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育的艺术的》读后感

《教育的艺术的》读后感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这是我读了《教育的艺术》之后的 想法。

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教育案例,感触颇深。这100个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辛勤汗水,闪耀着其智慧光芒的教育案例,不仅让我们能从中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独到的教育理念,而且使我们能和苏霍姆林斯基一起去思考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爱他们而又严格要求他们,如何在他们当中寻求优秀的、独到的东西并展示他们的才能。

特别是读了对8岁孩子告密的思考,我就想到了自己班里的孩子,我常常把类似8岁孩子那样的行为看成是告密或者中伤别人,反而讨厌和厌恶这样的孩子,有时会认为这是小事一桩,将其弃置一边,现在我想在决定怎么做之前,我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在头脑中多闪现几个问题,多思考一下。读了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整个面貌----对一位家长的答复后,我想了很多。确实“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每一位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爱的方法却大有讲究。总觉得孩子小,不忍心让他不安和伤心。千方百计不让孩子看到生活中困难和不幸的一面,这在本质上说是溺爱,在溺爱的环境中,孩子就成为娇生惯养的宝贝,而不能成为勇敢、坚强的人才。我想:今后我要让我的学生们看到生活的全貌,要学会“动心忍性”。

如何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也是一门艺术。书中特别提到了如何和家长处理好关系令我受益非浅。教育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老师因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家长请到学校进行“道德训斥”,父母回家就用强硬的手段吓唬甚至打骂孩子,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和家庭都对学校产生了不愉快情绪,不但家庭教育成为空谈,学校教育力量也大大削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在巩固家庭的稳定上有重要的使命,学校大多都忽视了让学生把愉快幸福带给家庭,这种美丽的联系是最细微和牢固的纽带。我从这些语言中顿悟出日常家校联系缺少的就是对学生、家长人性的尊重。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进行沟通,首先把孩子在某方面喜讯告诉家长,和家长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同时与家长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教育孩子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孩子的艺术》有感

荷花小学 胡春华

在这个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时代,对家长们来说,孩子的教育失败是无可弥补、遗憾终生的失败。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老师,也不再是那么好当了,很有可能,学生有某些方面懂得比你多,教育方式方法上已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断探索。教育是一门塑造灵魂的艺术,作为家长、教师,我们怎样做才算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呢? 这些天一直在翻阅《教育孩子的艺术》,说实在的,买来后,我已看了好几次,颇受启发。本中内容分家庭教育篇、学校教育篇、社会教育篇和箴言妙语篇,另外还有各省的一些获奖征文。书中没有空洞的说教,每一篇都来源于实际,讲述的是每个作者身边的故事,或是他们在平时的教育 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与体会,夹叙夹议,可读性强,能给每一个阅读的人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签。下面说说自己阅读中的感悟吧!

一、身为家长,不要让“爱”压死孩子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不一样的“爱”却会造成不同的后果。最严重的莫过于“溺爱”。面对孩子的许多无理要求,无条件地满足,无时无刻不为孩子撑起保护伞。书中写道,有几个孩子在放学后自告奋勇地去清扫厕所,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看见儿子在厕所里满头大汗地搞卫生,马上气呼呼地责问老师,为何让他孩子干这种臭活。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样的“爱”中,孩子会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爱中,

教师的苦口婆心倾刻间前功尽弃,灰飞烟灭。还有就是“爱”的期望太高。书中的一篇《她将父母骗了三年》一文,让人看后心情无法平静。一位女儿“考”上了重点中学,让父母着实地兴奋了一番,然而当高三家长去学校找班主任时,却被告知查无此人。原来这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尖子生,老师喜欢、家长溺爱,大家都指望她“成龙”,考高中时,家长指示要破釜沉舟,非重点学校不去。可孩子考砸了,她不敢告诉父母实情,假装考上了重点中学,开始长达三年的欺骗生活。爱孩子,严格教育是对的,但孩子稚嫩的心灵却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第一,可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身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把握好对孩子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教育孩子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孩子的艺术》有感

来源:虹桥外国语学校 作者:教师 日期:2014-10-26

在这个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时代,对家长们来说,孩子的教育失败是无可弥补、遗憾终生的失败。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老师,也不再是那么好当了,很有可能,学生有某些方面懂得比你多,教育方式方法上已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断探索。教育是一门塑造灵魂的艺术,作为家长、教师,我们怎样做才算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呢?

