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筷子的文化论文

时间:2023.11.3

  筷子最初被人们叫做“箸”,那么它又是如何演化为筷子的呢?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称“箸”为“快儿”。筷子,看似简单的两根长形条棍,在中国却已历经了几千年的打磨、历炼及演变,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筷子文化论文

  筷子文化论文篇1

  浅议筷子的文化意义

  【摘 要】筷子不仅是常用的餐具,而且是丰富的民俗象征符号。

  本文从筷子的起源以及一些民俗事项来分析筷子的民俗意义。

  【关键词】筷子;婚俗;禁忌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她璀璨的文化光辉耀眼夺目。

  其中,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筷子在中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这个独特餐具因此常常被看做东方文明的独特象征,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饮食,不同地域又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更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与文化,这其中莫过代表性的就是不同进食工具的使用。

  目前,流传于世界的进食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世界上有40%的人用手抓食,目前在非洲,印度,中东的某些地区仍保持着这种习惯。

  世界上还有30%的人用刀、叉、勺,这主要盛行于欧洲、北美的西方国家,以至于刀叉成为国际餐饮点的通用标识。

  而当你来到中国,那可就是碗与筷子的天下了,在今天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筷子是人们常用的进食工具,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也占百分之三十。

  筷子最初被人们叫做“箸”,那么它又是如何演化为筷子的呢?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一、筷子的传说与起源

  筷子的历史悠久,但是对于它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有的记载甚至追溯到了神话传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筷子起源于中国,最多出现的说法还是它诞生于大禹。

  传说当年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时候,由于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

  肉煮熟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直接抓吃。

  然而大禹他们也不想等肉冷却了再吃,于是就用两根树枝把滚烫的肉夹起来吃。

  其手下纷纷效仿,于是这两根树枝就成了筷子的雏形。

  据《礼记》记载推测,刚开始人们也是直接用手进食,但是后来火的出现,人们开始吃熟食,但是在烧烤食物个过程中,需要用木棍来翻转食物,并且在炊具器皿中的烧煮的肉块以及蔬菜,也需要借助木棍来取食。

  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就发展出用木棍来夹取食物,也就逐渐衍生出了筷子。

  二、筷子的文化意义

  筷子作为中国的“专利”,体现了一些独特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倡导“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

  细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那头代表着地,圆的那头代表天,象征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其次从筷子的取材来看,都是来自自然界,也反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

  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三、筷子与婚俗

  中国的筷子除了用于吃饭之外,还在民间习俗中扮演这有趣的角色,也许是中国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往往要赋予它某种观念和含义,而筷子就是这样一种用品。

  在古代,每当家里有女怀了孕,娘家人就要送一双银链吹针带帽小筷给女婿挂在床头,这双筷子由三部分构成,最上面的葫芦形银挂环象征着户内多子,中间是一个银质中国结象征着母子平安,下面的带帽筷子象征着快生贵子。

  而中间的银质中国结就是现在流行的中国结的始祖。

  在中国某些仍然保持着传统风俗的地方,新娘出嫁,嫁妆里一定要有两份为新婚夫妇准备的碗筷并用红绳绑在一起,称之为子孙碗,这不仅表示新婚夫妇从此要共同生活而且筷子的筷与快速的快谐音,有预祝快生贵子之意。

  在我国北方农村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风俗,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亲友们就会从外面往新房里扔筷子以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

  我国的南部民俗中关于筷子的谐音象征也很多,广东某些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要喝桂圆汤,不是用汤匙吃而是用红筷子吃。

  这取“筷”、“桂”、“子”三字的谐音,以讨“快生贵子”的好兆头。

  在陕北的婚俗中,要用一根红绳把一双红筷子连上,并且这一对筷子无论在长短、色泽还是花色上都必须十分考究,表示新郎新娘会成双成对、情意绵绵、快快活活的过日子。

  如果这对筷子不相配,就意味这对新婚夫妇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会出现疙瘩,因此这对筷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在陕西乾县的婚俗中,新娘离开娘家,要边哭边将一双筷子仍在地上,然后随迎亲队伍上路,到了婆家后,又要从地上拣起一双筷子。

  这一丢一拾的两双筷子,有着三种意思。

  先说仍筷,寓意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就是别家的人了,不再是娘家的人了。

  然后是拾筷,意思就是新娘从此以后就是婆家的人,要与婆家同甘共苦。

  那么第三层含义表示新娘以后要结题婆婆挑起全家和面做饭等家务的重担,要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这仍筷拾筷的风俗,反映了西北黄土高原教育新婚夫妇勤俭持家的传统。

