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隐逸文学几个发展时段

时间:2023.11.3

  中国古代是隐逸文学的繁盛时期,然而进入现代却鲜有人提出关于现代隐逸文学的概念。为此本文将以古代隐逸文学为背景,通过分析现代作家文学作品,尝试提出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的发展方向。

  古代隐逸文学几个发展时段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品类,“隐逸文学”无疑是存在的。

  但是,要对“隐逸文学”作出界说,又是件很困难的事。

  至今尚未有人把它作为一种范畴文学加以系统研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隐逸”这一文化现象,很少有人专门叙述“隐逸文学”。

  “隐逸”在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隐逸现象就已存在。

  皇甫谧《高士传》中记载了隐士巢父、许由的故事。

  许由最初隐于沛泽,因为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便逃到颖水隐居。

  尧又召他为九州长,许由不愿听这样的话,他感到让他得天下或做官是对自己的污辱,于是在颖水之滨洗耳,适逢巢父牵牛犊来饮水,问明缘故后,感觉听到这样的话已经受到了污辱,因此责备许由隐居不深,欲求名誉,并牵牛犊到上游饮水。

  尽管这些故事带有很重的传说色彩,是后人把自己那种鄙弃天下的隐逸理想赋予了那些先哲,但足以看出“隐逸”的渊源。

  文士隐逸的普遍出现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时不但出现了许多特立独行的隐逸之士,如楚狂接舆、鲁仲连等,而且“隐”逐渐由个人的处世方式扩展为群体的生活模式,由个人的随意行为衍化出群体的人生理论。

  隐逸行为的普遍及隐士的不断涌现,使隐逸的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极大繁荣,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形成了隐逸文化。

  隐逸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政治、经济、农业、书法、绘画艺术甚至旅游等都与隐逸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在“隐逸”所带来的文化潮流中,隐逸文学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极。

  在这里,笔者试着对“隐逸文学”作一个初步的界说。

  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隐逸文学是由隐逸文士以及有归隐倾向的羡隐文士共同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它既包括了隐逸文人本身,也包括了他们与“隐逸”相关的物质性实践及精神性实践。

  换言之,作家本人的隐逸以及有着隐逸倾向的作品———包括渗透于其中的隐逸理论和隐逸精神,都可归于隐逸文学的范畴。

  隐逸文学是由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作品来成就的,但我们在透视其价值意义的时候,却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个人行为,而应将其视为士阶层整体的、历史的文化现象。

  隐逸文学是隐逸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隐逸文学的勃兴与发展都是以隐逸文化为背景。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潮流,而且是一种与中国历史相始终的文化现象。

  笔者总结了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的几个发展阶段,试图理清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的发展脉络。

  一、隐逸文学的自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从巢父、许由始,隐士就一直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而存在。

  但先秦时期,虽然隐士众多,隐逸作品却不多见,多是叙述隐士的行为和高义。

  真正奠定了隐逸文学基础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思想活跃、繁荣的时期。

  政治上诸侯称霸争雄,文化上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儒、道、墨、法、名、阴阳家等学说各显神通,尤其孔子和老庄的隐逸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游列国的孔子在现实中遭遇到一系列打击之后,救世之心渐冷,而内心隐逸的深层意识不自觉地浮现出来。

  但他隐逸的目的是“隐居以求其志”[1](177),还是带着积极入世的色彩的。

  他的出处态度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2](163)。

  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304),便是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

  道家之隐,则是在根本否定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生存方式。

  它一反孔子模棱两可的态度,而只执著于性情上的回归。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82)是我国早期儒家的隐逸理论,却也成了后世儒家文人在世俗激流之中无所作为、在极度困窘之下全身而退的道德依据;而道家早期见诸文字的隐逸理论则数老子“功成、名遂、身退”①的隐逸观和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5](650)的隐逸观。

  孔子和老、庄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的隐逸之途———儒式之隐和道式之隐。

  《论语》和《老子》、《庄子》也因此成为隐逸文学最早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是“隐逸”理论的初创阶段,隐逸文学的创作亦是自然的、朴素的、原始的。

