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有它的发展历程,《光荣与梦想》记叙了美国如何摆脱困境、走出萧条,进而演变成一个超级大国的历程。《光荣与梦想》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xx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xx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作者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威廉·曼彻斯特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光荣与梦想》则是他的第十部著作。 《光荣与梦想》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xx年在经济大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一直写到19xx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xx年“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19xx年朝鲜战争爆发。第三部:《种下恶根》,从I951年到19xx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十年时间。第四部:《必得恶果》,包括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的在任期。第五部:《尼克松终于上台》,从19xx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写到水门事件。这五部分的划分,可以看做是作者对近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粗略的分期。

第一次看《光荣与梦想》比较懵懂,当时只是通读一遍,并没有对它有更深的理解。但在此阅读时便想要细细品味,将它作为研究资料再来看的时候,却有了相当不同的感触。在书中,‘美国的六十年代’被威廉·曼彻斯特称为“必得恶果”的时代——他在书的末尾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1/3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把注意力转到国内来了,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慰,在孤立中寻求复兴。”冷战的冰凉铁幕,国外干预的尴尬结局,使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历史观。正是在这种特殊历史观的作用下,作者才奠定了本书的结论和结构:伟大的美国梦的破灭。 《光荣与梦想》带给我的感受是嘈杂与混乱,用一句在论坛上看到的话说‘这分明是一部美国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我再次读完它之后最深刻的体会。它其实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史料,只能说它是那个年代美国的一部‘历史文学’。 说到历史,恩格斯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现今正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比照中国30年来的历史,竟发现她与美国的这40年颇有些“形似”,甚至于“神似”。两段历史同样开启于动荡,拯救两段历史的同样是天才式的传奇人物,这两段历史同样成为这两个国家往后道路上的关键??有意思的是美国这40年源于一场1929经济危机,而中国这30年结束于一场经济危机。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巍巍中华是否有能力将这30年辉煌继续?继续属于她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光荣与梦想》读书报告

《光荣与梦想》读书报告

高中时代,读的是理科,可是我一直喜欢历史。到了大学后我还依旧爱读史。帝王将相、绿林草莽,我偏爱人物传记。草草看了这本《光荣与梦想》,感慨于历史的波澜壮阔,叹息于人世的桑田沧海,也惊讶于一个国家与她的历代伟人的苦乐酸甜。

  这段历史,短短40年,可美利坚合众国浩浩荡荡230余载,又有几个40年,能如她般令风云色变,可与她相提并论?

  40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被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越南战争、尼克松访华、水门事件。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单独成书,但是却被威廉·曼切斯特杂糅在一起。于是,不得不惊叹于威廉·曼切斯特所显现的对史实的娴熟和现实的洞察,及驾驭历史的能力。

  这段历史距离我们这一代确实很遥远,但这些事实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并不陌生,这些事很大程度上左右了20世纪的历史走向。

  说到历史,恩格斯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有时候,总觉得历史很遥远,可实际上,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差别只在于贡献与作用的大小与多少。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聪明的古人早已洞悉“历史”的重要性。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龚自珍也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光荣与梦想读书笔记

《光荣与梦想——1932-19xx年美国实录》读书笔记

旅途上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因为不受干扰、心态平和,所以总觉得对于所看的书来说,能够被如此这般集中专注的阅读,不能不说是一幸事。今年暑假回家的车上,挑选的是《光荣与梦想》的一二部,这次,最应该感觉到幸运的绝对是我本人。

《光荣与梦想——1932-19xx年美国实录》是美国记者兼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初版于19xx年的著作。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看到一个电视读书栏目介绍说此书最近被重新校译出版,特别想一睹这套影响了一代人的名著,可是看到书店码放的一套五本精装16开本大部头二百大洋的价码,踌躇再三还是放下了。于是来到厦大第一次进入图书馆主页,搜索的便是这五个大字。不巧新版本可能比较抢手,几次的搜寻都未能如愿。直到放假之前,躲到有空调的曾厝垵图书馆避暑,竟然让我翻到这19xx年由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问题研究室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出版、所谓供内部参考用的最老版本。书虽老旧退色竟还整洁,纸张虽发黄发霉可还干净!

回家的道路有些曲折,需要先坐厦门到南京的火车,然后再从南京转车,所以不得不精简行李,仅有的一个背包,除了必需品只能挤进两本去。那么就这样上路吧。

这套书从19xx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xx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四十年间的美国历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xx年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xx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xx年珍珠港事变一直写到19xx年朝鲜战争爆发。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应该说,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的绘声绘色。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Review of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It was not until I came to university that I stumbled upon William Manchester’s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1972. I devoured that huge work, with an incredible joy. This was

history, not in black and white as so many histories are, concerned mostly with names, dates, and battles, but in full living Technicolor. A rainbow of information of what life was like.

