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野火集》读后感

阅《野火集》,读龙应台,写我所感

读《野火集》,我被其讲述的小故事所深深吸引。故事总体现着一些现象,而现象背后一定和本质联系。龙应台却以她有力的文字抨击着这一个个社会问题。这些文字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女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独特的人?

翻完她的第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很生气。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为什么至今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却往往孰视无睹,抑或是无能为力。看到这篇文章我又开始重新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诚然,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文字有力,而她的视角全面。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她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梅毒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透露出人最平凡的情感。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她的勇气着实让我钦佩,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让我不得不怀疑她只是个女作家吗?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奶粉,而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轰动整个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药家鑫案”。我们现在的社会和19xx年的台湾有什么两样,我们正在走台湾走过的路!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要知道社会状况是每个人行为的集体表现,人人都要负责,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野火集 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野火集》后,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龙应台把台湾写得过于黑暗了,但是我却找不到可以辩驳的地方。整本书都是在讲理,所有的文字都是对事实的合理剖析。虽然我认为龙应台写的还是有过激的地方,但不得不说,她这本书写得很好,逻辑性很强,而且通过这本书在台湾的反响我知道她就像大陆的鲁迅先生一样,唤醒了许多被蛊惑着的人。

虽然龙应台写的是早些 年 台湾的情况,但我看了却觉得,她在其中批判的许多现象正发生在中国大陆。

在书中,作者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走在人行道上,有辆计程车扫着我的手臂飞过,马上被红灯挡住。我生气地走过去,要他要下窗户,说:“你这样开车太不尊重行人;我们社会不要你这样没有水准的公民??” 很可笑的,知识分子的调调,我知道。灯绿了,这个司机把车停到街口,推开车门走了出来,手拎着一根两尺长的铁棍,向我走来??

这让我立即联想到了最近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司机想要逆穿单行道(似乎是这样),一位外国女士用自行车拦住该司机,微笑着请他退回去。这位司机不但不退,反而开始鸣笛、谩骂,好像他是有理的。最后司机见女士执意不走,便把女士的自行车扔到了一边,开车逆行而去。

惊人的相似,不是吗?二十年前台湾发生的一件事,现在却在大陆重演。龙应台分析的结果,是“生气”的人太少。换到这个案例,也就是这种敢于挡车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一位女士站在那里,而是十位、二十位路人站在车前,那位司机还敢这么放肆吗?他还敢毫不心虚地谩骂吗?答案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司机素质低下、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原因,但正如龙应台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气”的人太少。

这只是其中的一例,像这样有着惊人相似度的“巧合”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大陆也需要一位龙应台,也需要这样一把野火,把所有这些该被清理掉的现象全部烧光。但是这种人不能多,这么激愤的人一多,中国就容易乱。而当前国际局势是不能容许中国出乱子的。所以,野火虽重要,一把就够。多了,就把好的东西也一并烧掉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书笔记

初读《野火集》,我被其深奥的语言惊吓住,我以为这本书整本都是如此的深奥的语言,越往后读,才发现那些是这本书的序言,写序言的人称龙应台为侠女,说她吃了强身,多吃无害的“正气散”,还说她是盗火的玉娇龙,这些评论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作家呢?

《野火集》收录她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然而我看后,我很生气,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吗,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我自己,为什么我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却孰视无睹,知道我看到这篇文章我才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的确,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他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梅毒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更加令我钦佩的是她的勇气,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轰动整个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和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药家鑫案”,奥!我们现在的社会和19xx年的台湾有什么两样,我们正在走台湾走过的路!读书时,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四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也许《野火集》描述的一切现象和批判的一切内容都是台湾的,似乎在内陆的我们不需要太多关注,读它仅供消遣罢了;先不说台湾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关注,且说文中八十年代的台湾的所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内陆久没有吗?即使没有,那么我又能从书中发现什么,体悟到什么呢?

作者龙应台在这本书中写了许多台湾的不良现象。中国人的忍耐,环境的恶劣,青年人的那一句“到美国去”,绝望的无力感,幼稚园大学,愚蠢的政府,崇洋问题??我佩服龙应台的勇气。我想谈谈与我们相近的内容——关于学生。

相比于作者在书中写到的《机器人中学》,那些奇形怪状的规矩(头发、裙子、书包带、套头毛衣??)在我们这儿并不存在,也让我读着觉得不可思议,一模一样的学生,举手投足间像一个个机器人,合于框框式的教育让学生没有了思考,没有了创新能力,甚至对于自己将来的规划:想做什么,怎么做,也没有了。相比较而言,我们所处的环境要好很多。在我们这里,虽说应试教育扼杀了无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应试也许是唯一一个合于国情的方法。但那太多的规矩,不如说是那把抹杀了学生内心想法的刀,真的需要吗?那真的只是“校规”?也许只是对机器人设定的程序吧??

