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作业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

一百六十年前,普鲁士政府颁布了臭名昭著的书报检查令,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行着言论新闻专制之事。马克思以一篇洋洋洒洒酣畅淋漓的文章抨击了普鲁士专制政府的无耻行径,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警醒了那些对政府抱有幻想的作者,普鲁士政府的丑恶嘴脸在马克思的笔下无所遁形。

书报检查令先是许给民众一个幸福的希望——言论自由,“根据这一法律,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严肃和谦逊的探讨?

而马克思直接道出了政府的心声,“对真理是否干脆就应该这样去理解,即凡是政府的命令都是真理,而探讨只不过是一种既多余又麻烦的、可是由于礼节关系又不能完全取消的第三者?”

普鲁士政府不希望民众有不一样的声音,于检查令来说,倾向是它的主要标准,而且是它的贯穿始终的思想。马克思说“追究倾向的法律,即没有规定客观标准的法律,是恐怖主义的法律。”准确意义上讲,追究思想的法律不是国家为它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追究倾向的法律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不是法律,而是特权。当政集团的龌龊的良心臆造了一套追究倾向的法律,报复的法律,来惩罚思想,其实它不过是政府官员的思想。

“在任命书报检查官时也应采取同样谨慎的态度,务使书报检查

官一职确由那些经证明思想可靠和能力合格的人去担任,即由完全无愧于该职务所要求的那种光荣的信任的人去担任;这种人既慎重,又有洞察力,他们善于区别事物的形式与本质,当作品的内容与倾向本身已证实没有必要加以怀疑时,他们又善于十分得体地抛开怀疑。”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书报检查官就是得到政府充分信任的利益集团,书报检查官必须特别注意准备出版的作品的形式和语调,一旦发现作品因感情冲动、激烈和狂妄而带有有害的倾向,应不准其印行。”“这种人既慎重,又有洞察力,他们善于区别事物的形式与本质,当作品的内容与倾向本身已证实没有必要加以怀疑时,他们又善于十分得体地抛开怀疑。”这两段话完全是在自相矛盾。书报检查官时而根据形式去判断倾向,时而又根据倾向去判断形式。那么还有什么标准可言,所有的客观标准都已消失了,人身关系成了关键,能称之为保证的只有书报检查官的“得体”的处事方式。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最近,一直都在看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我想说,它不仅是马克思写的一篇学术性的论文,更是一篇政论文章。文章中,吗可是通过对“书报检查令”的批判,从而对政府进行了批判。同时该文章也被许多人公认为开启了普通人争取新闻自由的崭新篇章。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普鲁士政府在1819年曾经颁布过关于实行书报检查的法令。1830年七月革命后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书报检查措施。1840年以后,普鲁士自由主义反对派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要求日益强烈,为了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这项新法令使自由主义者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新闻出版自由的新时代即将到来。然而新的书报检查令只是表面上不限制作家的写作活动,实际上它不仅保存而且还加强了反动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马克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从政治上分析新闻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普鲁士书报检查立法的性质,从而揭露新的书报检查令的虚伪性。

马克思看到,检查令使用“严肃”“谦虚”这类词汇来限制言论的自由发表。条令里说“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严肃和谦逊地探讨真理”,他批判“谦逊”的解释,让人怀疑这部分出自个人经验主义的判断,但他用上了反证的逻辑:“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而且要它对谁谦逊呢?对它本身吗?真理是检验它自身和谬误的试金石。那么是对谬误吗?”逆向思维倒压过来, 让人有如鲠在喉的痛苦。

