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谕纪泽

谕纪泽

评点:作诗写字之法及生平之耻

曾氏称赞纪泽的七古诗“气清而词亦稳”,并要求儿子熟读他所选的五古、七古十五家,认为这些人的诗“声调皆极铿锵,耐人百读不厌”。曾氏分别有诗、文两个选本,因选得精当,故而都很有名气。文集为《经史百家杂抄》。其特点是将六经中的文章也当文学作品对待,并为此专门说了一番大道理:“村塾古文有选《左传》者,识者或讥之。近世一二知文之士,纂录古文,不复上及六经,以云尊经也。然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由屏气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三代两汉。今舍经而降以相求,是犹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敢知国,将可乎哉?余抄纂此编,每类必以六经冠其端。涓涓之水,以海为归,无所于让也。”曾氏的话,道理充足。六经乃文章之源头,从源头上读书,自是高明之举。

《经史百家杂抄》这部文章选本在近代影响很大,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九月六日给友人萧子升的信中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他说:“顾吾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昔人有言,欲通一经,早通群经。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则枝批,将毫则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抄》其庶几焉。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为之之法,如《吕刑》一篇出自书,吾读此篇而及于《书》,乃详加究焉出于《书》者若干篇,吾遂及《书》全体矣。他经亦然。《伯夷列传》一篇出于《史记》,吾读此篇而及于《史记》,加详究焉出于《史记》者若干篇,吾遂及于《史记》之全体矣。他史亦然。出于子者,自一子至他子;出于集者,自一集至他集,于是而国学常识罗于胸中矣。”

他选的诗集名曰《十八家诗抄》,选了曹植、谢灵运、李白、孟浩然、李商隐、黄庭坚、阮籍、鲍照、杜甫、韩愈、杜牧、陆游、陶渊明、谢眺、王维、白居易、苏轼、元好问十八个大家的诗作共六千五百九十九首。曾氏认为,把这些人的诗读熟,古诗也便作好了。其读书之法,重申前次信中所说的“高声朗诵”“密咏恬吟”相结合。无论作诗作文,曾氏都强调“声调”。他所提出的著名的“八本”之说,其中一句便是:“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他认为读诗文的兴会之感,是从琅琅可诵的声调中来,即在韵味悠长的朗读声中去领略诗文的妙处。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理学家之称的这位湘军统帅,在诗文创作上倒更像一个唯美主义者,一个艺术至上论者。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盖有字句之诗,人籁也;无字句之诗,天籁也。解此者,能使天籁人籁凑泊而成,则于诗之道思过半矣。”

…… …… 余下全文

篇二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如果完完全全看将下来,则书的厚度不免令人却步。据说唐浩明先生为了写小说《曾国藩》,研究过曾国藩多年,这么说来,这本书可算是家书的“精选集”了。

曾国藩是军事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国藩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读完此书发现曾国藩更是一位治家好手。中国古代的“家”不同于现代中国的“家”,相对于古代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模式,如今的三口、五口之家要小得多,所谓治家也只不过是“教子”而已。但这并不是说明当今社会已经可以完全摒弃传统的方式,古人治家的智慧、经验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古代家庭人数多,户头多;现代家庭人数少,独门独户。这样的变化导致人们的公私观念变化,人情冷漠。

从书中提到的内容可以看出,古代社会的“公”是指大家族,而“私”指的是小家庭,皆与社会、朝廷无关,这样一来,整个家族的关系联系得尤为紧密。而现代社会的“公”指的是社会,是国家,“私”指的是自我。加之交通发达,信息迅速,使得小家庭与小家庭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断拉远,甚至于是国外国内的距离,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亲戚之间也由此疏远。书中提到大家族之中的借贷是没有利息的,富有的亲戚接济贫穷的子弟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在现代社会,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借款,也有可能被赋予银行贷款般的利息,利益俨然成为了维持关系的纽带之一,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曾国藩早年在岳麓书院读书,学习到正统、完整的儒家思想,但在于治家方面他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把读书、做官放在了次要位置,把做人、道德放在了首要位置。曾国藩对家庭成员实行三致祥教育,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勤俭孝友”成了其家庭成员的中心意识形态,由此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

礼记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读完此书发现,曾国藩平天下的本事原来源于其治家的本事,而渗透在字里行间自律更是他治家的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三 :曾国藩经典名言100句

曾国藩经典名言100句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 余下全文

篇四 :曾国藩家书语录豆瓣版

曾国藩家书语录豆瓣版

曾国藩家书语录豆瓣版

曾国藩家书语录豆瓣版

曾国藩家书语录豆瓣版

曾国藩家书语录豆瓣版

曾国藩家书语录豆瓣版

2010-03-14 12:22:53 来自: 铁棍男孩冯扯扯 (HAYAH)

曾国藩家书的评论

何兆武的《上学记》里曾写过“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只有二人:王阳明,曾国藩”。我对曾国藩的兴趣是看唐浩明的那套《曾国藩》吊出来的。后来又找出他的家书合集来看。一直想把笔记整理出来,从纸上散乱的摘抄,到电子版,再到分类的,再到打印出来贴在日程本的不同地方。我终于可以说,这本书对我很有些影响了。我把我的整理贴出来,给需要的朋友。