在这个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时代,对家长们来说,孩子的教育失败是无可弥补、遗憾终生的失败。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老师,也不再是那么好当了,很有可能,学生有某些方面懂得比你多,教育方式方法上已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断探索。教育是一门塑造灵魂的艺术,作为家长、教师,我们怎样做才算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呢?

一、身为家长,不要让“爱”压死孩子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不一样的“爱”却会造成不同的后果。最严重的莫过于“溺爱”。面对孩子的许多无理要求,无条件地满足,无时无刻不为孩子撑起保护伞。书中写道,有几个孩子在放学后自告奋勇地去清扫厕所,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看见儿子在厕所里满头大汗地搞卫生,马上气呼呼地责问老师,为何让他孩子干这种臭活。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样的“爱”中,孩子会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爱中,教师的苦口婆心倾刻间前功尽弃,灰飞烟灭。还有就是“爱”的期望太高。书中的一篇《她将父母骗了三年》一文,让人看后心情无法平静。一位女儿“考”上了重点中学,让父母着实地兴奋了一番,然而当高三家长去学校找班主任时,却被告知查无此人。原来这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尖子生,老师喜欢、家长溺爱,大家都指望她“成龙”,考高中时,家长指示要破釜沉舟,非重点学校不去。可孩子考砸了,她不敢告诉父母实情,假装考上了重点中学,开始长达三年的欺骗生活。爱孩子,严格教育是对的,但孩子稚嫩的心灵却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第一,可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身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把握好对孩子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四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读后感

安图县新合中心学校 李鹏飞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有11个年头了,回顾以往,我的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积绽方法,摸索经验,在教育实践中历练,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才能做个好老师。

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靠什么?靠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读完《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 “教育的艺术”一文后,我感受颇深,下面就我感受最深的两点,谈谈体会。

1、“这个问题很简单”还是“这个问题很复杂”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一直的观点就是:遇到较难的题时,强调这个题很复杂,很难,想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听,意识到重要性。殊不之,犯了个大错,好老师应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 这样的回答有助于建立学生自信心;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让学生真感到简单,容易掌握。

学习数学过程当中,经常提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回想一下,我一直在打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是后悔呀。

2、“我讲清楚没有?”还是“你们听明白没有?”

不读到这里不知道,之前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好老师永远不会问学生“你们听明白了没有?” 应该问学生“我讲清楚没有”。只有讲不清楚的老师,没有听不明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它更是一门艺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逐步形成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立足现代教育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付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进步,才能成长。

20xx年6月7日

…… …… 余下全文

篇五 :艺术教育读后感

读《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安宁市青龙学校 李静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 1

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教育的情趣和艺术》读后感

《教育的情趣和艺术》读后感

读了肖川的这本书,和同作者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1、教育与人生密切关系,美好的教育就是为了人生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当下的生活是愉悦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健康理想人格的形成也更有保障,因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完整的存在过程,是着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责任感,学会放弃,能够放眼未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同时学生的好人格,也来自教育者良好人生,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不断的攫取好的人格,不断追求高尚的人生。

2、教育与环境。人也环境的产物,但环境也是可以由人来改变的,教育就是环境的创设,他体现着人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创设一个安全、快乐,奋发向上,互助友爱,诚信,和谐的生活环境,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为了国家民族的进步,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从点滴做起,即使一切都不改变,我们仍然有努力的空间,更何况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而心态改变了,环境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所有的现实都不过是我们眼中的现实,当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教育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好,我们教育的努力就会更有效率。在下一次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中,我们会看到几十个个性迥异的孩子在巴学园中受到有益终身发展的教育,它证明良好的教育环境会造优秀的人生。

