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联谊完小 张丽娜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腾冲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学培训,通过3天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一下,确实受益匪浅。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

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二、坚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

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国学培训感悟

国学培训感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次听到这话还是在初中语文书上看到过,起初我还以为它的意思就是学习大的学问道理的目的在于彰显美德。在上完苏兴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近一步的体会。原来这个“大学”不是大的学问的意思,而是大人之学,这个所谓的“大”是与那个“小”所相对的。“小”就是小我,“大学”就是要打破小我,学会扩大自己的视角和思想格局,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从而弘扬美德。

有时候我们说了太多的弘扬美德,到头来我们却真的不知道这里的美德究竟是什么?记得9月份的时候有老师就和我们说过德这个词,老师说德之本是孝,百善孝为先,弘扬美德首要的就是弘扬孝这个美德。的确,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一直延续下来的美德。在古代社会,孝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有时候因为一个人不孝不仅会受到指责,甚至还会受到处罚。反观现在,孝的观念已经被许多人所忽视了,在这个现代社会中,由于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对孝的忽视,出现了一系列老人告自己的儿女没有赡养自己的事件,最后竟然还出台了相关法律来促使青年们好好赡养自己的父母,这对于一个具有悠长历史文化的国家,一个有着悠长的传统孝文化的国家来说岂不是一个奇耻大辱?

当我观看苏老师给我们播放的一些视频的时候,和其他同学一样,深有感触。说到父母十重恩的时候自己心里就有些小难受

了,的确,父母对我们付出太多了,而我们却天真的以为这是应该的,这恰恰错了。如果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必定是一个懂得报恩的人。“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既然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尽孝也是必然的。

可是即使是有些人懂得尽孝,但是尽孝的行为不恰当也会让父母失望的。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仅仅给父母吃好穿好并不是真正的孝顺,双亲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子女内心的体贴和关怀。“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顺父母之意,养父母之心,把年迈的父母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体贴入微。尽孝不仅是尽责, 也是反哺,这是对父母“尽孝”更深的层面。孔子还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尽孝并不仅仅指赡养父母,对父母不存敬爱之心,不真心,不细心体会父母的内心需要,那么赡养父母与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父母历尽艰辛,把我们养育成人,成年后的我们做得到爱父母如父母爱我们吗?会听得进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吗?会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吗?当他们眼花耳背,我们会耐心地为父母大声地诵读报纸吗?就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说话走路一样。《论语》中对“孝”的强调,一直是从情感意义上进行说教,“孝”不仅限于在形式上孝顺父母,而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顺父母,何况是极具智慧和情感的人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国学与管理培训小结

《国学与管理》培训小结

20xx年x月x日下午,xx举办了20xx年首次培训,自己感觉受益匪浅。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现为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资深讲师的xxx先生主讲的《国学与管理》分为?国学是什么?、?为什么学国学?、?国学学什么?、?国学与管理结合的目的?等几部分。xxx教授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作了非常全面、生动的介绍,一下午的培训课程使我的收获和感触颇多,下面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国学是什么

?大师?钱穆,曾如此定义?国学?:?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被百度网站列为推荐专家之一的史学家李零尝云:?我一直说,‘国学’就是‘国将不国’之学,如果不是中国出了问题,如果不是同‘西学’刻意对比,本来是没有什么‘国学’的。?这句话,比钱穆说得狠。清末民初之际,恰好是?国将不国?的时代,?国学?之出现,生逢其时,乃是一种对所谓?西学?的反动,含着深刻的自卑,但也有内省的自觉。那么,彼时的?国学?,不乏抱残守缺之心,也有内通外往之志,交糅杂储,莫可名状,正是?一时代的名词?,仅具 1

思想史的意义,而无学术史的地位。?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培训结束后我饶有兴趣的查询?国学?一词据查起于清末,与当时欧美西方文化所传入的?西学?相对而言,没有西学,无所谓国学。 一直到刘师培先生撰写《国学发微》,?国学?一词才成为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通称。

广义上的国学是指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为枝叶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宝贵的文化资产,这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的载体,也是这个民族始终保持创造力的活水源头。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例如,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可惜他们的文化传统是靠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保存的。战争的浩劫,人口的迁移,民族的融合,口耳相传的历史文化很容易中断。因此,印度到现在就没有完整的历史记载。公元三到七世纪印度的许多历史面貌还是从西行取经的中国和尚,如法显、玄奘和义净的著作中知道的。即使有些国家保存了古代文献资料,但也未必能对后代产生影响。因为世界各国的语文, 2

…… …… 余下全文

篇四 :国学培训感受

国学培训感受

20xx年x月x日至3月x日有幸参加了宁波大学组织培训的浙江省初高中历史教师“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第一期的学习,收获甚多。

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始终伴随着国家前进发展的脚步体现着中华大地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我国的文化有着深深的民族烙印。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祖国的文化是伟大的!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因此中华文化不能断国学不能断。庆幸的是学习国学的号角在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吹起了,身为一名历史与社会教师虽对国学知之甚少但也无限向往,因为它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精神!

