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背包十年 读后感

《背包十年》读后感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走得累了,就把双脚放在低于,把眼睛搁在天堂;我选择流浪,就像堕入凡间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让我感到更多的光芒。”小鹏用文字记录下旅行带给他的悲欢,用文字让读者和他一起经历了一次丰富刺激的精神旅行,同样也用文字告诉了我旅行的意义。

初读《背包十年》的时候,一串串冗长的各国地名映入眼帘,它们,陌生的、熟悉的、曾渴望的、而今遥不可及的??开始我也只是从文字的表面感叹小鹏的勇气和毅力。的确,十年的背包旅行生涯并不是每个人简简单单都可以完成的。这十年,正是因为有了小鹏对旅行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小鹏的勇气毅力坚持,所以才有了今天小鹏的无限感悟,读者的无限感叹和感动。 小鹏曾在《背包十年》中说,旅行是一种融入当地人的常态过程,十年的流浪生活,他收获了不一样的友情,不一样的生活阅历??他用十年完成了伟大的梦想,努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拥有自己想要的,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绽放。背包十年,踏遍世界,意大利比萨,和比萨斜塔共度一夜;印度机场,脱光检查,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奶茶先生;中国西藏,高原反应,差一点一睡不醒;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布达拉的一座桥要走九遍,却发现每一次经过独有不一样的景色;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突然地想念;加尔各答和四川的义工活动;撒哈拉大沙漠看美丽星空??跟随小鹏的足迹,我仿佛也到达了世界各地,开拓视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的目的地,无论达到过程有多么的艰难,只要想到可以开始又一次的起航,小鹏都觉得无比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鹏说,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味的数字、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每一个旅行点中,,小鹏总会遇到各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是公车火车上的邻座黑人大哥,或是青年旅馆里同宿者??“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四个简短的词语加上当地的口语,一路的简单交流基本没有任何的问题。小鹏的这份机智率真也增加了这一路的顺畅和快乐。简简单单的,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成功的到达目的地。

…… …… 余下全文

篇二 :《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读书报告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一席的讲座上,本书的作者在聚光灯下讲述着他旅行的经历,我当时就觉得那是我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随后我就在掌阅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开启了作者的旅行生涯。

我本以为作者出身豪门,但读后才发现读者并不是靠家里而背包十年的,一直支持作者走下去的或许是他那对旅行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坚持。记得在书的开头,19xx年时的作者被姑姑问暑假准备去哪里玩啊?“巴黎、伦敦……”一串地名脱口而出,就像报菜名一样,几年之后作者一想起这个牛皮脸上就会发烫,但是到了书的尾声,20xx年,又是夏天,姑姑又问同一个问题,又是同样的回答,姑姑笑了,因为她知道我已经可以去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的作者已经成为一名职业旅行者,全球各地的旅游局都邀请他去当地旅行。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特别享受,感觉就像自己就在作者身边结伴旅行似的,旅行旅行,风土人情,这本书不仅将世界各地的风土描绘的栩栩如生,而且对当地的人情也有相当多的介绍,这就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就非常高了,作者旅行从不跟团,因为他觉得跟团虽然能够更好地观赏各个景点,但是感受不了当地的人情,使得旅行的意义不完整。

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对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截然不同。这是别人的旅行无法被复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而且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理,就比方说作者拿起背包,选择流浪,才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 虽然生活变得粗糙,不再有以往流畅的线条。但我也同时发现,世界不再是黑与白,此时看到比钢筋水泥多得多的色彩,就像《柏林苍穹下》影片用色彩和线条把天使和凡人的世界分开,天使的世界黑白而精致,凡人的世界多彩而粗糙。

作者书中谈到了很多关于宗教的问题,使我觉得宗教远远没有我当初想的那样简单,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一直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可是随着年岁渐长,我发现,信仰并不是简单的唯物或者唯心,神学和科学谁是谁非的大问题不是普通人应该考虑的,信仰只是个人内心的一种修习。10年背包生涯,让我走过太多的教堂、庙宇、清真寺,对宗教的认识也从最初的不信到现在虽然还是不信,却认为信比不信要好。因为宗教能解决一些困扰心灵的问题,让人活得更加干净。“虽然我目前还没有像作者那样深刻的体会,但让我对宗教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对宗教也多了一份敬仰,同时也很喜欢作者的这一句话: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和信徒是一样的,都在前往各自朝圣的路上!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背包十年》有感