  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使隐士的独立意识和隐逸自由受到很大压抑,所以秦至两汉的隐士如凤毛麟角。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寻找新的隐逸方式和途径。

  汉代东方朔提出“避世于朝廷间”②,将独立自由巧妙融入宦游之中,再加上东汉时期门阀士族力量膨胀,对皇权的绝对统治产生冲击,也为隐逸文化的再兴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6](80)。

  隐逸文学便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隐逸文学的超脱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六朝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广泛流传,隐士大量涌现。

  “隐逸”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风气之盛,可谓空前绝后。

  无论高门贵族、官僚富豪,还是寒门之士都有避世隐居的愿望和要求[7](105)。

  放浪形骸、恣意酣畅的“竹林七贤”,遁归田园、恬淡出世的陶渊明等,在物质与精神实践上身体力行着自己的隐逸理想,使隐逸文学得到空前发展。

  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人都有隐逸作品问世,诗词、歌赋、散文、小说中均有隐逸之作。

  他们以山水之美、田园之趣为抒情载体,以佛家的虚无、道家的空明等为精神旨归,开拓了文学的表现领域。

  三国时的“竹林七贤”身居林泉,崇尚清谈,充满学术气息。

  围绕着庄学义理、养生、论道等诸多辩题,在竹林阴翳的大自然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如嵇康著《养生论》,向秀则以《难养生论》与他辩论,嵇康又以《答难养生论》予以反驳。

  竹林名士不仅精通玄理,还通晓各种技艺,充满艺术情趣。

  在远离尘世喧嚣的清幽竹林中,他们喝酒、吟诗、作文、辩玄、抚琴,忘怀了政治上的险恶多舛,排除了一切宠辱得失,在老庄之道中逍遥自得,感受着人生的自由适意。

  晋代的陶渊明“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创造出了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无限神往的境界。

  他所描绘的“桃花源”更是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心灵故乡与诗意田园。

  南北朝时的左思、谢朓得意于丘山,畅游于林泉,吟咏山川,寄情于景,以轻灵飘逸的“山水诗”,抒发超然物外的意境和逍遥自适的心情。

  总起来说,魏晋六朝时期的隐士大多个性独特,其文风也是磅礴流畅,有一种潇洒飘逸的超脱之气。

  三、隐逸文学的自由阶段:唐宋时期

  在隐逸方式上,唐代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中唐的白居易在他的《中隐》诗中提出了著名的“中隐”理论。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他把隐士分为大、中、小三种,所谓“中隐”,其实是隐逸的中庸风格。

  做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官,拿一份不厚不薄的俸禄,过一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讨一份不喜不忧的心情。

  这种理论的重要意义也许连白居易本人都未意识到,在传统社会文化内部矛盾日深的情况下,它为士人实现人格、追求隐逸提出了一条可行之路[6](81)。

  中隐理论被士人广泛接受,促进了隐逸文学的成熟。

  唐宋时期,还有一种隐逸理论不容忽视,那就是完备于苏轼的“酒隐”。

  苏轼在《酒隐赋》中说“……不择山林,而能避世。

  引壶觞以自娱,其隐身于一醉……”,最早提出了以醉酒为外在形式的“酒隐”理论。

  其实早在盛唐时期,李白就已是“酒隐”理论的实践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178)李白在酒气纵横中勃发诗情,酒入豪肠,浇开了浪漫而豪放的青春之花,李白隐于酒,为浪漫主义文学更添一份锦绣。

  到了宋代,“酒隐”理论成熟,但与李白相比却是另一种风格———“酒入豪肠”转为“酒入愁肠”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9](1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0](51)……在梧桐夜雨中、芳草斜阳下、断鸿声里、烟波江上举杯消愁成了文人墨客向往的境界。

  时代精神变得柔弱,内心世界却变得细密精致。

  从深层次上来说,“酒隐”的内在精神是积极的、进取的,它把个性自由看得高于一切,追求灵魂的高洁,坚守纯粹的文学理想。

  “酒隐”融合了“林泉之隐”的审美性和“中隐”的实用性,使“隐逸”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状态。