It was from Manchester that I learned of the Bonus Expeditionary Force, and the response of General

MacArthur, and the future President Eisenhower, who was his aide. As his only aide, Eisenhower's desk was separated from the Army’s Chief of Staff by a single slatted door. Did you know that Eisenhower would draw trolley tokens down the hall of the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 to travel up Pennsylvania Ave to the Hill? I didn’t, and found the image fascinating.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光荣与梦想》19xx~19xx年有感

读《光荣与梦想》1932~19xx年有感

梦想与大爱

——读《光荣与梦想》1932~19xx年有感

周菲 弋阳教育

19xx年到19xx年,美国饱受着内忧外患,面临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坎坷国运。在这十年里不同立场的政治人物里,有的让我堪为佩服,有的让我嗤之以鼻。给人记忆深刻的永远不是小人,而是时代造就的英雄。

19xx年,美国处于'大萧条'时期,经济危机。失业率、饥民量和流浪者猛增,连白宫对面的建筑物行政办公楼竟也破烂不堪、外表丑陋。远征退伍军人却成为了政府所驱赶与攻击的对象,其因为美国支付不起他们的退伍费用,连总统胡佛对此行为默认……甚至人们宁愿自杀也不愿苟且偷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当总统谁就是被人们所唾弃的,然而乱世中总会出现英雄。当罗斯福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别人说什么他都回答是是是,人们都说他是两面派,胡佛也相信他会是个听话的傀儡。谁都没想到竞选成功后的他才用不断的行动展示了其真正的实力。

罗斯福就是让我在本书中钦佩不已的政治人物之一。

罗斯福有着聪明过人犹太人的头脑,而且还善于等待。做人进退维谷、做事干脆利落,任何时候不轻易改变决定、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众多小人诽谤他,甚至伤害他家人时,他仍旧坚持决定好的做法,甚至不把诽谤的人当作对手。我们可以学到一点:一定不要和小人做纠缠,必要的时候重重一击,不给再次喘气的机会。

聪明的人总是会被聪明误,罗斯福也是。好几次明明想打击对方却给自己挖了好大的坑,不过聪明的人懂得如何去挽回局面,甚至来个扭转乾坤。

在面对珍珠港事件,罗斯福表现出不可置信,但事实让他无话可驳。突如其来的袭击让他愤怒的同时,也让他自尊心极其受挫,可是罗斯福就是罗斯福,很快就冷静下来并暗中采取措施。罗斯福的睿智远见和控制能力,非常人可及也。

而罗斯福让我感动的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头脑有多聪明,而是他对目标的坚定、对行动的笃定。在'大萧条'时期坚定自己能让美国走出危机,他做到了!在四届竞选中他笃信美国人们会拥护他,他获得了!在就任总统期间,他坚信行动会打倒流言蜚语,他成功了!还有很多其他事件……为目标思考,就会排除一切阻碍!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光荣与梦想读书笔记

  旅途上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因为不受干扰、心态平和,所以总觉得对于所看的书来说,能够被如此这般集中专注的阅读,不能不说是一幸事。今年暑假回家的车上,挑选的是《光荣与梦想》的一二部,这次,最应该感觉到幸运的绝对是我本人。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是美国记者兼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初版于1973年的著作。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看到一个电视读书栏目介绍说此书最近被重新校译出版,特别想一睹这套影响了一代人的名著,可是看到书店码放的一套五本精装16开本大部头二百大洋的价码,踌躇再三还是放下了。于是来到厦大第一次进入图书馆主页,搜索的便是这五个大字。不巧新版本可能比较抢手,几次的搜寻都未能如愿。直到放假之前,躲到有空调的曾厝垵图书馆避暑,竟然让我翻到这1978年由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问题研究室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出版、所谓供内部参考用的最老版本。书虽老旧退色竟还整洁,纸张虽发黄发霉可还干净!

