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此经出处:《卍新纂续藏经》第69册 No.1321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习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磨。师曰。磨砖作么。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师曰。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无对。让又曰。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师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让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曰。道非色相。云何能见。让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师曰。有成坏否。让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师蒙开悟。心意超然。侍奉十秋。日益玄奥。初六祖。谓让和尚云。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蹋杀天下人。盖谓师也。让弟子六人。惟师密受心印。始自建阳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大历中。隶名于钟陵开元寺。时。连帅路嗣恭。聆风景慕。亲受宗旨。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让和尚闻师阐化江西。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已为众说法。让曰。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遂遣一僧往彼。俟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待渠有语记取来。僧依教往问之。师曰。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僧回。举似让。让然之。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谥大寂禅师。塔曰大庄严。

…… …… 余下全文

篇二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四家语录卷一)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习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磨。师曰。磨砖作么。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师曰。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无对。让又曰。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师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让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曰。道非色相。云何能见。让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师曰。有成坏否。让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师蒙开悟。心意超然。侍奉十秋。日益玄奥。初六祖。谓让和尚云。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蹋杀天下人。盖谓师也。让弟子六人。惟师密受心印。始自建阳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大历中。隶名于钟陵开元寺。时。连帅路嗣恭。聆风景慕。亲受宗旨。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让和尚闻师阐化江西。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已为众说法。让曰。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遂遣一僧往彼。俟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待渠有语记取来。僧依教往问之。师曰。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僧回。举似让。让然之。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谥大寂禅师。塔曰大庄严。

…… …… 余下全文

篇三 :从马祖道一的念佛公案谈禅悟与净土的关系

从马祖道一的念佛公案谈禅悟与净土的关系

杨笑天

内容提要:马祖道一禅师是一位伟大的禅门大匠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自古以来似乎还无人论及他与念佛往生净土有什么关系,不过,近来已有学者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即,日本禅宗学者平野宗净教授①认为马祖临终前的?日面佛、月面佛?的公案应当属于临终行仪。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杨笑天,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学研究》年刊副主编,日本佛教大学文学博士。

关键词:马祖道一、念佛、禅与净土、禅净关系、禅净双修

引言

唐代著名禅宗祖师马祖道一(709-788),俗姓马,故一般又尊称他为马祖或马大师。马大师是禅宗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不仅在世时弟子众多,影响巨大,而且,后世,他的高足百丈怀海门下出了黄檗希运和沩山灵佑。希运门下出了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灵佑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则共同创立了沩仰宗。如今中国僧人十有八九都号称继承了临济法脉,有所谓“临天下,曹半边”之说,可谓影响深远。

对于马祖这位禅门大匠,自古以来似乎无人论及他与念佛往生净土有什么关系,然而,近来有学者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今草此文,参与讨论。

一、 马祖生平及禅法略述②

马祖是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幼少之年依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唐和尚③出家,年二十依渝州(今重庆)圆律师受具足戒④,习练威仪,通晓开制。后闻六祖高足怀让禅师居南岳衡山般若寺弘传法道,于是,东出蜀道,跋涉千里,往到衡岳⑤,止住于传法院,终日坐禅,以待机缘。怀让闻之,知是法器,往而摄受,磨砖作镜,问答启发,道一于言下悟入。侍奉十载,辞师独立。 ① 日本佛教学者,曾任花园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日本临济宗的著名禅师。

② 主要依《祖堂集》、《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等。

③ 即资州处寂(648-734),资州智诜之法嗣,其下出益州无相,无相出保唐无住。 ④ 依《塔铭》夏腊六十,若依《宋高僧传》僧腊五十,则当三十受戒。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黄龙四家语录第二 又名晦堂和尚语录)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黄龙四家语录第二 又名晦堂和尚语录)

