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当前社会心态调研报告

当前社会心态调研报告

当前社会心态主流积极健康,同时,社会心态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

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心态上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焦虑”。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另外,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也加重了人民的焦虑感。面对这些事故,社会整体风范风险的意识并不高,对于关系个人的风险的意识较强,而对关系到群体或社会的风险重视不够,对于突发的、伤害性大的风险警惕性较高,而对缓释型的、无直接生命伤害的风险防范不足。防范不足反过来又使得这些事故频发,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焦虑。

2、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不容乐观

近年来发生的“周老虎”事件、曹操墓之争、唐骏“学历门”、蒙牛“诽谤门”、三鹿“毒奶粉”事件、肯德基“秒杀门”、张悟本及李一事件等多领域造假丑闻频出。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价、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20xx年,中科院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市总体的社会信任属“低度信任”水平。今年年初,《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5个大中城市的民意调查数据也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3、社会存在较普遍的浮躁心态

浮躁似乎成了现代国人的一种通病,各种人群都深受影响。想参加选美、选秀,一夜成名;想买彩票中奖,一夜暴富;想嫁个有钱人,省去20年的奋斗……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网民态度调查报告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网民态度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


  二、方法设计


  1.调查方法


  2.调查内容


  3.调查时间


  4.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


  第二部分 主要发现


  发现一  六成受访者认为目前中国女性整体社会地位很高或比较高


  发现二  八成多受访者认为最近十年,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发现三  六成多受访者认为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发现四  受访者对21世纪的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以及“女性对经济的巨大贡献”给予了最大的肯定


  发现五  七成受访者认为中国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发现六  六成受访者家庭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属于男女双方


  发现七  四成多受访者家庭由女性承担主要的家务活


  发现八  四成受访者认为女性应尽其所能接受教育


  发现九  近八成受访者肯定了女性在参政议政方面“应该享有和男性同样的权利”


  发现十  近半受访者更欣赏知识型女性

第一部分前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就业等方面,还存在因性别原因导致女性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责任的问题。为深入了解民众对中国女性地位的评价,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联合环球网,并携手搜狐女人、爱丽女性网等多家媒体开展了一次有关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网民态度调查。


  二、方法设计


  1.调查方法


  本次数据采集方式为互联网在线调查,所有数据均是通过网友自愿参与获取。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网友对目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认知,目前中国女性在就业、教育、政治参与和婚姻家庭方面的具体社会地位,以近年来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状况等内容。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年《社会心态蓝皮书》

20xx年《社会心态蓝皮书》

20xx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对一年来中国社会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安全感、社会公平感、社会支持、尊重和认同、社会信任和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目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概况

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2到3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

二、民众需求层次进一步扩展,标准大幅提高

民众对洁净空气、无污染的水、改善的住房条件、保障健康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基本生活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成为基本需求;民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尊重与认同需求、个人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必须满足的需求。阶层分化和底层认同使得民意极端化,常常表现出一边倒的声音和行为。

三、社会不信任扩大、固化,群际冲突、社会矛盾增加

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2到3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社会不信任导致社会冲突增加,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不信任,陷入

1

恶性循环的困境中。

四、阶层意识强烈影响社会心态和社会行为

蓝皮书指出,底层认同、弱势群体认同依然比较普遍,底层认同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影响到社会成员对社会安全、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感受,也成为采取社会行动的依据。

…… …… 余下全文

篇四 :20xx年公考热点聚焦:社会心态

20xx年公考热点聚焦:社会心态

【背景链接】

20xx年10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4)》。报告指出,商业行业、公共事业单位、社会信任、社会团体、对政府部门等五大类机构信任水平全面上升。

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高度相关。报告调查显示,在整个制度信任体系中,政府信任对社会信任的贡献最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的举措提升了政府社会信任。其中高度相关的中央政府、检察院、公安部门分别提升1.5分、

3.8分和2.5分。因政府信任与社会总体信任高度相关,政府作风的转变提高了社会信任总体水平。

政府公务员人际信任水平改善也为社会信任总体水平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改善了公务员形象。调查中,被访者对公务员的代表角色法官、警察、政府官员的人际信任得分分别为65.9分、65.6分和61.2分,均高于社会信任总体得分水平,起到加分作用。

【权威表述】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重要意义】

社会心态的普遍状况在一些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社会心态的偏差也折射出发展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反映出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十二五”期间社会心态建设目标的确立,不仅为修正偏差找到了参照标准和方法手段,还意味着在利益分配、公共管理、司法行政等多个领域,作出更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调整。

