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年级(上)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论文

时间:2023.10.20

  人教版七年级(上)主要是学习代数知识,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三个单元。这些内容都与小学学过的知识有关,但相对而言,更加抽象、全面、深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较多,有较大的困难,而这些内容又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对今后学习有很大影。而学好这些内容的前提是把握它们与小学相关知识的衔接,实现新旧知识的平稳过渡。为此,教师应对中小学教学内容作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对接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从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

  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整分、分数、小数等算术数,并接触了负数,了解了负数的一些意义和写法,但对负数的认识所停留在表面上。进入初中,才系统地学习负数,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数,运算也从原来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乘方运算。负数参与运算,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一次思维上的一次飞跃。要使这部分内容衔接好,在教学中应注意:

  (1)讲清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可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实例,使学生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以及负数的意义。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银行存取款记录等等,让学生明白,要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第一、要让学生明白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算术数)。

  第二、要让学生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只是比以前多了两类数,即负整数和负分数。

  (3)切实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运算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学生务必掌握。

  第一,单一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应严格按照运算法则,必须先确定符号,再算数值。切不可想当然,否则容易会出现-3+1=-4,-3-1=-2之类的错误。

  第二,混合运算同以前所学一样,要严格按照运算顺序进行。如学生中常有4÷2×=4÷1=4类似的错误,在教学中可适当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第三,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二、从数到式的衔接

  小学时,学生接触的多为具体的数,只是在学运算律和公式时用到字母,进入初中,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而且要和数字一起参与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一次飞跃,要实现好从数到式的衔接,在教学中应注意:

  (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教师可举出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如:加法的交换律表示为a+b=b+a)

  及运算公式(如圆周长C=2r等),说明用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关系,与具体数字相比,更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2)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

  让学生明白,在无特定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字母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零,以避免学生出现+a一定是正数,-a一定是负数等凭直观所犯的错误。

  (3)加强语言转化为数学式的训练

  尤其是较见的如a是正数,表示成a>0,a是非负数表示成,a≥0;x的2倍与3的差,表示成2x-3等等。

  三、从算术方法到方程方法的衔接

  对于应用题,小学采用的是算术方法,即采用分步或综合算术算出结果,而在中学则学习用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两者思路迥异,刚开始时,学生往往习惯用算术方法,对于较简单的应用题,他们用算术方法能很快解出,认为大可不必舌易求难列,而对于稍为复杂的应用题,又往往找不到等量关系。方程方法在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好这部分内容的衔接,主要应注意:

  (1)让学生明白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的区别

  算术方法把未知量置于一旁,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方程方法对已知量,未知量一视同仁,通过寻找各量之词的等量关系,来建立方程求出未知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比加说明。 例如:当代数学家苏步青在法国时曾遇到一个很在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数学家在电车里给苏教授出的一个题目:

  “甲、乙二人相距50km,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走3km,乙每小时走2km,一只小狗每小时走5km,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往甲这边走,碰到甲又往乙这边走,问小狗在他们相遇时共走了多少km?”

  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需求出小狗走的时间即可,而小狗走的时间等于甲、乙二人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据此,易得:

  算术方法:50÷(3+2)=10(小时)

  10×5=50(km)

  方程方法:设他们经过x小时相遇,于是:

  3x+2x=50

  解之得:x=10

  10×5=50(km)

  对这种比较简单的应用题,两种方法均可解出,然而它们的思路不同,对此题来说算术方法要比方程方法快捷。

  (2)对于稍为复杂一点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难度较大,而用方程的方法则不难求解。

  例如:在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上记录着“他生命的六位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伤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请算出丢番图的寿命。这一问题,用算术方法求解难度较大,而用方程的方法则不难求解。

  可设他的寿命为x岁,据题可列方程

  从而解之得: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势,尽可能地用方程的方法求解,打破小学建立的用算术方法求解的思维定势。

  (3)让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其一般步骤。

  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应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题目类型,分析已知量和未知数,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或其他的等量关系。

  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分为: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等五个基本步骤。

  总之,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学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使学生的新旧知识顺利衔接,为学生思维上的飞跃作好铺垫引导,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不顺利的原因

  在初中,教师喜欢将每一个知识点加以归类,而且将的比较详细,更多的是针对中考而去,学生只需要找准这点,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心理需求都不是很明白,再加之新课改后,高中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样是满堂灌,但是对于概念的讲述都很粗略,对于针对性的练习都是采用的高考题,这样使得学生在没有掌握概念的情况下,面对高考题也听不明、弄不懂。初中,需要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然后自主的去探究;高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要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中的规律,对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这也使得初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正常的衔接,导致学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初、高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变化

  作为高中教师,应当全方位的了解初、高中两个阶段数学学习课程标准的差异。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二)系统化的研究初、高中教材

  例如:北京市在初中使用了人教版、北师大版课标教材,而高中数学在必修和选修ⅠA中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A版教材,在选修ⅠB课程中可以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A版高中数学教材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高中教材。(尊敬的客户这一点,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实际修改一下!)其一,不同的地区教师要求对初中的教材进行研究,找出初、高中教材本身存在的关系以及衔接;其二,对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区别、联系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驾驭教材。

  (三)留心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1、新生心理的衔接工作

  首先,让学生在心理上认识与了解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所占比例;其次,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进行对,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次,阐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最后,请部分高三学生为新生讲述学习体会。

  2、提问——重视兴趣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刚进高中,面对数学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胆怯的一面,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课堂提问是一个提升学生衔接初中数学带来的“兴趣”的有效手段。

  3、教学需要针对性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摸清学生的基础能力;更要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四)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落实

  1、教学需联系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法

  教学中,时刻留意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工作,最佳时间是选择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减缓教学进度,提供学生部分难度较低的教学课程,给学生留一段“缓冲期”,让学生在一个逐渐摸索的进程中适应高中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集合、函数等入门的课程,带给了学生很大的困难。所以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掌握“难度小、梯度缓、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层层剥离,分解落实。在教学速度上,需要放慢开始进度,懂得教学的渐进性;在知识上,多以案例,实例教学入手;在落实上,首先针对教学课本,然后延伸至课本之外的“课本”;从难度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吸收能力,对课本教材做好处理与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在进行知识系列训练上,开始时可多搞一些模仿性的练习、变式,加大学生在黑板上的练习量,不仅方便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在进行平时的考试、测验的时候,题目难度不应过大,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格。这样的手段,学生也就能够逐渐的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2、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高中数学不必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更具抽象性,需要考验学生的灵活性,也就需要学生充分的“吃透”知识,不能够还是用初中数学对于概念、知识要求、结论的死记硬套的方法学习高中数学,所以就需要教师展示新知识、新解法是如何产生、形成和探索过程给学生看,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会质疑能力,并且能够释疑的思想方法,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之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无论是在教材内容、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了担任高中数学的教师要注重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实践当中,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将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正确的方法融入到高一的数学教学中去,才能够落实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更多的是将初、高中数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理搭上一座“衔接之桥”,才能够将学生自然、顺利的接受高中数学知识。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