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安德义论语解读——公冶长篇第五28(讲仁之用)

安德义论语解读——公冶长篇第五(28)

2010-01-26 16:33:04 来源: 评论:0 点击:152

【题解】

本篇取“子谓公冶长”句中“公冶长”三字为篇名。

上篇谈“仁”,谈“仁”之义,本篇亦谈“仁”,重点谈“仁”之用,谈孔子以“仁”为依据对人物的品评,大体分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对孔门弟子的品评。如屈而受缧绁之难的公冶长,善于保护自己的南容,前者嫁姑娘,后者嫁侄女。赞扬子贡的精洁高雅,婉惜其专才而有余,通才而不足。同时记载了子贡的善推导能自知,以及对恕道的研究,对子路耿直豪爽,闻道即行,善于治兵才能的肯定;批评其好勇过我,勇而无谋的不足。其他如宓子贱的君子之行,冉雍的仁而不佞,宰我的懒惰,申枨的无欲,冉求的邑宰之才,公西赤的应对之能,颜回的闻一以知十,漆雕开的清风亮节,皆在品述之中。尤其是孔门师徒言志抒怀的内容,更是本篇的重点。 第二类是孔门弟子以外有关人物的述评。反面如臧文仲的僭礼,正面有子文的忠诚,陈文子的清雅,伯夷叔齐的清高,宁武子的愚直,子产的君子之道,晏子的善与人交,他们是贤人,是君子,但他们都不够“仁”德的标准。诸如季文子的“再思”之谏,狂简小子的思念之情,微生高的以曲为直,以及左丘明巧言令色足恭之耻,君子内讼改过之德,均需读者反复咀嚼品味。

【原文】

5.1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④。

【注释】

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学生,生卒年不详。 ②妻(qì):名词作动词用,嫁女儿,在这里应为“许配”。 ③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子,这里指代监狱。 ④以其子妻之:(孔子)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子:这里指女儿。妻:以……为妻,意动用法。

【语译】

孔子在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尽管他正在蹲监狱,但他是无罪的。”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解读】

…… …… 余下全文

篇三 :05《论语.公冶长》串读

论语☆公冶长第五

经常遇到一些朋友问,就算是说读了《论语》也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做?其实我们应该多了解孔子的弟子,孔子虽然是?吾不试,故艺?但是?无行不与二三子?,实际上孔子的许多思想都是通过他的弟子的从政经商等在社会上付之实践。当然孔子与弟子之间也会存在观念上的分歧,有一些实际上还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造成的。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经常发牢骚,但是也没有把他们逐出师门。通过对各种各样学生的培养和出仕,孔子把自己的思想影响深入到具体的政治领域,扩大到更大的社会范围。这种既不隐,又不仕的方式,实际上是其自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的理性选择和巧妙妥协。

孔子作为思想家,自然会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所以他追求道德学说上的精雕细琢,而孔子学生包括向他求教的诸侯、大夫、朋友,则来自社会的各个层次和方面,他们不可能做到和孔子一样超脱,他们要面对更多的现实问题,在许多具体事情上进行权衡与把握,有一些在现实社会中和而不同,义与之比,做出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如子贡、子贱 ,有一些在现实社会中和而不流,义与之比,在大是大非面前,用生命捍卫自身不能放弃的根本原则,如子路、还有经常被孔子作为反面典型的宰我。

通过了解孔子弟子的事迹,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无道则隐,有道则仕?的真正含义,才能明白中庸的实质内涵。春秋是个乱世,但是严格来说仍然介于无道与有道之间,在当时对于天下而言,孔子及其弟子虽然没有能够挽狂澜于既倒,但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层次,不同的冶理范围内,也短暂的、局部地而又富有示范意义地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当然也才能更加深入的明白,先秦儒家思想为何会沿着孔子---孟子---荀子的一脉,从?礼乐之冶?最终走向?隆礼重法?的必然结果,从而达到时代性的顶峰。

