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的父亲母亲 影评一

信息学院A1031班 黄贤桂 11014020120

《我的父亲母亲》叙事结构分析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叙事结构,通过一种“现实——回忆——现实”的首尾呼应的线性结构完成了颇有纪实色彩,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影片叙事。而这样一种叙事结构同样是在色彩的非常规运用下得以在观众的视线中呈现出来,如此清晰明了又精致。哀伤沉痛的黑白与温暖明亮的彩色交织,展现出一段现实和回忆的诉说。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总体上是一个大插叙,而这个插叙就是影片的主体内容。影片通过黑白与彩色两种色彩将顺序部分与插叙部分相区别,影片以“我”的画外音陈述为线索,通过讲述父亲母亲的爱情旅程作为回忆。插叙的回忆部分主要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大红的棉袄,深红的红,鲜红的发卡是母亲爱情的见证;金色的麦田,鲜黄的山坡及蜿蜒的土路是他爱情的守候。爱情总是需要美丽的风景的。回忆中,这个落后的小山村如同一个生机盎然,温馨和谐的世外桃源。大远景中,蔚蓝的天空,金黄的山坡映衬着小鹿跳跃着的招弟,鹅毛般的雪花包裹着等待爱情的身影,无不令人感触至深,感动之人。而最后的镜头色彩从黑白中脱离叠化进入到彩色色彩,且将黑白镜头中年老的母亲与彩色镜头中年轻时的母亲奔走的画面进行切换叠化,同时环境也随之变换,春夏秋冬的环境变换喻指母亲40多年的奔跑,最终以母亲在小路上奔跑的大远景作为影片结尾并且定格。黑白与彩色的完美融合、现实与历史的结合使感情达到了最高点,这样使影片结构浑然一体。

而在影片的镜头组接中,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对叠化运用也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影片中叠化的第一次运用是母亲、父亲在通往县城那条山路上并肩而站的黑白照与彩色调的回忆中那条路慢慢地重合、分离,它包含了独特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同一空间在几次现实和回忆的转换是由这样的叠化完成,画面里那条叠化的路象征了父母亲之间历经几十年风雨依然深沉热烈的情感,它诉说了母亲风雨雪水之中的执着等待。再比如那张母亲热烈期盼父亲能吃到自己做的饭的脸部特写和众多修建学校的男人们迈向那排摆着各种食物的桌子相叠化,也以此烘托了母亲对父亲的一见钟情和内心对爱情的渴望。 当然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对大块色调的运用,唯美的镜头画面,三宝的原创配乐等等。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张艺谋却用自己独特的导演手法为我们展现出来的一幕幕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诗意、浪漫、抒情和单纯。并为之而感动。

…… …… 余下全文

篇二 :影评范文.doc《我的父亲母亲》人物

修改文:

爱情的守望者

——评析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形象

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天长地久,只有朴素无华的简简单单的爱,这就是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给我的最大感受。影片故事非常感人,主题挖掘非常深刻,镜头语言运用也很准确和到位,但我认为影片更为成功的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母亲形象,分析这个人物形象似乎更有价值。

对爱情坚贞不渝是影片中的母亲,也就是招娣最突出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在影片中表现得也最充分。作为母亲,该影片没有去表现她身上的母爱,却选择了爱情作为表现重点是影片创新之处。这也是为何影片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过去时空的主要原因。母亲在影片中主要作为爱情故事中的主角存在的,因此表现她对爱情的态度成为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最大任务。比如在骆老师走后招娣等候的那个段落中,招娣一直站在那条不知为骆老师跑了多少次的路上等着,从早等到晚。此时画面上是大片的银白色的雪花,而穿着红棉袄围着红头巾的招娣站立在满是积雪的路边,在白茫茫的画面上成为一个小小的红点,充分表现出了当时天气的严寒和招娣苦等的坚持。影片在此突出表现出继续等候下去的困难的巨大,而招娣却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这就非常充分地刻画出了招娣对待爱情的态度。这样的段落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接下来的段落中招娣头上已经落上了一层层的霜,虽