  ?在婚俗中,筷子无论是作为陪嫁还是用作求子,其中都暗含了连接之意,作为求婚的筷子表示未婚和已婚两种状态的连接,作为求子的筷子表示男方和女方的连接,在这里筷子就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连接符号融合在这些习俗中了。

  四、筷子的礼仪禁忌

  在民间,同样有很多关于筷子的禁忌。

  一忌敲筷,就是用餐是用筷子敲击盘碗,这种行为被看做是乞丐要饭,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

  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二忌祭筷,有人偶尔会把筷子直插在饭碗中,因为汉族的传统中多是给逝者上香时才会把一双筷子插入饭中。

  三忌迷筷,就是举着筷子而不定。

  四忌翻筷,就是用筷子在碗底挑菜捡食。

  五忌刺筷,把筷子当叉子使用叉食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六忌拉筷,就是用筷子吃口中的鱼和肉。

  七忌泪筷,就是把筷子当勺子用,在汤中捞东西。

  八忌剔筷,就是把筷子当牙签挑牙缝。

  九忌吸筷,将筷子放在口中吮乳汁也是极不雅的。

  十忌指筷,说话的时候拿着筷子指别人被人视为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在某些地方,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掉在地上,如果哪个小孩不小心将筷子掉在地上,就会招致家长的责罚。

  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已经过世的祖先长眠于地上,不应该受到打扰,筷子落地会惊扰祖先,这是大不孝,也表达了人们对鬼神文化的一种敬仰之情。

  五、总结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往往喜欢把日常生活用品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礼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筷子不仅仅是一种有特色的餐具,而是能够传达民众的生活智慧作的民俗文化象征符号,筷子与其所能传达的民俗内涵之间的联系就是自然而然的,是民众日常生活经验智慧的一种积淀,由于谐音形态和功能的特点,筷子在民俗中不仅可以表达成双成对、快快活活、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还表达出各种状态的一种连接。

  于是人们就开始利用筷子这一简单的符号来传达韵味实足的民俗内涵,本来筷子是没有这些民俗内涵的,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一种隐喻的关系,但是由于筷子与这些含义之间的相似,依靠人类的想象它们被连接在了一起,这样简单的筷子就与一些风俗礼仪一起构成了一个文化象征体系。

  就这样筷子就从一个普通的进食工具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礼器,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传递着文化的信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总之,关于我国的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国粹。

  它反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与筷子有关的神话和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礼俗和禁忌文化。

  参 考 文 献

  [1]龙晓添,焦玉良.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2)

  [2]李慧玲.筷子的文化意义与使用禁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黄飞英.筷子源说[J].发明与革新.1997(1)

  筷子文化论文篇2

  浅谈中国筷子文化礼俗

  食箸,古代称作“箸”,即是今天的筷子。

  从古至今,“箸”伴随着人类的餐饮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从人类的进化过程看,远古人类的起初并没有规范的进食方式,也没有专门的用具,手抓便成了人类最早的进食方式。

  人类的生产活动在不断发展,由于生活的日益稳定,导致进食方式也开始发生了改变,箸的出现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伟大的道路。

  而箸的使用更在极大地促进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尤其在使用方式的多变和传统礼俗上。

  箸是中华民族整体结构的纽带之一,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食箸,古代称作“箸”,即是今天的筷子。

  从古至今,“箸”伴随着人类的餐饮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母国。

  从人类的进化过程看,远古人类的起初并没有规范的进食方式,也没有专门的用具,手抓便成为了人类最早的进食方式。

  人类的生产活动在不断发展,由于生活的日益稳定,导致进食的方式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发明了一些食用器具,如勺、箸。

  而目前世界上最广泛运用的是手食、刀叉和箸食三种类型。

  在千姿百态的食用器中,箸是使用功能最多,最方便的一种工具。

  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夹、挑、拨、拌、扒等功能,现今,这两根小细棒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0世纪3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古箸,中国人右手用箸的习惯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箸与右利手现象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关系,自古流传下来。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筷子的两端对齐来使用筷子。

  筷子的使用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各族人民在一日三餐仍然依赖筷子,筷子在我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宗教、礼仪等活动中无处不在。

  在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人们进食一般都是箸和餐匙一同使用,据“三礼”记述,周代的饮食礼仪既用箸也用匕,分工非常明确,不能混用。

  箸是专门用于取羹中的菜食,不能用于夹取其他食物。

  而吃米饭或者粥时不能用箸,一定要用匕。

  当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同样如此,右手执箸,《礼记》里提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这里提到要等孩子长到能自己吃饭的时候,要教孩子用右手执箸进食。

  在商周时期用箸进食已经变得较为普遍,用箸的礼仪也已经形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烹饪技术的进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火候”的说法,出现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加热技法——炒。