按照马克思的批判,检查令每一种看似放宽限制的词句背后,都隐藏着更深的对出版自由的钳制阴谋。种种限定词,将这种“新闻自由”限制在无穷小的范围内。

马克思以其敏锐的眼光看到其专制,他强调人的自由,尤其是精神的自由,他认为,人的精神存在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将这种自由扼杀,最终只能滋长专制和愚昧,世界最终会变得黑暗。但是检查令却指定用一种形式、一种风格来表现精神,即严肃和谦逊的态度,这种规定本身就是对自由创作的一种抹杀和限制。书报检查令首先是对作者自由写作权的剥夺,其次是对报刊的批评与监督权的剥夺,最后又是对挑选编辑权利的剥夺。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对比世界上一些国家,我们不难发现,新闻媒体言论自由对于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越是新闻媒体言论自由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普遍相对较高的,同样,其政府办事效率、腐败水平也与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我们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更加完善的媒休运作机制,赋予新闻媒体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笔记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笔记

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取代了威廉三世颁布于1819年10月18日的“旧”书报检查令。此“新”法令宣扬的保障言论、出版自由而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马克思却冷静的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制主义的实质,对该书报检查令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第一篇政论文,也是马克思在舆论上进行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其实早在1819年,普鲁士政府就颁布过一个书报检查令,这个法令给德意志的精神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遭到群众的强烈反对,政府为了平民愤,于是才有了1841年新的书报检查令,并虚伪的表示,“坚决反对加于写作活动的各种无理的限制,??承认公正而善意的政论是必要的。”企图通过这一手段来稳固统治。在一定的时期内,这个新的检查令确实欺骗了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走向出版自由的第一步,但是马克思却以自己独特的政治敏感,看穿了这个所谓的自由的检查令的虚伪之处。

新的书报检查令规定:“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统治者表面上确实是对出版自由进行了保障,但是马克思在《评》中对“严肃和谦逊”提出了质疑,真理本身如光芒一样,是不可能谦逊的,对谦逊的讨论的限制,实质上是限制了对真理的探寻;而严肃则是对个人风格的一种限制,法律准许你写作,但是你必须用严肃的风格去写作。马克思对此辛辣地嘲弄道:“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马克思分别对严肃和谦逊进行了客观的有力的驳斥,这样看来,所谓的新的书报检查令,就是统治阶级在玩文字游戏,实质上仍然是对出版自由的限制。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对出版自由有了自己的看法——即对真理自由探讨的自由。在这期间,真理需要经过怀疑,不确定等等过程,然后再众人的探讨中寻得最终确定的真理。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TXT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

我们不是那种心怀不满的人,不会在普鲁士新的书报检查法令公布之前就声明说:即使丹纳士人带来礼物,我还是怕他们。相反,因为新的检查令允许对已经颁布的法律进行讨论,哪怕这种讨论和政府的观点不一致,所以,我们现在就从这一检查令本身谈起。书报检查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因此,就很难把这种标准同批评分割开来,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的。

当然,对于检查令序言中所表述的一般倾向,每个人都只能表示赞同:

“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国王陛下曾于本月10日下诏王室内阁,明确反对使写作活动受到各种无理的约束。国王陛下承认公正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

当然!既然书报检查是必要的,那么公正的、自由的书报检查就更加必要了。 可是,这里有一点马上就会使人们感到有点诧异,那就是上述法律的日期。该法律颁布的日期是1819年10月18日。怎么?难道这是一项由于时势所迫而废除了的法律吗?看来不是,因为现在不过是“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必须遵守这一法律。由此可见,这一法律1822年以前一直存在,不过没有实施罢了。正因为如此,现在才又提起它,“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

尽管有了法律,但是新闻出版物到目前为止仍然受到种种未经许可的限制,这就是从上述书报检查令的序言中得出的直接结论。

上面的话是针对法律,还是针对书报检查官呢?