读《背包十年》有感

------我的职业是旅行

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生命画卷上,涂抹梦想,地球纵横间,珍藏感动。中国版的凯鲁雅克,中国版的《在路上》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是一本关于梦想与成长,自由与坚持的人生笔记。

旅行,将一份爱好转变成一份职业,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他没有王石、罗红那亿万身家,却也将旅行演绎的无比光鲜!一本书,记录了十年旅途中的辛酸和快乐;一本书,记录了大千世界的林林种种;一本书,从旅途见闻到心灵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慢慢注意到“我的职业是旅行”这个副标题,也渐渐意识到重点是在“职业”二字。

职业不同于工作,职业是一个远比工作严肃得多也庄重得多的词。职业,是我们愿意为之付出整个青壮年不断去做的事,时间是宝贵的,一个人的青壮年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而工作,除了是维持生计的手段,不代表任何事情。回首过去的十年间,我的感触很深,那么画面真是历历在目,十年前初中毕业为了赶上上

海对于“支内”子女返沪的末班车回到了上海,其中的艰辛让我永远不能忘记。

十年,眨眼已过;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就像黑夜中转瞬即逝的流星,来得仓促,走得匆忙。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兮大地秋”时光过去了,就不会重来。人生没有草稿,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只有一次。在这唯一的一生之中又有几个十年呢?因此我们更应让每个十年都能散发出属于生命中那个特定阶段的最绚丽的光芒。

从作者背包十年的历程中,我看到了他发现了自己的职业,他努力去坚持这份职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果旅行是一份职业,我能做得很好。”这十年里,他一定落寞过,沮丧过,怀疑过,他一定遇到过千千万万的困难,幸好他坚持了下来。他在黑暗中专注地守住心中梦想的小火苗不让它熄灭,他坚信这颗小火苗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大火。我可以想象这个过程有多艰难,没准儿他克服过的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背包十年》不是一本鼓励年轻人一股脑儿出去流浪的书,而是告诉年轻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都能从事自己所爱所擅长的行业——我们的职业。同时这种可能性只有在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前提下才能成为现实性。我们的职业,爱它,坚持它。为它努力,为了实现它奋斗。

…… …… 余下全文

篇四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

"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 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 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 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 ?

中国版的凯鲁雅克,中国版的《在路上》

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

励志:关于梦想与成长,自由与坚持

现在人人都喜欢旅行,可不是没钱就是没时间。背包十年的作者在xx年前也跟所有人一样既没钱也没时间,可他就是凭着对旅行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从一个纯业余的背包客变成了如今的职业旅行者。现在他的旅行不仅不用花钱(有各种赞助),还能赚到钱(卖游记和照片),他的xx年背包生涯关于梦想、成长与坚持。是一本现代社会励志的心灵鸡汤。你是否也想复制他的成功之路?

与市面上的国别体游记不同,这本书是编年体结构。不是描述景点,而是描述一种成长,描述一个青年最绚烂的xx年光阴,像朝阳一样,照亮每个心中还有梦想的人。

美国有一个旅行家俱乐部,把世界分成318个国家和地区,但全世界只有9个人走完这全部所有。作者之前的理想就是想成为世界第10人,中国第一人。但现在他对理想进行了微调,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人喜欢旅行热爱旅行。他从三毛、格瓦拉身上获得关于旅行的梦想,他的使命就是把这种梦想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传递。

一直觉得,有些人可以旅行,而有些人则必须旅行,小鹏就是。只有在途中,才能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让生命的旅程继续下去。

对于小鹏并不陌生,多年前,读过他的第一本书《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老实说,那本书很稚嫩,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一个男孩的旅行随笔。我是在学校的图书馆,边晒太阳边看这本书的,里面那张历程80天的箭头路线,充满了一个大男孩征服了小小世界后自豪并带点小炫耀的意味,加上封底他那张青涩的脸和招牌式的微笑,只能让我这个读者心生羡慕,却谈不上崇拜。

但就是这样一本稚嫩的书,却还是有着不一般的魔力,直到后来我才逐渐明白这种魔力并非来自书本身的文字或者图片,而是来源于这个作者。Everyone has only one life,there must be something you have never seen,somewhere you have never been,just go for it.

…… …… 余下全文

篇五 :背包十年读后感

《背包十年》--------一个孤独狂徒的梦想宣言

想了想,还是写下这篇读后感吧!一来感谢送我这本书的那个人,二来纪念我第一次从头到尾的,严肃并发自内心的喜悦的看完了一本书,三来向朋友们推荐这本精彩到蛋疼的书!