  唐宋时期隐逸理论的发达也使隐逸文学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隐逸作品众多,有“隐逸诗人之祖”之称的孟浩然“伏枕慕公干,归田羡子平”[11](323)、“余意在山水,

  闻之谐夙心”[12](22);山水诗人王维在“新雨后”的“空山”,观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3](104);宋代“隐逸”词人朱敦儒宣称“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14](843),何其逍遥畅意!唐宋时期,这样的隐逸作品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李白、王维、白居易、陆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作家几乎都写过有隐逸倾向的作品。

  这些作品大都与山水田园有关,而且由于隐逸观念的变化,也涂上了更多的市井色彩。

  隐逸文学在唐宋时期可以说是达到了繁荣、成熟、自由的境界。

  四、隐逸文学的苦涩阶段:元明清时期

  “中隐”理论在被士人广泛接受的同时,也预示了隐逸之风的衰退。

  由追求独立人格到应时而动、待价而沽,隐逸开始中庸化。

  “隐逸”不再是实现人格独立和价值的途径,而成为一种颇为讨巧的生存手段。

  “酒隐”对士人的悲剧意识的舒解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容易造成两方面的分野。

  积极者借酒使生命审美化,对现实起到超越的作用,使隐逸文化达到深微的境界;消极者则借酒放浪形骸,逃避现实,游戏人生。

  “酒隐”是向内的观照,失去了隐逸文化的忤逆精神,和“中隐”一样,都加速了隐逸文化的衰落。

  元代社会的历史比较特殊、复杂,蒙古族一统天下,各民族文化交相碰撞。

  这时,文人的地位开始失落,许多士人因为仕进无门或避祸上身,选择了隐逸。

  这一时期的隐逸文学表现形式主要是元散曲。

  元散曲抒写隐逸志向、描绘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既含有一丝壮志难酬的苦涩,也包蕴着一点及时行乐的味道。


第二篇:明清文学发展


  明清文学发展【1】

  [摘 要] 属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两朝是一个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及演变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文学发展的研究工作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走向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是古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明清文学;发展;研究

  我国文学在明清两代五个世纪的历史中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大批优秀文学家和闻名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纷纷涌现。

  明清朝文学的发展具有明显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透视出作家所处时代的发展特点。

  一、时代的变迁

  明清两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到近代开端的历史变革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对民众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做出了集中反映。

  明清文学作品发展的时代变迁元素中,最突出的反映莫过于深刻的民族矛盾和蕴含在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民族矛盾这一方面,文学作品对中华民族与殖民主义国家的尖锐矛盾做出了反映;在爱国主义这一方面,明末清初及清末期,“复社”、“南社”等爱国主义文学团体纷纷建立,反对民族压迫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

  龚自珍、顾炎武、屈大均等文学家均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同时,明清亦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体现出了反对和抗争封建主义的特点。

  二、深刻的阶级斗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开始重视对普通民众生产及生活面貌的描绘,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强烈的目的和倾向性,发挥了文学的社会功效。

  而统治阶层同样也非常重视文学作品带来的服务功能,有意识地发挥文学作品的传播作用为统治阶级提供服务。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众在封建统治下的反感及抗争。

  清代的文学作品对尖锐社会矛盾的反映则更为突出,在“文字狱”的压迫之下,文学作品更是利用隐晦手法表达的对封建压迫统治的强烈反对。

  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学家代表。

  三、文学作品的形态变化

  明清代之前的文学作品作为诗歌体裁,且普遍为文言的文学表达方式,这些特点出于对统治阶层喜好的迎合,但是严重脱离了广大民众的需求,在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脱离生存土壤和存在价值。

  在这种背景之下,满足了时代要求和特点的小说及戏曲得到了发展并逐渐兴盛起来,《水浒传》等文学作品就是其最典型代表。

  在明清两代,虽然诗文的创作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远远不能同小说、喜剧相比。

  “这一时期最优秀的文学家都出自于小说领域,虽然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鄙视和压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清两代的小说的历史成就得到了后世的认同。”

