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周六的上午,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我知道了教育不是填鸭式的接收前任的经验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结论;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与其给人一堆金子,不如给人一个点金的金手指;一个人要想写下无悔的青春,要想写出瑰丽的诗篇,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居里夫人说过一句话: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总要工作。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

冷淡,所以,每个人都 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 感恩。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 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应对其他的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关于感恩—-用一生去诠释 于丹关于感恩教育

关于感恩—-用一生去诠释

今天一大早我和孩子一起座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白了感恩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同时也让孩子通过故事的形式更加懂得感恩的真谛。

于丹老师的讲座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四是培养孩子自强自立。但是个人觉得只有第一个主题对我的感触最大,自古以来中华古训,百善孝为先,不孝无以立道。就如同我们平时的生活一样,如果知道那位朋友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曾孝顺的话,我想这样的人你肯定是不会与他交往。而通过大树与孩子之间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诠释了“孝”这一基本的感恩理念。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为我而穷苦操劳一生,我也曾感动过,幸福过。但这一切都是欣然接受。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我不觉汗颜,当我们也为人父母时,也过了耳听悲欢离合而唏嘘不己的年龄时,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生病时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放学或是下班时饭桌上永远放着妈妈刚刚做好的饭菜,我们犯错时父母的无限包容。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的坦然接受父母对我们的这种爱?因为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我们永远无法想像父母在背后所受的苦与累,只有当我们现在为人父母时我们方能明白与体会到父母的心。

有一种感情叫做真爱,她能抛弃所有只为换来你的美好生活, 有一种感情叫做奉献,他能为你皆尽所能只为你能过的幸福

有一种感情叫做大爱无疆,一直在你的身边永远默默的关心你支持你。己致于你脚步匆忙,而忘记了它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我们放慢行走的脚步,忽然发现曾经身手矫健的父亲现在己步履蹒跚,曾经满头乌黑秀发的母亲此时早己两鬓斑白。他们早己不再是我们心中曾经的样子,他们需要我们的照顾。需要吃饭时为他们把饭菜做的柔软些,需要过马路时我们的搀扶,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无情的痕迹。

此时此刻我真的明白了为何每年过春节时父母总盼着我们能早点回家多待上几天,为何每次打电话回家时父母总是抢着听筒与我们说话。现在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做些让父母开心的事情。常回家看看,即使你回家永远都是两手空空,但也无法掩盖父母看到你回家时的欣喜。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演讲风格语气平和、神闲气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个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二是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我们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四是如何让我们自立、自强、自信。其中第一个主题是我最有感触。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

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仁”字,用来阐述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青少年们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于丹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集锦五篇

看于丹讲座有感

东关小学六年级(11)班 杨煜皓

今天,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

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

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

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

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

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

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

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

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听了于丹教授的关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讲座,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日后成功奠定基础的过程。

如于丹教授所言,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们并不懂得感恩,他们一方面从父母那里不断的索取着种种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方面又抱怨着父母忽略着父母的感受。听着一个个子女不孝不懂感恩的事例,我们在愤怒的同时,也为这现实感到恐慌。孝敬父母,原本是人性中最基本的美德,是人们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而现在却被人们屡屡无视,甚至是视之草履。

在我的班里,有四十九名学生,这其中不乏学习佼佼者。然而,真的懂得体谅父母难处,真正能为父母分忧的又有几个?难道说,对孩子们提出孝敬父母、体谅父母是一种苛责吗?这要求过分吗?不是,是我们一直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所以才会造成孩子们对父母百般依赖,百般索求成为理所当然了,而子女对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而变得有些要求过高。

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对良好社会风气的一种维护,也是对学生良好没得一种塑造。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的感恩教育应该落实到实处。感恩教育,不只是一堂主题班会那样简单,不是办一期手抄报写一篇作文那样容易,感恩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每个教学的阶段。感恩教育应该是真的入学生之耳,润学生之心。

我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多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或者学校平台开展感恩教育,多鼓励学生和家长多一些亲子的互动,让学生的感恩之心慢慢培养起来,让感恩教育的花都开得更加鲜艳,让感恩教育的果实长得丰硕累累。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早上,我观看了于丹教授演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节目。节目中于丹教授深动的讲述了作为孩子要有一颗孝心、爱心、要做自立、自信、自强的人。看了节目后,我深有感触,觉得现在我们哪一方面都没有做到。

首先,于丹教授讲到孝。她说“正为本,孝为先”这句话不难理解,里面的孝就是孝道。什么是孝?她说孝是一个伦理的起点。她例举了几位名人,如岳飞、周恩来,他们都是有名的大英雄、伟人,更是大孝子。想一下,我平时是怎么做的,又能做到什么地步。

我觉得,孝,从现在自己做起。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孝顺父母,孝敬老人,听家长的话,不是嘴上说说,一定要做到。

不做自私、自利的孩子,那样会被孤立。我会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让朋友们都喜欢我。

我还要做一个自立、自主、自强的人。每个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教导了我们,家里爸妈也教育我们,剩下的就是靠我们自己了。

我决定做到以下:

小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去以后要多帮助别人。

在假期里,让爸妈抽时间带我出去转转,开开眼界,多长知识,还能锻炼我的胆量和毅力。

还要勤俭、节约,以后不乱花钱,把省下的零花钱,自己攒下来。有机会捐给需要的人们,这样既帮助的别人,自己又做了好事。

当然,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会在成长中,慢慢学习,真正学会自立、自强、自信。相信将来我是最棒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一: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于丹感恩教育读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读后感

市一小三年级(2)班 梁全义

看了于丹阿姨感恩教育视频之后,

使我深受启发,其中一段讲了这样的

一个故事。

在于丹女儿4岁的时候,有一天,

手里拿着一个刚叠好的花篮,不小心

摔倒了,结果花篮的一角给摔碎了,

于是她哭了起来,于丹就教育女儿说:

“我们试试看修复一下花篮,是不是

要比摔坏的花篮要好看一些?”于是

于丹就从剩余的纸屑里挑出来剪成一

个美丽的方块,把摔坏的花篮给修复了,花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她的女儿非常高兴,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哭”是无能的表现,以后我再也不哭了,遇到问题我要想办法怎样去解决。于丹听了女儿的话后,非常欣慰,于是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

作为家长和教师

给孩子生命某种可能性

比给她某种确定性的知识更重要。

所谓确定性,就是可以给孩子教一首唐诗,或者教孩子一种算术定理,而可能性,是建立在某一种态度上,有了可能性,未来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孩子去解决去创造!

我听完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以后无论我做什么事情,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撒娇哭鼻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0xx年12月8日

于丹感恩教育读后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