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班级:生物技术    实验者:##   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练习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学习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3. 观察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果蝇培养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1. 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 …… 余下全文

篇二 :果蝇实验报告

孟德尔遗传定律验证

姓 名:陈倩倩

学号:118627140313

年 级:20##级交流生

一,摘要

本次实验就是果蝇残翅檀黑身与野生型杂交通过观察F1、F2性状比例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二.引言

遗传学诞生的理论支柱——孟德尔遗传定律形成于1866年 .作为牧师的孟德尔 (G.Mende1).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长达8年的杂交实验,于1866年发表了 《植物杂交实验》这一独创性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事实上,在孟德尔之前已有不少育种学家在进行植物杂交实验,但由于研究方法不对路,没有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孟德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思路,一次只对一 对或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并借助数学的统计方法分析其结果 .

1900年三个各 自独立但几乎同时完成的研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定律,H.DeVries、C.Correns、E.Von Tschermak在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时,都偶然地发现了孟德尔的原始论文,在解释他们 自己的数据、推出遗传的一般规律的过程中,他们才认识到孟德尔论文的重要性 .事实上,在孟德尔论文被忽视的35年间,生物学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遗传学说,其中以魏斯曼 (A.Weismann)为代表的 “颗粒遗传”理论逐步为大多数学 者所接受,而且在变异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研究和争论中,许多学者认识到遗传的变异是非连续的变异,而不遗传的、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才是连续的变异 .这些认识的进步为学者们认识和接受孟德尔定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生物学界用了lO年时间 (1900—1910)才完成了对孟德尔定律的承认nJ.事实上,1900年后生物学家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了孟德尔的思想,许多生物学家对这种新的遗传定律曾公开表示过敌意和怀疑态度 .孟德尔遗传理论强调 “单位遗传因子”,是一种非连续变异的理论,自然遭到极力强调连续变异重要性的新达尔文主义者的反对 .因此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大多数遗传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在使用不同的生物材料验证 (检验) 孟德尔定律 .自然除了少数例外以外 (这些例外遵循的是后来摩尔根发现的连锁互换定律)都证明了孟德尔理论的正确性 .为克服概念和对特征描述的混乱状态,此问确立了一些遗传学基本概念 .1902 1909年 W.Bateson先后刨用了遗传学 (genetics)、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上位基因等名词 .1909年.Johannsen 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之义,刨造了 “基因 (gene)”一词,并用此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他还刨用了基因型、表现型这两个重要概念 .

…… …… 余下全文

篇三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摘 要  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本次通过实施已有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    原理

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用灰体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灰体,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图1)

   

图1                                              图2

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 …… 余下全文

篇四 :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 吴雪薇 121140059 2013-5-23

实验五:果蝇的三点测交

吴雪薇 121140059

一、实验目的

1、验证连锁互换定律,掌握并进行连锁分析,学习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

方法。

2、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了解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三点测交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即用三杂合体abc/+++或

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就等于三次“两点试验”,而且带有另外两个优点。

一次三点测验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

得到的,而三次“两点试验”就不一定这样。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

通过三点测交试验,可以得到三次两点试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

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

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msn/wmsn)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F1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雌蝇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

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

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试验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

试验。

当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时,一般不含相对的等位基因,产生伴性遗

传,在正交和反交试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三、实验材料

野生型黑腹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三隐性果蝇。

四、实验仪器

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白瓷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 (4瓶/人)、

…… …… 余下全文

篇五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xx年9月28日

-20xx年10月20日

小组编号:周五5组

小组成员:白坦蹊 陈朱媛 呼波 王启明

【摘要】

实验利用果蝇,这一常用的遗传学模式生物,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连锁交换等遗传学规律。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对三隐性状中的基因遗传距离进行了计算,证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假设的。

【实验原理】

一、遗传定律

1. 基因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用正常体色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正常体色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

3. 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

…… …… 余下全文

篇六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标准版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生化楼 李扬 、胡津睿 2014.9.11—11.06 305遗细室

一、 前言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学会杂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初步理解遗传的三大定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定律。学会运用统计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论文的撰写方法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6黑腹果蝇、e#黑腹果蝇

1.2实验用品:显微镜、培养瓶、纱布、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乙醚等。

1.3培养基的配制:

70ml水 + 0.85g琼脂 + 7g蔗糖→煮开至琼脂溶化→加入麦片玉米糊(30ml冷水与8g麦片玉米混匀)→煮开约3-5分钟,成粘稠的糊状→稍凉后加入1g酵母粉,0.4-0.5ml丙酸,混匀→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包上纱布。

1.4实验流程:

#取原种:取若干只6黑腹果蝇和e#黑腹果蝇培养。

清除原种瓶中的成虫,每隔8h收集刚羽化的成虫,将准确鉴别性别的雌性和雄性果蝇分别放入培养瓶中培养。

…… …… 余下全文

篇七 :果蝇遗传实验报告

经典遗传学综合性实验

10农生1班第一组 卢**

摘要   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完成果蝇的单因子实脸、双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测交及伴性遗传这4个独立杂交实验。果蝇的分类: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果蝇属(Drosophila)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12天可繁殖一代),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的模式动物。

关键词   黑腹果蝇 单因子实验 双因子实验、三点测交  伴性遗传

引言

果蝇在25℃条件下,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8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开始产卵。受精卵经22~24小时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生活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的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要羽化了。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呈半透明的乳白色,约1小时,蝇体即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遗传规律的实质:①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② 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休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由组合;③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休的非姊妹染色单休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

2   材料与方法

2.1.1材料:黑腹果蝇,基本性状:

(6#)小翅、灰身、白眼、焦刚毛;

(e#)长翅、黑体、红眼、直刚毛。

2.1.2用具:显微镜、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

…… …… 余下全文

篇八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实验报告

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 吴雪薇 121140059 C1组 2013-3

实验一: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吴雪薇 121140059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1、果蝇简介

果蝇(fruit fly,vinegar fly )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 : 双翅目,果蝇属。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2、果蝇的生活史

25℃时,从卵至成蝇需10天左右。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20~25℃,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3、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11.2克 蔗糖8.9克 干燥酵母粉1克 琼脂1克 水100毫升

添加0.8毫升丙酸作为防腐剂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