一.为叛逆的灵魂找个出口

首先被这句话扼杀了我没有”欲望”读书的情绪!这是青春最直白的剖析!谁又不是呢,成长在一个到处都是大人,到处都是老师,到处都是老板的世界里,人生本应拥有自由与梦想,而我们却在黑乎乎的圈子里不断摸索,永远见不到光明;这是青春最大胆的挑战!我们不甘心如此沉沦,我们不甘心盲目在自己和别人设计好的情节里挥汗洒泪!我们要向自己发起挑战,向生活发起挑战,哪怕露宿街头,哪怕离乡背井,哪怕只身孤岛,哪怕乘风破浪,哪怕接受烈日与暴雨的洗礼!

二.旅行也是一种生活

怎样才算一个成功的人?个人有个人的活法,只要活着开心,那就是成功的人!小鹏(作者)把旅行当做生活,或者在他心里生活就是旅行!我也是爱奔走的人,却从未有过勇气抛开生活强加给我的一切来一次狂妄的自由!我总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牵挂,追求的东西也很多,可从未实现我心中的满足!“旅行,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味蕾品尝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肌肤感受这个世界”!我渴望体会这种生活,这才是我们这样的青年所渴求的!

三.他是谁?一个追梦的人而已!

“一个迷失在异地,孤独,挣扎,喘息,呐喊,并能够在一瞬间作出判断存活下来,便是生为一个人所特有的潜能,便造就了这个人”!

他在旅行中拥有过八份工作,做过志愿者,同时也辞掉了八份工作,直到把旅行作为职业!他在柏林墙内外畅想和平与人生;他在本国乞讨并一笑解千愁;他在大海中做水手;他迷路在异国他乡却坦然自若;他身处死亡沙漠没有冲动也没有退缩;他下榻过总统和阿拉伯王子住过的酒店也曾躺在睡袋里在大街上过夜;他喜欢异国那些纯真的孩子,也热爱脱俗的僧人,也接受贫苦的流浪者……每一次,他都能做到对自己不羞愧不后悔的选择!他是谁,一个追梦的人而已!

…… …… 余下全文

篇六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读后感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读后感

金容恩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这位作者是一位敢说敢做的,实力派的电视新闻界人士,实属难得。作为学习新闻专业才刚刚第二年的学生来说实在不能不使自己敬他三分,应该是到了崇拜的地步。这本书并非描述他在创业十年间经历的新闻类史书,那些关于新闻类史书只是一个对当时创业经历属实的单纯性回忆,亦并非只是叙事类书籍,即使书中大部分是以作者亲身经历乃至感受为记载主体,讲述激情奋进的一群创业青年(包括作者)在经历无数自我牺牲于风险中得到的自我安慰和无可比拟的成就感,在穿插这些故事情节当中作者要着实表达的却是一种由群体所倡导且具有群众份量的情感支柱,从而倾泻作者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自己从事的电视新闻行业的十年之久当中的电视实验得失的观察以及深刻反省。也像众所周知的一样,本书故事内容有着不为众人所知的背景因素,极具敏锐洞察力的作者从中捕获相关的前因后果,并透彻揭示出其背后所支撑并推动这些栏目中的电视理念,创新思维以及在此期间所经历的慰抚与艰辛。它语气平稳沉静,但在不时地绷紧我们的心弦,叩击这我们的思维,就像他在介绍本书时讲道:“本书是平和的、沉静的,但始终总有力量在扣击思维。希望在阅读过程时时引领读者走进电视新闻理念的深处-用以阅读的书籍能够伴随阅读者,而用以思考的书籍有可能改变阅读者。

十年前,这些满怀理想的激情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吸引他们的是创业,十年后的今天,凝聚和吸引人才的基础仍然是创业-是一种创新机制使得这个集体充满活力。尽管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我的同事们却用激情和意志堆起了一座理想的山峦。他们用自己年轻的感受,独特的视角,开放的理念,全新阐释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宣扬着他们对生命意义和人文精神的理解。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作为有新闻理想的学生来讲,这就是我们的圣经里传播的福音,趋势我们也有用勇气去以他为楷模。