3教育和现实。在本书中作者涉及了现实中的教育,《假如我是农民工》一文中,说出了真正实话,深切的同情着农民,在城市的每

一个角落,有一群粗布衣着,满脸惶恐的农民,他们不敢走进曾是自己建造的大楼大厦,他们没有“两倍加班费”,“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我们的社会有时候的确为权势者考虑的多,而对穷困者考虑的少,我们的制度为什么不能防止这些现象的产生,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不是很我文明,我们教育还得好好努力,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并不能只是消极的等待,我们可以加速这一进程做出努力,因为一切都是事在人为,当农民不在是贫困、愚昧,落后的代名词,“民工”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 消失之日,才是我们教育努力这一过程终结之时。在《马加爵我的兄弟》中,痛惜我们在生命教育的缺失,在当今社会还有相当多的人只要自己过得好就不管别人的死活,马加爵的死给了我们启示,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贫困以及由于贫困而带来的对生命的轻贱,我们不知道愤怒的铁锤下一次会落在谁的头上,不懂得爱别人的人是不幸的,缺乏对苦难的同情的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光。我们要让生命教育的旗帜在学校的上空高高飘扬,让我们一遍遍的呼唤生命的情怀回归人们 的心灵世界,让人间不在有轻贱,不在有专横和跋扈,不在有压榨和杀戮,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善待他人,每个人都能够用爱心来对付我们身边所有人。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从书的题目中就不难看出,张文质老师独特的教育想法,一个“慢”字,读出了张老师对学生的理解,正所谓“慢工出细活”,而教育正是“慢活”、“细活”,“艺术”两字又使得张老师的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方式与众不同。《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老师说出了教育的真相,说出了真理。

在此书中,张文质老师说过:“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的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

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这里的慢指的就是用人性的方式,针对各不相同的、具体的个人,有足够的细致、耐心与充分的教育意识。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但我们京族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教育。教育改革走到今天,许多教育者都在为了培养孩子的终身能力而努力着,这样,我们的孩子会通过各种活动接触到更多的、各方面的知识。这些活动也正以一种百花齐放的姿态呈现出来。从教育者的本意来说,无论开展哪样活动,只有认真、扎实

地展开,才会让孩子们受到有效地教育。但现在有许多学校开展的活动是丰富多彩,可活动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活动过多,必然会需要很多时间来筹备、开展、小结等,为了尽快完成这项活动,许多组织者不得不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然后才有精力去筹备下一个活动的开展。如果能用充足的时间来开展各项活动,那孩子们对这项活动的理解也不会只停留在表面,这校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会更大,每个孩子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它到底会对学生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成全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把眼光放得这么远了,才能对今天的教育行为有所思考,若干年以后,我想我所教的知识对孩子们来说真是不足挂齿了。然而我有没有在他童年的时候给他沉淀下什么了吗?当我年老的时候,如果我也能说上这么一句“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那我想,即使我一生的工作再怎么默默无闻也是值得尊敬自己的了。

…… …… 余下全文

篇八 :教育是慢的艺术 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本值得慢慢品读,细细回味的好书,针对教育现状,作者张文质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就选择其中一点,谈谈我的感想吧。

有些孩子不做回家作业这种头疼的问题,书中一位老师说:要坚持正面教育,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只要真正做到位,做的耐心,一定会有效的。比如说,不做作业的孩子,就让他唱歌,这样就能有效改善这种现象。这种方法经过实践的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实方式还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说一个故事、跳一个舞、表演一个节目、背一首诗、背篇课文……相对于惩罚教育来说,坚持正面教育将会更有意义。

我有时候会利用晨会课请一些作文写得较好的,善于表达的同学讲讲平时怎么鼓励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做完作业后是怎么检查的等等,让他们自己谈谈学习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见解,渐渐地我发现上课时学生坐的更端正了,读的更好了,听的更仔细了,我想这就是正能量,相对于惩罚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更好的达到改善行为的效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