  因为有了炒法,中国菜肴变得更加精细化和丰富化,箸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于此同时粮食的加工技术和烹饪技术在不断进步,出现了多种调料,如酱清(最早的酱油)、酢(醋)等,菜肴更加精细多样,对于箸使用方式的多样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箸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用具了。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箸成为了祭祀、宗奉之物,箸的形象出现在了壁画的画面上。

  《酉阳杂俎·贝编》记,“国初,僧玄奘往五印取经,西域敬之。

  成式见倭国僧金刚三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蔴履及匙箸,以彩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

  每至斋日,辄膜拜焉。

  ”提及箸被画入圣僧像而奉祀之,其宗奉之本意可见,其实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敬仰之情。

  到了明代,箸已改称为“筷子”。

  而今天我们普遍称筷子,但在有些地方,仍然称“箸”或“筯”。

  到了明清时期,箸文化的扩衍发展和以箸进食的习惯在全国普及起来,在箸的制作用料上也变得丰富起来。

  箸的用料,正如“箸”字的部首“竹”字头一样,用竹子作为原料。


第二篇:关于酒文化的论文


  导语: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酒文化的论文一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长,关于酒文化的作文:话说饮酒。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的是饮酒。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的是饮酒。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的也是饮酒。饮酒里面有说不尽的雅致,令许多人心向往之。

  十年前我师范毕业,借调在一家企业办公室上班,和我对面坐的是一个老头儿,姓张,和蔼可亲。隔三差五地他就会说,“走,喝一盅去!”于是乎,我们一老一少走到街对面的餐馆,叫上几个菜,一瓶白酒各分一半,喝得微醺回家,日子过得好不惬意。看老头儿喝酒,是一种享受,他那不叫喝酒,叫艺术,从开瓶、倒酒、举杯,再到品尝、下咽、落肚,整个过程堪称完美,一副陶然自乐的模样。

  后来有女朋友了,第一次到准岳父家。听女朋友说她家乡喝酒规矩特多,不免内心惴惴。吃饭用的是一张八仙桌,正方形,叫了一桌子陪客。准岳父让我坐上席,我学着推辞再三才落座。酒杯是白瓷的小杯,斟酒用的是酒壶,黄瓷质地,长长的弯曲的嘴,倾出细细的酒线,可以保证斟满小酒杯,又不致溢出来,作文素材《关于酒文化的作文:话说饮酒》。

  开始还有些拘谨,喝着喝着,仗着在办公室和老头儿喝酒打下的底子,不屑于小酒杯,开怀畅饮,结果酒席还没结束,我便自己把自己放倒了。准岳父通过酒风看作风,说这小子难堪大用。后来我经过多次“曲线救国”,才勉强摆平了这事。

  在工作中最累的是陪领导喝酒,无形中有一种拘束,压抑和虚伪的感觉。你得花样翻新地劝酒,你得漂亮话层出不穷。不管这杯想不想喝,不管这杯你还能不能喝,都得捏着鼻子把它灌下去,因为这杯是领导提议的,或是这杯是敬给领导的,你想表示尊重领导,那就得喝。

  喝酒应该在平和、自然的人际氛围中,营造一种既充满激情又和风细雨的意境。

  有一次还真喝出了这种境界。几年前我和一个同事下乡,晚上有饭局,我们怕喝大酒,推说有事不去了。我们两个步行去拜访我一个女同学。这个女同学在镇中学教书,听说我们过来,早捎信来让我去做客。

  女同学和她丈夫都是实在人,张罗了许多菜和白酒,我们说着上学的趣事、谈着现在的工作,感到非常惬意和放松,不知不觉就喝高了。回来的时候幽幽的月光撒满大地,我们两个醉汉互相搀扶着,大声唱歌、说笑,世间的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关于酒文化的论文二

  文化,是人们满足自己智欲快乐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使人类智慧发展的哲学,使人类智欲得以满足和指导人类实践的科学,使人类精神愉悦快乐的艺术。从广义上说,政治,教育,宗教,也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毛主席说:“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与知识、理性、智慧、思想、意识等等紧密相联系着。

  改革开放以来,最时髦的词是下海,下海,是经商的代称。经商自然与金钱有关。各种下海中,文化下海是最时髦的。本来与经济不十分沾边的文化,也作起生意来。各种买卖、生意都打着文化的旗号招揽顾客。经济唱戏,文化搭台,自是名聒一时。于是,酒文化,茶文化,烟文化,乱七八糟,闹哄哄,粉墨登场。真正创造思想文化的人,却穷愁潦倒,被人嗤之以鼻,而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化,却红极一时。这些文化,不知给人以什么思想?给人有什么智慧的启迪?愉悦么,自然是有一些的。然而,烟酒的刺激,不能给人以精神的满足,却是麻醉人们理智的催化剂。如此,这文化不是大大贬值了么?