《不会闹事的“一代”》是作者龙应台送给大学生的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我读到它也产生了许多想法。当然,我感叹那一次次花对那时的他们来说不菲的五元钱买票,只为了劝大家别看电影,却又一次一次被踢出来的学生。他们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有充分的道德勇气。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吗?回答一定是“不会”。也许在高中的我们会说这些太早了,太远了,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学习,为了将来的应试。但这真的很远吗?身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难道就没有义务为世界,为国家做些什么吗?至少要为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做些什么。现在我们只会在书桌前不停地挥动笔杆,攻克下一个个那所谓的“重要”的难题,有多少人会关注到世界上的事,或者说是国家大事,社会上的事。那么,如果你关注到了,你仅仅是关注吗?有行动吗?你会怎么做,也许要说行动你会说你一个人会有多少力量?那每个人这样想会怎样?(我承认我也没做到)。同时,这一代的人只会学习,学习那些被弄出结论的东西,有多少东西可以由我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我们现在在学习的已有的知识,是否也要开始逐渐学会发现,学习和探索?这是教育者和我们自己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五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有要读这本书的想法源自在读过了龙应台女士所著的《亲爱的安德烈》和《孩子你慢慢来》。当然也包括听闻于她的名气以后,我相信每读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比如我在之前的两本书中学到了许多,要不然也不会继续阅读她的书。

说实话,当拿到这本书时我不知所措,原因有两个:第一应该说是对自己的打击,因为以往在我拿到书以后才会真正地去思考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猜,猜一下这本书的大概方向,会向哪方面去发展!但是这次我想这么做但是未成功,所以有些打击。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我知道它的大部分内容是社会问题时我竟有些该不该放下的犹豫倒不是因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或者不自信而是怕自己真的无法驾驭。

说完了前期的心理变化,现在应该说说读完书以后的收获了。我简单说一下收获中的小小的两个话题:1、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和《生气,没有用吗?》来引发我对社会的思考;2、读《幼稚园大学》而引起的我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的思考。

1、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后感

作者龙应台女士常年旅居国外,对于国外的先进文化是有了一定的感悟,比如她的孩子就是中德混血,这些都是表明她对于国外的思想文化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基础的。然后当

有想法回到国内来时,她发现中国人同她离开之前一样依旧不敢大声地说出“我很生气”,中国人依旧不敢在摄像机面前大声呵斥无良的商家,中国人依旧对食物中跑出来的蟑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正如龙应台所讲的,敢于生气的人们,大概都活在庞大坚强的法制保护之下,而并非官官相护、官民勾结的腐败环境之中。中国社会,不公不义的事情多了去了,人们往往选择沉默来保自己周全,还用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中国人的美德就是忍耐。那么,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呢,你还是选择沉默?中国人。在长长的排队中,如果有那么几个人,抱着侥幸的心理,硬着厚厚的脸皮,从你的身后插到了你的前头,何不走上前去,跟他们说你很生气呢。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有感

《野火集》是龙应台在19xx年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的一系列杂文,后经结集出版。作品一经出版便创了一个月连版二十四的记录。作者龙应台是一位在中国大陆、欧洲、台湾三个文化圈都有影响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常常针砭时弊,鞭辟入里。余光中这样评价她:“笔锋常常带有情感”来揭示我们这个社会的病情。

这本书虽然批判的是台湾人的自私、怯弱的人性弱点、台湾腐败的社会制度以及台湾丑恶的社会现象,但是我认为它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能够照出我们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况且,今天的中国大陆的人和社会问题比之当时的台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还有必要来读这么一本直刺中国人内心的著作。

作者在这本书中常常通过一种社会现象、一个人、一件事,甚至是一句话,给予最无情透视和批评。作者在这本书中试图用笔和文字唤起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良知与道德勇气。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时无刻不感到沉重与压抑。

因为作者是对这个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批判,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很自然的,我会想起另外两位批判中国社会和国人的大师。一位是被称为“民主魂”的五四巨匠——鲁迅,另一位是被马英九评价为他的去世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的台湾人文大师柏杨。

我们都知道鲁迅。他以笔伐戈、奋笔疾书,怀着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满腔热血揭露虚假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残害和扭曲,他在作品中对当时人民所表现的态度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所以,而今的我们再读鲁迅的文章,总难免多多少少会有些距离感。毕竟他所热烈批判的那个特定的封建社会和当今的我们太过于遥远。读鲁迅的文章更多的是让我对那个社会的痛恨和那时的人民的同情与怜悯,而很少能让我引起对自身以及这个社会的反思。