学习国学先要了解什么是国学,钱茂伟教授的“国学概论”告诉我们:之所谓国学即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在我国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中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它传授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是方法论是根的思想,因它涉猎广泛思想内涵丰富绝非西方几百年文化可以与之比拟的国学如同是中药治标更治本,他不可一日求成但却是厚积薄发对个人各方面品格能力的塑造深刻持久! 学习虽然重要,但人立于人世,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在目前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书目《弟子规》中就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就算有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如果没有高的做人道德标准,那最终也是社会的隐患 。通过学习国学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

谈修身养性

“学无止境”,对于从前的我来说,只把它当作一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深切地领悟它的广博内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有专业知识,管理理论及能力,还应当多探讨人生的哲学,修身养性,明确幸福的真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提倡注意个人修养,推崇“修身齐家天下平。“我们今天所说的”“闲时莫论人非,静时反思己过”,“独处静思”,都说明了一个人只有在独处中,在反思中,才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个性中的弱点,在反思中逐渐走向个性的完善。于是,尊重、赏识、宽容、谦逊,成为自己人格修养中的亮点,坚持不轻言放弃,成为自己事业的信念。“品格铸造人生,性格决定命运。”成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条。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踏实、敢干、创新的做事风格,宽厚谦让的品格,将是我们的育人目标。

至于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这样论说:养生的旨在于清静无为,与世无争,要善于钻空子,就象庖丁解牛一样,集中精神,依乎天理,游刃于空隙,不碰硬骨头。这样就能象护刃一样,使自己不受伤害。这是一种“养性金身”圆滑处世哲学。不过,它仍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只要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就能认识和运用它,再加上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我不欣赏这种“养性全身”的圆滑处世哲学,但我还是喜欢它给人的深刻启迪。不过说到处世哲学,我还是喜欢《方和圆》中的“铜钱人生”,外圆内方,既保持做人的正值善良的根本,又不乏圆滑,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我想,在今天我们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家庭了。可见,能认识和运用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我们的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

今后,我要多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国学教育总结

国学教育总结

开学初,在学校的组织与大力宣传下,全校师生掀起了学习国学《弟子规》的热潮,早读诵读弟子规,晚自习观看弟子规视频,跑操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得国学教育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一种习惯。为了配合学校的国学教育,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言传身教,贵在倡导力行。

用《弟子规》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每个孩子都可爱。所以我教育学生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学生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说命令和批评的话,多说商量和鼓励的话。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要在生活学习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

二、各项国学活动严格要求

设立《弟子规》背诵小组长,检查每位同学的背诵情况。跑操要求步伐整齐,口号洪亮,学生状态欠佳时主动带跑,周记内容要求写国学教育活动感想等。

三、开展国学班会活动

本学期开展了一次《余力学文》班会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期下来,学生都大有收获,《弟子规》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黑板擦得干净了,讲台收拾得一尘不染,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同学间打架告状的少了??同学之间相处友好互助,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许多学生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分担家务活,有同学在周记里写道,今天帮爸爸做蛋糕了,虽然爸爸嫌我笨手笨脚的,但是他却笑得很开心,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国学教育调查表中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这次国学教育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也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中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好道德修养。

…… …… 余下全文

篇七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 前不久,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xx年第八届“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大会。通过3天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一下,确实受益匪浅。

一、 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二、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其实,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

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四、加强学习,提高国学认知水平

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既定的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的国学认知水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这几天的国学培训,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 …… 余下全文

篇八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漫长的暑假里,有幸参加此次国学培训,我从心里感到荣幸和开心。满怀着期待参与学习了本次培训。非常荣幸的聆听了黎传绪老师,徐颖老师等几位老师的传授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深深的被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而打动。就此次培训我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国学书法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 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教师们只有深刻认识到容纳下纵横千年的文化的国学,才会在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经典。教师要言传身教,尽可能让学生将国学经典铭记于心,长大后定会受益终身。学生通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经典美文诵读可以破解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