  据说,酒文化有悠久历史,最早,可从杜康造酒说起。以后有许多历代墨客骚人,文才雅士与酒有关的佳话。如曹操的:“醉酒当歌,人生几何?”兰亭集序中飞曲流觞,滕文阁序中高朋满座等等。另外,诗仙李白成了酒仙,还有杜甫、欧阳修、范仲淹、嵇康、阮籍,陶潜,这些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都成了酒文化中重要人物。至于三国、水浒、红楼梦中与酒有关的章节,更是比比皆是。在酒文化倡导者的发掘中,艺术的各个领域,自然都与酒有关。这样,他们说酒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似乎就有十分的根据。这就是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都是靠酒浸泡出来的,中国文化,无不过于是醉薰薰的文化。实际上,人要生活,就必须有衣食住行,凡是与人生活有关的东西,都可以以文学的形式记载下来。如红楼梦中,一回书说到笑就有二十一种之多,如此,若有人发掘,这笑文化不是就可以出笼吗?有了笑文化,就有哭文化,还有打屁文化,一切都可存在。这就是说,世间一切事物,都可以冠以文化二字。这样,烟文化,牌文化,盐文化,应运而生,这大概是这个社会的独创吧。

  人是从兽到人的。与兽相比,人的道德、礼仪、传统、风俗、衣食、住行,都可属于人文。从广义说,凡是与人有关的一切,都可进入人文的领域。不过,古人似乎没有我们聪明,因为古人在谈到文化时,而是将其与经济、政治,等等各方面相区别的。他们所指的文化,是单指能使人精神愉快的文学和哲学等等。更重要的,文化不是消费,而是规范,它几乎是典章制度、礼仪的代称。用毛主席的话说,文化是思想创造的结晶,它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人的思想创造品,而不是物质创造品。文化当然有愉悦功能,它在于使精神愉悦,这与烟酒茶的物质消费,低级刺激,感官刺激是炯然不同的。精神的愉悦,在于创造的愉悦,精神消费者是无愉悦可言的。比如说,陆羽的茶经,是一部文化产品,它是耗费了无数精神的,这是创造,而不是消费。人们欣赏诗歌、戏剧,不只是感官的满足,而在于创造的反思。这怎能与烟酒刺激造成的愉悦混为一谈呢?把文化当作象衣食住一样的消费,将文化看作消费品,只是让人们去满足声色性的东西,这是贬值的文化。

  如果把人有关的一切都称作文化的话,那么文化与法律、科学、政治、道德、经济、有何区别?世间既有酒文化,那眼睛文化,口文化,屁文化,又该不该存在呢?如果以能引起人愉悦就算文化,那么精神的愉悦与感官的愉悦有何区别?如果说消费是文化,那创造又是什么?这些道理,其实谁都明白,只是酒文化的创造者们,只是借古人的幽灵,为现实服务而已。在宴席成交易,香烟为渡船的今天,酒自有它伟大的功绩。不管公事私事,都离不开酒。上级检查,少不了酒,无酒不能表示对上之尊。朋友招待,少不了酒,无酒不能表示对友之敬。招待外宾,买卖生意,何处不要酒。如此,各种酒厂自然应运而生,神州大地,成了酒的世界。文化人可怜,为了钱就去当别人的附庸,于是,酒文化就一呼而出。一群食客大军,不掏自己的腰包可以豪饮,这是慷国家之慨,这是目前的怪现象。有了酒文化,似乎就吃得更加理直气壮。这样,许多人就为酒文化叫好,酒文化却为食客大军推波助澜,使国家无数财富,淹没在一片酒海之中。据说,一年的公款吃喝,就有上千亿。各种酒家向文化乞求,以求正名,主要在于推销他们的产品。文化乞丐们,却要尽力向酒家乞讨,以满足自我奢侈所需,这就是酒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酒文化,打着文化的旗号,千方百计找死人祖先为自己正名,为赚钱装潢门面,这就是酒文化的根本目的。其它所谓文化的出现,自然也是与钱联姻的。酒厂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需要文化,其目的是为了多赚钱。那些文化附庸们的目的,也还是一个钱字。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不过,酒厂赚钱,是经济活动的必须,他们要酒文化,只是以文化抬高自己的品位,自己虚浮一下而已。文化附庸们为钱,就使自己成了金钱的奴隶,就丢尽了文化的脸面。在诸多文化的招摇撞骗下,社会变得一片虚浮,文化已经失去引人向上的积极意义,文化成了消费的指南针。创造的文化,变成了消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引导下,声、色犬马,成为十分时髦的东西。古人认为玩物丧志,在玩文化的今天,时代精神又在什么地方?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