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探索

时间:2023.8.6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性质有一个总体分析;之后,以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为例,揭示了这门学科的建设发展情况及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学

  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更具有紧迫性。自进入20世纪9O年代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逐渐升温,我国理论界开始创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从学科的角度来讲,国外并没有这样一个学科,应该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首创,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调整研究生专业目录时,在理论经济学的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该学科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和学者,也取得了很多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目前仍处于创建和起步阶段,在学科建设的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这三大问题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也就不可避免地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几乎使所有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90年代以后,各国之间因资源和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矛盾与争端越来越多。有人甚至预测,在中东和北部非洲地区,水资源将成为引起国际争端的重要因素,这些现象就充分说明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以及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目前仍处于创建和起步阶段,在学科建设的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实践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人口、赍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把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

  虽然我们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统一到了一个学科门下,但是在具体进行分析的时候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割裂了三者的相互联系,只是“对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而治之的研究”,并没有把三者统一到一个科学严谨的分析体系之内,而一个学科在体系上成熟的标志之一应当是其体系的严谨性。在大部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科书和有关着作中,基本上都是把这个本应有其统一而独特的研究对象的学科分成了三个部分: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有的又加进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部分,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3个因子。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割裂了一个统一的学科。可持续发展理论虽然把人口、资源、环境作为分析因子,放在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但因其更多地是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政策选择的角度考虑的,缺少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因而也就不能归入经济学科。例如,辽宁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都是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专业研究方向分为三部分,即:人口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由此可见,目前学科建设缺乏交叉性的整合性的研究。

  2.教材陈旧,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目前,国内命名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材有5本,最早版为1999年,最近版为2006年,平均约32万字,主要面向本专业研究生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而且教材中定性的事实描述多于定量的经济分析。国内教材偏重于对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及问题的罗列,而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社会经济根源的深入分析,定性多于定量,理论多于方法、宏观多于微观、阐述多于解释、抽象多于直观,内容起点低,简单重复,不能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国内教材注重对国外理论(特别是人口经济理论)的介绍,而没有将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中,缺少把实际问题简化成经济学模型的环节。不利于增强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成果

  从近几年学术界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所作的研究看,可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方面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如对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尽管这些研究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却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社会效果方面,通过理论上的研究和宣传,大大强化了人们的人口控制意识、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了人口、资源、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基本上形成了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综合性特点出发,从宏观上和总体上系统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共识。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和学者,并且取得了很多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下面以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为例加以说明。

  武汉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既是湖北省优势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3个硕士学位和1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武汉大学曾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该校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丛书荣获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中国人口学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专着类)一等奖。

  云南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其发展研究院于2005年获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近年来,云大与云南生态网及其他单位共同组办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作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论坛”成员参加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进会”;参加了第一、二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研讨会”。共获得教育部课题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横向课题4项,完成课题5项。

  四、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展望

  针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不应该过于限制其发展空间,如果过于强调新兴的学科的独立性和学科特色 0意割裂其与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的传统联系,将直接限制这门学科的发展空间;其次,对学科性质的理论探讨,从根本上讲,离不开丰富的现实世界。当前,我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的机遇。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兴工业化道路,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政策化,提供了现实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新兴生产、消费模式的发展方向。类似以上这些问题,还有许多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而这类研究,不仅可以满足现实社会的急迫需要,也必将丰富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吕红平,王金营.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思考[J].人口研究,2001.

  [3]张象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二篇: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摘要:环境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脚步。

  近些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连年攀升的超标指数、继日膨胀的人口数量、不断缩减的稀缺资源等,昭示着治理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然迫在眉睫。

  笔者试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从三者的辩证关系中寻求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状态,并提出对促进与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建议与构想。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自然是一个严密的系统,任何种类的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破坏这种联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导致一系列的破坏,甚至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混乱状态1”。

  雷切尔·卡森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发表的《寂静的春天》中,便试图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觉醒。

  同样的,欧洲哲人海德格尔也在黑森林中发出找不到家园的哀叹。

  然而,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仍然对于环境问题忽视不理。

  当阿尔.戈尔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谈论到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时,以几近无奈的语气自嘲道,“即使这样直白的数据,还是会有不少人认为,我在夸夸其谈,恐吓人们。

  而其中也不乏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们”。

  环境问题,确实已需人类关注。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总体分析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它们的关系,笔者建构一个简单的框架图,说明各系统之间的初始关系。

  人口、资源、 环境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成为一个大系统、一个整体,整个大系统又由人类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构成。

  丰富优化作用而这三者都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则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

  人口、资源、环境,只要有一方出现非良性现象,就会破坏发展的基础,从而造成环境恶化和混乱,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圈。

