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纪录片心得体会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近一周的拍摄,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我们的专业决定了我们完成一部作品必须要团队的合作,否则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有机器的使用,拍摄手法的运用,以及后期制作的艰辛。从这些困难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三年,我们的专业课程很多,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少,这是我们个人的原因,我们缺少自主学习的精神,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许多的简单问题我们都无法快速的解决。同时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别人!并且要积极地配合,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作品。大学因毕业设计而完整,而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却因毕业设计的创作而变得更加精彩。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在对客观现实的放映上,纪录片动态影象和声色并茂的优势是文字、绘画和照相等传统手段所难以比拟的,正因为如此,“真实”成为纪录片经典定义中不可或缺的词汇。但纪录片真的像镜子一样“真实”的反应了现实吗?不尽然。纪录片摄像时的开机时间、镜别和角度的选择,后期制作时的剪辑加工等工作,无不渗透了制作者个人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欲念,所以,纪录片只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格里尔逊语),只是“抓住现实地片段,将期有意义地结合起来”(维尔托夫语),它不是复制现实的一面镜子,而是面向现实的一条渐近线。我们只能尊重客观现实进行重新演绎,以得到“真实”的记录。

努力的付出,出来的成果并不一定能得到认同,第一次纪录片成品出来,我们组拿给老师看,老师一边看一边评,给出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老师拖拉着进度条,并没有完全看。老师要求第一次制作纪录片的我们能拍出深刻的东西。我的心还是有一点凉透的感觉,倒不是纪录片拍得不好的原因,而是,我们的想法跟老师出现好多分歧。最后在老师耐心讲解下,我们对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纪录片后期剪辑感受以及心得体会

要把拍出来的东西按照自己的理念呈现给观众看,非常重要的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学期学的是纪录片,上学期学的是非线性编辑,视频剪辑。 学视频剪辑,这门课程我很喜欢。因为从小就特喜欢看电视,慢慢长大后会想要知道这些是怎么做的,现在有机会接触并且专业的学习,我很期待。从小的我就喜欢想象,想象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这给现在的我提供了多的想法,让我的想法不再局限性。同样的我也可以把它运用在我的作品上。

视频剪辑是影片后期很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影片的好坏,影片的意义。镜头要连贯起来,不能太啰嗦,不能太空洞,要精致的表达出来,而且还要与背景音乐相结合。背景音乐也是不好找的,但是我还是用的是肖邦的两个曲子。比较轻松的感觉,因为我们的片子是在朝阳公园游玩类,所以还是很适合的,后面吃饭时的快节奏音乐也很配。大类型的影片都是找专业的音乐人来配乐的,像卧虎藏龙,夜宴等。而像短片的编辑就是搜寻与你短片有共同意境的音乐,每个时段的情景与效果都要有不同的音乐来配套,这样才能更好的把短片的意义表达出来,还有就是解说的配音,也全是我一个人的工作,由于话筒不好,和5505那个教室不安静,配出来的音声音特小,在片子里基本听不见,所以又得调音频,而且是所有的音频都得调。

刚开始学的是premier软件的应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软件的入门其实很简单,一些基本的操作也就是那样,主要还是剪辑时的想法,和自己本身的艺术修养。所以我用的是EDIUS,

而且比较方便,比PR更容易在笔记本上运行。如果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的影视节目或是一张好的短片,关键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修养。因此,要提高短片的制作水平,就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

这次的作业是我们是六个人一组,本来想拍的是搞笑片纪录片,但拍完之后觉得不太搞笑,于是就作为普通纪录片来剪,配了些搞笑的解说。拍的过程中有不少挫折,但是还好我们是六个人,在想法方面比较全面,在等的过程中也不至于太枯燥。我们拍的是“吃喝玩乐”,是朝阳公园的。拍的时候才知道现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拍的时候遇到的一些事情是我们想不到的,也差点惹下麻烦。现在回想我们是不够专业,没有事前准备好。这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以前只知道拍片子好玩却不知道要拍好片子会很辛苦。剪片子时才感到真正痛苦,刚开始不知从哪下手,怎么编辑才能把想法表现出来,真的是很头痛。在慢慢的看了很多专业知识后,才开始有了头绪,有了想法。然后开始慢慢剪,坐在5505那个教室,基本一天都不会动一下。在几天的努力下,我剪完了,剪完之后真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成就感油然而生。而我们的小纪录片我还能接受,因为它能完整的出现也不容易。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纪录片拍摄心得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摸索的过程,从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

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在纪录片拍摄中,现场的声音是构成真实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实地录下同期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很多节目的同期声要么拒绝录入“噪音”,要么根据主观需要随意开启、关闭同期声,要么配以后期模拟音响。在拍摄纪录片中,真实还原同期声最好的办法,就是外接一路话筒收音,成为混合音响。