侍者 子和 录

门人 仲介 重编

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西安 徐禧 序。

熙宁二年洪州黄龙山南禅师宴寂。郡以其徒心师继焉。而升座于县之云岩院。余邀同学十数人。焚香侧立。以听其所谓示众者。前此。余知有师矣。至是益信异之。遂定就学四年造焉。舍于堂之西房者。逾两月。早暮就学。一以其法。六年余游京师。复道山中。明年得告将家款师于寒溪之下岩院。由初比此亲承。而闻者甚详。旋踵忘之。莫能记也。又明年。余为御史。其徒子和。乃集录其所尝闻。以属余为序。余复之曰。和孰为道。而汝师妄言之。孰为言。而汝曹妄听之。孰为言。且听者。而邀余妄序之。虽然汝师。既常妄言之矣。汝曹又尝妄听之矣。吾独不可为汝妄序之耶。若是而且以为妄也。则又何所往而不妄知乎。何所往而不为妄。则庶乎可以不妄矣。

侍者 子和 录。

门人 仲介 重编。

师上堂。时在法座前。大众集定。良久微笑曰。便恁么休去。已是欺谩。还相委悉么。有则便好乘时。如无。且莫错向水中拈月。遂升座。焚香。奉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龙图永固。凤历长新。国界安宁。法轮常转。

师乃趺坐。拈起拂子曰。若唤作拂子。达磨一宗。埽地而尽。不唤作拂子。平地生波澜。到者里。一似倚天长剑。谁敢当锋。拟议则丧身失命。而今还有击不碎底汉。试定当看时有僧。出众礼拜。师曰。不知是不是。僧曰。也不得放过。师曰。不信道问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学人上来。乞师指示。师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僧曰。莫便是为人处也无。师曰。却不惺惺。僧曰。若不登楼望。焉知沧海深。师曰。深底事作么生。僧便喝。师曰好一喝。僧曰。洎合放过。师曰。似此衲僧。却堪持论问如何是豫章境。师曰龙沙浪阔。鹤岭峰高。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把虬龙杖。闲寻叫月猿。僧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不是知音者。徒劳话岁寒。僧曰。与么。则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尽唱太平歌。师曰。礼繁即乱问未登此座时如何。师曰。一事全无。僧曰。登后如何。师曰仰面观天不见天。僧曰。与么则有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师曰闲言语。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云庵克文禅师语录(又名真寂禅师语录)

云庵克文禅师语录(又名真寂禅师语录)

嗣法 福深 录

云庵真净禅师语录叙。

真净和尚语录。板留玉几。学者艰得。每得之。遂失之。衲子酷爱之故也。半山古潭和尚。重镂板印行。以其乃舒王建寺。请开山之祖也。虽然。关西子没头脑一著子。决定不在此录中。览者宜具眼始得。

丙子正月钟山比丘守忠拜书。

云庵真净禅师语录目录。

序文(僧守忠 苏辙)。目录(请疏附)。

卷第一。

住筠州圣寿语录。

住洞山语录上。

卷第二。

住洞山语录下。

住金陵报宁语录。

卷第三。

住庐山归宗语录。

住宝峰禅院语录上。

卷第四。

住宝峰禅院语录下。

偈颂上。

卷第五。

偈颂中。

卷第六。

偈颂下。

附录。

大丞相请疏。

伏以。肇置仁祠。永延睿算。归诚善导。开迹胜缘。文公长老。独受正传。历排戏论。求心之所祈向。发趣之所追宗。俯惟。慈哀愍徇勤企。谨疏。

元丰八年三月日。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守司空上柱国荆国公食邑九千五百户实封三千户王安石硫。

判府左丞请疏。

伏以。施绿野之林园。蔚然华构。立青莲之场地。宠以嘉名。申祝寿祺。推明美报。必资达识。为觉迷情。

文公长老。夙悟真乘。久临清众。若心数法。非外假于虚名。由闻思修。可内观于实相。举扬密义。和会胜缘。谨疏。

元丰八年三月日。资政殿学士大中大夫知江宁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充江南东路兵马铃辖上护军魏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实封四百户王安礼疏。