然后是柏杨。虽然柏杨的语言比龙应台更为犀利,文笔也更为深刻,批判的也更为激烈。

但是鲁迅和柏杨都仅仅停留在道德与人性的批判上,而忽视了对社会制度的反思。而我恰恰认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和一个民族扭曲的性格的形成,与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着必然的联系。应该说不公的制度是造成社会问题出现的首要原因。显然在社会制度的反思上,龙应台走在他俩前列。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读后感

读后感: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龙应台19xx年问世的《野火集》中的首篇文章。

龙应台20多年前写的这篇文章,描述的是当时的台岛情况,何尝不也是如今大陆的现实?!为了那个GDP,那个“硬道理”,极少数人豪夺大多数人的财富,外资殖民式掠夺中国的财富,外向型血汗工厂林立,战略资源被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们的生存空间不断毒化,自然灾害频发;假冒的婴儿奶粉、毒奶粉,以及食品不安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和生活等压力使得普通百姓如牛负重,整日忧心忡忡;腐败、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毒赌黄、抢劫、犯罪 ……

相比之下,显然如今大陆的现实情况远比昔日的台岛更糟!

然而,相当多的国人对此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或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以为人微言轻,没有资格去管;或屈服于强势,忍气吞声,默默承受 ……

殊不知,正因为这种漠视,这种隐忍,在客观上纵容了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展!

殊不知,天下事关天下人,天下人管天下事。中国的事,关系着每个中国人。涉及百姓的事,百姓都有发言权。更何况那些弊端已经为害广大民众,为害你、我、他,危害着我们的国家及子孙未来!

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高兴的看到,随着网络博客的兴起和发展,非主流的声音不断响起,“草根”有了表达自己愿望及心声的机会和途径。网友们关心国事天下事,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评说国事,针砭时弊,进言献策;揭露和批驳无良学者编造的邪说谬论,伸张正义,开创网络反腐先河;维护真理,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弘扬正气,再现历史真实;表达民心民意,反映社会弱势诉求,等等。正是由于“草根”们的不懈努力,“草根言论”不仅受到民众欢迎,而且得到各级政府乃至中央领导的重视,已经成为决策层了解民情、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与此同时,网络也涌现出了一批“草根”写手,他们的时评文章经常见诸各大网站、论坛的首页,常常引起社会广泛而又强烈的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前日趁着天气晴好,心情和美,和好友同去书店选购书籍。一处书屋前看到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前读过她的《野火集》,寒气逼人,智慧的女人总给人好感。看这个书名《孩子,你慢慢来》,却是温柔婉转。走过几处都看到此书,决定买下,回家细看。

昨日把买回来的书整理归类,一本本翻看,最后翻到《孩子,你慢慢来》,随意翻开,读了序,在那淡水的街头,她买花,卖花的小男孩用草绳绑花,想打个蝴蝶结,小人儿的祖母凶语催促,而她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只这一句便引着我一口气读完此书。

书中有20篇记录她陪伴孩子成长的小文章,不同于《野火集》那般言辞犀利,字里行间里都是一位母亲的爱,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有智慧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作为一个母亲,她不仅是将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且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尊严,会思想的个体生命,应该受到尊重。比如《寻找幼稚园》一文中,她带孩子到台湾小住一段时间,想让孩子体验一下中国的幼稚教育,感受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但是在看到幼稚园中紧凑的学习课安排,每隔一小时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上厕所的如厕安排,动作整齐划一的排

队等等,她看到幼稚园对孩子在时间、空间和行为三方面的重重规格明显地不尊重三四岁孩子的天性,从而果断放弃之前想法,让孩子自由地玩。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孩子入境申请表上职业一栏给孩子天上“玩玩玩“;比如孩子的作业只能拿“一只老鼠”的奖励时,不逼迫,而是让他有拿“一只老鼠”的权利,还拥有“有时可以拿三只老鼠”的自信;比如忍住恶心帮孩子救下被垃圾桶勾住的老鼠。如此种种她都在尽自己最大的智慧去尊重一个孩子缓慢的成长,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孩子如何尊重每一个生命。有的方式甚至是放纵,放纵天性,放纵生命。回过头来看身边许多教育方式,每天有各种作业,课后还有各种补习班,这种“玩玩玩”的教育方式肯定会要被认为是不负责任了,输在起跑线上了;会花许多时间陪孩子练不爱的钢琴,却绝不会陪孩子去救一只老鼠,看到会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或者置之不理让孩子回家,或者一棍子夺其生命。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可以天天玩的孩子,却又太过放任自流。在天性与恶念之间,父母难得有这份智慧去辨别,去引导。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