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

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杨承毅

最近,阅读了高港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书——《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里面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蔡元培、叶圣陶、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教育名家的如椽大笔写下的永恒的教育文字,在今天读来,依然觉得如春风拂面,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不懈探索。

经颐亨先生写道:教育不宜求速效。这是对当下教育的当头棒喝,令人有猛醒之感。先生说:“教育为根,社会为叶。”教育是一种在人生的根系上下功夫的事业,岂可以求速见之效?然而,君不见,有多少的教育中人,计较于立竿见影,计较于一得一失,用工程学、用工艺学的方式经营所谓的教育。教育由此充满了功利,充满了浮夸。

陶行知先生写道:学校以生活为中心。是啊,学校不是名利场,学校不是咖啡馆,学校是让学生来学习如何生活做人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我们教育孩子,就应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与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成长,然后,我们要还给生活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蔡元培先生写道:美育是自由的、美育是进步的、美育是普及的。在今天看来,我们离美育的教育思想还很遥远。先生的美育思想,直指人的审美境界和人格境界,反观我们今天所谓的美育,只不过是教育了孩子一些技术而已,这一些技术非但没有让人孩子获得生活的价值,反而使他失去了审美的信心与兴趣。

胡适先生写道:我们绝对地反对小学校读经。今天的教师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在今天的教育界,的确有一批“贩卖古董”的人,他们从经里面选一点东西,便到处炫耀。不妨用胡适之先生的话问问他:“你自己都没有接受过读经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读经?”看他如何作答?

张伯苓先生写道: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试看今日之神州,竟有几所学校重视体育,竟有几位教育者重视体育,竟有几位家长支持体育?轻视体育,轻视公正阳光的体育精神,轻视群众体育,轻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此的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究竟有何用?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教育魅力读后感

《教育魅力》--责任、师德、学识

读后感

读了于漪老师的书后,我感触颇深。在读到第三章教师教育魅力现状调查的时候,对于于漪老师对于现状存在的问题,我非常的认同,同时于漪老师对于现状提出的主要建议也是一阵见血,非常的直观,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于漪老师那和蔼、慈祥而又沧桑的脸庞,举止谈吐间流露出非凡的学识。记得那次讲座是在我的培训基地学校。非常有幸这么近距离的听于漪老师讲课,于漪老师是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于漪老师已经80多岁了,可为了培养我们青年教师,她仍然战斗在第一线。

以下是我对于责任、师德、学识的体会:

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责任心,也就是教师把自己的专业活动理解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进而能够主动创新专业的活动。拥有“责任心”尤为重要。一个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无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上。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只有爱心还不够,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爱心是基础,而责任心则是驱使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对工作负责,爱岗敬业。二是对学生负责。三是要对学校负责。四是要对自己负责。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深入领会责任心的重要性,责任心是这个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要学习如何增强责任心。要有一颗对自己负责的心,做积极向上的人。

于漪老师在谈到师德这一话题时,她认为最重要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中沐浴阳光”。在书上也写到“有高尚的师德,教师始终理解信任与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可见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会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从教育的过程看,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智能的充分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他们提供知识的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

…… …… 余下全文

篇三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读后感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读后感

软件二班 翁辉洪

我喜欢读一些励志方面的书,因为总觉得人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学习的时间久了,很容易找不到方向,读一些这方面的书会时不时地提醒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激励自己,不要沉于现状??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郑光辉写的《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颇有感想。其中讲到李开复先生用九堂课的内容,分别从自信、兴趣、思考、创新、欣赏、绊脚石、目标、方向和生命的价值和年轻人讲工作,讲生活,讲人生观,堂堂发人深省,句句值得斟酌。书中每一句话都是用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来教导年轻人,令我感触甚多。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内容简介:李开复,是前微软全球副总裁、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既是信息产业的执行官,也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还是热心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教育者。他曾就职于美国苹果公司、sGI电脑公司、微软公司,曾有多部产生强烈反响的著作,如《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世界因你不同》,等等。他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的事业发展可谓绚丽辉煌,他的成功轨迹可谓异彩纷呈,他的人生感悟可谓充满智慧。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李开复曾说过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言外之意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自信心,赞美自己、积极尝试、扬长避短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让你成为自信的人。当然,自信之余,不能没有谦虚的精神。自信——潜能的放大镜每天自夸“一百遍”成功与否,做了才知道“扬长”比“补短”更重要自信是资本,自大是累赘勿让信心脱了缰循序以渐进,才能得圆满独断专行,不如谋之于众过分谦虚——埋葬竞争力的坟墓自信支撑谦虚,谦虚升华自信第二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李开复说过:“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之所以这样说,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李开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学时,学的是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他发现自己对选修的计算机课非常感兴趣,而且他学得非常不错于是他转系了,并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兴趣有多大,天赋就有多大有“趣”的地方就有人生“爱”不是凭感觉,而是靠发展再努力一点,特长就会有了自己选的,怎能不爱?兴趣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责任你喜欢和擅长什么,将来就做什么兴趣诚可贵,志向价更高第三堂课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李开复读博士的时候,他的系主任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但是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获得顶尖的成功!”李开复被系主任的话深深吸引,后来他结合人生经历,提炼出成功的箴言——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学不在“鱼”,而在“渔”无师自通——学习的最高境界预见未来,与思考同在人贵自知,而后有目标开启思辨之门,点亮智慧人生先思考再请教,问比答重要怕什么,有想法就吼出来路是自己走的,与他人无关多疑不是错,而是一种正确的态度换个角度想,这事就成功一半了第四堂课 欣赏是一种非凡气度——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李开复在完成语音识别的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导师提出的研究方法不实用,并找到了另外的方法。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导师时,导师告诉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句对李开复充满欣赏的话,让李开复备受感动,也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后来他的论文被评为《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这句话也成了李开复的人生箴言。是与非不重要,关键在如何做相信时间,它会证明你是对的赏花赏月,都不如赏人宽容是美德,更是检验人的试金石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如果你需要他,那请你信任他为他人鼓掌≠给自己喝倒彩第五堂课 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挫折不是惩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让历史照亮未来