  四、逐渐贴近民众

  在我国,封建的正统文学在北宋进入了其发展后期阶段,并开始被新文学形式所取代,市民情况得以在文学作品中更多的被反映出来就是其代表性标志。

  具有历史生命力的优秀文学作品多以对市井民众生活写照为特点。

  政治争斗紧密联系起来,在展示作品背后宏大历史背景的同时,赋予了其历史的鲜活性。

  正是这些特点的产生推动了文学作品的普通人回归进程,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五、强大的社会感染力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最真实体会,因而表现出了十分强盛的社会感染力,文学家在创作经验上的积累是其高水平人物形象刻画的前提和基础。

  《西游记》塑造的孙悟空形象乐观向上、机智果敢,因充分体现了民众面对困难的斗争信心和坚毅精神力量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传诵。

  《牡丹亭》对杜丽娘形象的塑造真实反映了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的悲惨遭遇,受到了那个时代青年女子的同情和喜爱,产生了轰动的社会效应。

  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更是让一大批诸如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掀起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社会热潮。

  此外,《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著名文学作品的出现将人物虚构这一文学表现手法推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峰,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传奇及讽刺题材等多种类别的小说形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思想内容复杂化

  封建主义制度在明清发展到了后期阶段直至崩溃,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变,深刻且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变革频频出现,作家文学家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产生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表现出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由于明清统治阶级对反映其弊端的文学作品持有高压政策,对文字艺术实行严格管制并严格执行“文字狱”等方式的思想控制政策,使得当时的文学作者不得不将目光落在古代,利用借古讽今的艺术方式来表达对统治阶层的不满,这就加深了文学作品主体思想的模糊性,需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发掘来正确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长生殿》就是其中代表作品之一。

  民族文学在明清两朝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临川四梦”、侗剧、藏戏等基本都是形成和发展于这一时期,同时,少数民族文学家的涌现也显示出了文学的民族融合发展趋势。

  纳兰性德的“纳兰词”享誉我国文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籍满洲,尹湛纳希的《一层楼》、《泣江亭》等是蒙古族优秀文学代表作。

  多民族文学的兴盛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学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明清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脉络清晰特点鲜明,对后世文学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付琼.唐宋八大家选本与明清文学教育格局的转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8,(11).

  [2]郭英德.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J].学术研究,2008,(3) .

  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的发展【2】

  摘要: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女性开始逐渐走向历史的舞台,女性的才华也逐渐显现出来,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明清时代文坛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国女性文学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

  本文对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做了整理,从创作群体分布、创作意识发展以及与外界交往的变化等多方面阐释了女性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明清时代 女性文学 创作意识 发展

  1.引言

  历经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使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

  受这一观念的影响,中国文坛史上女性文学要远远落后与男性文学,其发展道路充满了坎坷,发展到明朝末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政治、经济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女性的才能开始逐渐展现出来,女性也开始作为一种创新群体而存在,在中国文坛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对于女性文学的研究较为活跃,但是多是把目标定在当代研究领域,明清时代的女性文学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从多方面做了尝试,分析明清时代的女性文学,探究其发展之道。

  2.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

  2.1女性文学创作群体分布特点及成因

  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女作家人数大约为四千多人,其中明清时期的女作家达3885人,而且多数分布在南方,占到了3405人,北方仅占到340人,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占了五分之四的比例,这一规律在胡文楷先生的《历代妇女著作考》一书中有明确记载。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明确感受到明清时代女性文学的繁荣程度。

  根据胡文楷先生的这一著作分析可知,明清时期的女性文人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南部、安徽、杭州等地。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明清时代南方经济发展迅速,使得女性作家的出现有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加之明代中期手工业与工商业的资本主义萌芽,对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形成了威胁,商品经济由此诞生。

  在当时社会中,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远不及对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末年的解放思潮得到发展,各种文化社团由此产生,组织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这都使得久居深闺的女性生活与交际范围的大幅增加。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