然没等到骆老师,但仍旧坚持着。比如在招娣发烧后,仍旧忍受痛苦坚持着做好饭,想在狂风暴雪中到县里去找骆老师乃至最后昏倒在路上的雪中。尤其是在后面段落中用画外音讲述的父亲骆老师偷着跑回来见招娣的行为又让两人的见面推迟了好几年,更是充分印证了母亲招娣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的特点。

影片过去时空中的母亲——年轻的招娣还是个美丽的乡村姑娘,这个特征在影片中也非常突出。美丽的特征是影片用镜头语言重点表现的部分。很多镜头在景别、拍摄角度、拍摄方向的选择上,或者在色彩以及光线处理上都着重突出招娣美丽的特点。比如在骆老师初来三合屯的那场戏中,村里人都出来在村口迎接并看村里的第一位先生,招娣也不例外。在拍摄村里其他妇女时用的是全景景别,穿着红红绿绿衣服的女子挤满了画面,而在招娣出现在画面中时却采用了近景的景别,画面中招娣的姣好的脸庞以及丰富而又充满活力的表情都展现无遗。两者所运用镜头在景别上的差异突出了招娣的美丽。在表现招娣时,影片在镜头的拍摄角度和方向上的选择也都是从最能表现突出招娣的美丽来进行考虑的。比如表现招娣行走间回眸一笑的美时的侧面拍摄和奔跑在金黄田野中的俯拍,都是以表现招娣的美丽为目的的。在色彩和光线的处理上更是突出招娣的美丽淳朴之处。比如给招娣这个人物服装颜色的选择上就采用了非常鲜艳的粉红和火红,并让这种人物服装的色彩与周围的环境的色彩形成一定的对比,同时又非常和谐,尤其拍摄时又非常注意光线对色彩饱和

…… …… 余下全文

篇三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内容摘要】《我的父亲母亲》 是一部爱情片,它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纯洁爱情的可贵与高尚,是我们这个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很难拥有的。它给我们留给了很多思考。在那样一个包办婚姻制度的社会里,能走上自由恋爱这条路,需要的是多大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一条艰难的爱情之路。我们将从影片的主题、色彩、结构、蒙太奇、人物、音响、镜头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题分析 色彩分析 结构分析 蒙太奇分析 故事概要及人物、音

响分析 镜头分析

看完《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眼前久久回荡着母亲在寒冷的冬天站在村口等待父亲的场景。在今天看来是很容易的举动,但是,对于生活在50年的母亲来说,这是打破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走上自由恋爱的这一伟大的壮举。

这部影片是根据《我的父亲母亲》小说改编而成的,以旁白的形式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讲述的是中国西部一个山村女孩和知青老师自由恋爱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回忆,将过去纯洁的爱情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的是一钟对50年代中国男女爱情的歌颂,对当今这个社会结婚需要有钱,有房,有车的男女爱情的讽刺的主题。

影片的开头是那蜿蜒曲折只有车子走过留下痕迹的山间小路,用远景镜头来介绍这里的地貌。告诉我们的是那种生活在大山里的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人们,这里没有先进的文化,只有愚昧无知的人们。为后来的 母亲与父亲的爱情之路的艰难做了铺垫。

色彩总能给人的心里和情绪上不同反应,本影片正式利用了人的这种特性。从整体上来看讲述现在的生活用的是黑白的色调,而回忆却使用了彩色的色调。这里形成的是鲜明的对比,现实生活中寒冷的冬天父亲去世了,父亲与么亲的爱也就到此结束了,用黑白色调来描述最合适不过了。而回忆却是美好的,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爱,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美好,这就是导演用彩色色调的用意。从局部的色彩来看,现实生活中母亲穿的都是暗色的衣服,给人的是一种凄凉的感觉。现实生活中母亲为父亲织的挡官布是白色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而回忆中母亲织的那块布是红色的,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