重视社会心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发展为民的现实途径,通过实现社会心态的构建与舒解社会个体生存压力目标的一体化,保证社会个体更有安全感、更有幸福感,对社会更有认同感。

…… …… 余下全文

篇五 :社会公平调查报告

社会公平调查报告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调查者:杨天翔,郑德培,苏学冰,王玮,黄胜轩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四月中旬

调查地点:河南工业大学

调查对象:大学生

摘要:社会公平是私有化及社会中各种利益的产物,合理地划分利益是社会的深层本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揭露资产阶级公平观的非科学性、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实践中,始终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从而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公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当代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思想,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的现象,而且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导致诸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公平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在大学这所自由,开放的校园,也不可避免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公平与不公平。如前些年有名的“我爸是”事件,还有大学校园内学生会的“潜规则”等。这些种种现象都在无形中对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公平观产生影

响,为了大致了解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平观及其公平理念。我们小组展开了一次关于社会公平的调查。

此次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卷98份。问卷的主要内容为:调查大学生对于公平的理解,在面对自己以及他人遭遇不公平事件时是否作出行动来维护公平,对于当今大学生利用职权来获取自身利益这点不公平现象有什么看法。对现当今我国的教育的一些问题是否公平的看法,以及当今社会上一些时态的见解。

从卷面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存在不公平。对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高考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现状。其实,社会是没有绝对公平与不公平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阶级的和历史的,不存在任何特定历史条件,超越阶级的抽象的“永恒公平”。公平作为道德和法这种社会意识,它的性质和内容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基础决定。而现今社会收入分布不均,私有制依旧存在,社会自然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但作为当今大学生我们应当慎重对待,树立正确的马克思社会主义公平观。以己身树公平之念,做公平之事,传公平之理。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国人社会心态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课 程 论 文

题目:浅谈中国人社会心态发展

课 程 名 称 考 查 学 期 2011 学年 第 1 学期

考 查 方 式 课程论文

姓 名 尹锐豪 学 号 201004054237 专 业 移动商务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王超然

形势与政策论文 尹锐豪 文章摘要:本文主要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心态的深厚影响。首先向读者解释社会心态的定义,再从近代发展、现代发展历史剖析古时中国君主制度对近现代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影响。提出如何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从社会各项制度的改革和个人做起。

关键词:社会心态 君主制 封建文化 社会制度

1

形势与政策论文 尹锐豪

什么是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并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演进的社会主观精神状态,它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报告_报告

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将关系到未来社会心态的变化趋势,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进行调查研究,从中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态变化,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并及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方法,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调整是很有帮助的。

二、调查方式:

途径:通过网站上的网络调查表、个人对身边人群的了解和个人生活总结方式开展调查。 成员:杨海辉、李斌、林景山、曾奕钧、邱世军

过程:由2个成员网上查询网络调查情况和网站相关内容,令一个成员这是做相关的总结,最后由全体成员泰伦得出结论。

三、具体分析:

1.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高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深刻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的以系列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体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心态

2.具体情况

当代大学生主流心态是呈现一个积极健康的状态。

1.当代大学生心态整体上趋于成熟自信、开放包容,人们的行为倾向更加理性化、和平化,务实进取,积极向上。大学生对于一些矛盾、挫折都可以更加理性的去处理,一些学院社团和活动其积极度都有了很大改进。

2、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舆论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多、热情更高,社会舆情比以往更加活跃。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新闻、国际情况都会用手机、电脑等去了解并且积极参与相关评论和意见。

3、对于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都比较满意,对于学院学习生活都呈现一个享受的状态。现代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抱怨倾向都大大减少,对于当代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满也很少。

4、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想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调查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20xx年,价值观的转变从最初的快速、急剧变化渐趋平缓,大学生的价值观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表现出很强的社会依从性。实用型价值观在经历了起伏变化之后,已经趋于稳定,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现在,实用型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有新趋势:当代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单纯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看得见的实惠和名利了,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当代的大学生崇尚独立,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关于我国社会心态的论文

关于我国社会心态的论文

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

我们党十分重视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19xx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要树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观念;19xx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紧密联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着力消除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20xx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根据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等。这些重要文件,为我们科学认识和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这还是首次。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复杂性的清醒认识。”全国两会期间,民进小组讨论会场上,全国政协常委陈自力这样说。

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

当前,社会心态的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玉芳介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表明,虽然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