让历史照亮未来

摘要:今天,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的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不必吞糠咽菜,不必经历炮火硝烟,可是,难道和平岁月,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吗?不,我们应该饮水思源,在惊觉生命无比珍贵时谨记:我们远离炮火,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战争,却一直持续和愚昧的战斗。在无数场有声无声的斗争中,战后七十年,是中国赢得了战争却依旧感到悲痛的七十年,是成为了战胜国却依旧值得不断反思的七十年,更是要从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向未来的七十年。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牢牢记住这段屈辱历史,时刻提醒自己,身上肩负着祖国的重任。

关键字: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70多年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卢沟桥事变彻底将中日战争拉开了帷幕。日本侵略者全力进攻中国,踏着中国将士的血泊,在卢沟桥上无数座雄狮的怒视下,迈开步子,冲向北京城。华北人民奋力抗击,我们没有战败,因为我们没有畏惧。日军对中国的发动了第一次侵略后,人们发出了“为保卫国土流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侵略者的肆虐,彻底点燃了华夏儿女的愤怒。但战争总是残酷的,多少母亲每日都在期盼儿子的回归,多少妻子昼夜在想着丈夫的到来。却始终无法盼到他们的归来??没有人知道,有多少的家庭在战争中分散,有多少文明在战争中悄无声息的消逝。

为了保卫家园不受侵害;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人们不惜代价,誓死抵抗侵略者。终于,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奋战,19xx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儿女站了起来,将无情的侵略者赶出国土,结束了残酷血腥的战争。八年的战争中,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荣耀与辉煌。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让梦 想 照 亮 未 来

让梦 想 照 亮 未 来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班会上我想与同学们分享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2009届高三(30)班王大鹏同学的。高三分班时根据平时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他被分配到次重点班。三年来的奋斗使他表现优异,发奋努力,精心准备。最终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裸考进北大。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2009级高三时妙同学的。她高一时就树立了“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领袖”的梦想;三年来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乐于助人,综合素质很高,富有爱心,为汶川灾区募捐;经过三年的历练,在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及面试中一路顺畅,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录取, 时秒同学正在为她的梦想奋斗着,她在短信中对我说:“现在我们以运中为荣,希望二十年后 运中以我们为荣。”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我们班冯家伟,曹永敢两位同学的。他们两位孩子的中考成绩分别是610分和620分,与重点班学生差异很大,与普通班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差异,高一时两位同学都在普通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高二的时候考进重点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勤奋刻苦,成绩一路飙升,这次期中考试分别考入年级组第26名和33名,进步幅度是最明显的,他们的梦想就是就是进入上海一流的大学。

这三个故事中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在运中都有一个梦想,而且他们把生活与梦想紧紧相联!

梦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渴望,是对人生的期待,是对自己潜能的唤醒,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尊重,是对自己未来责任的明确。

梦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西方有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有梦想,才有理想;才有思想,才有奋斗的行为。梦想,将人生平常的每一天变得崇高;梦想,将凡夫俗子变得伟大;梦想,将平常变成不平常,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梦想还在,就还有希望,就一定有未

来。所以,爱默生说:“一个人如果在某一天内沉静地抱着伟大的目标工作着,这一天就是为纪念他而设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1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后感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2

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新教育读后感

读《新教育》有感

新教育这个词语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但是它真正的含义我未曾深究过。直到最近读了《新教育》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在书中,我明白了理想的德育应该架设“德育合力网络”,筑起学生“人格长城”,让道德教育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我也听到了朱教授对理想智育的呼唤:“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不需要分数”。在书中我也领略了理想体育的魅力,经历了理想美育“幸福的战栗",在他理想的劳动教育中明白了“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天堂―理想的学校,这是人才的摇篮,人格的殿堂;我看到了理想的教师,他们自信自强、追求卓越,他们充满爱心,创新合作;我看到了理想的校长,他们胸情宽广、以人为本;我还看到了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如此美轮美奂的教育之梦,让人神往。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关于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本身应

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学生的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这种教育生活,不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的。

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八 :《教育因思考而精彩》读后感

《教育因思考而精彩》读后感

闲暇时间,读了当代一本教育名著《教育因思考而精彩》,读后颇受启发。这本书中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因思考而精彩。教育工作的灵魂在于思想,教师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拥有独立的思想;思想是照亮我们教育航程的灯塔,有思想的教师追求教育的本真,生命放射着圣洁和智慧的光华。

的确,知识奠定教师教学行为的底气,思想却能给教师的教育行为带来灵气;只有既有底气又有灵气的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上显示出沛然大气,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智慧和机智。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教会学生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创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人后能为社会做贡献,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能营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要想这一系列工作顺利完成,就必须要经过我们每个老师的深刻思考。

看到书中南开教师为了每一节课冥思苦想、精心设计的动人故事时,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作为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不是更应该从小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教会学生学习吗?可是想想我们平时的课堂,充斥的最多的是灌输知识,是照本宣科。大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因为学生的不同而变化,大家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缺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多少,创新能力增长了多少的理性自省。如此的教学并不能算是成功的。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渔技”,使他们“乐钓”、“会钓”、“擅钓”,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激烈竞争时从容应对,脱颖而出。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有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这是冯骥才先生的名言,我要时刻铭记这句话,坚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做一个思想与行动统一的成长者!也许我离优秀教师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但是只要有梦想,学会判断与思考,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