拍摄现场常常是纷乱的、复杂的。对于纪录片而言,场面不受我们控制。在人物众多的嘈杂场面,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点”。我在开始拍片时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事先预定了许多的拍摄方案、拍摄角度,但一到现场,突然的变化会让我手忙脚乱。这是考验人的时刻。环境变化、摄制组人员的建议或其他人的提示常会干扰你的初衷。应该学会排除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意识,不妨反复问自己:“我事先准备的拍摄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些众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个最有意义?如何去实施?”当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因为你所拍摄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由于我们常常是单机拍摄,因而采访者的问话和倾听表情需要再一次拍摄。除单独录制采访者的反应镜头外,还可以采取拍摄采访者与被采者同处于画面内的镜头;拍摄一些同一空间中的其他物件,在后期制作中加入,既提供了环境中的细部信息,又调节了视听节奏;插入与谈话有关的其它画面。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纪录片制作心得

纪录片心得:用孤独的眼睛观察生活

一个多月的拍摄经历结束了,一周的剪辑的时光也过去啦。看着成品出来有一种莫大的欣喜,也有一点小小的骄傲。我参与拍摄的纪录片虽然不是什么大作,但我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理解的纪录片的拍摄。

这一个月来,我感受到了太多的孤独。虽说是团队合作,但是很多感受是孤独的。当视线专注的看着镜头里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不能太多的参与他们的生活,因为我是一个记录者,需要一双孤独的眼睛,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在他们拥挤的地方,想要架起脚架,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扛着摄像机。有时候一扛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看LCD显示屏看到眼睛干涩视线模糊了,才按下暂停键。

我们小组的拍摄内容是记录现在大学生特别是90后被誉为新新人类,他们对待爱情又有着怎样的看法。我选择了我的几个同学,因为和他们有过一些接触,比较了解他们的背景,性格,有利于拍摄。一个月下来,大家更加熟络。我更加深刻的明白,这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并不是真的互相之间带有情绪色彩。看着这一群大学生的生活画面,寂寞空虚受伤的情感世界,没日没夜的玩电脑看小说,为期末作业奋战,一次又一次喝酒聚会。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摸索的过程,从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

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 …… 余下全文

篇五 :纪录片拍摄注意事项

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在纪录片拍摄现场,摄像师其实就是大半个导演,必须具有丰富的纪录片拍摄技巧。首先,他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悟力,敏感、灵活,能够及时领会导演的意图。即使当导演不在场时,也能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具有相对自主的纪录片拍摄手法。换言之,一个合格的摄像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导演意识。

从纪录片拍摄手法而言,一个摄像师需要注意以下技巧:

采用固定机位拍摄时,身体要与三脚架分离,否则你最轻微的呼吸都会影响画面的稳定;每次改变机位时,尽量将摄像机从架子上取下来,以免机器因为重心过高而倾倒。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要移动三脚架,也得先用手护住云台上的摄像机。

采用手持拍摄纪录片——尤其是使用DV机器进行徒手拍摄时,首先要保证身体姿势要放松,切忌那种似站非站,似蹲非蹲的姿势,否则,拍摄时间一久,就会引发肌肉的痉挛,影响正常的拍摄。还有一个诀窍,就是尽可能找到一个支撑物,比如墙壁、岗亭、电线杆等;(凯来影视后期制作网www.keleor.com)

在肩扛摄像机进行固定拍摄时,注意双腿要叉开,整个身体的重心要低一些,力求支撑的底盘越大越好。而在扛机做移动拍摄时,双膝略微弯曲,身体必须沉稳,尽量以身体的运动代替步伐的运动。

双腿要像灵活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移动车’,在持机走动中,要克服起步产生的身体起伏和落脚时产生的震动,以保持摄影机在运行中的

稳定;

右手要负责摄影机的稳定和画幅的水平,并随时按照内容需要左右摇动摄影机;

左手要不间断地按照画幅、光线、景物和距离的变化,及时调整光圈、焦点,并掌握着变焦距镜头的推、拉,有时还要担负清除障碍物的工作; 。

右眼通过摄影机取景框,不停注视着画面构图、焦点和拍摄对象的活动;

左眼(在取景框以外)观察摄影机画幅以外的活动,以便不失时机地改换拍摄方向、位置和拍摄对象,并在摄影机准备移动时选择可行走的空间,掌握录音师的准确位置,以免走动时相撞或录音话筒进入画面;