…… …… 余下全文

篇七 :《吾城武汉》读后感 背包客李冲冲

开始在网上看到了那本叫《吾城武汉》的手绘画册。有种被迷住了感觉,150 多个城市地标在《吾城武汉》泛黄的纸页上神气活现。作者张大水是重庆人,学的专业是建筑。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读研究生。牛皮纸质的画面,一种、悠然的存在。这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这是方方笔下行云流水的城市,也是池莉笔下水深火热的城市。这里的天气热时暴戾,冷时刺骨。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这里是武汉。”咖啡馆角落里有一张来自汉口的老式理发椅(不知道是不是长生堂留下的老古董),坐下来,翻开目录,就看到这句比武汉小龙虾还要麻辣的语言。这是一本第一眼看上去就让人疯爱的城市手绘集:老照片的纸质,包括武汉大学、昙华林、汉口租界在内的细腻手绘地图,以及大量留白。留白并不是无语,而是提供给每一个城市旅行者一份自我空间。

再看江对岸的汉口租界地图,大智门火车站、江汉关、璇宫饭店的尖顶钟楼都被细心描摹下来,而沿江大道上的永利银行、横滨银行、汇丰银行大楼,则记录了上海之外中国另一个外滩的金融沉浮。“老房子是睡着的老者,表面颓败而宁静,内里却藏着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梦境。几百年来发生的一切都收容在这些梦境中,它们会集体吐出一些梦境,就像海市蜃楼一般,那一刻,你会看见你的前世,陌生的风景变得熟悉。”张大水这样形容武汉的老房子。既然细碎街巷里的公馆民居在官方地图上支离破碎,他就擦掉冗余的坐标,在新武汉城里织一场旧梦。

一个城市能够拥有这样的魅力是难得的,特别是那句这里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这句话实在太富魅力了,让每个游者都想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个最好的城市 这个最坏的城市。武汉市井的俗不可耐,但是经历清末民国江汉路的老租界房子又那么的雍容,记载过往的繁华。极端的天气,暴躁的脾气。不拘小节的文化氛围,还有深刻的学生气氛。很多在武汉读书的外地学子,或许会不习惯这样的城市,自我矛盾而又极端到死,但是四年足够让人爱上武汉。

这里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电子商务1201 李军 2120122356

本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奇,我阅读了时寒冰去年出版的畅销书《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其实早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就对时寒冰分析中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感到兴趣,但由于上学期的事情太多,一直拖到放假才有时间阅读他的书。

在全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美恐怖平衡的部分,中国不断地向美国出口低价产品,而美国则通过国债回收美元,对于美国来说,既获得了低价的产品,又没有付出什么较大的成本。可以说正是中国对美国提供的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才保证了美国即使在经济发展停滞的时期,国内也没有发生什么较大的动荡。

那这个恐怖平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中国企业愿意为美国做嫁衣呢?其实是这之间的种种利益的联系,导致中国企业深深陷入这种恐怖平衡之中,不愿离开。

首先,中国政策对经济的引导作用过于强大,导致一旦政府做出扶持某项产业的决议,立刻就会有大量的企业或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投资这项产业。这在中国早期还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当时中国什么都没有,什么都需要,对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如今,中国国民的消费量已经逐步达到瓶颈,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产品。而政策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却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善,这就导致政府出台一项扶持产业政策以后,该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而国内需求却没有跟着扩张,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暴露,这就导致我们必须通过美国等国家对产品的需求来消耗自己堆积的库存。可是一旦积压的产品得到释放的渠道,这些早已产能过剩的企业又会变得过分乐观,从而再次增加投资,使得早已产能过剩的行业变得更加产能过剩,殊不知美国的经济正在逐步恢复,美国的制造业正在逐步回归,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即将伴随着美国制造的复苏而下降。

其次则是美国在这件事情上的推波助澜,我们可以仔细想想,中国出口扩大的最终受益人是谁呢?其实不是中国而是美国。我们有可能会问:“中国的产品的出口方,为什么美国却是最大的受益人呢?”确实,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能够得到美元,如果能够用美元来进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的话,中国自然是这件是上的受益者,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美国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中国出口产品到美国所换取的美元根本没有消费的渠道,那么中国的美元都投到哪里去了呢?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美国的国债之中去了。我们知道,美元不比黄金白银等实物,美元仅仅是美国政府发行的信用货币,美国只需要开动印刷机,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美元。最近几年美国不断进行量化宽松,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却没有明显的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美国所印刷出来的钞票,几乎全部流入了中国能发展中国家之中,美国不但通过源源不断地进口得到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还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大量回收发行在外的货币,这一出一进,导致新发行的美元再次回到美国政府手里。美国在这件事上的成本是多少呢?几乎为零。等到国债到期了,美国大不了再开动一次印刷机,多印写美元即可,反正只要美国继续对外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