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造像的艺术创作论文

时间:2023.10.13

  观音造像在继承传统上较为突出,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元素,更加注重人体比例,在观音的开面上,看不出多少追求时髦的痕迹,但雕刻细腻、动态流畅,开始摆脱了传统造像的窠臼。

  一、观音的历史文化

  观音是佛教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现名观世者,是佛教中最广受民间崇拜的菩萨。据《千光眼经》记载,观音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而且是所有诸佛的老师,并且在功德和能力上已是成就很高的佛了。其自我奉献的精神最有人性味,且使民间大众倍感亲切。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观音这种慈悲精神特别符合中国广大民间大众的心理和祈盼,加上观音的一些传奇故事相继传开,因此对观音的崇拜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民间流传最广,信仰最普遍。

  二、观音造像的种类

  观音是大众信仰的神,而且传奇故事也特别多,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怀念他的事迹,各种类的造像特别多。在查阅许多的佛教文献典籍,并经过实地考察以后,笔者对观音的初创及演化过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随着佛教东传的进程,观音菩萨的造像也渐由“梵”式转为“汉”式,由“男相”变为“女相”。特别是唐代到盛唐,比例渐趋正确,造型更为丰满,体型指归为女。其形象多为袒胸露臂,眉目清秀,唇小而且嘴角微微上翘,笑意微妙,尤以双目细长而灵动,神采灿然。简言之,观音之美形象有外观形象美、内在气质美、工艺技巧美。佛经中说:观音为了教化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众生,能示种种形象,可以化出32种化身及观者本像33种身。后来,随着历史的变化,艺术家们根据不同的传说绘画出不同版本的观音形象,如踞坐岩上,脚踩莲花,左手按在岩石上、右手扶着膝盖的自在观音;手持净水般杨柳观音、脚踏鳌鱼背上的鳌鱼观音;手提竹篮的竹篮观音;身后圆形背光的火焰观音;观水中月影的水月观音;手抱婴孩的送子观音等。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塑像可以说是最多的,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供奉的观音菩萨造像常有以下三种:

  1.圣观音像。也称正体观音。一首二臂,信伽跌坐,手中或持莲花或持信法界印的尊严像,头冠中有阿弥陀佛像。

  2.自在观音,即一足盘膝,一足下垂,显自在像。

  3.千手千眼观音像,即佛教密宗之中的大观音之一,也是观音33种化身之一,但并非密宗寺院才有供奉,是显、密两宗都有供奉的,所以许多寺院都能见到。佛教圣地普陀山可以说是观音的诞生地,也是观音菩萨的升天地方,各种类型的观音菩萨的造像都有。当代艺术家们费尽心思把各种传说的观音的造像从人们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出发,凡是能想到的美丽,都以艺术化的形式全部呈现给观音菩萨,所以,她的容貌、体态、服饰等都达到中国女性美的极致。

  三、观音菩萨的造像艺术

  从佛教传入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观音的形象在面相、特征、衣饰、表现技法、使用材料、体态造型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演变,带着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时期观音造像的技法有很大的差别。南北朝时期的观音的造像艺术与汉代雕刻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技法上吸收了印度陀罗艺术,有了新的创造,与东汉时期的观音有着刀法的变化,装饰上汉民族形式的变化为隋唐观音造型奠足了基础。盛唐时期,观音造型是饱满成熟的阶段。这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造型更加明显地走向世俗化,因此,也进一步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观音造型的温和和妩媚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完美。观音信徒不断增长,对观音形象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加快了观音女性化的过程。面部圆润、眉窈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有了唐代艺术实践的总结,宋代艺匠能够按照时代的审美要求。和自己对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去塑造观音,创作出自然生动且有用的艺术形象。这时观音造像面孔长圆,吊眉细眼,削属细腰。姿态婀娜多姿,又稳重又多情,极富人间生活情趣。这种宗教艺术完全世俗化、个性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形成,把虚无缥缈的神境融为平民百姓的生活境。宋代以后,因为受到海洋宗教文化的影响,又拘于中原宗教文化的强大传统,这时期的惠安观音造像已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宋代洛阳桥上石雕月光菩萨,便以独特的肤体造型语言诠释古老的主题。宋代时期的岩峰寺后殿造像以观音立姿,躯体连冠通高1.85米,跣足偏右向,身姿立正,左手交搭于腹向右手背上,着大披,戴金髻,神态自若。在面部刻画上,人物颊额丰润适宜,面容婉丽,俨然像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宋代惠安的雕刻艺术家只能依据现实的服饰使用凹凸手法,衣领圆润细,流畅逼真,屈曲自由,用突起的线条展现细部,这对于加强服饰的质感,塑造人物的性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时观音的服饰造型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明清的观音造像不仅继承宋代的造型,更与鼎盛时期的观音造型有些接近。观音头戴花冠,面相丰腴,衣纹随着身体动势凸起和凹入,真实性强,底纹组合疏密有致,线条舒展,更衬托出观音丰满的体态。在塑造手法上能够更充分自由地发挥,给观音以更为现实的感觉。在造型上大都采用简约、明快的手法,圆润生动,具有很高的水平。纵观中国不同时期观音造像的发展,可以大体概括为汉朝是观音造像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观音造像的成熟期,唐朝、宋朝是观音造像的高峰期,元、明、清是观音造像的低潮时期,现代时期是观音造像形体造像的发展时期。时至今日,惠安的石木雕观音造像充分尊重传统,注重人体比例。但也涌现出不少以粗犷的原石、原木雕的观音,除面部写实以外,其他部分则刻意保留石木雕凿的趣味,脱离了宗教膜拜的功能,追求造型美感。这类作品已超越宗教信仰而进入艺术的美学范畴。神像艺术本身具备“自在解脱”的特质,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让作品走出寺庙殿堂,成为城市雕塑的另一选择。