…… …… 余下全文

篇六 :《纪录片心得》

纪录片心得

通过纪录片的拍摄,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在做记录片的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我们的专业决定了我们完成一部作品必须要团队的合作,否则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有机器的使用,拍摄手法的运用,以及后期制作的艰辛。从这些困难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三年,我们的专业课程很多,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少,这是我们个人的原因,我们缺少自主学习的精神,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许多的简单问题我们都无法快速的解决。同时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别人!并且要积极地配合,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作品。大学因纪录片片而完整,而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却因纪录片的创作而变得更加精彩。

努力的付出,出来的成果并不一定能得到认同,第一次纪录片成品出来,我们组拿给老师看,老师一边看一边评,给出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老师拖拉着进度条,并没有完全看。老师要求第一次制作纪录片的我们能拍出深刻的东西。最后在老师耐心讲解下,我们对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了。

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一种态度鲜明的个性观点,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但没有什么窍门。如果说在纪录片或者其他片子的成功中有窍门的话,如果谁知道成功的窍门这一秘密的话,所有的制作人就都成亿万富翁了,都发家致富了。孤独的眼睛,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我们付出了我们所有的精力,在光与烟的流动之间,在喧嚣与寂静之间,我们追求者最真实的青春!

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我们对纪录片有了一定的了解,接触纪录片发现纪录片在前进,但纪录片的市场却在萎缩。比起九十年代初的一派繁荣,今天的纪录片似乎长时间地处于低谷状态。中国纪录片几乎没有群众基础,这是一些纪录片制作者的共识。最雄辩的证据就是纪录片没人放也没人看了。

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 …… 余下全文

篇七 :纪录片创作心得

纪录片创作心得

纪录片创作心得一:纪录片创作心得

一个多月的拍摄经历结束了,一周的剪辑的时光也过去啦。看着成品出来有一种莫大的欣喜,也有一点小小的骄傲。我参与拍摄的纪录片虽然不是什么大作,但我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理解的纪录片的拍摄。

这一个月来,我感受到了太多的孤独。虽说是团队合作,但是很多感受是孤独的。当视线专注的看着镜头里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不能太多的参与他们的生活,因为我是一个记录者,需要一双孤独的眼睛,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在他们拥挤的地方,想要架起脚架,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扛着摄像机。有时候一扛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看LCD显示屏看到眼睛干涩视线模糊了,才按下暂停键。

我们小组的拍摄内容是记录现在大学生特别是90后被誉为新新人类,他们对待爱情又有着怎样的看法。我选择了我的几个同学,因为和他们有过一些接触,比较了解他们的背景,性格,有利于拍摄。一个月下来,大家更加熟络。我更加深刻的明白,这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并不是真的互相之间带有情绪色彩。看着这一群大学生的生活画面,寂寞空虚受伤的情感世界,没日没夜的玩电脑看小说,为期末作业奋战,一次又一次喝酒聚会。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摸索的过程,从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

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 …… 余下全文

篇八 :纪录片拍摄技巧

纪录片拍摄技巧

在很多电视纪录片和其他许多影片中,被拍摄的人常常不是专业演员,因此不习惯拍电影用的各种器械,不习惯所有的电影工作者和他们的照明灯等,其中最怕的就是话筒。纪录片摄影师要使用很多使被摄者自然的许多方法。

1.不要小题大做

如果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电影摄制组的采访者在拍完电影后说道:“这就完了吗?”那么整个摄制组就要自我庆幸了。他或许想象过,会有整卡车的设备卸进他的起居室,人们转来转去,把他的房间当作工作场所,留下许多垃圾让他打扫,家具挪动了,一切乱糟糟的,素日的平静被打破了。毫无疑问,一切都像朋友和邻居听他说“电视台的人要来”时所断言的那样。

2.主人公的位置与镜头的选择

俯视人物可以贬低人物,仰视人物则提高人物的重要性。如果摄影时摄影机的高度与人眼齐,则可以说主人公与观众的地位是平等的。

3.照明

主光尽可能高些,但不要让眼睛处在眉毛的阴影里。要避免鼻子产生双影,谨防眼镜框造成的难看的阴影盖住眼睛。额外的光用得越少越好。

特写2-3秒、中近景3-4秒、中景5-6秒、全景6-7秒、大全景6--11秒、而一般镜头拍摄以4-6秒为宜。

记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是国际记录片界的泰山北斗,他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拍摄记录片必须遵循的14条原则,对于使用DV拍摄记录片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些原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分析影片的成败,同时也可以正确指导我们如何运用手中的镜头。 1 不要去处理抽象概括的题材。关于邮政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但是有关一封信你就必须去拍部片子。

2 不要背离包含下列三个基本元素的原则: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

3 不要忽视剧本,也不要在拍摄时碰运气。若脚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因此当你开拍时,即可以开始准备下一部。

4 不要忘记,当你拍片时,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不美但有价值的镜头号更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