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可以当笑话看的散文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我一直讨厌散文,不止是因为考试要考,而且还因为呆板无趣,看着想让人睡觉,每次看着看着都是迷迷糊糊,让人讨厌。所以我的书架上什么书都有,就是没有散文集,。像什么朱自清﹑老舍﹑巴金等人的散文实在是除了被迫才读几篇,否则几乎不看,因为这是在太无聊了。

但是,相比之下我认为汪曾祺的散文要比其他人好多了,他的散文轻松自在,而且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丝隐秘的幽默,让人嘴巴一咧,会心一笑。他的手法很有意思,总会在文中一些微妙的地方加上几句看似文不对题的几句话,却又在无意间把文章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在这本书中他的《跑警报》很有意思写出了西南联大在昆明时逃飞机轰炸时的许多趣事,当预行警报的灯笼挂出,人们从驿道撤入郊区的深山老林,警报响起后,男生手里提了一大袋零食在宿舍门口等人,直到女生出来了以后上去“嗨”一声以后欣然地并肩走出后门带着闲适的心,嘴里啃着零食,又因为是跑警报所以不能悠哉悠哉的,得带一些危险感,但还是显得不紧不慢。让人不得不感慨道:“原来跑警报也可以这样”

又比如说《五味》他用了风趣的笔法写出了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以及一些趣闻,比如山西人的酸,四川人的麻辣,无锡的甜,当然包括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的臭豆腐。是的,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当我仔细回想一下后,也就发现原来《舌尖上的中国》应该是根据这篇文章改变的吧。我当然也喜欢他的《端午的鸭蛋》就连上课时也很想知道老师到底是怎样上这节课的。

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多年父子成兄弟》,一对父子之中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那无与伦比的“孩子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早春的时候带着一大堆孩子在田野上狂奔,“我”初恋时,父亲在一旁给我出馊主意,这种父亲哪里能够看见:如此民主而且回去理解孩子,从孩子身上学会不怕担干系,只是本着同学有难就要两肋插刀的的淳朴精神而去帮助他们。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 …… 余下全文

篇二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对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进行说课。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七个部分进行展示。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这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阅读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手拈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浓浓的深情于文章之中,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初二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方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

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学生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致辞时说:“记忆的呼唤,和谨记勿忘的号召,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端午节、端午的鸭蛋,何尝不是我们历史的根源?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号召他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视,就是我们传承文明的责任。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用“小叙事”、“小话语”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谛,正好能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发现美。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 …… 余下全文

篇三 :端午的鸭蛋导学稿

“鸭蛋”有味,还请亲自来尝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吕标初中 金蓉 赵培勇

喜欢汪曾祺的散文,浑然天成,不事雕琢;喜欢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浪漫芬芳!

整体阅读欣赏美文:(/v_show/id_XMTkwMzIxOTY0.html)

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以读促写练习写作。

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外资料或网络查找并积累与端午有关的诗歌、民谣,并了解在我们家乡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cn/ch-jieri/duanwu/3.htm)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并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字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莫名其妙:

(2)、《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与有荣焉:

(3)、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

(4)、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

囊萤映雪: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 )

(2)、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 )

(3)、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 )

4、文学常识填空及积累运用。

(1)、本文作者 ,江苏 , 家。

…… …… 余下全文

篇四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臵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

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

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4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并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二、内容概括 而这本书,是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前半本书中的散文,是关于来自全国各处的美食,这些美食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一些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你可以了解它们的特色和味道,其中,还穿插着食物的起源和历史,让人大开眼界;后面的文章则是描绘了一些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事物,从乡情民俗到花鸟虫鱼,也别有一番风味。

三、阅读感受

(1)首先,要知道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因此,我在书中总是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例如在《果园杂记》中,他曾提到,他在果园干了两年活,从而明白把树木涂白,是为了保护树木过冬,而且要涂的厚厚的,以免来年存留雨水,窝藏虫蚁。

除外,他还提及过能给果树防病、保证水果丰收的波尔多液,它的配制和作用能被发现是出于偶然,并且是来自法国的一个小城。

(2)其次,汪曾祺在书中对美食的描述可谓是极为的细致,关于食的文化,习俗,以及在描写中透露的浓浓的人文,然而,他对食物的描述,不仅仅是用单调的文字,无论是家常小食还是地方风味,甚至于生活里最平淡无奇的一碗热汤,在汪曾祺的笔下都添了一分文化底蕴,多了一笔闲情雅致。他的文字,可以说是“一亭一阁,一草一木,一粥一饭,总关情。”

