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初探论文

时间:2023.7.19

  从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形势来看,财务从业人员并不缺乏,但是在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却很少,我国财务部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强调,要通过培养,发展管理会计人才的方式,实现会计工作核算向理财、管理决策方面的过渡。以我国国情,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高校教育或者是后续教育来完成的,那么从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培养现状分析,在高校教育领域,管理会计专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而后续教育又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特色管理会计,因此为了符合发展的规律,实现会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强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频率增加,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本质变化,企业需要实现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与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在这样的要求下,管理会计人才需求量急剧猛增,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成为了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下面针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分析:

  1.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从我国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的方面来看,针对基础技能训练要加强,基础技能是管理会计工作的根本,因此不能忽视。而另外一方面针对广博、精神专业方面的开展深入教学,培养更多的管理会计高手,实现企业内外环境的结合,为企业管理决策阶层分忧解难,提供科学地会计策略与数据。

  2.管理会计领域分会计化与非会计化两种趋势。简单的说就是本来那些不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例如:公司CEO、管理人员、一般职员等开始逐渐参与一些基础的会计工作,懂得会计知识,仓库管理员、报关员都需要进行相关物品的入库或者出库单登记而传统会计怎逐渐脱离这些基础性工作,开始参与企业经济活动方面的计划以及相关决策。

  3.管理会计知识对管理咨询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普及,有效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推动了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开始向着信息分析、财务管理转变,而会计类型也从核算型向着管理型转变, 这就是新时代赋予会计的责任,同时也是管理会计在知识与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的原因。

  4.知识结构要求体现多元化。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知识信息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针对这些客观存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经济环境的发展与演变要求财务会计人员要同时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以及财务等基本理论知识,这 些都是现代化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吸收也是必要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 因此,会计需要同时具备会计的所有相关知识,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还要拥有与人的交际能力,获取信息以及决策的能力等等,这是因为这些多元化的需求促使传统会计逐渐向着管理会计转变。

  5.专业素质能力要求高。现代化会计领域需要的是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才,但是同时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非常高,尤其是认知能力,知识理论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会计人员必须要认清这 一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质。

  二、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不尽合理。首先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顺序问题。管理会计通过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活动来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而这些活动和资金密切相关,所以《管理会计》课程中就涉及到资金预测、资金决策(如筹资、投资 决策)、现金预算等,但是这些内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也出现,并且是《财务管理》 课程的重要内容,两门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另外,《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课程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和控制方面也存在交叉。再次是课时太少。普通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一般开设54学时。近年来,为了节约课时,压缩课时费,或为了其他利益,民办高校的管理会计课时一直在紧缩,而专科生则是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合并之后的课时也仅为40多个学时,所以,学生学习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时间非常有限,效果不好。最后是教学方法或方式单一落后。目前,国内各民办高校仍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有的偶尔采用案例教学等其他教学形式,但是也只是流于形式。

  2.实习实践环节薄弱。

  (1)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这一方面是由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致使实践教学缺乏导向,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问题。每年高等院校为并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企业缺乏大量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

  (2)实践教学课时过少。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养过程中在教学课时方面的问题也很大,从国际形势来看,很多发达国家都是采用理论与实践1:1的教学比例开展管理会计人才教育的,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与平台,能够保障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而我国在这个方面 做的并不好,也就是教学实践课程的课时通常都比较少,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管理会计实习方面都没有相关设置,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实践能力不足,管理会计理论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一旦步入社会往往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

  3.考核方式单一。

  合理的考核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从我国大部分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考核方面也不可忽视,我国目前所沿用的依旧是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可靠通常都是笔试,并结合平时成绩给予综合分属,实际上这种考核模式是导致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问题的关键,学生习惯了教师准备好的知识,很少自己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往往会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或者是等待教师给予分析范围,从而导致学生平时学习兴趣不高,不会开动脑筋,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途径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高校教育或者是后续教育来完成的,那么从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培养现状分析,在高校教育领域,管理会计专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而后续教育又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强,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完善在校教育体系。完善在校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重点的转换。高校在开展管理会计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做好市场分析与调査,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的进行教学重点转换,有目标的进行会计课程的整合,传统的财务会计需要向管理会计转变,在教学大纲方面要及时进行调整,重新定为教育重点,教育内容以及教育体系,明确管理会计的主流教育方向,不断进行课程体系优化,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坚持阶梯式教学设计,坚实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显然是提升我国管理会计人才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在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要更为重视,定期派学校有资历,有潜力的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或是研讨活动,也可以将其他学校的成就突出的教育学者请到自己的学校中,为教师进行讲座,进行交流。学校要做到积极输出学校有能力的教师,使其可以及时的吸收新知识,完 善知识结构,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 学革新,进行教研活动,给予教师发挥自 己优势的平台与支持。另一个方面,学校还应该建立激励政策,聘用机制等有利于人才更新换代,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能力的新型制度措施,在激发了校内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吸引社会上更多优秀人才来到学校中,进而壮大学校人力资源队伍。比如: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的学校之间都是建立联系的,并且在本城市,或者其他城市中中型新企业会计师、财务总监都会定期被学校聘请过来进行讲座,在帮助学校教师了解新型技术、理论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有利于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优化与信息的分享。