  回家的道路有些曲折,需要先坐厦门到南京的火车,然后再从南京转车,所以不得不精简行李,仅有的一个背包,除了必需品只能挤进两本去。那么就这样上路吧。

  这套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四十年间的美国历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32年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41年珍珠港事变一直写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应该说,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的绘声绘色。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光荣与梦想》

文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1012486 孙懿琳

读《光荣与梦想》

喜欢封皮上的那些美国人,那些不屈的,向上的精神,也让我在书店的那

一刹那与这本书相遇。有人说:“一本书应该读三遍,第一遍是年轻时读,第二

遍是成熟之后读,第三遍是年老以后再读。”而作为一本讲历史的书,《光荣与

梦想》毫无疑问一个有这样的待遇。

从19xx年至19xx年的“美国社会百科全书”,但“百科”的味道并不干涩,鲜

活之甚入木三分。全书精彩的桥段不计其数,除了交代了这40年间美国甚至国

际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讲述了了一些对后代有着深刻影响的“家长里

短”。以大萧条时期的惨境和“补偿金大军”事件开始,从二战的辉煌来到美国

内政的黑金时代,艾森豪威尔将美国从麦卡锡政府的泥潭中带出来,并从此迈入

一个“全速而稳健地进行”的时期。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光荣与梦想》,这

本书注意细节——麦克阿瑟是个自大的家伙,他总说“麦克阿瑟要如何如何”而

不是说“我”,一般这样说话的人都是自恋的;宏观视角——作者讲述大萧条最

厉害那一年的场景,同时交代那时候尼克松在干什么,肯尼迪多大了,就像平行

蒙太奇;材料丰富,叙述生动,幽默感等等。作为一个学习新闻的人,《光荣与

梦想》真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新闻的美感”。

虽然,这是一段异国的历史。但今天的我们,这个正在一步一步前进的国

家又何尝不是在经历着那些写在书中的成长,痛苦,乐观,迷茫,还有一代又一

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去看这本书,与其说是在看一个叫美利坚的国度。不如说是

在审视自己,审视中华民族的千年,百年,这几十年,还有未来。

首先,从这本书我们看到了关于自由的误读。大部分时候,我们以为自由就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曾荫权家族:平民的光荣与梦想》有感

梦想,何轻言放弃

——读《曾荫权家族:平民的光荣与梦想》有感

还记得07年紫荆花开放的时节,香港特区的第三届行政长官曾荫权再次接下香港民众赋予他的重担和寄托的时刻么?时隔多年,曾荫权这个名字已经承载着光荣和梦想在香港名为奋斗的史册上抒写出辉煌的一章。

这本传记,初次揭开了曾荫权的奋斗史、家庭故事以及家族的历史。从书中,我们不仅看到荫权少时的抱负之外,也看到了他成长的轨迹。在和我们年龄相仿时,他曾与港大之梦失之交臂;曾遇上在他人生中给予极大鼓励和帮助的良师穆嘉田;曾沦落到街边“卖药仔”,遭人冷眼;后来,为了进入香港政界而受到挫败:为“给中国人争光”更不惜给英国官员打下手??而不得不重点谈的,是曾荫权先生从一介平民奋斗到最高长官的关于梦想的初始。

和我们一样,青年时期的曾荫权怀揣着多年的梦想参加了大学考试。鼓足了干劲想像孙中山先生一样实业救国的他,毅然决然地填报了“香港大学建筑工程系”。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赤裸裸的物质面前,梦想是极其脆弱的,更何况是在那时受英人统治的香港。那时家中还有两个弟妹三个侄子要养活,他深知家庭状况的困窘,如果自己上大学,家中的五个小孩就没钱上学了。此时的荫权选择了就业,在父亲的介绍下,当了一个药品推销员,也就是香港人眼里不削一顾的“卖药仔”。

荫权以前读的是怀仁书院,在爱尔兰恩师穆嘉田的教导下,无论

是在学业还是艺术上他都崭露着过人的才华,毕业成绩也十分优异。但是步入社会以后反差甚大,若隐若现的社会阴暗面是荫权从未触及过的,在卖药打拼家用的几年间,所接触的各色的人和事,让曾荫权迅速成长了。后来,在教堂偶遇穆嘉田后,才明白,“卖药仔”只是他梦想的开始。在他之后的从政道路上,这段艰酸人生经历给予了他不小的帮助和启发。

对于正读大学的我们,曾先生的这段往事也能给予我们启发。我们也许曾经憧憬或正在憧憬着什么,但获悉社会现状和学长的就职经历以后,我们的内心发生过动摇和彷徨,害怕这些梦想渐行渐远,而无所适从。也许这就是现实,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一切辉煌史和创造史都是奋斗和梦想铸就的。就算那些已经人到暮年的成功者们年轻时追逐梦想的路途坎坷而波折,但是他们依然会告诉我们:“年轻人,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吧!”因为他们知道,梦想,只有勇于奋斗才配得上拥有。梦想,就是一代人的青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