…… …… 余下全文

篇四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浅谈《我的父亲母亲》

个人很喜欢看电影,大部分电影都是去电影院观看,因为这样能让我有更好的视听体验。第一次喜欢上这个电影是因为它的蒙太奇手法,电影的蒙太奇手段就是通过镜头的排列组合带给观众不同的观影感受。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子们回家时,途经村前那条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着,盼望着。可当她真的看见小学教师身影的时候,招弟却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进树林,默默地看着。这一举动、这一情节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影片中没有过多的向人们展示招弟与小学教师在一起时的情景,却着重刻画了招弟起身的动作。其实,正是这一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现出招弟对小学教师感情的真挚、热烈又带有几分羞涩。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处是在影片结尾处,招弟的儿子为了却父亲的遗愿在当年父亲教书用的那间教室里给全村的孩子们上课。年迈的招弟在教室外聆听那朗朗读书声。这声音是多么熟悉呀!几十年以前,在她与小学教师相爱之处,招弟就是被这书声吸引而在教室外长久驻足。这两幅画面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的爱恋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如今的招弟对往事、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这两处蒙太奇手法的应用十分巧妙,恰到好处。带给了观众无暇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些平凡的镜头利用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出来,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耐人寻味。 之后过了很久,一次偶然的机会陪着同学再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又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两个场景:

1. 由于父亲别叫到县城,能不能再次回来,还是个未知数。而母亲却一直坚守着相信父亲。母亲来到父亲授课的教室。此时,教室寂静的出奇,空无一人的教室,越发显得母亲的孤独与想念。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望着前方还零星写了几个字的黑板,仿佛父亲就站在前方,一种凄凉,空旷的沧桑感油然而生。静态的构图,垂直的线条,在镜头前的这个画面,用无声表达出了母亲对于父亲最真挚,深沉的爱意,更烘托出母亲对于父亲一种无私的伟大情怀,就犹如一幅简单却又不失冲击力的图像,给人以一种幸福,质朴的感觉。而在长

…… …… 余下全文

篇五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我的父亲母亲》,这是章子怡的成名之作。但我却迟迟没看,总是沉迷在变形金刚,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等等充满绚丽的特效和浓重商业元素的大片之中,对农村题材的电影却有意略过。可当我观赏完后,那种感动和震撼比起看大片的紧张刺激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刚看到前面的黑白部分,我以为自己找错了片子,确认没错了之后才继续看。看一段黑白再进入彩色的回忆,看到那如诗如画的风景,确实是比一开始就看彩色来的更加震撼。看完后只觉得脑海中是那漫山的黄叶,纯白的雪地,和那其中的一抹鲜艳的红色。金黄金黄的叶子,漫山遍野。黄色象征着辉煌美好,红色象征着温暖喜庆。浓郁的调子,鲜艳的色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我的父亲母亲,印象最深的是招娣等骆老师却不敢被他发现,在树林里跑得场景,和招娣独自在雪中等着骆先生回来的场景。

画面现以一个中景交代招娣坐在草地上等着骆老师出现。接着是对那条骆老师必经之路的一个远景,这条路也是承载着父亲母亲感情的路,是故事的重要线索。然后中景画面又回来,招娣无聊地玩着稻草。还是和刚才一样的远景,骆老师和孩子们却从画面的中部走了出来。再一个近景,通过肩膀和头的动作体现招娣真的等到骆老师时的一时不知所措。第三个相同构图的远景,老师和孩子们慢慢走近。回到招娣身上,一个近景随着招娣从地上站起,招娣理理头发,却还是没准备好见他,于是一个近景跟拍随着招娣抛入树林之中。下一个远景,老师和孩子们欢乐地走在路上,九十度的侧拍使人物运动成一条水平线,表现老师和同学欢快的氛围。接着中景跟拍,突出招娣在树林中一边跑一边张望的动作。然后还是九十度侧拍,水平构图,展现老师和孩子们回家的愉悦。回到近景跟拍招娣在林中的小跑动作。接着全景侧拍老师和孩子。近景继续跟拍招娣的边跑边看。 后面跟着骆老师的近景跟拍。最后是一个远景,美丽的风景中老师和孩子们远去。片中背景音乐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大的渲染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的父亲母亲 影评