  (3)案例教学的更新。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势就是凸显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结合了理论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加符合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科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我国管 理会计教学中,也会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经验不多,因此多加收集案例,不同各类型企业的收集资料,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以及本专业的认识程度,深化学生的信息量,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在实战中提升能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实践,从实际的工作中发现自身问题,是提高人才技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再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中为学生进行实战指导,而学生通过在学生中的实际工作锻炼,也会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性质,市场的形势,同时也实现了校园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学生在各种模拟的企业环境、业务流程中能够更加体会到工作的本质与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也会集中训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应该给予学校大力的支持,与学校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基础,只有大力推广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全面促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素养的提高,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

  3.后续教育必不可少。针对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后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很多会计人才在参与工作之后,知识结构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从而逐渐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科学的开展后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管理会计培养要讲究创新、大胆,同时还应该充分借助网络优势,保留传统教育的优势,两者相互结合,同时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也需要有机融合,采用网络超市的模式,学生能够自主选课,挑课,这种模式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有效凸显,对于课程兴趣也会有所提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后续教育中还应该根据不同的人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由于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职责的不同,继续教育的内容也会不同,设计需要依据灵活性、多元化以及人性化的考核方式以及培训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后续教育的作用。

  4.加强与国际先进管理会计机构的合作。在国外,管理会计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风靡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大力推行管理会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联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头衔,将把管理会计职业带入一种新的境界。因此,走出国门,通过与国际先进管理会计教育组织和职业组织的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才能实现中国管理会计突破。只有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立足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商业环境,才能真正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应对全球曰益复杂的经济环境的能力。

  5.适时启动和推进管理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参照国际惯例,在条件成熟时开展管理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形成我国的培养评价模式。一方面相关机构抓好培训、考试、认证等关键工作环节;另一方面,高校的会计教育应进行适当的改革、允许在校学生参加学习考试,增设相应的科目,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入校试读一段时间后,自主选择所学的专业。双管齐下,以利于早出人才,更快更好地建立起全国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我国财政部门会计工作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部也提出要求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因此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以及教育部门也相继强化管理会计的 培训,通过各种多元化的培养措施与教育手段,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管理会计整体水平。由于我国在这个方面的起步较晚,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管理会计培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第二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优化初探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构成

  (一)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包括一定的政治素质和特定的爱岗敬业精神两个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性,存在着广泛的对外接触和联系,他们对外所展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更关系到整个民族和国家,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因自身素质的问题或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有损人格、国格乃至民族团结的后果。鉴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自觉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锤炼自身不怕吃苦、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二)专业知识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也对旅游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应当深刻地认识并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性质及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此外,就专业知识本身而言,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它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具体可包括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美学等诸多学科。这也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这些学科的知识都应当有所了解,也从另一个方面要求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做到多方位、多渠道的全面提升。

  (三)专业能力素质。新时代仅具备相对扎实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对这些知识加以吸收、内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乃是提升人员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应当本着懂管理、懂文化及懂商务的宗旨,学会策划、推销和服务,善于运用自身的公关、微机及外语能力。这既是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层面的要求。

  (四)其他相关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还应具备一些诸如竞争、创新、公关及法制意识。旅游业自身的竞争性非常大,既要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还要应付国外旅游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争夺和蚕食。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发展速率之快,旅游业自身的内容、形式和特点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基于这种情况,旅游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敢于在动态发展的环境中革新自身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方法及业务上的创新,这些都是个人能力的生动体现。

  二、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究其本身,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1.课程信息量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总课时量上较国内外高等旅游学校减少了不少,教学效果并不见好。这种差距的存在有深层次原因,其一,在我国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公共课所占的比重往往过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时的减少。其二,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点对多的知识传递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比较被动,大多知识纯粹地被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严重不足。其三,职业院校覆盖面没有基础教育广,课程体量也小,辅助材料较为匮乏的局面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大限制。其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照本宣科,上课讲教材,学生看教材,考试也以考教材为主,使得学科覆盖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严重不足,成为限制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因素。2.课程结构失衡,内容滞后。当前,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失衡且滞后。首先,专业课与公共课存在严重的失衡。很多职业院校的公共课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及体育等课程所占的课时量较大,更有甚者达到50%以上,还有些职业院校不开设与其学校定位相适应的高职英语课程,而是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其次,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也存在着一定的失衡。这通常体现在必修课所占的比例要严重大于选修课,更为不合理的是,所占比例不高的选修课设置范围过于狭窄,严重缺乏能够体现学生人文素质及专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最后,存在文理学科结构失衡的现象。3.实践课程的开设较为落后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这势必要求在实践课程开设上能够达到培养人才应有的要求。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开设的现状而言,显然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不足,这可以通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情况就能反映出来,尽管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设置了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但在体系之中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少且落后。此外,涉及到与专业实际岗位对接的实践课程严重不足,如相关的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烹饪等旁系课程。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毕业后难以胜任现实的岗位。