---------------------------其实我只是一条分割线---------------------------

【养心】

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

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

二.【立身】

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

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

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 …… 余下全文

篇五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

六合中心学校-王元河

《曾国藩》这本书是一个朋友强力推荐的,刚刚开始只是粗粗的看了几页,后来我却是欲罢不能,每晚看到一两点,直至看完。看完后无法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唐浩明先生查遍史料,生动客观地描写了曾国藩恢弘大气,跌宕起伏的一生。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浩浩荡荡妙趣横生,是一本的优秀人物传记。从湖南湘乡荷叶塘的一个农家子弟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与见识拜相封侯,实在是给我们这些农家出生的穷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就连毛泽东主席就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实在是我偶像的偶像啊!

特别是从《曾国藩》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受益无穷。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

…… …… 余下全文

篇六 :唐浩明 要像曾国藩那样修养自身

唐浩明 要像曾国藩那样修养自身

20xx年06月09日 08:16 北京青年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

0条

■演讲者:唐浩明

■演讲话题:曾国藩其人其事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著名作家讲述20多年来研究曾国藩的心得——修心与收敛

■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又通过人格修炼来促使事功的完成 ■曾国藩的做人做事对当代人有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演讲者小传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xx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大前身)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岳麓书社从事编辑工作。

在2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唐浩明主要从事湖南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编辑出版的主要图书有《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国荃全集》、《20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等。其所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三部曲”。唐浩明现为岳麓书社总编辑、湖南省作协主席。

今天就准备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切入,谈谈他的“人”和“事”:他怎样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又怎样通过人格修炼来促使事功的完成。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治家,有着一个明显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政坛大人物的地方,所以大家才对他格外感兴趣。那就是他在事功建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并以自己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自觉去这样做,更别说做得好了。

◎曾国藩其人◎

■“内圣外王”的典范,“三立完人”

■严于律己,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所培育出来的一个标本人物,传统主流文化对此有一个表述语,就是“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就是讲心中充满圣人的学问和道德,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进行人格修炼。“外王”是表现在外的事功符合王政、王道的要求,即施仁义之政,行仁义之道,建王者之业。曾国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严格按照程朱理学来修身养性,修炼自己的人品人格。他甚至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口号,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口号。这表示他的决心,而且他一辈子都努力按照这个要求在做。在他的晚年,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圣哲画像记》的文章。曾国藩晚年还在以圣哲作为自己的榜样,可谓“内圣”做到家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假期里,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感受颇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可以不惜重金付诸于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服装和玩具,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上出现了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

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 …… 余下全文

篇八 :曾国藩:营销人成长与奋斗的典范

曾国藩:营销人成长与奋斗的典范

提起曾国藩,主流舆论大体有两种评价,一是阶级斗争的观点,即认为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刽子手,代表腐朽的地主阶级利益;另一派为厚黑学观点,认为曾国藩是厚黑学之祖、权谋学宗师。现在,阶级斗争观点失去市场,厚黑学观点成为主流。一般政客、企业家等醉心名利者关注曾国藩,其实是想从曾国藩身上汲取升官发财、为人处世甚至勾心斗角的方法。第二种观点估计与唐浩明先生所著《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评点》热销有关,但笔者通读这两套书,并未发现唐浩明先生有这种用心与导向。看来还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语:仁者见仁、知者见智。相反,我在看唐先生评点《曾国藩家书》时,反而发现他有着不同一般学者的学术严谨性。

当然,笔者在此只是乱发感想,作为一个普通的营销人,俺从学术上评价曾国藩好比班门弄斧,难免贻笑大方。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与《评点曾国藩家书》笔者囫囵吞枣的读了两遍,所注意与感触最深的,不是阶级斗争,不是权谋与厚黑,而是曾氏由一介农家子弟、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个人成长与奋斗史。或许,这对营销人具更大的启迪作用。 一、 失意与打击: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虽说最终位及人臣,于剿灭太平军后封侯。为汉人在清一代官级最高。但曾氏一生,命运的打击与痛苦从未停止过:

一生体弱多病,早年进京赶考,肺病复发,差点一命呜呼。幸得略懂医术的好友欧阳兆熊悉心照顾,才勉强捡回一条命;

一生癣疾成绝症,每遇变故或心情低落即奇痒难忍,直抓得皮屑满地、血肉模糊。曾氏常为此觉得生不如死,人生毫无乐趣可言;

育有三子六女,长子夭折,六女除满女(湖南方言为最小的一个女儿的意思)曾纪芬高寿安享晚年外,其他五女或早夭,或郁闷而死,或难产而死,五个女儿婚姻大都不幸嫁的全是纨绔子弟。

四兄弟有两个死于战争,六弟曾国华率部轻敌,结果至三河惨败,六千湘军全军覆没; 创建湘军初期,朝庭不信任,湖南、江西地方政府勾心斗角,不仅不给资源,还暗处挖墙角使坏,让曾氏有苦难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