奔跑,只为爱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

一部简单平淡的电影,只有黑白的现实和彩色的回忆。张艺谋采用倒叙的手法,让观众在知道结局的前提下,依然被电影本身的魅力所触动。

一部19xx年推出的剧情电影,章子怡把那个对心爱的人倾心倾力羞答答的昭娣演绎的异常生动,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向往,还有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执着爱情。

张艺谋就是有这样一种才能,可以让书本上的文字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不是用高超的拍摄技巧,缜密的叙事情节,而是用心将观众感受到的一丝丝情感无限放大。正是这样一部简单的影片,获得了20xx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xx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章子怡也因此一炮而红,变身为第一代“谋女郎”。

初恋,是人一生中最美妙的事,而当电影中盛子的父亲为给村里的学校借钱修房子而在冰雪天中奔走意外过世,年迈的母亲讲述她那令人梦系魂牵的初恋时,盛子不但体味到那初恋情愫的凄美动人,甚至还分明读出对美妙人生的执着追求,而这也正是我所体会到的。

母亲乳名为昭娣,年轻时是三河屯里远近闻名的美人,经常有村里的男人上门提亲。昭娣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勇敢地成为了三河屯里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她在盛子的父亲第一次来到村里任教书先生的那天便暗恋上了他。在村里的男人们忙着建学校的时候,昭娣以自家的青花大碗为记号,给心上人花样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饭”;她通宵达旦织出最艳的“房梁红”装点心上人的教室;为了听到他教学生的朗朗念书声,不惜绕远路去担水;为了引起心上人的注意,昭娣每天在送学生的路边等着。终于,昭娣的美丽和诚挚打动了男青年骆老师的心,他们很浪漫又很传统地相爱了。一只塑料红发卡就是他给她的爱情信物,然而,就在心灵刚刚撞击的那一刻,悲剧却降临了:骆老师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昭娣特意为他做的蘑菇蒸饺没吃上,就被县里的人带走了。昭娣知道后疯了一般,怀揣蒸饺沿路追赶,然而人摔倒了,蒸饺烂了、青花碗碎了,就连心上人送的信物红色发卡也掉在路上。但昭娣却坚信,洛老师一定会回来,因为他答应过自己,一定会回来。昭娣找回了红色发卡,请技艺精湛的锔碗匠补好了青瓷碗后,决心拖着病弱的身体去远行寻找初恋情人,家里年迈的瞎妈妈阻止不了昭娣的决心。她蹒跚着上路了,却昏死在途中,幸好被路人及时送回,执拗的昭娣挣扎起身还要冒死去寻觅。幸好,皇天不负苦心人,恰在此时,骆老师意外地回来了,昭娣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泪珠从她美丽而又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我觉得《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式的含蓄爱情,并且,是人们对于知识和美好爱情的象征。极少的话语,极多的音乐。村庄纯净的空气,迂回的山坡,广阔的平原,让人的心哗的一声沉静下来。

开头母亲主动出击追父亲,但并没有当面行动,只是默默的,让我觉得他们在一起的概率特别小,世界上的人那么多。这就是艺术电影的特点吗?

艺术性和人性在这部影片发挥得淋漓尽致。欣赏时,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在心里传递,而另一方面,一种惆怅也悄悄滋生。 影片把现在父亲去世的悲伤氛围放在黑白视觉中,让甜蜜的多彩流淌在过去的河流上。整部影片都被梦一般色彩斑斓的过去给占据,不会让观众陷入过多的苍白的现实中去。

影片并没有满足于爱情这个主题,在开头和结尾用了黑白处理,纪实风格,既表达了对父亲去世的悲伤,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声的批判:四十年前山区经济落后,孩子们有宽敞的教室,四十年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足,可校舍已经破烂不堪,还要靠父亲这个教师来筹钱,悲哀呀!