另外通过了解孔子的弟子的历史事迹,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深远的时代背景,也才能让《论语》中的夫子寥寥数语,因故事情节的完整而变得生动起来。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论语》读后感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的语录体散文,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整本书共分20篇,分别是《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该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同时,该书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对于《论语》,我也只是大概地读了几遍,没有去深入地考察研究,但即便是这样,也在字里行间被孔子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为他的宽宏仁爱的胸襟和超人的智慧折服! 也许会有许多现代的年轻人对于这本老祖宗留下来的书不屑一顾,觉得都已经是21世纪了,那种老朽的思想早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了。其实正好相反,生活在物质欲盛行的年代的我们越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论语》,听听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讲讲仁爱、孝顺、诚信、和为贵等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无尽的物质欲望冲昏了头,离我们的本真越李越远。其次,论语里面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等,到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实用性的。当然,毕竟是那个时候的著作,里面的一些思想在现在我们看来是片面的或者完全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本书,取其精华,取其糟耙。对于这本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我们现代人是很有必要一读的。下面我就大概地讲下我读这本《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论语 读后感

论语 读后感

教师读《论语》有感

《论语》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单单只教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教育工作者《论语》读后感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楷模。《论语》中很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容易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教出合格的学生,这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论语1000字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以及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也记录了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而后时不时的实习,不一样是很令人自得其乐吗?有同道从远方来,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一样是很令人拍手称快吗?别人因为不了解我,而我能够做到不怨恨、不恼怒,不一样是一个谦谦君子吗?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论语读后感

虽然高中就学过论语,却从没想过将它用在生活中,只当它是一门必修的科目罢了。《后会无期》海报的标语是“听过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对此我也深有同感。而《论语》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道理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否还有帮助呢?

加入了论语读书会后,我发现这些道理并不过时,甚至还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地印证。

记得我第一次讲解的是公冶长篇中,子贡讲的一句话,“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一句阐述的就是孔子所说的“恕”。所谓恕,就是如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打个比方,自己被骂时心情一定会很不爽,就算自己错的离谱,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被骂是理所应当。将心比心之下,是不是也不应该再去骂别人了?

这学期我正好经历一件事,与这一篇有关。开学时,我带了一个很重的箱子来学校。从拱北到学校,一路搬得我精疲力尽,最后几乎是几十米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这一次可以说是一场噩梦了。

几个月后,我从拱北回学校,在即将进关口时,看到一个老奶奶左右两肩各背着一袋米,走起路来也颤颤巍巍地。在看到的一瞬间,我就想起了自己之前的搬箱子的事。感同身受的经历,让我不自觉的涌起了同情心,刹那之间,便有了想上去帮忙的冲动。

这一次经历让我感受到《论语》里的话,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可以在生活中体验到的。之所以说《论语》里的道理贴近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它不是突然抛出一个我们平时不知道的仁来让我们实践,而是给出了一些我们偶尔能做到的事,比如我当时做到的推己及人。

而我当然无法长时间的一直做到这样。正如孔子说的“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我想儒家的修行就是如此吧,不打坐,不闭关,而是从偶尔能做到的事做起,让自己能更久地持续地做到。如果我能三个月都做到“恕”,是不是离君子更了近一步呢?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论语译注读后感

姓名:张亦寒 班级:金融工程二班

《论语译注》读后感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中国影响深远,是中国儒家的经典,更是每个中国人必读的书。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现代的人若只读古汉语的《论语》,并不能完全参透其中的奥妙,甚至连其中的意思也无法明白。因此便有志向宏大的有识之士,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奉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供后人学习。这样,我才能在寒假阅读到《论语译注》这样意义深远的书。只怪我才疏学浅,不能参透其中的精髓,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希望有人读后不要笑我。

《论语译注》一共分为20个章节,分别是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等等。《论语》内容之多,大多晦涩难懂,但还是有些内容令我印象深刻,略有所感。

学而篇中有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先从基础做起,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够持续地发展。这对我也是一个启示,当我毕业以后,一开始很可能只是到基层工作,也许没有我曾经期望的那么美好,但只要我努力,把基础打好,就能产生自己的

“道”。为政篇中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意思是:“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的住呢?”这句话告诉了我如何去了解一个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就应该谨慎交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与那些品行端正的人交友,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然而,人的善恶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这世上不仅有君子和小人,还有伪君子。伪君子内心是小人,却假装成君子,我们若不擦亮眼睛,难免会被蒙骗过去。正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善于伪装的人,内心是不会太善良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