附录。

云庵真净和尚行状

门人高安释德洪撰。

师。讳克文。黄龙南禅师之的嗣。陕府阌乡郑氏子。生而颖异。在龆龀中。气宇如神人。与群儿戏。辄相问答。语言奇怪。闻者骇愕不能晓。则复轩渠笑悦而去。奕世缙绅。既长。喜观书。不由师训。自然通晓。事后母至孝。母嚚。数困辱之。亲旧不忍视其苦。使游学四方。旅次复州。北塔寺长老归秀。道价方重于时。词辩无碍。因侧聆坐下。感悟流涕。愿毁衣冠为门弟子。秀笑曰。君妙年书生。政当嗟手取高第荣亲。乃欲委迹寂寞。岂亦计之未熟耶。对曰。心空及第。岂止荣亲。又将济之。委迹寂寞。非所同也。秀奇其志而纳之。服勤五年如一日。年二十五岁。试所习为僧。明年受具足戒。即游京洛。翱翔讲肆。贤首慈恩。性相二宗。凡大经论。咸造其微。解帙捉麈。词音朗润。谈辩如云。学者依以扬声。燕居龙门山。偶经行殿庑间。见塑比丘像。蒙首瞑目。若在定者。忽自失。谓同学者曰。我所负者。如导子画人物。虽曰妙尽。终非活者。既焚其疏义。包腰而南。平易艰险。安乐劳苦。诸方大道场。多所经历。自重其木。以求师为难。尝至云居。谒舜老夫。机语不契。不宿而去。又至德山应禅师。方夜参。雌黄先达。有六祖不乃云门之语。失笑。黎明发去。闻云峰悦禅师之风。兼程而往。至湘乡。悦已化去。叹曰。既无其人。吾何适而不可。山川虽佳。未暇游也。因此行寓居大沩。夜闻僧诵云门语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云清波无透路。豁然心开。时。南禅师。已居积翠。径造其庐。南曰。从什么处来。曰沩山。南曰。恰值老僧不在。曰未审。向什么处去也。南曰。天台普请。南岳云游。曰若然者。亦得自在去也。南曰。脚下鞋。是甚处得来。曰庐山七百钱唱得。南曰。何曾得自在。师指曰。何曾不自在耶。南公大骇。参依久之。辞去。至西山。翠岩长老顺公。与之夜语。自失曰。起临济者子也。厚自

…… …… 余下全文

篇六 :禅宗语录010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禅宗语录010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txt∞-一人行,必会发情 二人行,必会激情 三人行,必有奸情 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禅宗语录010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日本 慧印 校

洞山大师语录序

东西道邈。二三亲传。传也已渐。真间为伪。当伪之交出时。醇乎真者。独洞祖乎。自厥初诘问无眼耳乎其师。至发迹南泉之供真。异闻无情说眼处。慎柏岩姓名之问。不间云岩雍容影。蹈断过水浪。呵止云居受天供路。终设愚痴斋。明去来之数事。则实为希世之师表矣。其语言章句。散在诸家之篇集。间有集录也非。元文间。玄契老禅勤集号洞山录。以藏梓于白华林。可谓干祖考之蛊哉。然京师之途路万里。为难为乏道之拜请。而去岁庚辰之秋。江都吉祥禅寺之众徒责予复校。亦不忘祖家也。寻请老衲语。乃告曰。戏乎洞祖乎。真矣。邃矣充矣。无偏矣。克中矣。固亦江汉以濯。秋日以晒。唯可以道心见之。不可以人心见之。若至其不可窥之。不可量之。不可移之。而无己独立。则少林之下。实一人而已。赞宁言之。 宝历十一年辛巳正月谷旦。印指月焚香拜题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远孙沙门慧印校订