我们未必有理由能肯定说是后一种情况。在22年当中,保护公民的最高利益即他们的精神的主管机关,一直在进行非法的活动,这一机关的权力简直比罗马的书报检查官还要大,因为它不仅管理个别公民的行为,而且甚至管理公众精神的行为。在组织完善的、以自己的行政机关自豪的普鲁士国家里,政府高级官员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一贯的不忠诚的行为,难道可能发生吗?还是国家总是盲目地挑选最无能的人去担任最艰巨的职务呢?最后,也许是普鲁士国家的臣民已根本不可能起来抗议这种违法的行为吧?难道普鲁士的所有作者都如此愚昧无知,连与自己生存有关的法律也不知道吗?还是他们的胆子太小,竟不敢要求实施这种法律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报告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报告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迅速发展,但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国仍处于封建制度重压之下,及至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受封建势力尤其是封建政治和封建文化的严重阻碍,其中最典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缺乏社会舆论,比如报刊言论稍有不当便可能被查封停办,此时德国公众普遍呼吁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希望放宽甚至摆脱书报检查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普鲁士政府于19xx年12月制定“书报检查令”,并于19xx年1月颁布施行:

“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国王陛下曾于本月10日下诏王室内阁,明确反对使写作活动受到各种无理的约束。国王陛下承认公正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

这一书报检查令的颁布使不少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之叫好,但马克思极为敏锐地看穿了封建统治者的伪善面孔,发现了书报检查令阻碍民意、强化专制的实质,由此,马克思写出了他的第一篇政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来反对封建书报检查制度,争取出版自由。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马克思大学毕业不久,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影响颇深,立场上尚属于民主主义改良派,并未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与封建政府彻底决裂,并且仍抱有改造和完善普鲁士国家政治的幻想,也就是说他尚未成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但这都不能掩盖他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思想和缜密逻辑。

第一点,针对“国王陛下承认公正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普鲁士政府在找替罪羊转移公众注意力,政府将书报检查制度的不合理归咎于书报检察官。但马克思发问:“上面的话是针对法律,还是针对书报检查官呢?”如果说是检察官的问题,那么作为以组织完善、行政有力著称的普鲁士政府,在这长达22年的时间里任由不合格的书报检查官无所作为,不就说明国家“盲目地挑选最无能的人去担任最艰巨的职务”,这不仅关乎检察官个人荣誉,更是败坏了整个国家的荣誉。但如果是法律本身的问题,那么22年之久都未能给言论自由以帮助,为何还要求助于这不中用的法律?对此,马克思作了简单而有力的总结:“虚伪自由主义的手法通常总是这样的: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人这个工具,而保全事物本身,即制度。这样就会转移从表面看问题的公众的注意力。”难道封建统治者不是这样想的么?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

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马克思在此篇评论中,大幅度地讽刺了“书报检查令”的自相矛盾,如“根据?书报检查令?的要求,书报检查官就必须是时而根据形式去判断倾向,时而又根据倾向去判断形式。检查令禁止作者怀疑个别人或整个阶级的思想,但是同时它又允许书报检查官把全体公民分成可疑的和不可疑的两种,分成善意的和恶意的两种。”等等。这些充满着矛盾的法律中无非是透露出了官员们的两个目的:一是掩饰动乱中的心慌;二是借助国家机器巩固自己的地位。 马克思充满激情地写下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揭露了检查令所谓的“自由主义”的“虚伪”本性,认为它只制造改善的假象,而不从本质上去改造事物本身。他希望新闻工作者能坚持本我,用自己的方法去看这个世界,揭露这个世界。

读完此文,不禁想到现在中国的新闻界的情况。“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这是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喊出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对言论自由的华丽宣言。中国的政府正是如此。一边说着言论自由,一边各种“和谐”。新闻中出现的于政府有负面影响的消息,最终结果如何?不是销声匿迹,就是跳出一些所谓的有发言权的人,堂而皇之地糊弄搪塞过去。

临时工,协警,等等等等,谁看不出来是糊弄?但又有谁敢真的站出来痛斥揭露?中国的新闻界已经病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

我们不是那种心怀不满的人,不会在普鲁士新的书报检查法令公布之前就声明说:即使丹纳士人带来礼物,我还是怕他们。相反,因为新的检查令允许对已经颁布的法律进行讨论,哪怕这种讨论和政府的观点不一致,所以,我们现在就从这一检查令本身谈起。书报检查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因此,就很难把这种标准同批评分割开来,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的。