  因而,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对每一方面都需进行调整优化。

  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个别具体分析

  1、人口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当今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人口对于环境的压力已经达到了自然界所能承载能力的极限。

  比如印度2011年普查人口所得数量已超过12亿,年增长率为17.6%,这相对于仅十来年前的5.6亿人口,已夸张惊人。

  有限的国土面积几乎已经在超负荷运作中,压力骤增。

  这样的危机背景下,人口对于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是不容小视的。

  因此,对于人口数量的调控,田雪原教授提出“全方位适度人口论”,笔者认为十分合理。

  他将其定义为:相对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人口数量是适当的,质量是稳步提高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即能够促进人口与其他发展因素协调发展的人口2。

  可以说,适宜的人口增长率和规模、优良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人口条件。

  2、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物质,即为资源。

  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非再生性资源以及恒定性资源三种。

  对于土地、森林等再生性资源,可以重复使用,通过人工修整、营造使之再生;但若再生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便会产生资源短缺。

  亦即,我们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要有一定的限度,即不能超过资源本身或其替代品的再生或更替速度。

  另外,对于非再生性资源,使用数量有限,用去的量失而不能复得。

  那么,做一个简单的加法,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加上非再生资源的不可再生,总体来说,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处于稀缺状态的,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无可选择的必须建立在稀缺自然资源基础之上。

  (对于社会资源利用,取决于不同国家发展国情,此处在所不论。)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在当今社会,都处于稀缺状态。

  而同时,人的需求却有无限性。

  从而,形成了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

  这里不得不提到田雪原教授提出的“加权效应”。

  联合国的一项统计表明,1960—1985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8亿,增长60%;同期世界能源消耗增长130%,倍加于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人均能源消耗增长45%的“加权效应”所致。

  因此,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终将难以为继。

  3、环境

  在《寂静的春天》开篇,卡森便描绘了一个美国小镇遭受DDT污染的可怕情景。

  她意图通过这个描写来竟是人们不断增强的环境危机。

  卡森认为,“与核战争灭绝人类的可能性一样,人类整个生存环境的污染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一百多年前,恩格斯也曾经发出忠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环境无疑关乎着人类的生死存亡,而若是其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估计,环境因素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23%,换言之,全球23%的疾病起因可以归咎于环境原因。

  “工业化20世纪的世纪病”哮喘病,每年可导致400万人死亡,并且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3。

  无数事例证明着,环境的恶化,可以说是人类所无法承受的灾难。

  近些年的非典、急性肠炎、疯牛病、核辐射等等,无不与环境恶化相关联。

  由此看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进而影响着人口的繁殖增长,并宏观的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构想

  1、控制人口数量,完善人口结构调整。

  对于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控制措施主要采用优生优育的宏观举措,同时也能为人口质量奠定良好的自然和物质基础。

  对于我国这类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人口数量膨胀、人口素质较低的情况,宜从教育现状出发,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并同时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而对于有些发达国家,人口较少、人均素质较高的情况,宜鼓励生育,同时控制外来人口数量,建立完善人口结构。

  2、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

  对于资源的合理保护,首先要分析造成资源环境恶化的有关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开发的双向发展。

  对于不同类别的资源,采取不同措施应对。

  如恒定资源类,只需控制其使用不污染环境即可。

  而对于可再生性和非可再生性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性资源,应限制开发,最小限度使用,发挥最大利用效益。

  3、结合不同国家国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不论对于哪一个国家,都是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笔者前已论述,当人口、资源、环境符合良心循环圈时,便可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想协调而建成一个自组织系统,需要尽量减少彼此的摩擦和矛盾,降低由此带来的损失和代价。

  可建立相应评估体系等,研究诸如资源环境的最佳人口承载力问题、经济适度人口问题等,以谋求可持续发展。

  结语

  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开发需要控制人口数量,完善人口结构调整入手,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从而推进发展,以达到可持续的状态。

  注释:

  1.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选择》,载《小城镇建设》,2001.6,第14页。

  3.《世界资源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参考文献

  [1]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阿尔.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

  [3]朱江《<寂静的春天>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4]闫廷娟《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3。

  [5]杨魁孚主编《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0,

  [6]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选择》,载《小城镇建设》,2001.6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摘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指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正经历着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因此,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出发,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并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口 资源环境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对经济社会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对于经济学的研究较早,人口经济学作为社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来加以建设,人们的认识略显有些不完善或者不完备。

  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日益提出的资源损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众多资源学家、经济学家和生态学者的重新思索,严重的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激起了社会的强烈抗议,从而也把人口资源环境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WCED在对联合国提交的关于《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这么认为的:“就是在满足当代人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而不损害后人需求的发展”。

  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称之为一个重大的战略。

  通过控制人口、保护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出发,为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