师幼岁。从师因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灵默禅师。

师游方首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对。师乃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师曰。和尚莫厌良为贱。 师参沩山。问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甲未究其微。沩曰。阇黎莫记得么。师曰记得。沩曰。子试举一遍看。师遂举。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国师曰。墙壁瓦砾是。僧云。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国师曰是。僧云。还解说法否。国师曰。常说炽然。说无间歇。僧云。某甲为甚么不闻。国师曰。汝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僧云。未审。甚么人得闻。国师曰。诸圣得闻。僧云。和尚还闻否。国师曰。我不闻。僧云。和尚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国师曰。赖我不闻。我若闻即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僧云。恁么则众生无分去也。国师曰。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僧云。众生闻后如何。国师曰。即非众生。僧云。无情说法据何典教。国师曰。灼然。言不该典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师举了。沩山曰。我这里亦有。秖是罕遇其人。师曰。某甲未明。乞师指示。沩山竖起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沩曰。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师曰。未审。此人如何。沩曰。他曾问老僧。学人欲奉师去时如何。老僧对他道。直须绝渗漏始得。他道。还得不违师旨也。无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这里。师遂辞沩山。径造云岩。举前因缘了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师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师曰。无情说法该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可知。

…… …… 余下全文

篇七 :B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1卷)〖宋 义远编〗

No.2002 B

天童遺落錄序

夫佛祖道實際理地。本離言語相。然佛事門中為物垂慈。則雖非有為又非無語。洞山五位臨濟三玄。共是垂慈心。聲止啼黃葉。若就語中生實解者。求馬於唐肆待兔於枯株也。璨無文之無文印第五卷天地雪屋韶禪師塔銘序中云。嘉定間淨禪師。倡足菴之道于天童。懼洞宗玄學或為語言勝。以惡拳痛棒。陶冶學者。肆口縱談。擺落枝葉。無華滋旨味。如蒼松架壑風雨盤空。曹洞正宗為之一變。所謂懼洞宗玄學或為語言勝。等實得淨公意。抓著其癢處。永平正法眼藏中。有言云。有一般野貓兒。言洞山高祖有偏正五位。只須知洞山高祖有正法眼藏。是亦會淨公意。懼為語言勝也。但所謂曹洞正宗。為之一變者不爾。其似變者唯語言跡。而如正宗。冥合洞山本旨。莫過於淨公。譬如言能學柳下惠者不師其跡也。淨公有六會語錄二卷。所謂建康府清涼。台州瑞巖。臨安府淨慈。明州瑞巖。再住淨慈。寧波府天童之六會。而侍者文素妙宗唯敬如玉智湖祖日等所編次。桐柏吏呂瀟作序。靈隱高原泉天衣嘯巖蔚共作跋。淨公小師廣宗。以理宗紹定二年乙丑夏。所募刻。而永平廣錄第一卷。有天童和尚語錄到上堂云。箇是天童打^8□跳。蹈翻東海龍魚驚。乃此二卷錄也。延寶八年庚申之秋。(予)在東武王子峰。挍讎鏤梓至今三十五年。而偶得見丹州德雲室中所祕。梵清和尚真筆瑞巖遠公所編天童如淨禪師語錄一卷。但是天童上堂法語二十則而已矣。於其卷末。高祖元和尚。記淨公法嗣六人機緣淨公略傳了云。日本仁治二年歲。次辛丑二月中旬。瑞巖遠公遙送此錄付吾。蓋仁治二年者。廣宗募刻後十三年也。而其六會中之天童錄者。祖日侍者所編。而其編中遺落二十則瑞巖搜出編集。寄元和尚者分明也。而今德雲寺主了山師。南陽寺主大鏡師。捨衣資圖災木。甚是好心可以嘉矣。(予)乃考其顛末。令其附前刻。併為三卷。前刻有跋云。昔瑞巖遠公。拔取永平廣錄為一卷。作之跋云。得百千之十一。抑此亦天童之十一歟。想必有廣錄在。只願後賢勤搜羅之。而今二師附此一卷。則實後賢搜羅之一數也。好事不乏。天必錫類。則正好摩眼待附之附矣。

…… …… 余下全文

篇八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

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阴《联灯会要》卷六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808),唐代著名在家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

顿悟玄机。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遗有《庞居土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法常大师(752-839),唐代僧。湖北襄阳人。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希运(?一850),唐代僧。福州闽县人。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一击忘所知,更禾假修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