  (二)存在实习困境,实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1.学校实习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近年来,职业院校虽然在资金来源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国家支持,但仍然存在着人力、物力及财力严重不足的困境,从而导致了在硬件及软件建设方面严重不到位的问题。部分职业院校甚至没有自己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导学模拟教学实验室、酒店管理实验室等,这些基本教学设施和场地的严重匮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可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升华。此外,除了校内教学设施和场地的匮乏以外,很多院校在校外也缺乏相应的大企业支持的实习基地,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所在地的一些酒店寻找实习机会,而这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和机会。2.学生缺乏端正的实习态度,实习目的不明确很多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身的实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等,这些因素都是由于自身对实习目的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实习目标而导致的。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首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有着强烈的想把事情做好的愿望,但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恐惧导致不敢做。基于此,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当充分做好实习动员工作,通过疏导和沟通,让学生切实地明白实习的目的和作用,提升学生实习的积极主动性。3.实习单位要求过高,对学生的培训不足很多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求过高,有的更是把他们看成和老员工一样对其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做得也不足;管理方式不分对象,往往会导致实习生和老员工之间产生摩擦;实习生待遇过低,在其实习岗位上往往学不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难以运用到实践中来,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涨,学习积极性受挫

  (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我国对旅游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在不断加强,并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旅游教育的师资队伍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总量上供需失衡。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老师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从而导致了该专业在师资力量方面的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管理学科相对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师资处于需求高发期;第二,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也决定了此专业生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基于此,要切实解决供需失衡问题,就应当在师资总量上做合理的调控,切实建立总量稳定且进出有序的师资队伍。2.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校教学的平均周期较短。大量年轻的优秀师资流失。正是由于上述师资队伍供需失衡现象的存在,所以很多高校之间也存在着人才竞争、互相“挖墙脚”的现象。而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综合实力,所能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的资源则显得更少,人员流失的现象则更为严重。这其中尤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流失最为严重,这种现象的存在从长远看不利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结构优化。3.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资格获得的门槛较低。就传统学科比较而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门槛较低,要求显得较为宽松。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接受过有关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教育,很多院校的中老年教师都是从一些地理、历史、英语等专业转变而来的“半路出家者”,这些教师大多没有直接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一般不高,大多是本科学历,至于拥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则显得更少。

  三、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鉴于上述所提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该专业人才素质的构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切实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不能独立运用,应当坚持完整系统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课程设置应当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计划性,并通过这种计划性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厘清学校教育应培养出何种标准的人才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分别包含不同的学科内容和方向,这就能够使得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在学生学习的环节中都能做到应有的计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传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据此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性和层次性,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做到有所侧重。通过这样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划分而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积极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新模式。针对上述提到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且富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势必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方法上,要积极构建一种新的学生实习模式。1.积极构建具有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侧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输,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当以职业教育为主,以提升就业率为导向,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职业能力。基于此,要构建凸显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大幅度地调整课程体系,使之更好地为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服务。2.建立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的模式。就校内而言,职业院校应当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积极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这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验室里有效地运用教学模拟软件进行各种旅游工作的实训。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导游3D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讲解各地的旅游风景、人文风情及民俗,这对于学生创作导游词及导游讲解练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旅游企业及相关旅游行业的联系,一定要时刻关注并把握他们的需求,因为他们的需求就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按照他们的需求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并能够把这些企业作为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前一次和社会直接接触的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的有效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得力的富有成效的措施,打开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1.将内部聘任制和外部聘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内部聘任制就是要求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基于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特定的合同聘任制确定具体的聘任期限、岗位职责及待遇。而外部聘任制则是对内部聘任制的一种有效补充,从外部旅游企业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者,这样就能对内部师资力量形成有效的补充和配置。2.全面推向青年导师制的培养机制。大部分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都面临着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针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该制度要明确地规定导师的指导职责、内容和方式,并严格地执行,真正实现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该制度的实施能够确保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对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3.实行有效的专业及岗位聘任制和绩效挂钩机制。学校应本着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积极建立按照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实行岗位聘任制,并确定具体的任职条件及待遇,做好各岗位工作指标的分配工作并进行年终量化考核,将考核按照量和质两方面来确定最终的绩效完成情况,发放相关的薪酬待遇,并以此作为今后职位晋升的依据。对于在考核过程中一些业绩非常突出者,可以考虑实现特别奖励。只有这样,切实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师自身的工作潜能,从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赵鹏.试论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结合”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

  [3]孙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矫正策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徐小亮 王咪咪 单位:1.安徽省旅游培训中心 2.安徽旅游学校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