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他们相识、相爱的过程都和这条路有关,更象征了父亲与母亲相爱一辈子的人生之路。这是我们村通往县城的一条普通的路,也许就因为母亲曾经那么殷切、那么

长久地在这条路上等待过父亲,所以她还想陪着父亲再从这条路上走回来。

影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现实、回忆、现实,采用插叙的手法。

场景的设置和剧情的安排也都很好的体现了影片的主题。比如母亲在一路追随父亲的途中奔跑和翘首盼望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过,而周围的环境却一再又秋高气爽的金黄景象变成了春意盎然的青葱景象甚至在等待父亲回来的那天变成了风雪交加的苍茫雪景。这些“物非人是”的场景设置在画面上既为时空的转换提供依据更是凸显出母亲对父亲爱恋的执着。而影片在剧情的设置上多次以现实和回忆的相似镜头进行呼应对比,加强了对主题思想的表现。如同年迈的母亲为父亲织盖棺材的布的身影和青年时期的母亲为父亲教书的学校织红布的身影的对比、还有青年时期的母亲追随者父亲一路欢快的奔跑,在听到父亲的读书声不顾一切的跑到学校的模样与母亲在父亲死后再次听到熟悉的读书声时(是生子的声音)蹒跚地像以前一样顺着声音走到学校的模样的对比——时光的流逝带走了那个曾经勤快的奔跑着的招弟,而深爱着父亲的母亲至今仍以同样的方式在悼念着父亲。这样相似的举动、时跨四十多年的对比最终将这份不受时光消磨的执着的爱恋突显得得淋漓尽致。

…… …… 余下全文

篇八 :影评我的父亲母亲

望不尽的路

——浅析《我的父亲母亲》

要承认,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文艺片,我承认,我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影片主要采用以“我”为第一人称作为同期声叙事的蒙太奇手法,叙述了在一个美丽的小村落里,镇上来的教书先生与自己母亲互相吸引、示好,在那个年代以具有突破性的自由恋爱的方式结合的故事,作为一部伟大的爱情文艺片,所应具有的拍摄手法,镜头运用,包括色调安排,全部配合唯美清新的爱情应有尽有的出现,主要特点有三:唯美清新的色调应用、考究的拍摄手法、以及黑白影像的应用。

唯美清新的色调应用:影片拍摄地选择一座美丽的陕北乡村,相遇的时刻选在了一个可以穿红棉袄的季节,树叶芳草也理所应当的展现出美好的橘黄色,姑娘翘首的眺望,羞涩的从先生手中接过箩筐,门口迎先生时洒在脸上的斜阳,无一不用暖暖的,暧暧的,美美的色调展现,可谓竭尽一切美丽之物的色泽去体现那种纯纯爱恋的美好。让观众沉醉在甜蜜中。而悲伤来临的时刻也被安排在了昏暗的傍晚,冷冷的颜色透露着淡淡的哀伤,姑娘伴着夕阳飞奔着为心爱的人儿送他最爱吃的饺子,不幸的摔碎,在无意之间丢失的发卡,统统用冷色调渲染,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失落与哀伤。而所期待腊八相见的日子,狂风卷积着大雪无情的拍打在姑娘身上,所运用银灰的色调将姑娘的难过与失落也渗入了观众的内心,从而激起观众的同情心,也正如此,影片将不同的色调与变化的情节综合起来不但充分调动观众情绪,也把情节铺垫的更加丝丝入叩,更加的具有合理性。

考究的拍摄手法:镜头的运用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为唯美的故事锦上添花。首先,第一个彩色镜头拍摄的是一个全景镜头,展现的是那条令姑娘魂牵梦萦的路,画面中现在所在的车从左向右,从小到大,这是一种表现人物内心与期待的镜头,也就预示了两人初次的邂逅。而此片在表现人物尤其是两位主角时最具特点和观赏性,几次正面相遇的画面,为了表现人物,全部使用了以人物为中心远焦近景的摇镜头来表现,这样做不仅可以清晰的表现出人物外贸,展现演员的演技,而且人物背后的世界一片模糊也充分的展现了双方的内心感受: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对方。这样的安排无疑让观众对这两人更加关注,引人入胜。同样,在影片蒙太奇的运用上十分突出的便是重复蒙太奇,贯穿影片的一条主线便是那条路,影片中反复多次的以不同方式不同情节的展示了这条路,从开片骆先生的到来,姑娘绕远打水,先生的离开,姑娘在冰雪中的等待,以及影片最后百十人抬先生回来,无一不对那条路的意义进行强调,使影片留给人们的韵味更加悠长,深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