第二篇:艺术创作基础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从人类发展初期就开始形成,经过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断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当今的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作品逐渐成为了展现人类精神的重要渠道,而艺术创作也日益完善和复杂化,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客观规律。文章从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与社会的关系两方面入手,以期总结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关键词】艺术创作;基础;动力;艺术家与社会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作品以及艺术文本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艺术无论发源于劳动实践还是人文意识,其核心内容始终都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交流和人类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了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一、艺术创作的动力

  艺术创作从最初的准备阶段一直到完成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艺术家强烈的情感。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包含着情感的活动,以交流思想情感和表达人类内心世界为目的。艺术创作最原始的动力就来自于纯真的情感冲动,这种情感冲动往往十分强烈,促使着艺术家必须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家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选择不一样的原型,以确定心中的艺术形象,并运用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艺术构思,选择创作工具和创作方法,最终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而这件艺术作品饱含了最初促使他去进行创作的原始情感冲动。因此,促成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根本动机,是因为对某种事物的感动,而迸发出的强烈情感。情感是推动艺术家进入实际创作过程的驱动力,是创作的精神准备。创作动机的触发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当艺术家为生活的细节所叩击心弦时,他们平时积累的大量对生活的艺术体验和感受,就会被这星星之火彻底点燃。艺术家心潮起伏,情感在胸中激荡,这种激情和冲动促使艺术家必须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宣泄,爆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创作冲动,正是艺术家常常令作品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

  二、艺术创作与社会的关系

  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首先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一定的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社会生活,都从各个角度都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特定时期的诸多因素的熏陶和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生活内容、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等,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艺术家的情感总是带有时代的特点,其所处的社会在根本上决定了艺术家情感的基调和方向。例如,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印象主义画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当时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的影响。印象派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格外注重对于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作画,在阳光下依据严谨的观察和现场的直觉来完成画作,这使得印象派也被称作是外光派。特定的历史时代是产生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根本原因,艺术家从出生开始便受到既定的社会制度、特有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艺术家丰富的情感深深地扎根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生活中,当时的社会制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家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出身,都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十分深刻,融入艺术家的血液之中,使得他的艺术作品无不折射和反映当时的时代潮流和情感思潮。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和熏陶是非常深刻、明显和普遍的。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社会习俗、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反映了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来自世界各民族的艺术作品都带有自己明显的民族特征,其艺术心理和艺术形式各不相同。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形成的。特有的、稳定的思想信仰和生活习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和沉淀,最终形成了具有凝聚力、稳定的民族精神力量。文化艺术习俗、民族血统观念通过世代的传承,渗透到艺术家的血液和头脑之中,民族意识引导着艺术家,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表现着自己的民族特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都属于一定的时代和民族,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需要从社会生话中吸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并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评价和判断,不自觉或自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倾向。因此,艺术家所受到的影响与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社会生活从根本上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影响着他们的内心情感。艺术家在情感的推动下不断追求艺术创作的新境界,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积极探索,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个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三、结语

  从创作主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艺术家总是属于某一民族、某一阶级以及一定的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时,每一个步骤都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社会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同时,又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陶宇.艺术理论新探[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王先霈.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