行过百万,又把《天涯》弄得跟《读书》齐名,所谓“北有《读书》,南有《天涯》”就是他创造出来的伟业。

20xx年,韩少功出版《山南水北》。这一年,他获得《南方都市报》“第五届华语文学 ”年度杰出作家,授奖词说:《山南水北》,作为他退隐生活的实录,充满声音、色彩、味道和世相的生动描述,并洋溢着土地和汗水的新鲜气息。这种经由五官、四肢、头脑和心灵共同完成的写作,不仅是个人生活史的见证,更是身体朝向大地的一次扎根。在这个精神日益挂空的时代,韩少功的努力,为人生、思想的落实探索了新的路径。 其实,“寻根”也好,“扎根”也罢,不过是学院教授和传播媒介的噱头。我不相信根在乡村,就像我不觉得根在城市;我认为根在世道人心。在《山南水北》这本书里,我喜欢的是韩少功自省自觉的态度,质朴平和的文字,还有稀奇古怪的故事。我读得哈哈大笑,也读得鼻子发酸。 “ 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我的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轰轰城市。”韩少功并没有为了拥抱乡村,而忘恩负义地对城市过河拆桥,这是我首先欣赏的。我读过太

…… …… 余下全文

篇七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一: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一篇名着,名字叫《徐霞客游记》。读后深有感触。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着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着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 …… 余下全文

篇八 :《这一路,愿感恩常在》读后感

这一路,愿感恩常在

从往昔,至未来,我想,人生中应该不会再有另一段时光,可以让我以如此

纯净的心灵感受那么真实的世界和多彩缤纷的人性。我相信,这段似水流年的回

忆,也许需要我穷尽一生去回味和感悟。 ——题记

(一)人性的本尊,总是不期而遇

进建行工作一年有余,这一年里,我确实遇到了很多人。

我遇到过一名做餐饮的小贩,要存的钱不多且零散,钱币上都有着他所卖

食品的味道,浓浓的油腻味。尽管衣着简朴,但她会把需要签名的单子,一笔一

划认真签好,然后略带羞涩的用手伸过钱直递到你的面前,就那么一直伸着直到

你拿到,生怕有一丝差错,那扭曲的动作,让人心里酸酸的感动,办完了还不停

的道谢。

我遇到过一个来缴票款的阿姨,当然她是我们这里的常客。记得第一次给

她办业务的时候,不小心将她的名字、金额都打错了,办完之后立马就发现了,连声道歉缓和气氛。没想到她说,没关系你只要帮我把钱全打过去就行了,名字

错了都没关系,只要不影响到你就行了。

我也碰到过没什么钱的,拼命吹嘘自己做这个银行的理财,是那个银行的

VIP,随便逮着个机会就想吵一吵,让你们退一步,好占点蝇头小便宜,一分一

毛的利率差价,几块钱的手续费都会为难你的人。也有浑身品牌,学历不知怎么

高的白领丽人,从来不怀疑自己不是什么都懂这件事,这个怎么会是这样,一定

是你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系统不行,体制不对,总之他认为是怎样的就是你

们不对。

说了这么多的例子,其实是想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格品行,绝

对跟你的出身,财富,教育没有任何关系,这永远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可以对

那些善良的人心怀感恩,对不尊重你的客户以牙还牙,可是你必须明白,坐在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