当然,对于检查令序言中所表述的一般倾向,每个人都只能表示赞同:

“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国王陛下曾于本月10日下诏王室内阁,明确反对使写作活动受到各种无理的约束。国王陛下承认公正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

当然!既然书报检查是必要的,那么公正的、自由的书报检查就更加必要了。

可是,这里有一点马上就会使人们感到有点诧异,那就是上述法律的日期。该法律颁布的日期是1819年10月18日。怎么?难道这是一项由于时势所迫而废除了的法律吗?看来不是,因为现在不过是“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必须遵守这一法律。由此可见,这一法律1822年以前一直存在,不过没有实施罢了。正因为如此,现在才又提起它,“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

尽管有了法律,但是新闻出版物到目前为止仍然受到种种未经许可的限制,这就是从上述书报检查令的序言中得出的直接结论。

上面的话是针对法律,还是针对书报检查官呢?

我们未必有理由能肯定说是后一种情况。在22年当中,保护公民的最高利益即他们的精神的主管机关,一直在进行非法的活动,这一机关的权力简直比罗马的书报检查官还要大,因为它不仅管理个别公民的行为,而且甚至管理公众精神的行为。在组织完善的、以自己的行政机关自豪的普鲁士国家里,政府高级官员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一贯的不忠诚的行为,难道可能发生吗?还是国家总是盲目地挑选最无能的人去担任最艰巨的职务呢?最后,也许是普鲁士国家的臣民已根本不可能起来抗议这种违法的行为吧?难道普鲁士的所有作者都如此愚昧无知,连与自己生存有关的法律也不知道吗?还是他们的胆子太小,竟不敢要求实施这种法律呢?

…… …… 余下全文

篇八 :马列新闻原著作业——马克思人民报刊文章读后感

马列新闻原著选读作业

【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文章读后感】

权利的斗争源于思想的觉悟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班 级: 新闻2010级辅修班 学 号: ???????. 姓 名: ????.. 指导老师: 李卓钧

二零一三年十月

权利的斗争源于思想的觉悟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1842年元月,马克思为《德国年鉴》写了第一篇政论性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重读此文,见到的是马克思为新闻出版自由的睿智而勇敢的斗争,这种不畏强权,追寻自由的精神,在一百多年前萌芽,其根须亘古及今。

思想不断地与其相对的时代背景进行对流和碰撞,在和原有的知识架构的对峙和整合中迸发。我们所害怕的,往往是思想的贫瘠。而《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则正是马克思发表的,针对颁布的新书报检查令的政论作品。其中书报检查令的第二条特别强调:“书报检查不得阻碍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新的书报检查令并不阻挠人们探讨真理,但这种探讨是受限制的,即必须是“严肃”、“谦逊”的。但是可笑的是,这两个词没有严格的界定范围,何谓“严肃”?何谓“谦逊”?

“严肃在哪里结束,不严肃又从哪里开始呢?谦逊在哪里结束,不谦逊又从哪里开始呢?”马克思在文中写道。显然,这些范围却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条规定看上去保护言论自由,实质上反而对言论自由作了极大的限制。马克思在文中指出,“书报检查不得阻挠的对真理的探讨”在这里有了更具体的规定,即严肃和谦逊的探讨。这个规定一开始就脱离了真理——我们可以探讨真理,但必须是“严肃和谦逊的”进行探讨。我们如果不在指定的“谦逊和严肃”下,就是违背了书报检查的规定。读到这里,突然心里涌现出许多的悲哀来。哪里有什么自由主义的报刊和出版自由?在这样被强袭的黑暗统治时期,自由被位于其上的强权扼住了喉咙,使我们不能言语!如此工于心计而险恶的用心!这样具有倾向性的书报检查制度,使得政府只允许听见属于自己的声音,它沉溺于幻觉,并要求它的人民也陷于这样的幻觉之中,人民失却了探讨真理的资格。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