  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人口问题

  我国现有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尽管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策略,有些地区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现象,但是从总体看来人口数量的增多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2035年人口将达到16亿以上,并且呈现人口的严重老龄化现象,并严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

  2 人口的整体素养依然很低

  目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分析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目前贫困人口的比例依然很高,就业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依然有几千万的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以彻底解决。

  加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员的需求却出现了下降的发展态势,从而形成国有、民营和事业单位下岗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诚实人口的贫困现象。

  3 我国的资源开发较为严重

  尽管我过的地下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这些能源的开发毕竟是有限的。

  由于过度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的过渡开发造成了很多地区出现了沙漠化和盐渍化状态,地下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出现了大幅下滑。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地面积却相对不高,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会造成未来我国将成为世界进口资源第一大国,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4 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人口过多的压力和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从全球的形势来看,酸沉降、全球变暖和臭氧层逐渐变薄的现象日益严峻,空气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的一大困扰。

  二、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终极目标,但是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用固定的土地供给相对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报酬的递减标志着单位资本的产出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人口与资源、环境、消费、生产、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口与环境形成一种生态关系,人口与经济形成经济关系,人口与消费形成一种消费关系,人口与生产成为一种生产关系,人口与资源成为资源关系。

  在整个环境资源系统中,都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环境的总和。

  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基础,通过不断吸收、储存和扩散而不断净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但是,对环境的开发必须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必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从而产生对经济社会的制约和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1 控制人口数量,完善人口结构调整

  对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控制措施主要采用优生优育的宏观举措,同时也能为人口质量奠定良好的自然和物质基础。

  实现对人口的控制也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根本,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既有利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的积聚。

  完善人口结构需要从教育的现状出发,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力度,并建立终身教育机制。

  2 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

  对于资源的合理保护首先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现状,分析造成资源环境恶化的有关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开发的双向发展。

  另外,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实现对资源的利用率,并建立各级保护区。

  3 走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道路

  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主要表现值第三产业方面,对于旅游产业来说,积极开发本地域的自然景观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普及和落实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四、结束语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开发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完善人口结构调整入手,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从而推进各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曾学英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田。当代经理人,2006,c):20-21.

  [2]黄飞。关于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思考田。前沿理论,2010,10

更多相关推荐:
硕士毕业论文

组织的规则程度,硕士研究生修满学分,辩论后的论文,才发出硕士学位。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学生的硕士论文,它是最重要的工作,通常是后一个至少一年的专业研讨会和制备过程:首先是选择标题的研究,通过潜心研究,到底会来了准…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简述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

硕士毕业论文100选题---战略管理方向

硕士毕业论文100选题---战略管理方向1.重庆小天鹅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和谐管理的机制研究3.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价值管理研究4.OPM3模型在我国项目管理战略规划中的应用研究5…

硕士毕业论文插入页码的方式

硕士毕业论文插入页码的方式在Word中,要想在文档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格式,必须使用“分节符”将这些部分相互分隔开来。假设有一个26页的“调查报告”,其中封面有1页、目录有3页,剩下的正文有23页。要求封面不显示…

硕士毕业论文如何插入页码

硕士毕业论文如何插入页码在Word中,要想在文档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格式,必须使用“分节符”将这些部分相互分隔开来。假设有一个26页的“调查报告”,其中封面有1页、目录有3页,剩下的正文有23页。要求封面不打印页…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后记

后记走过入学的喜悦、求学的奔波、撰写论文的辛苦,回首自己的求学历程,提笔写这段文字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十四年前,逐鹿高考,未能如愿,仅升入衡阳师专。毕业后,利用工作之余自学,通过自考于20xx年获得湖南师范大…

硕士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上标的一些小技巧

硕士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上标的一些小技巧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小论文,特别是硕士毕业论文或者博士毕业论文。一般的小论文就四五页,而硕士论文动辄五六十页,有的甚至七八十页。所以有些东西如果要人工的去修改,…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 硕士论文范文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硕士论文范文《硕士毕业论文格式》简介: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及打印要求一、封面(范例见附件1)封面应有:二级学科(专《硕士毕业论文格式》正文开始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及打印要求一、封面(范例见附件1)封面应…

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经验

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根据我自己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长期培养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的经验,着重谈谈文科研究生怎样读书,怎样搞科学研究,怎样进行论文选题与写作,供新导师和研究生治学参考。研究生读书的特点和要求(一)研究生…

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1、专著著录格式[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

硕士毕业论文常用到的“研究方法”

硕士毕业论文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作者:祁冰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

泰山医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附件2泰山医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为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保证学位论文在结构和格式上的规范与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位论文工作暂行规定》,特…

硕士毕业论文(6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