曾经在我们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端午的鸭蛋》,就是最好的例子,高邮的咸鸭蛋最为出名,质细而油多,在他看到袁枚对高邮咸鸭蛋的赞赏后,倍感亲切,与有荣焉,朴素的文字却体现出了浓浓的情谊。除此之外,他还写到了故乡的咸菜茨菇汤,至于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书。

(3)最后,也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汪曾祺擅长于从生活琐事入手,从小处写起,却又发人深思。他的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都在我们身边,可以说,他写看到的我们都曾看到,但他想到的我们却很少想到。

…… …… 余下全文

篇六 :童年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特别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

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黄岛学习有感

“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20xx年5月23日受学校安排,我与王道远、李林等一行五人来到青岛市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办的“C20慕课联盟‘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机会宝贵,潜心学习过程中受益颇多。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成立于20xx年7月,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政府着力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品质、高质量的学校。因学校成立时间短暂没有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又借助于高端科技与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在“翻转课堂”领域取得了先进成果。

带着青岛凉爽海风赐予的愉悦的心情踏入这样一所现代化学校,与周边城市规划的繁杂、单一不同,实验初级中学学校似一处世外桃源给人以宁静,广阔的校园并不是一望无际的空寂。花草树木的间隔,教学楼有序的交错别有一番曲径通幽的意境。校园内设有精心打造的图书馆,浩瀚的书籍伴有悦耳的筝声,让人不免醉心其中,不忍释卷。这一番情景使我之前对追求“翻转课堂”的新兴学校那种不良的印象得到颠覆。实验初级中学既能把握时代教育的先机又不失作为学校本身具有的文学氛围,对这所学校的好感油然而生。

跟随指引来到“录播教室”——语文、生物学科翻转课堂展示厅。早到一刻钟占据了有利的听课位置,距离上课的间隙按捺不住对学校教学楼设施的好奇我就于教学楼内走动。刚到二楼的长廊,一组长长的知识树图形映入眼中。各学科、各年级不同知识点的知识树应有尽

有,详细精致。这样的设置对学生潜移默化也是十分有效的。这时路过的实验初级中学老师说这是他们电子教室的展示图,在该校的网站上,这一个个知识树都是一处处链接,点击他们都有对应的视频教程和其他电子教学资源,能够保障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有效的学习。一脸错愕,不得不对这项浩大的工程由衷钦佩!

伴着未平复的激动心情回到教室,开始了语文学科的课堂展示,这是由姜霞老师带来的《端午的鸭蛋》。课前播放了有关汪曾祺的生平介绍的微视频。这一视角的切入独辟蹊径,不是常规意识下的知识点解读,也不是课堂内容的辅助梳理,而是以文人的生平、求学之路、写作风格、梦回故乡等方面为学生们展开一个鲜活的汪曾祺,先对作者有了深入认知再去赏析他的文字,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进行学习阻碍就会少很多。

…… …… 余下全文

篇八 :以写促读之我见主

以写促读之我见

益阳市六中初中部 钟艳艳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因单纯注重机械地分析课文、片面强调标准答案等诸多弊病而一度遭到人们的非议。没有认识到一个人语文素质主要取决于其阅读和表达能力,而当今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成效甚微,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仅靠教材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语文教改的一个基本思路。我把扩大阅读写作量,培养创新意识,铸造健全人格为内容的语文教学改革,在分析若干年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走出一条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路。扩大阅读量,培养读书习惯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广泛涉猎群书,从名家名篇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能力。写作教学中放开手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去悟、去写、去创造,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三篇日记或读写心得,两周一次作文。对作文的评价标准改变了,学生的作文也鲜活有生命力了。

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翔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如大鹏那样“扶摇而上九万里”。我要求学生每天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要求学生写收视评论;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情,写出调查报告;假期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出去旅游,领略自然和人文风光,陶冶情操。学生生活的外延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也就相应地增大了,真正使写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搭设一个在写作中任他们自由驰骋的舞台。

1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支柱,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吸收,写作的目的在于运用和表达。运用和表达以理解和吸收为前提,理解和吸收以运用和表达为归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是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